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5825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及方法。



背景技术: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痢疾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痢疾虽病位在大肠,但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收涩太早,关门留寇,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痢疾由于突发性强,人们往往只依靠抗菌消炎的西医合成药进行治疗,但西药不仅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而且具有治标不治本的缺陷,无法调理因痢疾引发的脾胃失调等症状,因此,开发治愈快速且可调理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对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及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进一步地,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白头翁18克,马齿苋22克,鸦胆子2克,红藤33克,败酱草22克,白花蛇舌草35克,漏芦13克,毛慈姑10克,四季青13克,地锦草28克,青蒿10克,白薇22克,紫珠18克,槐米22克,仙鹤草32克,棕榈炭14克。

进一步地,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白头翁17克,马齿苋24克,鸦胆子2克,红藤32克,败酱草24克,白花蛇舌草38克,漏芦14克,毛慈姑8克,四季青13克,地锦草26克,青蒿11克,白薇23克,紫珠16克,槐米23克,仙鹤草33克,棕榈炭13克。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15-20克白头翁、20-25克马齿苋、1-3克鸦胆子、30-35克红藤、20-25克败酱草、30-40克白花蛇舌草、12-15克漏芦、6-12克毛慈姑、12-15克四季青、25-30克地锦草、8-12克青蒿、20-25克白薇、15-20克紫珠、20-25克槐米、30-35克仙鹤草、12-15克棕榈炭;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20-10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形成潮湿或粘稠状物质;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

本发明中,白头翁对血热泻痢具有显著疗效,常用于清热解毒、明目消赘,且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和存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治疗腹泻,是“天然抗生素”,二者配对,一以治血,一以治气,相辅相成,具有较好的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作用,治痢之效尤为显著。

鸦胆子含生物碱(鸦胆子碱和鸦胆宁等)、糖甙(鸦胆灵、鸦胆子甙等)、酚性成分(鸦胆子酚等)和一种羟基羧酸称鸦胆子酸等,具有清热,燥湿,杀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痢疾,久泻,疟疾,赘疣等,可内服、外敷,治痢效果显著。红藤性味苦平,归大肠经,能祛风活血止痛,消瘀散结,可治疗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蛔虫等,且对多种细菌有极敏感的抑制作用,与鸦胆子、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抑制消化道致病菌的功效。

漏芦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热毒、排脓、止血,毛慈姑入肝、脾经,能消肿散结,化痰解毒,青蒿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具抑菌杀虫的作用,三种药物合用,能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四季青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腹泻,配白头翁、鸦胆子使用时,能清泻肺火而解热毒,增强治痢之功;地锦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强烈抑菌作用,在临床上可与马齿苋合用后治疗菌痢、肠炎及其他肠道类疾病。

白薇归胃、肝、肾经,用于清虚火、除血热者居多,可与青蒿、鸦胆子配伍同用,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疣;紫珠又名止血草,其根、茎、叶、花、籽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炎生肌、抗癌等奇特功效,并且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与白薇共用后,可用于治疗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的花及花蕾,具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槐米的功效,其作用是治痔疮下血,肠风便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可与马齿苋、红藤配伍;仙鹤草是一味常用止血药,虽然人们将它划归为止血药物,但它的功效远不仅限于止血,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可入肺、肝、脾、大肠四经,既能补气,又能补血,又因味苦则燥湿,入大肠经,除大肠湿热而止痢,可配伍白头翁、马齿苋、槐米、白薇等益气补血药同用。棕榈炭为棕榈科植物棕榈树之叶鞘纤维,味苦、涩,性平,归肝、肺、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可与仙鹤草同用。

本发明通过多味药协同配伍,可从痢疾的根源入手,在除痢的同时益气补血,温肝养脾,从根本上治疗外感时邪、气血壅滞引发的痢疾,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抗炎杀菌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各原料药;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2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变得潮湿;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各原料药;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10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形成粘稠状物质;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各原料药;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8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形成粘稠状物质;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实施例四、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各原料药;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4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变得潮湿;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实施例五、

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质量的原料制成:

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挑选品质合格的各原料药,然后按质量依次称取各原料药;

将称好的药材用水冲洗,直至水的颜色清澈,再将药材分别晾干;

将晾干后的药材研制成粉,过50目筛;再将过筛后的粉状药材混合均匀;

以喷洒的方式向混合药粉中淋入60克的水,边喷洒边搅拌,使其变得粘稠;

采用冷冻干燥机对打湿后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使其形成冻干粉;

将冻干粉进行分袋包装,每袋25克,密封保存。

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治疗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一、选取范围: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一年间的痢疾患者200例,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124例、18岁以下的青少年46例,成人30例。

二、治疗结果:经过1-8周的治疗,200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的183例,症状明显减轻的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

典型病例一:

王某,女,7岁。重度急性菌痢,高热伴呕吐,大便频仍至失禁,带脓血粘液便,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每日冲服实施例一中的药包三次,三周后痊愈,高热、呕吐、腹痛、血便等症状消失,身体轻松。随访半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二:

张某,男,12岁。轻度急性菌痢,治疗初期体温38.2℃,轻微腹痛,每日腹泻3次,稀粘便。每日冲服实施例一中的药包一次,一周后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腹痛及拉痢状况消失,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三:

单某,女,15岁。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轻微腹痛,左下腹压痛明显,里急后重不明显,诊断为普通型急性菌痢。每日冲服实施例二中的药包一次,一周后痊愈,腹泻、腹痛、发冷、发热状况消失,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四:

李某,男,14岁。突发高热,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数、血压波动,随后腹痛、腹泻,肛门试纸检测为中毒型痢疾。每日冲服实施例二中的药包三次,四周后痊愈,后连服实施例二中的药包两个月以巩固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五:

赵某,女,10岁。面色苍白、腹痛、低热、水样便,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诊断为轻度急性菌痢。每日冲服实施例三中的药包两次,一周后痊愈,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六:

谭某,女,16岁。急性腹痛、腹泻、低热、呕吐,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诊断为轻度急性菌痢。每日冲服实施例四中的药包两次,一周后痊愈,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七:

宋某,男,23岁。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治,腹胀且长期轻微腹泻,诊断为慢性迁延型。每日冲服实施例四中的药包三次,四周后痊愈,后降低服药量,改为每日一次,巩固治疗两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八:

吴某,女,52岁。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因受凉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诊断为慢性型急性发作。每日冲服实施例五中的药包二次,四周后痊愈,后连服实施例五中的药包两个月以巩固治疗,随访半年未复发。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