一种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6004发布日期:2019-07-19 22:3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可贴。



背景技术:

创可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的作用,适用于创伤较为表浅、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使用,可有效起到防止伤口感染的目的。创可贴因其简单易用,现已成为家庭必备的卫生用品。然而现有的创可贴的尺寸以及创可贴上棉纱层的尺寸主要是基于成人或儿童的生理特征(如手指周长)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婴幼儿。相对于成人,婴幼儿的手指比较细(手指周长比较小),现有创可贴(例如常见创可贴规格为:72mm×19mm,77mm×19mm)通常比较长,存在绕一圈后仍会贴到伤口或有一端无法正常粘贴固定的问题。换句话说,现有创可贴不能够满足婴幼儿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创可贴以解决婴幼儿使用常规尺寸创可贴时创可贴太长以至于绕一圈后仍会贴到伤口或有一端无法正常粘贴固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可贴。

所述创可贴,包括透气胶布层、胶粘层、棉纱层和隔离保护膜,所述胶粘层设于所述透气胶布层上,所述胶粘层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所述棉纱层,所述隔离保护膜粘贴在所述胶粘层上的两端且向中间延伸,并上下交叉覆盖于所述棉纱层上,其特征在于:位于在所述棉纱层一侧的所述透气胶布层和所述胶粘层的上边沿设置有切口,位于在所述棉纱层另一侧的所述透气胶布层和所述胶粘层的下边沿设置有切口,使用时将设置于上边沿的所述切口和设置于下边沿的所述切口互相插入对接以包扎固定。

优选的,位于所述棉纱层每一侧的所述切口的个数为1-3个。

优选的,所述切口的长度为所述创可贴宽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切口的长度为8-12mm。

优选的,所述切口位置关于所述棉纱层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优选的,所述切口紧贴所述棉纱层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的创可贴未使用时,所述切口为半粘连状态。使用创可贴的时候可手动选择恰当的2个切口撕开,将这2个切口对应互相插入对接后进行包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创可贴,可以根据手指粗细选取位于所述创可贴上不同位置处的切口进行对接包扎,进而创可贴的两端均交叉重叠在已经包裹了手指的创可贴部分的外侧,解决了使用常规创可贴包扎手指尤其是婴幼儿的手指时,绕一圈后创可贴仍会贴到伤口或有一端无法正常粘贴固定的问题,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势还在于原有的创可贴生产线不需要做出较大的更改,只需增加产生切口的工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可贴的顶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可贴包扎使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可贴适用手指粗细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创可贴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及描述,附图中将透气胶布层1、胶粘层2和隔离保护膜4等层相互错开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可贴的顶视图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创可贴,包括透气胶布层1、胶粘层2、棉纱层3和隔离保护膜4,胶粘层2设于透气胶布层1上,胶粘层2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棉纱层3,所述隔离保护膜4则粘贴在所述胶粘层2上的两端且向中间延伸,并上下交叉覆盖于棉纱层3上,位于在所述棉纱层3一侧的所述透气胶布层1和所述胶粘层2的上边沿设置有切口5,位于在所述棉纱层3另一侧的所述透气胶布层1和所述胶粘层2的下边沿设置有切口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创可贴包扎使用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使用时将设置于上边沿的所述切口5和设置于下边沿的所述切口6互相插入对接以包扎固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创可贴位于所述棉纱层3每一侧的切口5/6的个数为1-3个,例如,本实施例中及图1中所示的切口为3个;切口5/6的长度为创可贴宽度的一半;所述切口5/6的长度例如为8-12mm;以及,两侧的切口5/6位置关于所述棉纱层3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为最大程度提升本创可贴的适用范围,在紧贴棉纱层3两侧的边缘两侧各设置有一切口。

此外,为了便于使用,所述切口5/6在未使用时为半粘连状态。即,在使用创可贴的时候,首先,需要揭去所述隔离保护膜4;然后,根据手指的周长,手动选择恰当的两个切口撕开;最后,将这两个切口对应互相插入交接后进行包扎固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创可贴适用手指粗细分析图。以下结合图3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创可贴的适用范围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应当说明的是,使用时由于隔离保护膜4会被揭去,故为方便描述,并没有将隔离保护膜4画在图3中。

如图3所示,设手指周长为c,棉纱层3的长度为m,创可贴的一端胶粘层的边沿至棉纱层边沿的距离为n(通常n>m),分析如下:

第一种情况:假设伤口中心与棉纱层3的中心位置对应包扎:

(1)若c<m时,即棉纱层的长度超过手指周长,显然,常规的创可贴与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均不适用;

(2)若m≤c≤m/2+n时,

a.常规的创可贴在绕手指一圈之后,创可贴的一端会被包裹在内侧,而由于常规的创可贴的长度与手指周长相比仍较长,导致创可贴一端的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被夹在棉纱层和伤口之间,即伤口会被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覆盖,而并非受到棉纱层的保护,反而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该情况下,常规的创可贴并不适用;

b.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则可以选择适当的切口进行交接包扎,创可贴两端的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均包裹在外侧,不会覆盖伤口的位置;

(3)若m/2+n<c≤m+n时,

a.常规的创可贴会导致部分棉纱层将贴在透气胶布层外侧,重叠宽度为m+n-c,即,使得棉纱层的实际保护面积减小,若实际保护面积减小到小于伤口面积,则常规的创可贴也就无法适用;并且常规的创可贴一端被包裹在内侧,另一端暴露在外,一旦在外侧的一端粘连性降低,创可贴就会变得极易脱落,进而导致其使用效果较差。

b.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则可以选择适当的切口进行交接包扎,创可贴两端的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均包裹在外侧,不会覆盖伤口的位置,且创可贴的两端经由切口位置互相交错粘连在创可贴的外层,故即使胶粘层本身的粘连性有所下降,创可贴也可以环套在手指上,不会直接脱落,因此相比常规的创可贴具有更好的粘连效果。

(4)若c>m+n时,将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当做常规的创可贴使用即可,不需要使用切口。

第二种情况:假设伤口可与棉纱层3任意位置对应包扎:

(1)若c<m时,即棉纱层的宽度超过手指周长,显然,常规的创可贴与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均不适用;

(2)若m≤c≤n时,

a.常规的创可贴依旧会出现创可贴一端的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被夹在棉纱层和伤口之间,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该情况下,常规的创可贴并不适用;

b.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由于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创可贴的包扎方式,因此不会出现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被夹在棉纱层和伤口之间的情况,只要选择适当的切口进行交接包扎即可;

(3)若n<c≤m+n时,

a.常规的创可贴会导致部分棉纱层将贴在透气胶布层外侧,重叠宽度为m+n-c,即使假设伤口可与棉纱层任意位置对应包扎,依旧存在棉纱层的实际保护面积减小和容易脱落的问题,进而导致常规的创可贴的使用效果较差。

b.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创可贴,则可以选择适当的切口进行交接包扎,创可贴两端的透气胶布层和胶粘层均包裹在外侧,不会覆盖伤口的位置,同时能够具有更好的粘连效果。

(4)若c>m+n时,正常使用创可贴即可,不需要使用切口。

需要提醒的是,若设创可贴最外侧的两个切口间的距离为p,则在切口位置设计时应使p<m+n,因为当c>m+n时,正常使用创可贴即可,不需要使用切口了。

综上所述,在m<c<m+n的情况下,即手指周长c大于棉纱层的长度m且小于棉纱层边缘到较近的创可贴一端边缘的距离n与棉纱层的长度m之和的情况下(例如所述手指周长为婴幼儿的手指周长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创可贴可以更好的弥补常规的创可贴的使用效果较差甚至无法适用的缺陷,解决包扎婴幼儿手指时,绕一圈后创可贴仍会贴到伤口或有一端无法正常粘贴固定的问题,具有更好的粘连效果与使用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动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