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温度敏感的脂质组合物及化妆品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1096发布日期:2019-08-03 12:1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制备脂质组合物的方法,以该脂质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其包含至少40重量%的对称酸(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其中,该sus包含,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份的1-棕榈酰基-2-油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pos);涉及一种包含该脂质组合物的化妆品组合物;并且涉及制备该脂质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称性脂质类型为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大多数包含于天然存在的可可脂、棕榈中间馏分(pmf)、依利伯脂(illipebutter)、牛油果硬脂精(sheastearin)等中,且主要的对称性脂质为由三种成分构成的甘油三酯,该三种成分为1,3-棕榈酰基-2-油酰基甘油(pop)、pos及1,3-二硬脂酰基-2-油酰基甘油(sos)。但是,所述甘油三酯的组成大多数为相对于pos含量占主要的pop及/或sos含量,但棕榈中间馏分(pop57%、pos11%、sos2%)、依利伯脂(pop9%、pos29%、sos42%)、牛油果硬脂精(pop3%、pos10%、sos63%)及可可脂(pop16%、pos38%、sos23%)除外(《糖食脂肪手册》(confectioneryfatshandbook),isbn0-9531949-4-9,第230页)。根据环境因素,对称性脂质以各种晶体形式存在,虽然它们以相同的组成含有甘油三酯,此定义为多态性。每一种晶体形式可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依据晶体形式,pop类具有15℃至37℃范围内的熔点。pop的主要晶体形式β2-3型的熔点为35℃。pos类具有19℃至36℃范围内的熔点。pos的主要晶体形式β-3型的熔点为35.5℃。sos类具有23.5℃至43℃范围内的熔点。sos的主要晶体形式β2-3型的熔点为41℃(《糖食脂肪手册》confectioneryfatshandbook,isbn0-9531949-4-9,第54页)。据此,该三种类型的对称性脂质具有彼此不同的物理特性。举例而言,pop相对较软,而sos相对较硬。由于pos具有界于pop与sos之间的物理特性,其在对称性脂质中具有杰出的实用性。但是如前文所述,天然出现的原材料一般具有低的pos含量。虽然可可脂中的pos含量为38%,但是天然材料具有若干缺点。举例而言,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供给pos的与可持续性相关的问题一直在稳定上升。此外,可能存在依赖于环境因素的质量差异,且由于依赖于种植条件及特别是高成本的价格严重波动,生产的单位成本正在增加。为了解决此类缺点,可经由使用化学或酶促方法对脂质进行修饰而制备pos,但是,化学方法可由于使用化学催化剂而造成环境污染,且由于在反应过程中位置特异性的缺失,在以高含量制备pos中存在困难。与之相反,通过酶促方法制备pos不具环境污染的风险,且因为所述酶具有位置特异性,其在可以制备高含量pos方面具有优势。而且,酶促方法可弥补天然材料的缺点,如不稳定的质量及高价格,并因此一致性地维持及管理质量,且由于低的成本而进一步在经济方面具有竞争性。本发明人已经进行对对称性脂质组合物的研究,作为结果,已经完成了一种脂质组合物的制备,当施用该脂质组合物至皮肤时,其提供优异的触感(feel),并通过在与人类皮肤温度类似的30℃至35℃范围内的温度下展示出剧烈减少的固体脂肪含量而提供优异的触知性(tactility)。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公开内容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脂质组合物,以该脂质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其包含至少40重量%的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其中,该sus包含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份的1-棕榈酰基-2-油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pos)。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包含该脂质组合物的化妆品组合物。本公开内容的再一目的是提供制备该脂质组合物的方法,包括通过混合脂肪酸或其衍生物、植物性脂质及脂肪酶而进行酯交换反应。技术方案本发明人已经进行了对于对称性脂质组合物的研究,作为结果,已经完成了一种脂质组合物的制备,当施用该脂质组合物至皮肤时,其提供优异的触感,并且通过在与人类皮肤温度类似的30℃至35℃范围内的温度下展示出剧烈减少的固体脂肪含量而提供优异的触知性。有益的效果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在与皮肤温度相似的温度下溶解,因此其化妆品调配物可以提供优异的触感和触知性,并且在施用于皮肤时具有较小的粘性(stickiness)。此外,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具有非常高的储存稳定性,因此即使长期储存也可以保持质量。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为达成所述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脂质组合物,以该脂质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其包含至少40重量%的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其中,该sus包含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份的1-棕榈酰基-2-油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pos)。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提供包含该脂质组合物的化妆品组合物。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提供制备该脂质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通过混合脂肪酸或其衍生物、植物性脂质及脂肪酶而进行酯交换反应。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包含高含量sus的脂质组合物,其中该sus的量为至少40重量%,且该sus包含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份的1-棕榈酰基-2-油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pos)。该脂质组合物在其固体脂肪含量依温度而变化方面及其高氧化稳定性方面具有技术特征。该脂质组合物的固体脂肪含量在接近人类皮肤温度的30-35℃范围内的温度下展示出急剧下降,据此,当将所述固体组合物施用至皮肤时,其可立即溶解且被皮肤吸收,这导致优异的触感及其在化妆品组合物中的用途。进而,该脂质组合物可通过使植物性脂质与脂肪酸或其衍生物在酶催化剂的存在下以环境友善的方法制备。该脂质组合物包含,以其总重量为基准,至少40重量%的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具体而言,sus的含量可以是40-100重量%、50-95重量%、60-90重量%、65-85重量%或70-80重量%。而且,该脂质组合物包含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份的pos。具体而言,pos的含量可以是以100重量份的sus为基准35-95重量%、40-90重量%、45-85重量%、50-80重量%、55-75重量%或58-74重量%。此外,该脂质组合物可含有至少60重量%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及硬脂酸,以及至少33重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及亚油酸,但并不限于此。该脂质组合物包含高含量的sus,特别是sus中的pos,并因此具有下述特征:组合物在室温的固体脂肪含量高,而在35℃的固体脂肪含量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iso15305(aocscc13b-45)在25℃下测量5周时,该脂质组合物的红色的变化可以是0.1r或更低。该脂质组合物的稳定性可通过测量所述脂质的颜色值并分析该值的改变而评估。举例而言,可根据iso15305(aocscc13b-45)测量该脂质组合物的颜色值,且可使用aocs或洛维邦(lovibond)方法分析所测量值的r(红色)或y(黄色)值。测量并分析颜色值的方法并不限于先前所描述的方法,可使用本领域中广为人知的方法或机械而无限制。举例而言,根据iso15305(aocscc13b-45)在25℃下测量,5周时的脂质组合物的红色的变化可以是0.1r或更低。该脂质组合物在室温长期储存过程中维持其颜色及配方以及在室温长期储存过程中所述脂质的质量,因此非常适合作为脂质用于化妆品或食品中。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根据iso15305(aocscc13b-45)在80℃下测量,6小时时的脂质组合物的红色变化可以是0.3r或更低、或0.2r或更低。甚至当将该脂质组合物在高温下曝露于空气时,与天然脂质如牛油果油(sheabutter)相比,该脂质组合物很少显示颜色改变,因此可克服传统或天然脂质具有的氧化稳定性方面的缺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脂质组合物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在20℃下为45-75重量%,在35℃下为0.5-3重量%。该sfc可以是根据iso8292-2测量的值。该脂质组合物在20℃至25℃的温度下的sfc高于在35℃下的sfc。举例而言,在传统用于化妆品的代表性油脂牛油果油的情形下,25℃或20℃下的sfc与35℃下的sfc之比为2至4,而在该脂质组合物的情形下,在20℃至25℃下的sfc与35℃下的sfc之比可以是10至35。更具体而言,该脂质组合物在20℃下的sfc与在35℃下的sfc之比可以是10至35、14至32、16至30、18至28或20至26。而且,该脂质组合物在25℃下的sfc与35℃下的sfc之比可以是10至35、12至30、14至28、16至26、或18至24。同时,该脂质组合物在35℃下具有0.5-10重量%的低sfc,且在30℃的sfc与在35℃的sfc之比可以是8至20或10至16。与之相比,牛油果油在35℃具有高约11.3重量%的sfc,且30℃的sfc与35℃的sfc之比低至2.93。换言之,该脂质组合物在20℃至25℃的室温下稳定地维持其固体相,而在接近体温的30℃至35℃的温度下急剧地相变为液体。与之相比,牛油果油在室温下为半固体相,且在体温下并不容易溶解。据此,当施用至皮肤时,该脂质组合物迅速相变,因此可提供其施用至皮肤的容易性及/或优异的触感,且可维持其在室温作为固体相的适当形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脂质组合物可还包含植物性脂质,该植物性脂质在30℃下的sfc为0-5重量%。可加入该脂质组合物中的植物性脂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棕榈油(palmoil)、棕榈油精(palmolein)、棕榈硬脂精(palmstearin)、牛油果油精(sheaolein)及牛油果硬脂精。棕榈油可以是天然材料本身或其馏分。可单独加入一种类型的植物性脂质,或可加入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植物性脂质的组合。该植物性脂质可以1:1、最高达60:40之比加至该脂质组合物中,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总混合物维持前述范围内的sus含量及pos/sus比即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公开内容提供包含该脂质组合物的化妆品组合物。如前文所述,该脂质组合物在35℃下表现出非常低的sfc,尤其在接近皮肤温度的30℃至35℃范围内的温度下sfc急剧降低。据此,当将该脂质组合物施用至皮肤上时,其相(phase)因响应体温而快速改变,并因此可提供其施用至皮肤的容易性、优异的皮肤黏着性(skinadhesion)、湿度等,且可用作化妆品组合物。此外,该脂质组合物显示出与传统上用于化妆品组合物的昂贵的牛油果油等同或更优异的特性。此外,该脂质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从而维持其质量,甚至当长期储存时仍维持质量而不变色或沉淀,并因此适用于化妆品组合物中。该化妆品组合物可包含2-80重量%的脂质组合物。所述脂质组合物的含量可依据应用该脂质组合物的化妆品的类型及成分组成而变。举例而言,该含量可以是2-80重量%、5-50重量%、7-45重量%、10-40重量%、15-35重量%或20-30重量%,但并不限于此。该脂质组合物含有至少70重量%的甘油三酯,该甘油三酯是饱和酸-不饱和酸-饱和酸(sus),而牛油果油含有约45重量%的甘油三酯。此外,与构成该脂质组合物及牛油果油的脂肪酸比较,该脂质组合物含有至少60重量%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及硬脂酸,以及至少33重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及亚油酸。与之相比,牛油果油含有至少48重量%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及硬脂酸,以及至少50重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及亚油酸。换言之,牛油果油具有低含量的甘油三酯以及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导致在接近室温的20℃至25℃范围内的温度下的低sfc及较差的氧化稳定性。与之相比,该脂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高氧化稳定性以及甚至在室温下的高sfc。该化妆品组合物可制备为选自溶液、皮肤油膏、乳霜(cream)、泡沫、滋养水、柔肤水、面膜、柔肤液、乳状液、隔离霜、精华液(essence)、润唇膏、皂、清洁液、浴用制品、防晒霜、防晒油、悬浮液、乳液、糊剂、凝胶、乳剂(lotion)、粉末、含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剂、油、粉状粉底、粉底液、粉底蜡、贴剂及喷剂的调配物,但并不限于此。当将本公开内容的化妆品组合物施用至皮肤时,其可提供优异的触感,并因此更优选用于直接施用至皮肤的调配物中,如皮肤油膏、乳霜、乳状液、隔离霜、皂、防晒霜、糊剂、凝胶、乳剂、粉底液、粉底蜡、润唇膏,但并不限于此。此外,该化妆品组合物可还包含至少一种类型的混入常用皮肤化妆品中的化妆上可接受的载体。举例而言,脂肪成分、水、表面活性剂、保湿剂、低级醇、增稠剂、螯合剂、着色剂、防腐剂、芳香剂等可适宜地作为传统成分而混合,但该载体并不限于此。该化妆品组合物中包括的化妆上可接受的载体可依据其调配物而广泛选择。举例而言,当该调配物为油膏、糊剂、乳霜、或凝胶时,可使用动物油、植物油、蜡、石蜡、淀粉、黄芪胶、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硅酮、皂土、氧化硅、滑石、氧化锌、或其混合物作为载体,但其并不限于此。或者,该化妆品组合物可以借助于进一步包含具有抗氧化效果、皱纹改善效果、抗老化效果和/或紫外线阻断效果的成分而制成功能性化妆品。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功能性化妆品中的活性成分作为该具有抗氧化、改善皱纹、抗老化及/或紫外线阻断功效的成分而无限制。而且,该脂质组合物可通过包括通过将脂肪酸或其衍生物、植物性脂质及脂肪酶混合而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工艺制备。该脂质组合物的sus含量及pos与sus之比可通过控制所使用的反应物之比及/或反应时间而予以调节。举例而言,该脂肪酸可以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或山萮酸。同时,脂肪酸衍生物可以是脂肪酸的烷基酯衍生物,具体而言,棕榈酸乙酯、硬脂酸乙酯、花生四烯酸乙酯、山萮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花生四烯酸甲酯、或山萮酸甲酯。具体而言,该脂肪酸或其衍生物可以是硬脂酸、硬脂酸乙酯、硬脂酸甲酯、或其混合物,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制备方法中,可使用植物性脂质本身或其馏分作为该植物性脂质。可用于制备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方法中的植物性脂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椰子油、棕榈仁油、棕榈油、芥花油、葵花油、大豆油、棉籽油、米糠油、玉米油、橄榄油、牛油果脂、芒果仁油、婆罗洲脂(borneotallow)(狭翅娑罗树(shoreastenoptera)或猪油果(pentadesmabutyracea))、娑罗树油(娑罗树(shorearobusta))、或烛果油(kokum)(印度藤黄(garciniaindica)),但并不限于此,且可包括本领域中使用的所有植物性脂质。具体而言,其可以是棕榈仁油、棕榈油、或葵花油,但并不限于此。或者,通过分馏该植物性脂质,可使用含有1,3-二棕榈酰基-2-油酰基甘油(pop)的脂质馏分。分馏可通过干式分馏或溶剂分馏实施,但并不限于此,且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提供来自植物性脂质原材料的具有不同含量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pop脂质的方法而无限制。举例而言,可依据植物性脂质原材料的特征而选择性地使用分馏方法。对于溶剂分馏而言,可使用能溶解原料脂质的有机溶剂如己烷、丙酮、甲基乙基酮及乙醇而无限制。可用于本公开内容中的植物性脂质可以是含有35-70重量%的pop且碘值为35至55的脂质。举例而言,使用该脂肪酶的酯交换反应设计为制备对称性甘油三酯,该甘油三酯包括位于sn-1,3位置的饱和脂肪酸以及位于sn-2位置的不饱和脂肪酸,且该酯交换反应可通过使对于sn-1,3位置具有特异性的酶于30℃至60℃下反应1至30小时而实施,但并不限于此。对于sn-1,3位置具有特异性的酶的非限制性实例可包括从德氏根霉(rhizopusdelemar)、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miehei)、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少根根霉(rhizopusarrhizus)、雪白根霉(rhizopusniveus)、爪哇毛霉(mucorjavanicus)、爪哇根霉(rhizopusjavenicus)、米根霉(rhizopusoxyzae)、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lanuginosus)等分离的酶,具体而言,源自米黑毛霉(mucormiehei)或疏棉状嗜热丝孢菌的酶,但酶并不限于此,可使用本领域中使用的对sn-1,3位置具有特异性的任何酶。更具体而言,可使用源自米黑毛霉的脂肪酶,但该脂肪酶并不限于此。此外,在酯交换反应之后,可进一步进行加入在30℃下包含0-5重量%的sfc的植物性脂质,但该脂质并不限于此。在30℃下包含0-5重量%的sfc的植物性脂质的实例为与先前描述的相同。通过以上方法制备的脂质组合物具有与其它化妆品原材料优异的混溶性,且因为其与用于现有化妆品组合物中的昂贵的油脂如牛油果油相等或更好的储存稳定性而适合作为化妆品原材料使用。而且,因为sus及pos的含量高,该脂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在接近皮肤温度的30℃至35℃范围内的温度下的快速融化(melt)。据此,当将该组合物施用至皮肤时,该组合物快速溶解且被吸收入皮肤内,因此,该组合物具有可提供优异的触感及具有更低粘性的触知性的优势。后文中将使用下列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但是,本文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用于示例性说明目的,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实施例1:通过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pos1.1.棕榈馏分的制备通过溶剂分馏获得用作原料脂质的棕榈馏分。具体而言,将1kg的棕榈油于60℃完全溶解,与10kg丙酮混合并密封。搅拌该混合物,使脂质完全溶解于丙酮中。将混合溶液以30rpm于0℃搅拌3小时,随后结晶。使用真空过滤将该混合溶液分离为固相的棕榈硬脂精及液相的棕榈油精。棕榈油精的收率为至少60%,且其碘值为60或更低。将通过分馏且不移除丙酮而获得的棕榈硬脂精于40℃完全溶解,并与额外的丙酮混合。将混合物以30rpm于30℃下搅拌并结晶,之后真空过滤,以分离为晶体化馏分及棕榈中间馏分(pmf)。棕榈中间馏分的收率为至少30%,pop(棕榈酸-油酸-棕榈酸)含量为35%至70%,且其碘值为35至55。1.2.通过酶促反应制备pos以1:1、1:1.5、1:2、1:3、1:4及1:5的摩尔比将硬脂酸及其衍生物与根据上述实施例1.1制备的pmf(pop55%,碘值为40)混合,得到2kg的总重量。使用novozyme40086(固定化的来自米黑毛霉mucormiehei的sn-1,3-特异性脂肪酶)使该混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3-12小时,以制备脂质组合物,其中,该novozyme40086为酶,其量为原料脂质的5重量%,且具有对sn-1,3位置的特异性。实施例2:含有pos的脂质组合物的分离蒸馏通过根据实施例1的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的脂质组合物,以将其与脂肪酸乙酯分离。使用四柱蒸馏塔于下列条件下移除脂肪酸乙酯:真空压力为2mbar、底部柱温为235℃、且回流比为1,以获得具有高pos含量的脂质组合物。实施例3:脂质组合物的甘油三酯的组成分析3.1.hplc-elsd分析在酶促酯交换反应之前/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术(hplc)进行对该脂质组合物的甘油三酯的分析,分析其类型及含量。使用hplc进行的甘油三酯分析的具体条件显示于下表1中。使用hplc-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系统分析脂质中根据反应条件而变化的甘油三酯的结构。使用pefe针筒过滤器(25mm,0.45μl)过滤30μl样品及10ml溶剂,随后将其置于2ml小管内,其中该溶剂为乙腈与二氯甲烷70:30比率的混合物。随后使用自动采样器注射20μl的该样品。使用乙腈(溶剂a)及二氯甲烷(溶剂b),且流速为0.72ml/min。以70:30(a:b,v:v)实施25分钟的溶剂梯度洗脱,随后使用梯度溶剂系统。[表1]设备名称agilent,1200hplc化学工作站色谱柱altimahpc18hl(3.0×150mm)检测器alltech,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样品量20μl溶剂乙腈:二氯甲烷,使用梯度溶剂系统检测器增益1检测器的炉温45℃载气n2(1.5l/min)3.2.甘油三酯组成的分析对通过根据实施例2的蒸馏工艺获得的脂质组合物进行甘油三酯分析,分析其组成及含量。通过hplc-elsd鉴别的甘油三酯的组成见下表2中所示。[表2]如上表2中所示,证实依据反应物质比及时间,制备了pos含量至少30%且pos与sus重量百分比(pos/sus)为0.38至0.74的脂质组合物。实施例4:使用核磁共振(nmr)对脂质组合物进行sfc分析4.1.nmr分析用于分析脂质组合物的sfc的nmr分析条件为基于iso8292-2,且具体条件显示于下表3中。通过平行方法实施使用nmr进行的sfc分析。具体而言,制备5个3ml的样品,将所述脂质在80℃预处理温度下充分融化,之后在60℃冷却10分钟,再在0℃冷却90分钟。随后使晶体在26℃下稳定化40小时,随后于0℃冷却90分钟。将所述样品于分别预先设定为10.0℃、20.0℃、25.0℃、30.0℃及35.0℃的具有金属块恒温器(metalblockthermostat)的celsius浴中放置30分钟,随后用于nmr分析。测量时间为约6秒。[表3]nmr设备名称minispec,bruker频率60mhz样品量3μl预处理温度100金属块恒温器,0℃实验温度10.0℃、20.0℃、25.0℃、30.0℃、35.0℃4.2.固体脂肪含量分析分析根据实施例2制备的四种类型的脂质组合物、以及作为比较例的牛油果油及葵花油的固体脂肪含量(sfc)。该四种脂质组合物标记为a至d。具体而言,脂质组合物a的sus含量为79.5%,pos/sus比为0.38;b的sus含量为75.2%且pos/sus比为0.61;c的sus含量为74.4%,pos/sus比为0.58;d的sus含量为70.0%,pos/sus比为0.74。用作比较例的牛油果油为作为化妆品脂质原料而广泛使用的材料,其含有45重量%的sus,且其pos/sus比为0.1。对四种类型的脂质组合物、牛油果油及葵花油测量的sfc显示于下表4中。[表4]如上表4中所示,除了葵花油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不含有sfc外,脂质组合物a至d及牛油果油的sfc具有随温度增加而降低的倾向。特别地,在接近皮肤温度的30℃至35℃的温度范围内,与比较例牛油果油相比,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a至d的sfc剧烈下降。具体而言,随着温度从30℃增加至35℃,牛油果油的sfc从33.2%降低至11.3%,而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sfc在35℃下显著降低至3%左右。此外,由于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在室温(20℃至25℃)下具有高的sfc,它们可在长期输送及储存时维持稳定的状态。与之相比,具有低sfc的脂质如牛油果油更可能依照封装条件而氧化,并因此具有低的氧化稳定性。实施例5:脂质组合物的特性多样性5.1.脂质组合物的制备将具有低sfc的植物性脂质的棕榈油精混合至根据实施例2的蒸馏而获得的脂质组合物中,制备含有多种sfc的脂质组合物。具体而言,使用实施例4中使用的脂质组合物c及d以及棕榈油精以不同的组成比而制备脂质组合物e至g。所述脂质组合物e至g的组成比、sus含量及pos/sus重量比显示于下表5中。[表5]5.2.脂质组合物的sfc分析分析根据实施例5.1制备的脂质组合物e至i、以及牛油果油和葵花油的固体脂肪含量。使用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法进行sfc分析,结果显示于下表6中。[表6]如上表6中所示,脂质组合物c至i35℃下的sfc为3%或更低,而牛油果油35℃下的sfc为约11%。此外,牛油果油于30℃下的sfc与35℃的sfc之比为2.93,而所述脂质组合物于30℃的sfc与35℃的sfc之比为9至15。而且,将室温(20℃至25℃)下的sfc对比,所述脂质组合物的sfc高于牛油果油的sfc。换言之,由于所述脂质组合物在室温具有高sfc,其固体调配物可以保持稳定。所述脂质组合物于35℃时融化,该温度接近于皮肤温度,因此不具有由于在施用至皮肤时的残留所带来的不舒适感。与之相比,牛油果油35℃的sfc比脂质组合物35℃下的sfc高得多,而在室温下则较低。因此,与牛油果油比较,所述脂质组合物在室温下具有更佳的输送及储存稳定性,且在施用至皮肤时快速融化,因此适合用于化妆品组合物中。实施例6:脂质组合物的稳定性分析为了将脂质组合物用作化妆品成分,该组合物仍必须在即使长期储存时仍维持其颜色及配方。换言之,所述组合物必需具有高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可通过测量颜色值随时间的改变而评估。更具体而言,该颜色值分析可通过根据时间在恒定温度下测量颜色值而进行。6.1.颜色值分析根据aocs方法cc13b-45,iso15305,其具体条件显示于下表7中,实施对脂质组合物进行颜色值分析的分析实验。更具体而言,制备约100ml的各样品,在实验之前将所述脂质在80℃充分融化。将样品置于5.25英寸的单元中,根据时间使用颜色值设备测量其颜色值。[表7]颜色值装置洛维邦pfx950色调计光源钨卤灯(白光)样品量100ml预处理温度80℃实验温度室温(25℃)测量,单元5.25英寸光学玻璃单元如上表7中显示测量颜色值后,可根据aocs或洛维邦方法就红色(r)及黄色(y)的值分析所述值。6.2.与脂质组合物的储存相关的稳定性评估为了评估根据实施例2及5制备的脂质组合物c及g以及牛油果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将脂质组合物c及g以及牛油果油在25℃下放置5周,随后于每周测量其颜色值,以待进一步分析。根据实施例6.1,使用acos颜色方法分析颜色值,并与r值比较。[表8]第0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脂质组合物c1.4r1.4r1.4r1.4r1.5r1.5r脂质组合物g1.5r1.5r1.5r1.6r1.6r1.6r牛油果油1.7r1.8r1.9r1.9r2.0r2.1r如上表8中所示,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c及g极少改变其颜色,即使将它们长时间放置仍如此,而牛油果油的颜色值则表现出相对大的改变。换言之,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经证实具有比牛油果油高的室温稳定性。6.3.脂质组合物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评估为了评估根据实施例2及5制备的脂质组合物c及g以及牛油果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将它们在80℃加热6小时,随后测量其颜色值,以待进一步分析。根据实施例6.1,使用acos颜色方法分析颜色值,并与r值比较。[表9]0小时6小时脂质组合物c1.4r1.6r脂质组合物g1.5r1.8r牛油果油1.7r2.3r如上表9中所示,将脂质组合物c及g在80℃曝露6小时后,与牛油果油相比,其颜色并不表现出显著的改变。换言之,即使将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于高温曝露于空气中,其被证实具有比牛油果油高的氧化稳定性。实施例7:化妆品应用的评估——润唇膏7.1.润唇膏的制备将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施用至传统的润唇膏混合物,随后进行配制。将表现出依据温度的宽范围sfc变化的脂质组合物c、f及i用作实验组,并将分别在现存化妆产品中用作固体油及液体油(butterandaliquidoil)的牛油果油及葵花油用作比较组,制备润唇膏。对于两组均使用相同的组成制备润唇膏。用于该润唇膏制备的具体原材料及组成比显示于下表10中。[表10]将上述所有原材料在75℃加热以充分融化,并于50℃下填充于约5ml圆筒中,再冷却至室温。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如用于传统化妆品中的牛油果油及葵花油,其与其它润唇膏混合物混合良好。这显示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具有与现有化妆品原材料优异的混溶性,并据此可替代传统的脂质如牛油果油及葵花油而使用。7.2.润唇膏的储存稳定性评估将根据实施例7.1制备的润唇膏在特定温度储存一定时间段并评估其稳定性。储存温度设定为25℃及45℃。以10天的间隔肉眼观察该润唇膏,并将其归类为下述三组:○维持为无任何改变的调配物,△具有部分改变如变色、气味改变和相分离的调配物,以及,×具有强烈改变的调配物。该观察持续进行30天,结果显示于下表11中。[表11]如上表11中所示,制备为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润唇膏被证实具有与使用牛油果油制备的相等或更好的稳定性。随着温度和/或储存天数的增加,使用液体葵花油制备的润唇膏急剧改变。这显示,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可替换脂质如昂贵的牛油果油等用于化妆品如润唇膏中。7.3.润唇膏至皮肤的涂覆性评估将根据实施例7.1制备的润唇膏直接涂覆至皮肤以鉴别其特性。一组由年龄为20至40岁的20位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人群参与该实验。评估标准基于1(非常不满意)至10(非常满意),且根据每一评估项目的感官测试结果总结于下表12中。[表12]如上表12中所示,制备为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润唇膏被证实具有与使用牛油果油制备的相同或更好的皮肤涂覆的容易性。此外,制备为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润唇膏表现出与使用牛油果油制备的更好的黏着感及湿润感,且具有优异的皮肤温度下的融化速度。与之相比,全部使用液体葵花油制备的润唇膏显示出低等的皮肤涂覆的容易性、皮肤黏着感及湿润感。实施例8:化妆品调配物的应用性评估——乳霜8.1.乳霜的制备将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施用至传统的乳霜混合物,随后配制。将表现出依据温度sfc宽范围变化的脂质组合物c、f及i用作实验组,并将分别在现有化妆品中用作固体油及液体油的牛油果油及葵花油用作比较组,以制备乳霜。用于该乳霜制备的具体原材料及组成比为显示于下表13中。[表13]将上述所有原材料加热至75℃以充分融化,于40℃至45℃填充于约50ml玻璃瓶中,并冷却至室温。如牛油果油及葵花油用于传统的化妆品,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与润唇膏混合物混合良好。这显示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具有与现有化妆品的优异的混溶性,并据此可替代传统使用的脂质如牛油果油及葵花油而使用。8.2.乳霜的储存稳定性评估将根据实施例8.1制备的乳霜在特定温度储存一定时间段并评估其稳定性。储存温度设定为25℃及45℃。以20天的间隔肉眼观察该乳霜,并将结果归类为下述三组:○维持为无任何改变的调配物,△具有部分改变如变色、气味改变和相分离的调配物,以及,×具有强烈改变的调配物。该观察持续进行60天,结果显示于下表14中。[表14]如上表14中所示,所制备的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乳霜被证实为具有与使用牛油果油的相同或更好的稳定性,但使用液体葵花油制备的乳霜表现出不够好的储存稳定性。这显示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可代替脂质诸如昂贵的牛油果油等用于化妆品如乳霜中。8.3.乳霜的皮肤涂覆性评估将根据实施例8.1制备的乳霜直接涂覆至皮肤,以鉴别其特性。一组由年龄为20至40岁的20位男性和女性组成的人群参与该实验。评估标准基于1(非常不满意)至10(非常满意),且根据每一评估项目的感官测试结果总结于下表15中。[表15]如上表15中所示,制备为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乳霜经证实为在皮肤涂覆中具有优异的容易性,以及与使用牛油果油制备的相同或更好的皮肤黏着性。而且,通过包括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而制备的乳霜在粘性及在皮肤温度下的快速融化感觉方面优于其它项。换言之,当将所制备的含有本公开内容的脂质组合物的乳霜涂覆至皮肤时,其因为响应皮肤温度而快速融化,具有通常优异的感觉,如由于残留物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觉低、优异的触感及由于被皮肤快速吸收而粘性低。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