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台就位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1413发布日期:2019-04-09 22:0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台就位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牙种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台就位导板。



背景技术:

种牙通常是在牙体缺失位上植入由人工制作的义齿,俗称假牙。在种植假牙的过程中,需要先用手机(这里的手机是一种专门用来植入种植体的医疗器械,与作通信使用的手机不同)在颌骨上开一个孔,之后将种植体安装在孔内。待种植体安装好了之后将基台通过螺栓固定在种植体上,最后将牙冠插接在基台上并将牙冠粘牢。

现有的基台安装过程,如附图1所示,是用专门的夹具7夹持基台2并将其放置在患者口腔内的种植体1上,并使调整基台2位置使其上的第二螺纹孔21与种植体1上的第一螺纹孔12同心,之后将螺栓4依次旋入第二螺纹孔21和第一螺纹孔12中实现对基台2的固定。

然而,在医护人员用夹具7夹持基台2并将其放置在种植体1上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只能采用专门的夹具7夹持基台2并将夹具7从患者口中伸入然后将基台2放置在种植体1上。由于患者口腔张开度较小,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其操作视线受到阻碍只能从侧面的视角来观察基台2的放置过程,从而很难保证基台2上的第二螺纹孔21与种植体上1的第一螺纹孔12同心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台就位导板,优点是可以较好地将基台上的第二螺纹孔与种植体上的第一螺纹孔同心放置,进而达到较好的安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台就位导板,基台就位导下方设有用于供基台插接从而携带基台就位的固定基台孔,固定基台孔上方连通有拧入螺栓以便将基台与种植体进行固定的通孔,基台就位导板的一端设有与相邻牙齿的凹槽进行搭接从而使固定基台孔与种植体上第一螺纹孔同心的凸块,通孔直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基台就位导板根据客户牙齿所种植位置牙齿间的间隔大小来进行定制,基台可固定在基台就位导板的固定基台孔内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基台就位导板通过搭接块上的凸块与周围牙齿的凹槽搭接来实现定位,使得固定基台孔与种植体对准,从而保证置于固定基台孔内的基台上的第二螺纹孔与种植体上的第一螺纹孔同心。待基台定位完成后,将螺栓经通孔旋入到第二螺纹孔后再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待螺栓旋紧后即可将基台固定在种植体上,之后由于通孔直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故可将基台就位导板顺利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基台孔内径与基台外径相同,基台插接于固定基台孔内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基台侧面与固定基台孔侧面紧密结合,保证了基台就位导板携带基台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就位导板下方设置有两个固定基台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同时对两个基台进行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内开设有贯穿其中的第二螺纹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本通过螺栓与种植体内的第一螺纹孔拧紧,基台内开设第二螺纹孔,在采用螺栓将基台固定于种植体上的过程中,螺栓可以同时与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共同拧紧。使基台能够被更好地固定在种植体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下方为尖端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尖端可与牙齿上部的凹槽进行卡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体包括下方的螺纹杆,螺纹杆旋紧在颌骨上的第三螺纹孔中实现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种植体与颌骨螺栓连接,保证了种植体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台上设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牙冠下方设有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均为平面,牙冠插接在基台上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贴紧以限制牙冠绕基台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相贴紧可以限制插接在基台上的牙冠沿基台轴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体由生物陶瓷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生物陶瓷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可以保证种植体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台可固定在基台就位导板的固定基台孔内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基台就位导板通过其上的搭接块与周围牙齿搭接来实现定位,从而对置于其中的基台进行定位,保证基台上的第二螺纹孔与种植体上的第一螺纹孔同心放置;

2、基台就位导板上的搭块可以检验基台在口腔中的放置位置,当医护人员发现搭块无法与周围牙齿上端面配合起来时,说明基台就位导板还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就需要重新调整基台就位导板的位置直至其上的搭块头部与周围牙齿上端面相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种植体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基台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反映图1中基台就位导板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6是反映图1中基台就位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反映图4中基台就位导板上搭块与牙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是反映图4中牙冠与基台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反映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反映本实施例中基台与牙冠之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1、种植体;11、螺纹杆;12、第一螺纹孔;2、基台;21、第二螺纹孔;22、第一限位面;3、基台就位导板;31、固定基台孔;32、通孔;33、搭块;34、凸块;4、螺栓;5、牙冠;51、插接槽;52、第二限位面;6、颌骨;61、第三螺纹孔;62、牙齿;63、凹槽;7、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基台就位导板,参见图2,在牙体种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由生物陶瓷制成的种植体1植入到颌骨6中。种植体1包括下方的螺纹杆11,在临床植入种植体1时,首先用手机(这里的手机是一种专门用来植入种植体1的医疗器械,与作通信使用的手机不同)在人口腔内的颌骨6上逐级地钻出与螺纹杆11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61。之后将螺纹杆11旋入到第三螺纹孔61中,并检查其初期稳定性。

如图3所示,种植体1上方开有第一螺纹孔12,待种植体1植入成功后,需要在其上安装基台2。基台2为圆台状,基台2上开有贯穿其中的第二螺纹孔21,其孔径大小与种植体1上方的第一螺纹孔12相同,将基台2放置于种植体1正上方后,调整基台2使第二螺纹孔21和第一螺纹孔12保持同心,然后用螺栓4插入第二螺纹孔21和第一螺纹孔12中并将其旋紧,可将基台2固定于种植体1上。

调整基台2使第二螺纹孔21和第一螺纹孔12保持同心这一过程是通过基台就位导板3实现的。参见图6,基台就位导板3包括固定基台孔31和通孔32。参见图4和图5,固定基台孔31设置在基台就位导板3的底面,固定基台孔31的内径与基台2的外径相同,可将基台2插接在固定基台孔31并使其最底端的外壁与固定基台孔31的内壁相贴合,通过摩擦力以实现将基台2放置在固定基台孔31内。通孔32开设在基台就位导板3的顶部,通孔32孔径大于螺栓4头部直径,以便于用螺栓4将基台2固定于种植体1上后将基台就位导板3取下。

参见图6和图7,基台就位导板3根据客户牙齿所种植位置牙齿间的间隔大小来进行定制,基台就位导板3顶端的一侧设有搭块33。搭块33具有一定的长度且其头部向下凸出有凸块34,凸块34下端为尖端状,该凸块34与周围牙齿62上端面的凹槽63(见图5)相配合,可以起到检验基台2放置位置的作用。当基台就位导板31放置好后,搭块33搭接在相邻健康的牙齿62上端,其头部与相邻健康牙齿62上端的凹槽63相配合。当配合后,凸块34下方紧贴凹槽63表明固定基台孔31与种植体1保持了同心,进而保证了第二螺纹孔21与第一螺纹孔12同心。

当医护人员发现搭块33无法与凹槽63配合起来时,说明基台2就位导板还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就需要重新调整基台2就位导板的位置直至其上的搭块33头部与相邻牙齿62上端面的凹槽63相配合。

在对基台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基台2下方直径较大位置处卡接于基台就位导板3的固定基台孔31内,并使基台2底面与基台就位导板3底面重合,此时基台2上的第二螺纹孔21与基台就位导板3上的通孔32正对,之后将基台就位导板3放置在种植体1上,再细微地调整基台就位导板3的位置并使凸块34与凹槽63进行搭接,从而使其上的通孔21与种植体1上的第一螺纹孔12同轴心,再将螺栓4经通孔32旋入到第二螺纹孔21后再旋入第一螺纹孔12中,待螺栓4旋紧后即可将基台2固定在种植体1上。

如图8所示,基台2上设有第一限位面22,牙冠5下方设有圆柱状的插接槽51,插接槽51上设有第二限位面52。第一限位面22和第二限位面52均为平面。将牙冠5插接到基台2上时,首先将牙冠5上的插接槽51与种植体1上的基台2相对,使第一限位面22正对第二限位面52,此时进行插接。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面22和第二限位面52相贴紧可以限制插接在基台2上的牙冠5沿基台2轴向转动。待牙冠5插接在种基台2上后,将牙冠5和基台2粘接起来便可以将牙冠5固定在种基台2上。

工作过程:

首先通过手术刀切开病人的牙龈,翻开粘骨膜瓣。之后使用手机在颌骨6上逐级钻出符合种植体1直径和长度的孔。待孔钻好之后,将种植体1旋入洞中进行固定,再检查其初期稳定性。

待种植体1成功植入后,将需要安装的基台2套接在基台就位导板3的固定基台孔31内进行固定。之后将基台就位导板3伸入到口腔中并将搭块33搭接在周围健康的牙齿62上使其下端的凸块34与牙齿62上的凹槽相配合。

在基台2就位导板安装好之后,可以将螺栓4从基台2就位导板上方的通孔32伸入并旋入到种植体1中,螺栓4旋紧后即可实现对基台2的固定,参见图10。

基台2固定好之后可以将基台就位导板3取下并将牙冠5插接与基台2上,即可完成种牙过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