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1863发布日期:2019-05-24 20:1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颈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矫形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前部具有高度可调节性的颈圈,同时提供用于将颈圈的已知其他部件固定到其上的平台,而不会显著改变其解剖学轮廓和与调节高度部件的连接。



背景技术:

颈圈用于通过颈椎固定来治疗颈部和颈椎的状况。这些颈圈可以处理其中患者的头部和颈部需要支撑的鞭打和其他此类伤害,并且用于部分地固定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并且用于通过将重量或力从患者的头部转移到患者的肩部或邻近区域来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的痉挛或拉伤。其他颈圈可以用来完全地或接近完全地固定患者的头部和颈部,以降低对脊髓的继发性损害的风险。

颈圈设计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平衡期望的固定与使用者的舒适度,例如静脉压。固定可以通过五个运动面来测量,包括屈曲、伸展、向右和向左的侧向倾斜以及颈部向右和向左的旋转,这些通常被统称为颈部活动度(crom)。

不幸的是,很多病人在佩戴颈圈时会出现褥疮或褥疮溃疡(也被称作褥疮(bedsores)、压疮或营养性溃疡)。当覆盖骨突起的组织受到诸如颈圈这样的物体的持续很久的压力时,会出现这些涉及骨覆盖组织破裂的疾病。除了影响表面组织(如皮肤)以外,褥疮和褥疮溃疡也会使肌肉和骨骼恶化。限制性颈圈是创伤人群中皮肤破裂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压力溃疡是常规脊柱固定的最常见并且严重和花费高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提供使溃疡发生可能性最小化的颈圈是非常有必要的。

湿度和压力是褥疮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旦形成褥疮溃疡,就没有确定组织损伤程度的好方法。此外,一旦开始,褥疮可以继续通过皮肤和脂肪组织进展到肌肉并最终进入骨骼,并且非常难以治疗和停止。在极端情况下,需要手术替换骨骼、肌肉和皮肤来恢复患者体内形成褥疮的那部分。

当使用颈圈时,希望消除或者至少最小化压力点的影响。通过向患者身体的几个部分施加更均匀的压力,可以大大减少褥疮形成的可能性。

多项研究评估了crom和市售颈圈施加组织界面压力(tip)的可能性。已经证明成功地在最小tip和crom的最大限制之间取得平衡的已知商业颈圈之一是miamij颈圈(ossur,hf,reykjavik,iceland)。多项研究证实了miamij颈圈的特征,包括:tescher,a.n.etal.range-of-motionrestrictionandcraniofacialtissue-interfacepressurefromfourcervicalcollars,journaloftrauma-injuryinfection&criticalcare63;5;1120-1126(2007);jacobson,t.m.etal.effortstoreduceoccipitalpressureulcers.journalofnursingcarequality,23;3;283-288(2008);karason,s.etal.,evaluationof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cervicaltraumacollars,differencesinimmobilization,effectonjugularpressureandpatientcomfort,scandinavianjournaloftrauma,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medicine,22:37(2014)。

miamij颈圈在以下专利中有描述:1997年5月27日授权的专利号为5,632,722的美国专利,2001年7月3日授权的专利号为6,254,560的美国专利,2005年7月26日授权的专利号为6,921,376的美国专利。体现miamij颈圈的高级版的miamij颈圈的变型,在以下专利中有描述:2011年7月19日授权的专利号为7,981,068的美国专利,2014年3月25日授权的专利号为8,679,044的美国专利。

优选地包括在颈圈中以克服对容纳患者身体的有限适应性以及促使需要佩戴颈圈的特定疾病的重要特征是用于调节颈圈的各种部件的相对位置的设施。miamij颈圈的部分功效归功于它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解剖尺寸进行定制。

如专利号为6,254,560的美国专利所教导的,miamij颈圈具有可以定制压力分布和避免皮肤破裂的支撑件。miamij颈圈的前部具有用于使用者的下颌骨,下巴和/或颌的可调节上部支撑件,并且上部支撑件安装到下部支撑件或胸骨支撑件,通过这个允许了上部支撑件和下部支撑件之间的相对运动。miamij颈圈的后部部件或后部具有安装到后部支撑件上的枕骨支撑件,通过这个,允许了枕骨支撑件和后部支撑件之间的相对滑动。上部支撑件和枕骨支撑件的形状在解剖学上被优化以实现优异的固定和患者舒适度。

图1举例说明如前述专利和出版物(特别是专利号为5,632,722和6,254,560的美国专利)中所教导的miamij颈圈100的已知版本。颈圈100通常包括通过带系统116彼此连接的前部部件102和后部部件104。前部部件102具有限定前部开口124的主支撑件106,并且固定到上支撑件108,上支撑件108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下颌骨,下颌或下巴。上支撑件108通过侧连接件120在侧部部分连接到主支撑件106,并且通过前连接件122在前部部分连接,并且在颈圈100被磨损时缺乏高度可调节性。衬垫112沿前部部件102和后部部件104排列。

前部部件102限定胸骨支撑件110,胸骨支撑件110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适于在使用者的锁骨下方延伸并靠在胸骨上。胸骨支撑件110承载胸骨垫114以避免由于长时间穿戴颈圈100形成的褥疮。胸骨垫114通常具有固定的厚度,并且在佩戴时施加恒定压力的意义而言缺乏可调节性。

后部部件104包括下部126和上部128,上部128用作枕骨支撑件。下部126和上部128通过后部连接件124彼此连接。尽管未示出,后部部件104可以是单一和整体的,包括与图1中所示的两个部件相反的单个部件,并且类似于专利号为7,981,068的美国专利所教导的并可以在miamij颈圈的高级版中发现。

上支撑件128和前部和后部部件102,104大致关于垂直中心线对称,并且可以由刚性或半刚性塑料构成。形成上支撑件128以及前部和后部部件102,104的材料在穿上颈圈100之前可以是柔性的,但是一旦颈圈100被穿上就要具有足够的刚性以此来抵抗由于使用者施加的重量而引起的屈服。

miamij颈圈100的上支撑件128和枕骨支撑件都具有独特的解剖学形状,以最大化舒适性和固定,同时最小化对使用者的压力。因为miamij颈圈100的上支撑件128和枕骨支撑件在临床上得到证实,所以对当前miamij颈圈100的任何改进,都需要措施来保持当前miamij颈圈100的上支撑件128和枕骨支撑件的功能和形状。

设计颈圈的另一个挑战在于,提供对胸骨支撑元件的方便可靠的高度调节。胸骨支撑元件大致通过支柱或连接件连接到颈圈的前部,所述支柱或连接件限定前孔,所述前孔允许临床医生、内科医生和急救人员在不移除颈圈的情况下对使用者的气管以进行医疗程序和检查。因为胸骨支撑大致附接到颈圈的前部的左侧和右侧以便限定该孔,所以调节胸骨支撑件的高度需要左侧和右侧互补调节的不方便且可能不均匀的调节装置。

另一个挑战是调节装置本身的设计。调节装置的操作存在笨拙且不方便的问题,对于临床医生快速且容易地操作,特别是对于使用者在将装置佩戴在他们自己的颈部上时进行操作。

此外,有时不幸地是,高度调节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即使用者或临床医生可能以意外的和/或不期望的方式篡改或调节高度的方式无意中触摸该装置。因此,颈圈的期望特征是高度调节装置,其在操作方便的同时不易于意外调节或篡改。

另一个挑战是临床医生或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调节由颈托的胸骨支撑件施加的压力的灵活性。在某些时候,例如在每天长期使用期间,使用者可能需要具有更大的颈部弯曲灵活性,即将下巴朝向胸骨移动。在其他时间,例如在急救程序或医疗程序期间,使用者可能需要通过在胸骨上施加更大的压力来固定颈部的弯曲。颈圈存在不能提供方便且有效的方法来实现颈圈在允许弯曲和不允许弯曲之间的切换的问题。

另一个挑战是现有的颈圈通常包括不适当或不方便的带系统。例如,带子可以通过钩环紧固件附接到颈圈主体上的不方便位置,导致难以正确和/或一致地穿戴颈圈。带子可以不构造成紧密地连接到颈圈的主体上并且因此从其伸出,如果绑带抓住物体或者是带子被使用者、临床医生或其他人无意中拉动、调整或释放,则可能导致损坏、伤害、不便和/或非故意地移除或篡改颈圈。

现有的颈圈通常包括不适当或不合适的后部部件。例如,后部部件在设计上可能过于简单,包括扁平轮廓并且没有用于减轻沿着枕骨的压力点的特征。这些设计可能导致或加剧褥疮和不适。

鉴于上述考虑,还需要一种在胸骨支撑件上具有高度调节机构的颈圈,其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来允许或限制弯曲,并且容易且精确地调节高度而不允许意外篡改所述高度,以及一种用于连接颈圈的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的改进的带系统,以及一种用于颈圈的形状改进的后部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改进的颈圈,用于限制头颈运动以促进脊柱损伤后的愈合。该颈圈具有高度、圆周和角度调节,以适应各种患者尺寸和解剖结构,并适应在受伤治疗期间患者的受影响的解剖部分的肿胀增加或减少所引起的尺寸变化。颈圈设置成通过限制侧向、矢状和冠状动作来稳定和固定颈部区域,同时改善个体患者的舒适度和适合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颈圈,其在形成前部组件的支撑件之间具有高度调节系统,其允许使用颈圈中的已知支撑件来保持其功能性、舒适性和贴合性,包括其解剖学轮廓和其与高度调整组件的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涉及用于颈圈的改进的带系统。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涉及用于颈圈的改进的后部部件。

该高度调节系统被布置用于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调节下巴高度,该方式限制或减轻了在穿戴颈圈时对高度的篡改。优选地,该高度调节系统包括使用增量高度调节,以此使得高度可以锁定在期望的设定高度。该高度调节系统可以布置成允许在现有的颈圈设计中使用,例如miamij颈圈或miamij高级版颈圈,而基本上不改变上支撑件和包括枕骨支撑件的后部部件的形状和功能。

所述高度调节系统减轻或消除了对预定尺寸方法的需要,并且以简化的方式提供,以使得能够为不同的用户定制许多高度设置。该高度调节系统允许使用已经上市多年的已知的上部部件和后部部件来为许多颈圈使用者服务,并且临床证明上部部件和后部部件的功效。

该高度调节系统允许改善不同高度的患者的颈圈的放置和构造,这使得颈圈在佩戴时调节是可以且容易的。上部支撑件和后部部件可以由临床医生适当地适配患者的下巴和头部,然后将前部部件延伸抵靠患者的胸部。同样地,可以将前部部件放置在患者的胸部上,然后可以将上部支撑件和后部部件延伸到患者的下巴和头部。然后,临床医生可以将高度设置锁定在期望的高度设置,以确保适合使用者。

为了避免在使用期间无意中调节颈圈高度,提供与所述高度调节系统结合的锁定装置。虽然高度调节系统限制了颈圈的高度,锁定装置还提供除了高度调节系统之外的另一等级的锁定。

与现有技术中的下部支撑件和相应的胸骨垫是固定的不同,本公开的实施例允许选择性地调节施加到使用者胸骨的压力,特别是通过锁定或解锁下支撑件的灵活性。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系统,其通过提供围绕使用者颈部的带子以及所述颈圈的更大的延伸,来改善围绕使用者颈部施加的周向压力。该带系统布置成通过提供用于将前部部件从后部部件上附接和拆卸的改进措施来促进颈圈的穿戴和脱落。前部部件和后部部件提供更大的周向可调节性,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解剖尺寸、康复阶段、衬垫厚度以及调节颈围周长的其他原因。该带系统进一步减少了对颈圈的损害、伤害或无意中的调节,这是由于改进的系统保持带子的端部靠近带子的主体或与带子的主体平齐。

实施例中的后部部件为使用者的后部部件的区域周围和脊柱周围提供了改进的压力释放特性。后部部件的轮廓设计成适应于带子,同时保持其压力缓解特性。实际上,后部部件布置成通过其改进的形状,附接特点以及后部部件的内侧和外侧上的其他特征,来提供改进的前后和侧面的枕骨支撑。

,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关于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将得到更好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颈圈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颈圈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颈圈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2中的颈圈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a是处于降低构造的胸骨高度机构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的胸骨高度机构处于升高构造的示意图。

图6a是图5a中的处于降低构造的胸骨高度机构的变形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的胸骨高度机构处于升高构造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的颈圈的前部部件的变形的正视图。

图8是图7中的前部部件的后视图。

图9a是图2的颈圈中的处于刚性构造的胸骨释放设备的构造示意图。

图9b是图9b中的胸骨缓解设备处于释放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是图7中的前部部件中的下部支撑件的正视图,其中下部支撑件以透明形式示出。

图10b是图10a中移除了下部支撑件的调节机构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a中的调节机构中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2a是图10a中的调节机构中的致动器的正视图。

图12b是图10a中的调节机构中的致动器的平面图。

图13a是图10a中的调节机构处于解锁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13b是10a中的调节机构处于锁定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14a是处于锁定构造的锁定机构沿图10a中的xiva-xiva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14b是图10a中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15a是图2中的颈圈的后部部件的变形的正视图,示意出了后部部件的外侧。

图15b是从图15a中的细节xvb处截取的放大图。

图15c是图15a中的后部部件的侧视图。

图15d是图15a中的后部部件的正视图,显示后部部件内侧。

图15e是图15a中的后部部件的俯视图。

图16a是带状突片的第一侧的立体图。

图16b是图16a的带状突片的第二侧的立体图。

图16c是带系统的平面图。

图17a是图2中的颈圈上的带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b是图17a中的带系统的变形的平面图。

图17c是颈圈上的带系统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简介

提供矫形设备的实施例用于稳定和支撑使用者的解剖部分,例如,使用者的颈部和头部。

尽管本公开的实施例适于支撑和稳定许多具有各种解剖学形状和尺寸的使用者的解剖部分,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确定尺寸以适应不同类型、形状和大小的解剖部分。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不同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虽然本公开易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构造,但某些说明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并在下面描述。然而,应该理解,并不意图将本公开限制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本公开的意图涵盖落入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型、替代构造、组合和等同物。

应当理解,除非在本公开中定义一个术语以具有所描述的含义,否则无意明确或间接地限制该术语的含义超出其简单或普通的含义。

为了便于理解所公开的颈圈实施例,颈圈的前方或前部,和后方或后部是独立描述的。颈圈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一起起作用以形成支撑性和稳定性的包围使用者的解剖部分的颈圈。

术语“后部”也具有其通常含义,并且指的位置位于另一个位置后面或在后方。术语“前部”具有其通常含义,并且指的位置位于另一个位置前面或前方的。

这里可以使用术语“刚性”、“柔性”、“柔顺(compliant)”和“弹性”来区分颈圈的某些特征的部分的特征。术语“刚性”旨在表示颈圈的元件通常缺乏柔性。在“刚性”的支撑构件或壳体的语境下,意图表示当施加力时它们不会失去其整体形状,并且实际上如果以足够的力弯曲它们可能会破裂。另一方面,术语“柔性”旨在表示能够重复弯曲特征,使得特征可以弯曲成保持的形状或者特征不保持大致形状,但是当施加力时可以连续变形。术语“柔顺”用于限定这样的柔性特征,即当将其通过任何合适的自然或施加的力(例如重力,或由诸如带机构的外部机构所施加的力)与另一物体接触时大致与另一物体的形状一致。术语“弹性”用于限定这样的柔性特征,即通常返回到初始的大致形状而没有永久变形。至于术语“半刚性”,该术语用于表示支撑构件或壳体的提供支撑并且是无需支撑物的特性,然而这些支撑构件或壳体可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或弹性。

术语“柔性”应该表示特征能够重复弯曲,使得特征可以弯曲成保持形状或者特征不保持大致形状,但是当施加力时连续变形。术语“可压缩的”可用于限定这样的结构特征,即由于施加到结构特征上的力的作用而能够减小尺寸或体积。

b.颈圈的实施例

图2和图3举例说明了本公开的颈圈200的实施例。颈圈200包括前部部件202,其通过带系统216固定到后部部件204上。前部部件202包括主支撑件206,带系统216优选地固定在主支撑件206上,并且前部部件201具有延伸到使用者胸骨的胸骨部分214。胸骨部分214至少部分地由基部部件207形成,在基部部件207上设置有容纳调节机构220的至少一部分的盖子213(也可以可替代地称为前壳)。

中间支撑件210固定到主支撑件206上,并且可通过调节机构220相对于主支撑件206调节。中间支撑件210和主支撑件206一起形成正面开口218。上支撑件208(可替代地称为下巴托盘)位于主支撑件206,在中间支撑件210上方。衬垫212沿着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定位。

具体参考图3,带系统216以几种优选构造中的一种示出。具体地,带系统216包括位于颈圈200的相对侧上的带子225,并且带子225在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之间延伸。每个带子225是细长的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段226,228。第一段226安装在主支撑件206的正面突出部222上。

正面突出部222朝向正面开口218的顶部部分延伸,并越过顶部开口218的顶部部分。正面突出部222优选地在调节机构220的前方和上方延伸,这在调节机构220的以下实施例中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地,正面突出部222通过在中间支撑件210的前表面上延伸而包围中间支撑件21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为使用者提供对中间支撑件210的更大支撑。正面突出部222至少在其外部或向外部分中优选地沿着中间支撑件210的圆周轮廓或弓形轮廓是刚性的或半刚性的,以为上支撑件208和中间支撑件210提供支撑。以这种方式,当带系统216与后部部件204一起围绕使用者的颈部固定在其上时,正面突出部222不屈服或弯曲。

通过向前延伸,正面突出部222在前部部件202的表面上提供用于接收并对应于带子225的部分。因此,带子225可以有利地邻近前部部件202和/或与前部部件202齐平,而不是从颈圈200向外突出。这与现有的颈圈形成对比,在现有的颈圈中,带子从颈圈自由地向外突出,如果无意中篡改带子,会导致会存在无意中对颈圈调整、损坏或者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风险。

正面突出部222能够提供稳定平台,带系统216能够固定在该平台上并且优选地不会干扰上部支撑件208,从而允许移除带系统216,或者在其一侧上移除而不调整中间支撑件210和上支撑件208的完整性。由正面突出部222提供的额外长度,它们在正面开口218上延伸,为带系统216提供了更大的可调节性,从而为使用者的颈部周长提供了更多的适应。

正面突起部222用于通过大致在主支撑件206上方延伸来稳定由使用者的下巴施加的力,如力231所显示的,力231大致与主支撑件206的下部部分向下重合。当正面突出部222横跨中间支撑件210时,主支撑件206相对于正面突出部222倾斜向下布置,正面突出部222大致水平地突出并且优选地平行于使用者的下颌骨。

如下所述,中间支撑件210在承载上支撑件208的同时相对于主支撑件206移动,并且在颈圈200的前部部件202的高度调节期间不会干扰带系统216。以这种方式,在将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彼此固定时,带系统216保持完整。在使用者佩戴颈圈200的同时可以有利地调节前部部件202的高度,因为中间支撑件210(并且因此上支撑件208)相对于主支撑件206移动,但是主支撑件206与后部部件204之间的关系不间断且不变。

带系统216与正面突出部222的结合的布置使得临床医生能够在两者任一方向上(即朝向下巴或朝向胸骨)在使用者身上穿上和调整颈圈200的尺寸。具体地,临床医生可以将上支撑件208放置靠在使用者的下巴上,然后使用调节机构220将主支撑件206经由中间支撑件210下降到适当的尺寸以邻接使用者的胸骨。带系统216可以首先适当地固定到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上,或者在颈圈200已经适当地确定尺寸之后固定。备选地,主支撑件206可以靠着使用者的胸骨放置,并通过带系统216固定到后部部件204上。然后,临床医生可以使用调节机构220通过中间支撑件210选择性地将上支撑件208调节到适当的高度,以便邻接使用者的下巴,同时颈圈200已经固定到使用者身上。

后部部件204限定侧面延伸部232,侧面延伸部232限定一系列带槽234,用于将带子225固定到正面突出部222上。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带子225都具有固定到正面突出部222上的紧固件224的第一段226。第一带段226的形状可以被构造成与相应的正面突出部222的形状对应。带子225在成环段227处围绕一系列带槽234中的至少一个带槽成环。在该实施例中,带子225环绕通过一系列带槽234的第一槽和第二槽234a,234b。所述一系列带槽234可以限定至少两个这样的带槽,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一系列带槽234包括四个带槽。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尺寸选择一系列带槽234中的哪个带槽以将带子225打环。

第二带段228从成环段227延伸并经由紧固件230固定在第一带段226的表面上,从而在成环段227处将后部部件204拉向前部部件202。以这种方式,当带子225围绕一系列带槽234成环时,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已经彼此固定,并且可以实现带子225的进一步拉紧和扣紧(tensioningandtightening)而无需相对于后部部件204保持前部部件202。

带子225可以同时在颈圈200的两侧张紧,或者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单独调节。该带系统216允许通过仅需要从相应的紧固件230移除颈圈200的一侧上的一个带子225来移除颈圈200。因为带子225的第一段226保持就位,所以使用者不需要在重复的颈圈200的穿戴和脱落步骤时显著地调整带系统216的尺寸,特别是当只有一个带子225的第二段228从第一段226的表面分离以用于移除颈圈200并同时保持另一条带子225完整并固定时。通过最小化在穿戴和脱落时调整带系统216的尺寸的不便,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时增强了使用者的依从性。

侧面延伸部232优选地在主支撑件206上延伸,以便不干扰前部部件202并且便于治疗使用者的伤害,前部部件202大致承受使用者头部和颈部的绝大部分重量。如上所述,当侧面延伸部232在主支撑件206上延伸时,它们不会干扰前部部件202的高度调节,因为侧面延伸部232在主支撑件206上方延伸并且在上支撑件208和中间支撑件210下方延伸。

图4举例说明了带系统340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带子342从后部部件204a延伸并且承载安装部344。安装部344可以是带扣、闩锁、环或其他合适的部件,其可由带子342承载并接合位于前部部件202a上的锚固件348。锚固件348可以包括从前部部件202a的一个侧面突出的钩。带子342围绕安装部344成环并固定,以便在环346处进行长度调节,并且带子342同样可以在前面的实施例中环绕后部部件204a,或者附接到后部部件204a,从而相对于安装部344进行长度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带子344可以快速地与前部部件202a连接和分离。这样的布置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能是优选的,因为带子长度可以由临床医生设置,并且不需要使用者随后进行调整。带子344的这种方便布置允许使用者在最小化或不需要调整尺寸的情况下容易地重复穿上和脱下颈圈,从而增强了使用者的依从性和舒适性,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

图4还举例说明了主支撑件354如何与胸骨支撑件352分离的。胸骨支撑件和主支撑件352,354可以通过胸骨调节机构350相对于彼此选择性地调节。

图5a和图5b示出了胸骨调节机构350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胸骨支撑件352相对于主支撑件354是可调节的,以对使用者的胸骨提供不同的压力或提供压力释放。主支撑件354可以承载胸骨调节机构350,胸骨调节机构350通过连杆356和锚固件358枢转地连接到胸骨支撑件352上。胸骨调节机构350包括在凸轮361上的杠杆360。凸轮361可相对于偏置元件362旋转,并在凸轮361旋转时铰接连杆356。

图5a示出了处于降低或收缩构造的胸骨调节机构350,使得杠杆360被向前拉动以使连杆356收缩,并且胸骨支撑件352大致邻接主支撑件354。以这种方式,对胸骨有压力释放。图5b示出了处于升高或伸展构造的胸骨调节机构350,使得杆360向后铰接,并且凸轮361接合偏置元件362以将连杆356保持在伸展构造。胸骨支撑件352通过连杆356远离主支撑件354延伸。

图6a和图6b示出了胸骨调节机构366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胸骨调节机构366包括从胸骨支撑件352延伸出的斜坡370。主支撑件354承载可沿斜坡370滑动的支架368。支架368可以包括凸轮表面或其他合适的机构,使得当支架368在图6b中的凸起或伸展构造中沿着斜坡370滑动时,支架368可以沿着斜坡370被保持在固定位置,以根据斜坡370的高度,相对于主支撑件354延伸胸骨支撑件352。在图6a的下降或收缩构造中,支架368沿着斜坡370位于不同位置,以使胸骨支撑件352相邻或靠近主支撑件354。

图7和图8描述了图2和图3的前部部件基础上的前部部件236的替代实施例。前部部件236具有主支撑件238和中间支撑件240,并且中间支撑件240适于接收图2和3的实施例的上支撑件208,以及miamij颈圈。

上支撑件208通过连接在中间支撑件240的中央突片264处而悬置在中间支撑件240上,中央突片264相对于中间支撑件240的上周边向外延伸,并且上支撑件208通过销270沿着中心轴线aa沿前端前部部件236固定。抓手266可以设置在中央突片264下方,并且沿着正面开口218的周边和中间支撑件240的下周边延伸。抓手266可以具有触觉特征以帮助抓握抓手266,并且抓手266可以从中间支撑件240的周边向外突出,以提供用于放置手指或拇指的释放部分,用于相对于主支撑件238升高中间支撑件240。

上支撑件208具有侧翼276,侧翼276连接中间支撑件240的内侧并在中间支撑件240的内侧上延伸。侧翼276具有端部,侧连接件256在所述端部处固定到中间支撑件240。因此,上支撑件208通过中央突片264和侧部连接件256居中地悬置,从而使得上支撑件208能够与使用者的下巴和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形成轮廓,并且提供提高的舒适性。中间支撑件240可以在正面突出部222上方限定刻度262,以便提供颈圈200的相对尺寸。

中间支撑件240通过滑动连接件258连接到主支撑件238上,以便适应前部部件236的高度调节。滑动连接件258布置成联接槽280和槽278,槽280优选地具有由中间支撑件240限定的弯曲形状,槽278优选地具有由主支撑件238限定的弯曲形状。滑动连接件258可以定位并垂直地堆叠在侧部连接件256下方,以稳定上支撑件208,从而无论高度如何设置滑动连接件258都大致沿堆叠轴线b-b对准。中间支撑件240具有侧翼274,侧翼274在枢转点260处与主支撑件238的侧翼272连接,其适应了侧部连接件256沿着槽278,280的滑动运动。

主支撑件238包括适于邻近使用者放置的基部242,以及适于容纳和覆盖调节机构220的盖子244。基部242和盖子244形成侧面延伸部222,由此紧固件224可以放置在盖子244上方。胸骨部分246在基部242和胸骨部分246之间的过渡部247处从基部242延伸。过渡部247可包括从基部242开始并延伸到胸骨部分246的缩窄或变薄的部分。胸骨部分246可以与基部242连续地形成,使得胸骨部分246与基部242一体,或者备选地胸骨部分246附接到基部242。

基部242可以在胸骨支撑件246的相对侧上限定侧部抓手268。侧部抓手268可以由基部242的凸起部分限定,使得临床医生在调节前部部件236的高度时能够抓握住基部242。

根据所描述的实施例,胸骨部分246在过渡部247处通过铰链248连接到基部242上。铰链248可以形成为由基部244的后侧上的凹槽249形成的活动铰链。或者,铰链248可包括基部242的柔顺部分,其在施加力时弯曲。

如如图9a和图9b中更详细地说明的那样,加强机构250可以由胸骨部分246承载,以使胸骨部分246的铰链248相对于基部242变硬。改变胸骨部分246的刚度的能力有利于为使用者提供压力释放,特别是当不需要胸骨或胸部支撑时或者当使用者需要对颈部进行微调时。加强机构250包括第一部分372,第一部分372布置成选择性地在过渡部247和铰链248上延伸,以防止或基本上防止胸骨部分246远离基部242的弯曲。优选地,第一部分372延伸超过铰链248,如图9a所示,以确保第一部分372阻挡铰链248的移动。

第一部分372可以延伸靠近盖子244,但是其尺寸设计成在加强机构250旋转时不会干扰盖子244。第一部分372可以具有嵌入式尖端373,以便在旋转时不干扰盖子244。

加强机构250具有从第一部分372延伸的第二部分374,并且第二部分374可枢转地安装在胸骨部分246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部分374相对于胸骨部分246的旋转375受到限制,以便确保加强机构250的加强位置和释放位置。例如,第二部分374的旋转375可以仅为90度。

第二部分374可以包括触觉特征376,以便于从加强位置抓握加强机构250,从而防止如图9a所描述的胸骨部分246远离使用者的胸骨的弯曲。第一部分372阻挡铰链248的移动。图9b描绘了释放位置,其中胸骨部分246具有朝向和远离使用者胸骨的弯曲部377,使得将第一部分372从铰链248解除。

在变形中,当铰链248由下凹通道249形成时,下凹通道249可具有足够的深度以便于将胸骨部分246从基部242断开。备选地,可以形成过渡部247以使其微调变得容易,使得临床医生能够沿着基部242的周边轮廓移除胸骨部分246。

如图7所示,调节机构220大致沿着中心轴线a-a位于盖子244处并位于胸骨部分246上方。调节机构220限定致动器252,致动器252用于致动调节机构220,并允许相对于主支撑件238调节中间支撑件240的高度。盖子244限定了围绕致动器252的凹部254,以便于致动器252的致动,并且致动器252凹进凹部254中,以防止无意致动致动器252。致动器252被偏置在接合位置,使得当未被按压时,致动器252将调节机构220保持在接合位置。在将致动器252朝向前部部件236的后侧按压并且更深地进入凹部254中时,调节机构220被置于脱离位置以允许调节前部部件236的高度。

如图8所示,设置锁定机构282作为锁定调节机构220的额外保证。锁定机构282位于前部部件236的后侧。锁定机构282包括杠杆284,杠杆284沿着限幅器288移动突片286,以放置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限幅器288可包括在运动弧的相对于杠杆284的相对侧(例如在45度之间)上的块。临床医生或使用者可以将手指放在盖子244上以在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杠杆284。在锁定位置,锁定机构282防止致动器252被压入脱离位置。换句话说,锁定机构282的锁定位置防止致动器252的致动。在解锁位置,可以按压致动器252以使调节机构220脱离,并允许前部部件236的高度调节。锁定机构282提供额外的保护层,以确保调节机构220在正常使用期间不会被篡改或无意中调节。

观察图10a和10b,将调节机构220相对于盖子244示出。调节机构220包括第一牵引元件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第一牵引元件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在盖子244的下部部分沿连接器294滑动,并具有延伸到盖子244的槽278的端部部分。端部部分限定适于沿狭槽278滑动的凸台298、300。锁定元件296连接到连接器294并且相对连接器294偏置。锁定元件296可以形成致动器252,并且可相对于连接器294移动,以与第一牵引元件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接合和脱离。

图11更具体地示出了连接器294。连接器294限定用于接收致动器252的开口302和用于接收锁定元件296的端部326、328的开口304(如图12b所示)。连接器294具有中心部分306以及用于接收锁定元件296的臂320、322的相应的弯曲通道308、309,该中心部分306在连接器294的后侧上限定腔体336,腔体336用于接收锁定元件296的与致动器252相邻的中心部分324。连接器294形成弯曲通道308、09,以用于将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和外围表面312引导和接收到弯曲通道308、309,以将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向上引向槽278。连接器294形成中心槽310,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通过所述中心槽310延伸以接合锁定元件296,以及形成侧槽314,以进一步引导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为了便于组装和制造,连接器294可以是整体的并且由单个部件限定。

图12a和12b将锁定元件296描述为具有从中心部分324突出的致动器252。中心部分324限定沿锁定元件296的上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或一系列齿316、318,以用于接合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的相应齿。第一和第二臂320、322从中心部分324弯曲地延伸并且承载由连接器294接收的端部326、328。臂320、322形成弹簧以使锁定元件296相对于连接器294偏置,特别是因为端部326、328接合连接器294和致动器252并且齿316、318可相对于开口302移动以致动调节机构220。为了便于组装和制造,锁定元件296可以是整体的并且由单个部件限定。锁定元件296的后侧限定后侧凹部334,用于与锁定机构282的至少一个柱338接合。

图13a和13b示出了调节机构220如何操作以调节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与具有形成齿条和小齿轮调节机构(其不利在于不能锁定)的可旋转元件的已知颈圈不同,调节机构220布置成在按压致动器252时脱离,并且在释放致动器252时自动锁定。这样的布置是有利的,因为临床医生可以确保调节机构220不会由于无意地碰撞或调节而无意地改变颈圈的高度。实际上,通过朝向使用者按压致动器252而不是相反地拉开,将颈圈200保持在使用者身上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不倾向于调节主支撑件206的位置。

在调节机构220脱离时,临床医生可以用一只手修改上支撑件208和中间支撑件210相对于主支撑件206的位置,因为当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滑动并允许中间支撑件210相对于主支撑件206进行关节运动时,中间支撑件210的调节可以自由地完成。这种布置提供了更快且稳定的手段以用于改变高度,并且使得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能够包括更多的齿330、332,从而有更多的高度设置。

如图13a所示,在处于脱离位置的情况下,锁定元件296朝向连接器294的后侧r移动并相对其偏置。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326、328由连接器294的开口304接收,使得它们相对于连接器294被固定。在脱离位置,致动器252抵抗由第一和第二臂320、322的阻力和弯曲产生的弹力而受压或偏置。第一和第二组齿316、318朝向颈圈200的后侧拉动并且从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的齿330、332完全脱离。中心部分324和臂320、322在腔体336和臂槽337内移动,使得中心部分324被拉动远离或至少部分地远离限定腔336的一部分的偏置表面。腔体336的偏置表面位于连接器294的后侧。基部242可以限制锁定元件296在连接器294的后侧的行程。

如图13b所示,当调节机构220处于接合位置而释放致动器252时,锁定元件296相对于连接器294的后侧r偏置,但由于第一和第二臂320、322而朝向前侧f延伸,并且中心部分324被保持并偏置抵靠腔336的偏置表面。第一和第二组齿316、318接合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的第一和第二齿330、332。齿316、318优选地布置成细长的排,以确保至少一个齿接合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的相应齿。连接器294优选地构造成使得通道308,309使中心槽310内的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变平或基本上变平,使得齿316、318与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相应的齿330、332多次接合。调节机构220布置成使得自然或预定位置是接合位置,使得当致动器252被释放时,锁定元件296的齿316、318以及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彼此接合。

调节机构220不限于使用上述连接器294和锁定元件296,而是可以包括用于提供与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上的齿或其他锁定元件的接合和脱离的装置,优选地但不是限制在释放调节机构220时的自动接合。调节机构220布置成用于在接合位置接合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并且还设置成在脱离位置与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脱离。在脱离位置,利用逐渐调节的限制,,临床医生可以选择性地调节中间支撑件210相对于主支撑件206的高度,并因此调节上支撑件208相对于主支撑件206的高度,而且可以在调节机构220脱离时快速实现前部部件236的高度调节,并且在释放调节机构220时,在期望位置处自动锁定时,使其在固定位置接合第一和第二牵引元件290、292。

图14a和14b举例说明了可以与调节机构220结合使用的锁定机构282。锁定机构282包括杠杆284,杠杆284可以在基部242的内周边245的上方或正下方延伸,以便于在不需要移除颈圈200的情况下调节锁定机构282。杠杆28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柱338,柱338作为杠杆284向内延伸并且在基部242的相对侧上。至少一个柱338指向与致动器252相对的后侧腔体336。

至少一个柱338适于根据杠杆284的位置旋转。在解锁位置,至少一个柱338位于后侧凹部334内,并且致动器252可被按压而不受至少一个柱338的干扰,因为当致动器252被压向前部部件236或基部242的后部时后侧凹部334占据至少一个柱338。在锁定位置,杠杆284旋转,使得至少一个柱338与锁定元件296的中心部分324相干涉,因为至少一个柱338与后侧凹部334不对齐。

图15a-15c描述了后部部件204的实施例,特别是从后部部件204的外侧的角度。后部部件204包括主体400和柔性部分402。应注意的是,图15a示出了后部部件204的外侧,所述外侧背离使用者,而图15d和15e示出了后部部件204的内侧,后部部件204布置成与使用者相邻放置。从后部部件204的外侧,主体400限定中央凸出部分或肋404,而肋404在后部部件的内侧凹入,从主体400的基部部分416向主体400的顶部部分415延伸,以此在颈椎外部容纳和施加压力。

所描绘的实施例举例说明主体400如何包括形成的柔性部分402的弹性或柔性部分,弹性或柔性部分沿主体400的外围边缘形成。在该实施例中,主体400和柔性部分402由离散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主体400由结构更刚性的材料形成,柔性部分402由比形成主要部分400的材料更有弹性和更柔韧的材料形成,;例如,通过在其上包覆模制弹性或柔顺材料。柔性部分402的使用允许颈圈200在更大区域上分布压力峰值,以避免形成压力性溃疡。即使当颈圈200被不适当地使用时,柔性部分402也可以防止压力峰值。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部分402是连续的,因为沿着围绕主体400的周边的柔性部分402没有断裂。这与包括形成主体400上的突片的变薄部分的柔性部分形成对比,所述突片沿着主体400的周边顺序地设置,并且在每个突片之间包括间隙以增加它们的柔韧性。连续形成的柔性部分402的一个优点是压力均匀分布,这与需要承受和施加压力的单个和间隔的突片相反。然而,应当理解,通过示例提供连续延伸的柔性部分402,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柔性部分402是连续的。尽管连续延伸的柔性部分402实施例是有利的,但是可以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离散分离的突片或柔性区域。

主体400从外侧的角度限定凸肋404,其大致沿后部部件204的中心轴线c-c延伸。如上所述,侧部部分406从肋404的侧面向侧面延伸部405张开并弯曲。侧部部分406形成具有肋404和侧面延伸部405的y形特征408。y形特征408沿着颈椎向上垂直地张开,并且侧部406部分具有弧线以提供改善的前后和侧面枕骨支撑。

一系列狭槽418从肋404沿着侧面延伸部405延伸,并且狭槽418可以如上所示形成。然而,可以形成可能没有足够尺寸用于接收带的附加狭槽并且随着一系列狭槽418接近肋404尺寸逐渐减小。以这种方式,侧面延伸部416在朝向肋404拉动时变得更加刚性,从而柔韧性降低并且有助于沿肋404的更大刚性,肋404又对应于使用者的颈椎。尺寸适于接收带子的一系列狭槽418可以为前部部件236提供通风和顺应性并且归因于带子的张紧。

一系列狭槽418及其相应的样式提供了灵活性,以允许后部部件204贴合并配合在不同解剖学尺寸的颈部周围。一系列狭槽418的样式允许后部部件204在需要时是柔性的,例如沿着与前部部件236重叠或接近的侧面延伸部232,同时在必要的前-后和侧向方向上保持刚性,特别是沿着对应于使用者颈椎的轴线c-c。

y形特征408与形成凹部407的侧部部分406结合,凹部407延伸到后部部件204的每个侧面上的一系列狭槽418,由于y形特征408从外部突出而产生。凹部407在侧部部分406的端部之间转变深度,其中凹部407的最大深度位于侧部部分406的端部之间。肋404的相对侧上的凹部407和侧部部分406的轮廓形成用于前部部件236的囊体420,当其与后部部件204固定时,囊体420嵌入后部部件204中。囊体420可以使后部部件204与前部部件236重叠,并且囊体420减小前部部件236推入使用者颈部的压力。

柔性部分402优选地围绕主体400的周边设置,并且提供围绕使用者的后颈部和枕骨的减小的边缘压力。可以在指定区域增加柔性部分402,以向用户提供增强的压力释放特性。例如,可以从侧面延伸部405的边缘到上部部分412增加柔性部分402的尺寸,上部部分在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枕骨区域的周边凹陷部分410的相对侧上延伸。

周边凹陷部分410可以具有第一柔性部分区域411,其具有与其他区域以及围绕主体400的周边的柔性部分402的对应宽度(统称为第二柔性部分区域w2)相比更大的宽度w1。通过凹陷部分410中的第一柔性部分区域411的屈服,第一柔性部分区域411处的宽度w1至少部分地提供以为使用者的枕骨和后颈部周围提供增加的舒适度,如第一柔性部分区域411内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箭头a,b所示。第一柔性部分区域411的宽度可以沿着中心线c-c从上部部分412到周边凹陷部分410的最低点可变。第二柔性部分区域w2的宽度可以根据沿着主体400的周边的位置而变化,或者可以是均匀的。

上部部分412是由凹形和弯曲形状的凹陷部分410间隔开的解剖学形状的扩口部分,并且上部412的柔性部分成形为对应于并支撑颈圈200的使用者的枕骨区域。上部部分412布置成轻柔地放入使用者枕骨的侧部区域,以便不会在使用者的颈椎上施加过度的压力。凹陷部分410的轮廓以及上部部分412与凹馅部分410之间的柔性边缘402的逐渐上升为使用者的枕骨和后颈周围提供了增加的舒适性。

主体400可以至少在上部部分412处变薄,因为主体400具有一般厚度t1,并且上部部分412处的厚度具有从一般厚度t1到上部部分412的尖端423的逐渐减小或锥形厚度t2。锥形厚度t2导致变薄部分422形成三层弯曲范围414:在主体在一般厚度t1处弯曲,在主体400在上部412处的锥形厚度t2处弯曲,并且在上部部分412的柔性部分弯曲。

变薄部分422由形成柔性部分402的材料覆盖和/或成型,其中形成柔性部分402的材料的量随着变薄部分422逐渐变细到零而逐渐增加,并且材料完全变成围绕外围的柔性部分402或变薄部分422的尖端423的边缘。根据实施例,变薄部分422和柔性部分402的材料的组合厚度大致与一般厚度t1相同。柔性部分402同样可以具有与一般厚度t1相同的厚度。

如图15c所示,后部部件204限定了波状外形轮廓426,波状外形轮廓426具有在凹陷部分410和基部部分416之间沿轴线c-c相对于凹陷部分410相对设置的大致弧线。以这种方式,压力被施加到上部部分412和基部部分416,以提供改善的前-后和侧向支撑,并且通过弧线缓和这种压力,该弧线更好地对应于使用者的枕骨和肩部之间的解剖关系。因此,与已知的颈圈主要提供会导致不期望的压力点和不适的平坦后部相比,大致曲率通过提供对应于使用者需要的增强的支撑而有利地提供了对现有颈圈的改进。

图15d和15e举例说明了旨在面向使用者的后部部件204的替代实施例的内侧。紧固件突片430设置在方便的位置,以确保牢固地抓住后部部件204的衬里。后部部部件204具有后部开口432,后部开口432大致沿着使用者的颈柱定位,以沿着后肋404向后部部件204提供压力释放和通气。后肋404大致凸出设置在后部部件204的外侧,并且大致沿后部部件204的内侧形成凹面。后肋404的凹面内侧用于释放对使用者的颈锥的压力,如通常对应于位于后部部件204的外侧上的y形特征408的凹陷部分434所显示的。带槽436设置在后部部件204的侧面部分,并且与通风开口428定向不同。

柔性部分402沿着主体400的内侧比沿外侧延伸更大的距离,如通过边界458所示的,边界458对应于柔性部分402沿主体400外侧延伸的程度。柔性部分402在主体400上延伸得更长并且提供更大的缓冲,这部分是因为形成柔性部分402的材料比形成主体400的材料更柔软和柔顺。例如,柔性部分402材料限定了上部柔性部分448,该上部柔性部分448在外侧比柔性部分402延伸得更长(超过边界458),以便沿着与使用者的枕骨相对应的内侧提供更多的缓冲,特别是因为使用者可能会在该位置处在颈圈200上施加相当大的压力。在由y形特征408形成的腔体438内,柔性部分402形成下降到腔体438中并且大致沿弧线426延伸的肋440、442、444。

设置肋440、442、444以沿后部部件204的内侧加强弧线426,并且更好地确保使用者颈部的正确定位。由于肋440、442、444大致与弧线对齐,它们为后部部件204提供垂直刚度并沿弧线426跟踪(track)。肋440、442、444彼此间隔开,形成彼此之间的间隙446,以避免压力点,并且促进后部部件204的透气性。由于形成柔性部分402的材料比形成主体400的材料更柔顺或柔软,因此肋440、442、444可以根据患者解剖学结构进行修整。例如,如果使用者的颈部基本上是直的,则可以从肋440、442、444移除一些材料以使曲率不那么严重。这允许后部部件204可基于个体患者的尺寸定制,这是现有颈圈未提供的特征。

y形特征408沿着上部过渡部452和下部过渡部454之间的内侧逐渐过渡,使得沿着内侧的凹部逐渐形成以避免任何压力点。主体400可以形成这样的过渡,或者主体400可以与柔性部分402材料结合形成这样过渡,如关于外侧类似地教导的。形成柔性部分402的材料沿下部部分450延伸,并延伸到由主体400形成的至少一个外围凹部456中,以更好地将柔性部分402互锁到主体400。

图16a-16c举例说明了用于连接前部和后部部件202、204的改进的带布置或系统。带状突片500具有第一表面502和第二表面504,第一表面502限定凹槽506以用于改善带状突片500的夹持,第二表面504具有用于夹持的牵引元件510。形成用于接收带子的槽508。如图16c中进一步所示,带状突片500形成用于接收带子516的端部部分518的凹部512。凹部512使得带子516的端部部分518能够齐平地位于带状突片500中,因此端部部分518被限制在第一和第二表面502、504的外围内,而不会从其突出。提供这种布置是为了将带状接头500保持在低构造中,以便不会从前部部件202显著突出。合适的紧固件514(例如由带状接头500本身形成的挂钩材料或挂钩)可以位于凹部512内,以将其可拆卸地固定到端部518。带子516的第二端部520可以形成用于接合后部部件上的带子的环。

图17a举例说明了另一种带子布置或系统。带子530在带子530的第一端上带有抓手抓手534,该抓手抓手534适于在几何形状上对应于前部部件202的向前突出部分的落点区域(alandingarea)532。带体536从抓手抓手534延伸到后部部件204,使得第二端部538环绕后部部件204的带槽540。第二端部538可以围绕后部部件收紧,或者包括用于固定的其他装置,例如具有相应的钩环紧固件以将其自身固定到带体536上。这种布置有利地防止了由于意外接触带子或带子挂在物体上而对带子造成损坏或无意篡改,因为带子端部与带体536齐平地固定。另外,该实施例允许在不用每次调节带530的长度的情况下重复地穿戴和移除带系统,从而增强了使用者长期使用时的便利性,尤其是当更间歇性地穿戴该颈圈时。

图17b示出了带子530如何包括印刷在其上的用于确定带530的尺寸的刻度542,并且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印刷在其上的徽标或其他信息546。在图17b的变形中,带子530的第二端539限定环并且通过针脚544永久地缝合以保持其形状。在该实施例中,环被永久地固定到后部部件204,使得带子530不能从后部部件204调节,而是仅可通过从前部部件202处的第一端拉动来调节。然而,抓手534可以是可从带子530移除的(与永久地设置在带子530上从而只能通过破坏或显著修改带子530而从带子530上移除相反),使得带子530可以从第一端修剪,并且一旦带子530的尺寸调整后,可以随后固定抓手534。可以提供任何合适的布置以将抓手534可移除地附接到带子530上,例如通过蛤壳式布置、粘合剂、钩环紧固件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布置。

图17c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中带子533穿过带槽540并在带槽540上方并且在内部固定到后部部件204上。在该实施例中,带子533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可接收钩子的表面,并且后部部件204可以包括与可接收钩子的表面接合的相应紧固件548。带子533包括标记542,透过带槽540的开口以显示带子533被张紧的程度或长度。如上所述,通过将带子533保持在颈圈200附近或与颈圈200齐平,这种布置有利地防止了损坏,同时仍然设置刻度,以方便和准确地确定颈圈200的尺寸以适应个体使用者的尺寸。

实施例所公开的矫形设备,例如颈圈,具有前部和后部部件,其定位在使用者的解剖结构的周围诸如颈部以与使用者的解剖结构相符,并提供支撑、固定和稳定。另外,提供这样的改进,即允许将单个颈圈用于治疗具有不同大小或肿胀程度解剖部分不同的各种患者。

应当理解,当所公开的实施例被设计成适应具有不同大小的解剖结构的使用者时,可以调整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其部件的大小,使得具有不同大小的解剖部分的不同使用者可以受益于本设计。

应当理解,所公开的颈圈的实施例被示出具有独立的前部和后部部件,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可以沿着其一侧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在前部和后部部件之间沿着另一侧设置单个带或周向调节机构。

还将应该认识到,柔性部分以及活动铰链和狭槽结构可以设置到颈圈上,而不向颈圈提供诸如高度可调节性的其他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