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式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9530发布日期:2018-11-09 17:3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抛弃式尿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穿在穿着者的下裆,用以吸收并保持尿液等液体的抛弃式尿布。

背景技术

传统上,后身形成有多个活褶的抛弃式尿布已为众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露的抛弃式尿布中,活褶通过将构成后身的片构件沿着向上折线与向下折线折叠所形成。该活褶在例如穿着者前倾时能配合穿着者背部的伸展而朝上下方向展开。因此,可防止尿布的后身朝穿着者的下裆方向移位而在下裆附近呈松弛状态,而且,可避免因后身部分的长度不足而使穿着者的背部露出,或在抛弃式尿布与穿着者背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9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如前所述,通过在抛弃式尿布的后身形成多个活褶,使尿布可配合顺应穿着者身体的伸展,而提升尿布的合身感或穿着感。然而,由于该活褶是由构成后身的片构件折叠所形成,所以片构件重叠部位的通气性会降低,使湿气滞留在穿着者肌肤与尿布之间,有因湿闷而给穿着者带来不快感之虞。此外,活褶数目为多个时,更有通气性显著降低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分离成前身外装体、后身外装体、以及吸收性本体的抛弃式尿布中,提高活褶形成部位的通气性。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关于一种抛弃式尿布。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具备:位于穿着者腹部侧的前身外装体10、位于穿着者背部侧的后身外装体20、以及位于穿着者下裆的吸收性本体30。本发明可适用于内裤型抛弃式尿布及束带型抛弃式尿布的任一种。内裤型抛弃式尿布,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通过在设在抛弃式尿布宽度方向左右两侧的侧面封合部接合而连结成大致环状,且形成有位于穿着者围绕肚子部分的腰间开口部、及位于穿着者的围绕两脚部分的腿部开口部的类型。束带型抛弃式尿布则为在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的一边外装体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安装有左右一对以上固定带,并藉由将固定带固定于另一边外装体而装设在穿着者下裆的类型。

吸收性本体30经由具有延伸于抛弃式尿布宽度方向的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的连结部40而连结于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的两者或任一者的外装体。此处所称“向上折部”指在穿着状态中向上凸的返折部分,所称“向下折部”则指在穿着状态中向下凸的返折部分。此外,该连结部40可为从前身外装体10、后身外装体20、及吸收性本体30分离的另外独立构件,也可为与吸收性本体30呈一体的构件,或者也可为与外装体呈一体的构件。另外,本案说明书中,单称“外装体”时,指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的两者或任一者。

依上述构成,通过在吸收性本体30与外装体10、20之间设置连结部40,并在该连结部40形成活褶,即可提高活褶形成部位的通气性。

再者,又必须避免尿液或软便等排泄物从连结部40漏泄。因此,在本发明中,连结部40形成为防漏片51及位于该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外面无纺布片52层叠在厚度方向的构造。该防漏片51优选为具备不透液性及通气性的片构件。外面无纺布片52主要是以无纺布构成,也可仅由无纺布来构成。通过连结部40中包含防漏片51,即可防止排泄物的漏泄。而且,通过以外面无纺布片52覆盖该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侧,可改善连结部40的手感。

本发明中,外面无纺布片52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与下端缘51b的两者或任一者的端缘。另外,所称“上端缘”为穿着状态中的上方向侧端缘,即抛弃式尿布的腰间开口部侧的端缘。再者,所称“下端缘”为穿着状态中的下方向侧端缘,即抛弃式尿布的下裆部侧端缘。依此方式,通过外面无纺布片52覆盖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及/或下端缘51b,可改善手感或外观。

连结部40具有位于向上折部41与向下折部42之间的中间区域43。该中间区域43具有接合区域43a,接合区域43a于连结部40在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呈折叠的状态下,可剥离或不可剥离地接合在该中间区域43的面对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与面对非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的两者或任一者的部位。另外,中间区域43在接合区域43a中不仅接合于面对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也可接合于面对非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而且,接合区域43a可涵盖中间区域43的整个区域,但在此情形中,接合区域43a将中间区域43可剥离地接合于其面对部位(亦即,临时接合)。此外,接合区域43a也可将中间区域43不可剥离地接合于其面对部位,但在此情形中,接合区域43a局部设置于中间区域43。另外,接合区域43a设于中间区域43的一部分时,其他区域则称为非接合区域43b。还有,在内裤型抛弃式尿布中,也可解释为所谓的侧面封合部4发挥作为此处所称接合区域43a的功能。

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中,连结部40与外装体优选为形成各别件体。在此情况中,连结部40再具有内侧区域44,该内侧区域44具备从向下折部42向外装体侧延伸并接合于外装体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接合部位44a。而且,内侧区域44的接合部位44a中,优选为外面无纺布片52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

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中,连结部40与吸收性本体30优选为形成各别件体。在此情形中,连结部40再具有外侧区域45,该外侧区域45具备从上折部41向吸收性本体30侧延伸并接合于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接合部位45a。而且,在外侧区域45的接合部位45a中,优选为外面无纺布片52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下端缘51b。

依上述构成,在连结部40接合于外装体或吸收性本体30的部位中,通过外面无纺布片52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端缘51a、51b,可以以外面无纺布片52完全覆盖该防漏片51的端缘51a、51b,使防漏片51不会露出。此外,依上述构成,因外面无纺布片52由无纺布所构成,故通过以外面无纺布片52完全覆盖防漏片51的端缘,可以改善外观或手感。

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中,连结部40也可进一步于防漏片51的面向肌肤面侧在厚度方向层叠内面无纺布片53。内面无纺布片53主要是由无纺布所构成,也可只由无纺布构成。在此情形中,内面无纺布片53优选为与外面无纺布片52一样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及下端缘51b的两者或任一者的端缘。特别是,包夹防漏片51的外面无纺布片52与内面无纺布片53优选为在延伸超过防漏片51端缘的部分互相接合。

依上述构成,通过在防漏片51的面向肌肤面也贴合有内面无纺布片53,穿着者的肌肤不会直接接触防漏片51,而由肌肤触感良好的内面无纺布片53接触肌肤。而且,若依上述构成,因由肌肤触感舒爽的内面无纺布片53接触穿着者肌肤,故肌肤与连结部40的间隙得以确保,滞留于两者间的湿气可排出外部。

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中,外面无纺布片52也可设成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及下端缘51b的两者或任一者的端缘,再返折到防漏片51的面向肌肤面侧。即,形成藉外面无纺布片52从面向肌肤面及非面向肌肤面两侧包夹防漏片51的端缘51a、51b的构造。

依上述构成,利用外面无纺布片52来包夹防漏片51的端缘51a、51b的结构,可更确实地防止防漏片51的端缘露出的情形。再者,若使外面无纺布片52加长延伸到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就可利用该外面无纺布片52来防止防漏片51直接接触穿着者肌肤的情形。即,前述内面无纺布片53的功能可藉外面无纺布片52来担负。

发明效果

若依本发明,在分离成前身外装体、后身外装体、及吸收性本体的抛弃式尿布中,可提高活褶形成部位的通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抛弃式尿布的示意性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抛弃式尿布的展开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抛弃式尿布的纵剖面图。

图4为从图3所示状态展开活褶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5为从图1所示状态展开活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6为图3所示纵剖面图中的后身侧放大后的要点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7为与图6对应的本发明抛弃式尿布第1变化例的剖面图。

图8为与图6对应的本发明抛弃式尿布第2变化例的剖面图。

图9为与图1对应的本发明抛弃式尿布第3变化例的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方式,也可包含从下述的方式本行业者在显而易知范围所为的适当的改变。

本案说明书中,所称“长度方向”为抛弃式尿布的前后方向,意指抛弃式尿布的前身与后身的连结方向。再者,所称“宽度方向”意指在平面上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本案附图中,“长度方向”以y轴表示,“宽度方向”则以x轴表示。

本案说明书中,所称“面向肌肤面”指在抛弃式尿布的穿着状态中,面向穿着者肌肤的面。再者,所称“非面向肌肤面”则指在抛弃式尿布的穿着状态中,非面对穿着者肌肤的面,亦即,与面向肌肤面相反侧的面。

本案说明书中,所称“a至b”意指“a以上b以下”。

[外装体及吸收性本体]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抛弃式尿布的外观立体图。再者,图2为图1所示抛弃式尿布的展开图,其显示从面向肌肤面侧俯视观察尿布的状态。此外,图3为图1所示抛弃式尿布的纵剖面图,其为图1所示iii-iii剖面线的剖面构造。本案说明书中,以本发明应用在内裤型抛弃式尿布的情况为例进行有关本发明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用在内裤型抛弃式尿布,也可应用在束带型抛弃式尿布。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100在长度方向(y轴方向)区分为:接触穿着者腹部的前身1、接触穿着者背部的后身2、及位于前身1与后身2之间的下裆部3。本实施方式中,前身外装体10位于前身1,后身外装体20则位于后身2。此外,吸收性本体30位于下裆部3,该吸收性本体30以下裆部3为中心搭接前身1及后身2而延伸于长度方向。因此,吸收性本体30中,前身1侧的端部与前身外装体10重叠于厚度方向。另一方面,后身2侧的端部则与后身外装体20重叠于厚度方向。本发明中,前身外装体10、后身外装体20、及吸收性本体30基本上是以各别的构件来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各外装体10、20在俯视上形成为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而且,吸收性本体30在俯视上是形成为长度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但,各外装体10、20及吸收性本体30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在可发挥本发明功能的范围内,可适当加以变形。

再者,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左右两端部设有侧面封合部4。该侧面封合部4中,面对前身外装体10及后身外装体20左右两端的部位互相接合。接合方法可采用例如热封接、超音波封接、或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等习知方法。如图1所示,通过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在侧面封合部4加以接合,而使这些外装体10、20连结成环状。而且,通过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的上缘界定出腰间开口部5。再者,从前身外装体10的下端部到后身外装体20的下端部,以架设的方式配设有吸收性本体30。因此,通过吸收性本体30的左右两侧缘及各外装体10、20的下缘可界定出左右腿部开口部6。穿着者可从腰间开口部5穿入两脚,再从左右腿部开口部6各伸出一只脚,即可将内裤型抛弃式尿布100穿上。

如图3所示,各外装体10、20具备:位于面向肌肤面侧的内片11、21;位于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外片12、22;及位于内片与外片之间的一条或多条腰间伸缩构件13、23。腰间伸缩构件13、23为多条时,配置成朝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各腰间伸缩构件13、23在朝尿布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下夹入并固定于内片11、21与外片12、22之间。例如,将热熔粘接剂等直接涂布在伸长状态的腰间伸缩构件13、23上,再将涂布有该粘接剂的件体配置在内片11、21与外片12、22之间即可。藉此方式,腰间伸缩构件13、23收缩时,内片11、21与外片12、22就会挠皱形成多个细小皱褶(腰间皱褶)。腰间伸缩构件13、23的配置条数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3至20条或4至15条。

形成内片11、21及外片12、22的片构件可利用习知品,虽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以肌肤触感良好的无纺布形成者。无纺布可列举如透气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此外,腰间伸缩构件13、23可利用习知的弹性伸缩构件,但以例如丝线状弹性橡胶较适用。此类橡胶材可使用苯乙烯系橡胶、烯烃系橡胶、胺基甲酸酯系橡胶、酯系橡胶、聚胺基甲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硅酮、聚酯等素材。

再者,如图3所示,也可使外片12、22比内片11、21在长度方向更朝上方延伸,再将该延伸部分在腰间开口部5的端缘返折于面向肌肤面侧,并接合于内片11、21的面向肌肤面。透过依此方式,即可使腰间开口部5的肌肤触感柔软。

如图3所示,吸收性本体30基本上具备:用以吸收体液并加以保持的吸收体31;被覆该吸收体31的面向肌肤面的透液性顶片32;以及被覆该吸收体31的非面向肌肤面的不透液性背片33。顶片32与背片33在吸收体31的周缘部加以接合。从穿着者的下裆排泄的体液穿透过顶片32导向吸收体31,并藉背片33阻止其向外部漏出。

吸收体31为用以吸收尿液等体液,并将所吸收的体液加以保持的构件。吸收体31通常通过面纸等芯包覆薄片包覆吸收性材料来构成。构成吸收体31的吸收性材料可采用习知材料。吸收性材料可用例如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片材。此外,吸收性材料可在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或亲水性片材中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吸收性材料一般可用形成单层或复数层的席毯状制品。吸收体31的形状可配合抛弃式尿布的形状、大小、用途来适当设计。例如,吸收体31的形状可如图2所示地作成砂漏型,也可作成一般使用的矩形、楕圆形、或葫芦型。

顶片32为直接接触穿着者下裆的肌肤,藉以使尿液等体液向吸收体31渗透的构件。因此,顶片32以高柔软性的透液性材料构成。另外,本案说明书中,所称“透液性”意指: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常温的水5ml倒在试样上面时,不到1分钟的时间,水就可透过的性质。再者,构成顶片32的透液性材料的例子有织布、无纺布、或多孔性薄膜。此外,也可用例如将聚丙烯或聚乙烯、聚酯、尼龙之类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施以亲水化处理,再制成无纺布的制品。

背片33是防止穿透过顶片32而被吸收体31吸收的体液漏出到外部的构件。因此,背片33以不透液性材料所构成。本案说明书中,所称“不透液性”意指: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常温的水5ml倒于试样上时,即使经历1分钟以上,水仍不会渗透的性质。构成背片33的不透液材料的例子有用聚乙烯树脂等制成的塑料薄膜。特别是,背片33优选为使用形成有多个0.1至4μm微细孔的微多孔性聚乙烯薄膜。

此外,除了上述构成之外,吸收性本体30在背片33的非面向肌肤面侧亦具有盖片34。为了改善覆盖背片33的手感,盖片34贴合在背片33的非面向肌肤面。构成盖片34的材料只要是使用织布或无纺布即可。特别是,构成盖片34的材料优选为使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者聚酯之类的热塑性树脂制无纺布或湿式无纺布。

再者,除了上述构成外,吸收性本体30还具有用来构成立体皱褶的构件。立体皱褶由沿着吸收体31的左右两侧缘配置且具防拨水性的一对侧片35、以及配置在该侧片35的宽度方向内侧端缘的一条或多条立体皱褶伸缩构件36所构成。侧片35具有:沿长度方向固定在顶片32的面向肌肤面的固定部,以及在宽度方向位于较该固定部更靠内侧且不固定在顶片32的自由端部。而且,该侧片35的自由端部沿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有立体皱褶伸缩构件36。因此,立体皱褶伸缩构件36收缩时,因受到其收缩力,侧片35的自由端部会竖起而形成立体皱褶。依此方式形成的立体皱褶沿吸收体31的两侧缘部竖起,发挥防止穿着者排泄的体液横向漏出的防漏壁功能。

再者,除了上述构成之外,吸收性本体30沿吸收性本体30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缘还具有腿部伸缩构件37。腿部伸缩构件37例如以沿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固定在侧片35的非面向肌肤面。腿部伸缩构件37收缩时,侧片35会挠皱形成多个细皱褶(腿部皱褶)。

[连结部]

本发明的抛弃式尿布100再具备用以将吸收性本体30连结于前身外装体10与后身外装体20的两者或任一者的外装体的连结部40。本案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以连结吸收性本体30与前身外装体10的前侧连结构件40a、以及用以连结吸收性本体30与后身外装体20的后侧连结构件40b作为连结部40。另外,本发明中,连结部40只要设于前身1侧与后身2侧的至少一边即可。特别是,连结部40优选为设有至少连结吸收性本体30与后身外装体20的形态。

再者,如图3的剖面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前侧连结构件40a与前身外装体10及吸收性本体30属于各别件体式构件。同样,后侧连结构件40b与后身外装体20及吸收性本体30亦属于各别件体式构件。但,图示中虽省略,但前侧连结构件40a(连结部40)可形成为与前身外装体10呈一体式构件,也可形成为与吸收性本体30呈一体式构件。同样,后侧连结构件40b(连结部40)可形成为与后身外装体20呈一体式构件,也可形成为与吸收性本体30呈一体式构件。

如图2及图3所示,前侧及后侧的各连结构件40a、40b配置在各外装体10、20及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侧,宽度方向则形成为与各外装体10、20大致相同宽度。本实施方式中,各连结构件40a、40b在俯视上在宽度方向形成为较长的大致矩形。各连结构件40a、40b与各外装体10、20的长度方向一部分重叠,在除该重叠部分以外的部分,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被施以侧面封合。亦即,各连结构件40a、40b宽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在该与各外装体10、20重叠部分之外的部分设有侧面封合部4。此外,各外装体10、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与各连结构件40a、40b重叠部分之外的部分作为侧面封合部4,且通过前侧连结构件40a与后侧连结构件40b在该左右侧面封合部4彼此接合而作成内裤型。

如图3所示,各连结构件40a、40b折叠成剖面大致n字型,在各连结构件40a、40b的上端中,面向肌肤面侧的区域接合于各外装体10、20,而在各连结构件40a、40b的下端中,面向肌肤面侧的区域则接合于吸收性本体30。若具体说明时,连结构件40a、40b具有:穿着状态中呈向上凸的向上折部41;及穿着状态中呈向下凸的向下折部42。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向上折部41与向下折部42比较,相对地,向上折部41位在非面向肌肤面侧,向下折部42则位在面向肌肤面侧。这些向上折部41与向下折部42沿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宽度方向直线状延伸。因此,通过沿着这些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折叠,各连结构件40a、40b即呈剖面大致n字型,而形成包含有层叠成3层的部分。本案说明书中,可沿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折叠的各连结构件40a、40b的构造称为“活褶”。本实施方式中,各连结构件40a、40b虽作成剖面大致n字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呈剖面大致倒n字型、或具有多个活褶的构造。

此外,如图3所示,各连结构件40a、40b以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作为交界线而划分为中间区域43、内侧区域44、及外侧区域45。中间区域43是位于向上折部41与向下折部42之间的区域。再者,内侧区域44是从向下折部42向各外装体10、20侧延伸至上方,且具有接合于该外装体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接合部位44a的区域。另外,图3的例子中,内侧区域44的整个区域虽形成为接合部位44a,但内侧区域44只要至少一部分接合在各外装体10、20即可。又,外侧区域45为从向上折部41向吸收性本体30侧延伸至下方,且具有接合于该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接合部位45a的区域。此外,图3的例子中,外侧区域45以下端侧(下裆部侧)的一部分区域作为接合部位45a,但外侧区域45也可整个区域接合在吸收性本体30。此处说明的各接合部位44a、45a可利用热熔粘接剂等习知粘接剂来实现。

图3所示的例子中,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内侧区域44接合在各外装体10、20长度方向下端部的非面向肌肤面。此外,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外侧区域45接合在吸收性本体30的长度方向上端部的非面向肌肤面。依此方式,各连结构件40a、40b即可发挥连结各外装体10、20与吸收性本体30的作用。另外,此处显示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内侧区域44接合在各外装体10、20的下端侧的例子。但,该内侧区域44也可接合在各外装体10、20的上端侧。内侧区域44要接合在各外装体10、20的非面向肌肤面的哪个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自由设计。

此外,再回到图2来进行说明,各连结构件40a、40b在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呈折叠状态。在此状态中,中间区域43在整个宽度方向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接合区域43a,其可剥离地接合在中间区域43的面对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再者,图2所示例子中,在中间区域43局部地形成有接合区域43a,该部分以外的部分则作为非接合区域43b。例如,参照图3的例子说明时,内侧区域44位于中间区域43的面向肌肤面侧,图2所示的接合区域43a中,中间区域43与内侧区域44呈接合状态。另外,接合区域43a中,中间区域43可以替代内侧区域44来接合位于其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外侧区域45或吸收性本体30,或者中间区域43也可以与内侧区域44一起来接合位于其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外侧区域45或吸收性本体30。依此方式,在接合区域43a中,各连结构件40a、40b固定成折叠状态,以限制其不经意展开。通过将该接合区域43a剥离,即可使各连结构件40a、40b展开。还有,图3是显示该非接合区域43b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2中,概念性地在接合区域43a施加底纹来显示。此处所示的例子中,接合区域43a配置成:在各连结构件40a、40b与各外装体10、20重叠于厚度方向的区域中,接合区域43a设在吸收性本体30所在区域的宽度方向左右两侧,而不与吸收性本体30重叠。即,在俯视上,各外装体10、20、各连结构件40a、40b、以及吸收性本体30所重叠部位的长度方向范围即为非接合区域43b。依此方式,接合区域43a也可界定为:在不与吸收性本体30重叠的范围中,于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宽度的区域。但,内裤型尿布中,前述侧面封合部4本身即可发挥接合区域43a的功能。因此,内裤型尿布中,可说不一定要在侧面封合部4之外再利用热熔粘接剂等将连结构件40a、40b与各外装体10、20接合。即,在图2中以底纹显示的接合区域43a可予省略。

若依上述构成,通过用各别件体方式在吸收性本体30与外装体10、20之间设置连结部40以形成活褶,使活褶的展开性得以改善。即,将吸收性本体30展拉时,连结部40会随着该动作而使活褶展开,故可谓较容易使活褶展开。接着,活褶若经展开,则活褶被穿着者所穿的衣服等推动时,就可发挥有如帮浦的功能,也可期望发挥将滞留于尿布内部的湿气排出的效果。此外,通过各连结构件40a、40b将各外装体10、20与吸收性本体30预先连结,则在构成活褶的各连结构件40a、40b展开时,会使各外装体10、20与吸收性本体30朝长度方向离开,且可朝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伸长。图4及图5即是概念性地显示通过将接合区域43a剥离,使各连结构件40a、40b展开,使这些连结构件所界定的空间扩展,且使各外装体10、20与吸收性本体30分开的情形。依此方式,透过形成使各连结构件40a、40b的活褶可依需要展开的结构,使各外装体10、20或吸收性本体30可追随穿着者的动作移位作调整,故能有效防止穿着者肌肤与尿布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形。而且,因尿布对穿着者肌肤的合身性能提高,故穿着感会提升。前述接合区域43a可朝长度方向剥离的情况中,通过使该接合区域43a剥离,即可如图4及图5所示地使各连结构件40a、40b展开。

再者,如图2所示,在各连结构件40a、40b沿向上折部41及向下折部42完全折叠的状态中,各外装体10、20优选为覆盖吸收性本体30长度方向端部的面向肌肤面。即,通过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各连结构件40a、40b的向上折部41(参照图3)、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接合区域43a的边缘、中间区域43、以及外侧区域45,可界定出具有向下开口部的空间。而且,可将吸收性本体30的长度方向端部容纳该在空间内。此外,虽省略图示,但构成吸收性本体30的吸收体31的长度方向端部也可容纳在此处界定的空间内。藉此构成,沿吸收性本体30的长度方向流来的体液或软便即可容纳在此空间内,且能防止往外部漏出。

另外,中间区域43也可在接合区域43a不可剥离地接合于内侧区域44或外侧区域45。在此情况中,由于中间区域43在非接合区域43b上并未接合在位于面向肌肤面侧及非面向肌肤面侧的部位,所以各连结构件40a、40b可依需要自由地展开。在此情形中,例如穿着者开始运动时,在非接合区域43b,各连结构件40a、40b的活褶就会展开。因穿着者的运动而反复呈现各连结构件40a、40b的非展开状态与展开状态时,因各连结构件所界定的空间就会时而扩大时而缩小,使各连结构件的活褶部分产生有如帮浦的功能,使滞留于该空间内的空气持续排出。通过依此方式利用活褶的展开,很容易将滞留于各连结构件40a、40b的空间内的湿气排出,而可提高活褶形成部位的通气性。此外,连结构件40a、40b的宽度方向左右两端部中,除与外装体10、20重叠部分之外,虽经施以侧面封合,但也可将该重叠部分与外装体10、20一起侧面封合成可剥离或不可剥离。将该重叠部分与外装体10、20一起侧面封合时,可将接合区域43a省略。此外,连结构件40a、40b的宽度方向左右两端部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也可与外装体10、20另外作不可剥离式侧面封合。

依此方式,中间区域43及接合其面对部位的接合区域43a可为可剥离式临时接合与不可剥离式接合的任一种。此处说明的接合区域43a的可剥离式临时接合与不可剥离式接合均可利用热熔粘接剂等习知粘接剂来实现,只要调整其粘接剂的涂布量或粘着力就可选择为可剥离式或不可剥离式。所谓的可剥离式接合状态,意指例如预先设想到要剥离时,即可将两者剥离,而不会使中间区域43或构成其面对部位的片构件发生裂损或破损的接合状态。相对地,所称不可剥离式接合状态,则意指例如没有预先设想到要剥离,则若欲实施剥离时,会在中间区域43或构成其面对部位的片构件发生裂损或破损的接合状态。另外,接合区域43a虽可涵盖中间区域43的整个宽度方向区域,但在此情况中,接合区域43a将中间区域43可剥离地接合(亦即,临时接合)到其面对部位。再者,接合区域43a虽也可将中间区域43不可剥离地接合到其所面对的部位,但在此情况,接合区域43a局部设置在中间区域43的宽度方向。

[连结部的片材层叠构造]

接着,参照图6,就构成连结部40(连结构件40a、40b)的片构件等的构造加以说明。图6是将图3所示的后侧连结构件40b周围加以放大显示的情形。以下虽举后侧连结构件40b的构造为例来说明,但此处说明的后侧连结构件40b的构造也可适用在前侧连结构件40a。

如图6所示,后侧连结构件40b具有在厚度方向层叠至少2片构件的构造。即,图6所示的例子中,后侧连结构件40b具有防漏片51及贴合在其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外面无纺布片52。

防漏片51为不透液性片构件,以防止体液从后侧连结构件40b漏出为目的而配置者。与前述背片33同样,防漏片51优选为采用聚乙烯树脂等塑料薄膜。特别是,为了确保后侧连结构件40b的通气性,优选为使用形成有多个0.1至4μm微细孔的微多孔性聚乙烯薄膜作为防漏片51。通过以具有通气性及不透液性的片构件形成防漏片51,即可防止到达后侧连结构件40b的体液漏出,又可抑制该部位发生湿闷的情形。

外面无纺布片52为主要由无纺布构成的片构件,以改善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的手感为目的而配置。此处所用的无纺布虽无特别限定,惟可举出如透气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材质。基本上,具有透液性及通气性且手感良好的片构件均可采用作外面无纺布片52。

如图6所示,外面无纺布片52向腰间开口部5侧延伸于长度方向,且将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加以被覆。若具体说明时,在后侧连结构件40b的内侧区域44的接合部位44a上,外面无纺布片52具有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的上侧延伸部52a。图6所示的例子中,外面无纺布片52在该上侧延伸部52a直接接合于后身外装体20的非面向肌肤面。

图6中,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内侧区域44的接合部位44a的整体长度以符号p1表示,位于接合部位44a的防漏片51的长度以符号q1表示,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上侧延伸部52a的长度则以符号r1表示。例如,接合部位44a的长度p1优选为15mm以上,其可设成15至50mm、20至45mm、或25至40mm。再者,防漏片51的接合长度q1优选为10mm以上,其可设成10至40mm、15至35mm、或20至30mm。上侧延伸部52a的长度r1优选为1mm以上,其可设成1至30mm、3至25mm、或5至20mm。而且,上侧延伸部52a的长度r1相对于接合部位44a整体长度p1的比例(r1/p1)优选为5%以上,其可设成5至60%、10至50%,而以30至60%特优。

而且,如图6所示,外面无纺布片52向下裆部3侧延伸于长度方向,且将防漏片51的下端缘51b加以被覆。若具体说明时,在后侧连结构件40b的外侧区域45的接合部位45a上,外面无纺布片52具有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下端缘51b的下侧延伸部52b。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外面无纺布片52在该下侧延伸部52b直接接合于后身外装体20的非面向肌肤面。

图6中,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外侧区域45的接合部位45a的整体长度系以符号p2表示,位于接合部位45a的防漏片51的长度以符号q2表示,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下侧延伸部52b的长度则以符号r2表示。例如,接合部位45a的长度p2优选为15mm以上,可设成15至50mm、20至45mm、或25至40mm。此外,防漏片51的接合长度q2优选为10mm以上,可设成10至40mm、15至35mm、或20至30mm。下侧延伸部52b的长度r2优选为1mm以上,可设成1至30mm、3至25mm、或5至20mm。而且,下侧延伸部52b的长度r2相对于接合部位45a的整体长度p2的比例(r2/p2)优选为5%以上,可设成5至60%、10至50%,而以30至60%特优。

另外,图6所揭示的例子中,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中,外面无纺布片52在腰间开口部5侧与下裆部3侧两者均延伸超过防漏片51。但,在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中,外面无纺布片52只要在腰间开口部5侧与下裆部3的至少任一者延伸超过防漏片51即可。即,外面无纺布片52只要具有上侧延伸部52a与下侧延伸部52b的至少一者即可。

如上所述,通过使外面无纺布片52延伸超过防漏片51以覆盖其端缘,即可避免防漏片51露出的情形。而且,通过手感良好的外面无纺布片52覆盖其端缘,可改善手感或外观。

此外,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抛弃式尿布的前侧与后侧的各连结构件40a、40b优选为具有沿向上折部41配置的一条或多条连结部伸缩构件46。连结部伸缩构件46为丝线状弹性橡胶等弹性伸缩构件,其沿着抛弃式尿布的宽度方向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向上折部41。如前所述,因各连结构件40a、40b由防漏片51与外面无纺布片52层叠所构成,故连结部伸缩构件46只要固定于防漏片51与外面无纺布片52之间即可。通过沿该向上折部41预先配置连结部伸缩构件46,则通过该连结部伸缩构件46的收缩作用,各连结构件40a、40b的中间区域43与各外装体10、20之间就不易产生间隙。因此,尿布的外观得以改善,合身性也会提升。

再者,如图1及图2所示,各连结构件40a、40b中,朝抛弃式尿布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配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下腹部(tummy)伸缩构件47。下腹部伸缩构件47以沿抛弃式尿布的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固定在各连结构件40a、40b。但,下腹部伸缩构件47并未配置在各连结构件40a、40b宽度方向的中央,或者,为了不使其展现伸缩性而施以例如局部性切断。即,下腹部伸缩构件47基本上是位于吸收性本体30的宽度方向两侧。另外,下腹部伸缩构件47也可局部重叠在吸收性本体30的宽度方向两端。各下腹部伸缩构件47与前述的连结部伸缩构件46同样,只要固定在防漏片51与外面无纺布片52之间即可。下腹部伸缩构件47收缩时,连结构件40a、40b就会挠缩形成多个细皱褶(下腹部皱褶,tummygather)。

[第1变化例]

接着,参照图7,就各连结构件40a、40b的第1变化例加以说明。图7所示为后侧连结构件40b的剖面构造放大图,惟此处说明的后侧连结构件40b的构造也适用于前侧连结构件40a。

如图7所示,后侧连结构件40b在图6等所示构成之外再具有内面无纺布片53。内面无纺布片53为贴合在防漏片51的面向肌肤面的构件。内面无纺布片53为主要由无纺布构成的片构件,其配置目的为改善防漏片51的面向肌肤面的肌肤触感。此处所用的无纺布虽不予特别限定,但与外面无纺布片52同样地,可列举如透气无纺布、点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熔喷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基本上,内面无纺布片53采用具透液性及通气性且肌肤触感良好的片构件。图7所示例子中,内面无纺布片53直接接合在后身外装体20的非面向肌肤面。

与前述外面无纺布片52同样,内面无纺布片53较防漏片51更向腰间开口部5侧朝长度方向延伸,且将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加以被覆。若具体说明时,在后侧连结构件40b的内侧区域44的接合部位44a上,内面无纺布片53具有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的上侧延伸部53a。如前所述,外面无纺布片52也具有上侧延伸部52a。因此,存在有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上侧延伸部53a与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上侧延伸部52a重叠的区域,且两者的上侧延伸部52a、53a在该区域彼此接合。关于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上侧延伸部53a,只要对内侧区域44的接合部位44a的整体长度p1、位于接合部位44a的防漏片51的长度q1、以及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上侧延伸部53a的长度r1设成与前述外面无纺布片52相同程度即可。

再者,与前述的外面无纺布片52同样,内面无纺布片53较防漏片51更向下裆部3侧延伸于长度方向,并将防漏片51的下端缘51b加以被覆。若具体说明时,在后侧连结构件40b的外侧区域45的接合部位45a上,内面无纺布片53具有延伸超过防漏片51的下端缘51b的下侧延伸部53b。如前所述,外面无纺布片52也具有下侧延伸部52b。因此,存在有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下侧延伸部53b与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下侧延伸部52b重叠的区域,而在该区域中,下侧延伸部52b、53b两者彼此接合。关于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下侧延伸部53b,只要对外侧区域45的接合部位45a的整体长度p2、位于接合部位45a的防漏片51的长度q2、及内面无纺布片53的下侧延伸部53b的长度r2设成与前述的外面无纺布片52相同程度即可。

[第2变化例]

接着,参照图8,就各连结构件40a,40b的第2变化例加以说明。另外,此处说明的后侧连结构件40b的构造也适用在前侧连结构件40a。如图8所示,后侧连结构件40b具有贴合在防漏片51及其非面向肌肤面的外面无纺布片52。但,图8的例子中,外面无纺布片52在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及下端缘51b返折并接合于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侧。依此方式,外面无纺布片52构成为不只被覆防漏片51的非面向肌肤面,也被覆面向肌肤面。

此外,图8的例子中,在防漏片51的上端缘51a返折的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上侧延伸部52a具有到达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的延伸长度,且接合于该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依此方式,通过外面无纺布片52的上侧延伸部52a延伸到达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可藉外面无纺布片52防止防漏片51接触穿着者的肌肤。即,外面无纺布片52中,返折至吸收性本体30的非面向肌肤面侧的延伸部担负第1变化例(图7)所示的内面无纺布片53的功能。第2变化例(图8)中,因外面无纺布片52与内面无纺布片53可构成为一体式片构件,故与第1变化例(图7)相较,有得以减少各连结构件40a、40b的构成对象数的优点。

[第3变化例]

接着,参照图9,就抛弃式尿布的第3变化例加以说明。第3变化例中,在以向上折线41与向下折线42折叠各连结构件40a、40b的状态下,于厚度方向上重叠各连结构件的中间区域43、内侧区域44、及外侧区域45的部分的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侧面封合部4形成有缺口部4a。通过在中间区域43、内侧区域44、及外侧区域45重叠部分的侧面封合部4形成缺口部4a,而形成从该缺口部4a连通尿布内部的孔。因具有连通至内部的孔,故在该孔洞部分,尿布内部的通气性得以提升。而且,可将手指插入该缺口部4a。因此,在抛弃式尿布的穿着状态中,若将手指插入缺口部4a并将各连结构件40a、40b的接合区域43a剥离,则活褶较容易展开。再者,图9所示的内裤型抛弃式尿布100虽在丢弃时要将侧面封合部4剥离,但此时因可将手指插入缺口部4a,故丢弃时的侧面封合部4的剥离作业更为简便。

以上,本案说明书中,为了表达本发明的内容,已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应包含本行业者可根据本案说明书记载的事项容易设想到的各种自明性改变形态或改良形态。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内裤型或束带型等抛弃式尿布。从而,本发明适于应用在抛弃式尿布制造业。

附图标记说明

1前身

2后身

3下裆部

4侧面封合部

4a缺口部

5腰间开口部

6腿部开口部

10前身外装体

11内片

12外片

13腰间伸缩构件

20后身外装体

21内片

22外片

23腰间伸缩构件

30吸收性本体

31吸收体

32顶片

33背片

34盖片

35侧片

36立体皱褶伸缩构件

37腿部伸缩构件

40连结部

40a前侧连结构件

40b后侧连结构件

41向上折部

42向下折部

43中间区域

43a接合区域

43b非接合区域

44内侧区域

44a接合部位

45外侧区域

45a接合部位

46连结部伸缩构件

47下腹部伸缩构件

51防漏片

51a上端缘

51b下端缘

52外面无纺布片

52a上侧延伸部

52b下侧延伸部

53内面无纺布片

53a上侧延伸部

53b下侧延伸部

100抛弃式尿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