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604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背景技术:

胃病,是许多与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胃病治疗复杂,一些患者因为胃病的困扰长达10年及其以上,难以痊愈。

一些胃病患者,伴随胆汁反流,普通的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胃痛、胃胀、烧心、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有效治疗胆汁反流、胃粘膜无炎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2~12份、白扁豆7~18份、肉桂1~9份、余甘子2~10份、佛手2~11份、麦芽8~16份、鸡内金2~13份、干姜1~11份、菊苣2~12份、紫苏子2~12份、陈皮2~13份、蒲公英9~16份、鱼腥草13~27份、木瓜5~12份、小茴香2~8份和八角茴香3~13份。

一种上述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制成颗粒。

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藿香2~12份、白扁豆7~18份、肉桂1~9份、余甘子2~10份、佛手2~11份、麦芽8~16份、鸡内金2~13份、干姜1~11份、菊苣2~12份、紫苏子2~12份、陈皮2~13份、蒲公英9~16份、鱼腥草13~27份、木瓜5~12份、小茴香2~8份和八角茴香3~13份。能够有效治疗胃痛、胃胀、烧心、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有效治疗胆汁反流、胃粘膜无炎症。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应用于制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中。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可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提取后制成浸膏后制成颗粒;或者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2~12份、白扁豆7~18份、肉桂1~9份、余甘子2~10份、佛手2~11份、麦芽8~16份、鸡内金2~13份、干姜1~11份、菊苣2~12份、紫苏子2~12份、陈皮2~13份、蒲公英9~16份、鱼腥草13~27份、木瓜5~12份、小茴香2~8份和八角茴香3~13份。

通过上述原料药之间协同作用对治疗胃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地,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进一步的,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进一步的,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进一步的,余甘子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进一步的,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进一步的,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进一步的,鸡内金清热化痰,排脓利湿。用于痰热咳嗽,肺脓痈,阑尾炎,白带。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进一步的,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进一步的,菊苣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湿热黄疸;肾炎水肿;胃脘胀痛;食欲一振。

进一步的,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进一步的,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进一步的,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进一步的,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进一步的,木瓜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进一步的,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进一步的,八角茴香温阳,散寒,理气。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

进一步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藿香3~10份、白扁豆9~15份、肉桂2.5~7.5份、余甘子3~9份、佛手3~10份、麦芽10~15份、鸡内金3~10份、干姜3~10份、菊苣3~9份、紫苏子3~10份、陈皮3~10份、蒲公英10~15份、鱼腥草15~25份、木瓜6~9份、小茴香3~6份和八角茴香5~10份。

进一步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藿香5~8份、白扁豆12~14份、肉桂5~7份、余甘子4~8份、佛手4~7份、麦芽12~14份、鸡内金4~8份、干姜5~7份、菊苣4~8份、紫苏子5~8份、陈皮4~8份、蒲公英12~14份、鱼腥草16~21份、木瓜7~8份、小茴香4~5份和八角茴香7~9份。

具体地,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藿香6份、白扁豆13份、肉桂5.5份、余甘子6份、佛手5份、麦芽13份、鸡内金7份、干姜6份、菊苣6.5份、紫苏子5.5份、陈皮5.5份、蒲公英13份、鱼腥草17份、木瓜7.5份、小茴香4.5份和八角茴香8份。

在本发明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藿香4份、白扁豆12.5份、肉桂6份、余甘子5.5份、佛手6份、麦芽13.5份、鸡内金7.5份、干姜5.5份、菊苣7份、紫苏子6.5份、陈皮5份、蒲公英13.5份、鱼腥草17.5份、木瓜7.5份、小茴香4.5份和八角茴香8.5份。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原料药中的各药材制成颗粒。颗粒状的药物更有方便患者服用。

可选地,将上述的原料药中的各药材制成颗粒是将各药材提取后浸膏后,将浸膏与辅料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应理解,提取后制成浸膏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操作。

进一步的,将上述浸膏与辅料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具体地,辅料可以选择葡萄糖或者木糖醇。

其他可选的方式,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制成颗粒是将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

炮制发酵后,能够有效地去除中药的气味,口感更好,有利于患者服用。

应理解,炮制发酵的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操作。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在制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地,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疼胃胀、反酸烧心、胃溃疡、舌淡无味、口苦、面色萎黄等。

该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胃痛、胃胀、烧心、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2份、白扁豆7份、肉桂1份、余甘子2份、佛手2份、麦芽8份、鸡内金2份、干姜1份、菊苣2份、紫苏子2份、陈皮2份、蒲公英9份、鱼腥草13份、木瓜5份、小茴香2份和八角茴香3份。

将上述的各个原料药提取后制成浸膏。将浸膏与木糖醇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12份、白扁豆18份、肉桂9份、余甘子10份、佛手11份、麦芽16份、鸡内金13份、干姜11份、菊苣12份、紫苏子12份、陈皮13份、蒲公英16份、鱼腥草27份、木瓜12份、小茴香8份和八角茴香13份。

将上述的各个原料药提取后制成浸膏。将浸膏与木糖醇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3份、白扁豆9份、肉桂2.5份、余甘子3份、佛手3份、麦芽10份、鸡内金3份、干姜3份、菊苣3份、紫苏子3份、陈皮3份、蒲公英10份、鱼腥草15份、木瓜6份、小茴香3份和八角茴香5份。

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10份、白扁豆15份、肉桂7.5份、余甘子9份、佛手10份、麦芽15份、鸡内金10份、干姜10份、菊苣9份、紫苏子10份、陈皮10份、蒲公英15份、鱼腥草25份、木瓜9份、小茴香6份和八角茴香10份。

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5份、白扁豆12份、肉桂5份、余甘子4份、佛手4份、麦芽12份、鸡内金4份、干姜5份、菊苣4份、紫苏子5份、陈皮4份、蒲公英12份、鱼腥草16份、木瓜7份、小茴香4份和八角茴香7份。

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8份、白扁豆14份、肉桂7份、余甘子8份、佛手7份、麦芽14份、鸡内金8份、干姜7份、菊苣8份、紫苏子8份、陈皮8份、蒲公英14份、鱼腥草21份、木瓜8份、小茴香5份和八角茴香9份。

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炮制发酵后制成颗粒。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6份、白扁豆13份、肉桂5.5份、余甘子6份、佛手5份、麦芽13份、鸡内金7份、干姜6份、菊苣6.5份、紫苏子5.5份、陈皮5.5份、蒲公英13份、鱼腥草17份、木瓜7.5份、小茴香4.5份和八角茴香8份。

将上述的各个原料药提取后制成浸膏。将浸膏与葡萄糖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藿香4份、白扁豆12.5份、肉桂6份、余甘子5.5份、佛手6份、麦芽13.5份、鸡内金7.5份、干姜5.5份、菊苣7份、紫苏子6.5份、陈皮5份、蒲公英13.5份、鱼腥草17.5份、木瓜7.5份、小茴香4.5份和八角茴香8.5份。

将上述的各个原料药提取后制成浸膏。将浸膏与葡萄糖一起混合、干燥、压片,制成颗粒。

实验例:

下面结合临床试验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胃病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试验方案

1.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北京地区某医院自2014年至2017年收治的4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0例和对照组190例。治疗组男150例,女140例,年龄19-60岁,平均39.5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4.92年。肠上皮化生20例;hp阳性1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当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临床症状:胃痛、胃胀、烧心、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苦。

胃镜检查:胆汁反流,并有胃粘膜炎症。

2.治疗方案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三次,每次10g;对照组服用市场上常见的胃药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三次。

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药物。

3.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疗前后证侯积分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减少≥70%但<95%;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减少≥30%但<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治疗前后证侯积分减少<30%。

4.检测标准:胃镜示胆汁反流检测、胃粘膜炎症检测。

痊愈:胃镜示胆汁反流消失,炎症消退或基本消退;病理复发胃粘膜大致正常或炎症好转达轻度。

显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轻2级,炎症显著好转,黏膜轻度水肿,无糜烂;病理复查胃黏膜炎症呈轻度或炎症减轻2级。

有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轻1级或不足1级,炎症减轻;胃黏膜炎症减轻1个级别。

无效: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无变化或增加;胃黏膜炎症无变化。

二、治疗结果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组中,痊愈率高达88%,显效率10.3%,同时也有2%的患者有效,本中药组合物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1组的总有效率(83%)和对照2组的痊愈率(45%),且服用该中药组合物的患者,没有出现其它不好的症状,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胃痛、胃胀、烧心、胃灼热感、嗳气、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镜检、胃粘膜测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服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组中,痊愈率高达75%,显效率22.4%,同时也有2.4%的患者有效,本中药组合物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1组的总有效率(38%)和对照2组的痊愈率(3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胆汁反流、胃粘膜无炎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