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8772发布日期:2018-06-02 02:5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或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咳嗽(cough)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但如果咳嗽不停,由急性转为慢性,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如胸闷、咽痒、喘气等。咳嗽可伴随咳痰。目前在治疗咳嗽时,首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顽固性咳嗽可以选择中枢镇咳达到止咳目的,咳痰量多时不能单独使用止咳药应合用化痰药。

目前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药物,主要以西药为主,或者通过打点滴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症状,普遍存在治标不治本,根治不彻底,甚至有一定副作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具有润肺化痰、定喘止咳的功效,可用于咳喘、咳痰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由药物贴膏基质60%-90%和余量的药物浸膏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药物浸膏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狮子草10-50份、麻黄10-50份、白芥子5-40份、苏子5-40份、贝母5-50份、甘遂3-20份、五味子5-45份、莱菔子5-35份和玄参2-25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药物浸膏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狮子草20-40份、麻黄20-40份、白芥子10-30份、苏子10-30份、贝母10-25份、甘遂5-15份、五味子10-30份、莱菔子10-30份和玄参5-2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药物浸膏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狮子草30份、麻黄30份、白芥子20份、苏子20份、贝母15份、甘遂10份、五味子20份、莱菔子20份和玄参10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药物浸膏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材,用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6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4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放冷,即得。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萜烯树脂30-50份、蜂蜡5-35份、麻油3-20份、滑石粉5-30份、羊毛脂3-20份、黄凡士林2-18份、甘油2-10份、冰片1-10份和薄荷脑1-8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萜烯树脂35-45份、蜂蜡10-30份、麻油5-15份、滑石粉10-25份、羊毛脂5-15份、黄凡士林5-15份、甘油3-8份、冰片2-8份和薄荷脑2-7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中,所述基质按重量份计算,由萜烯树脂40份、蜂蜡20份、麻油10份、滑石粉18份、羊毛脂10份、黄凡士林10份、甘油5份、冰片4份和薄荷脑4份制备而成。

前述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药物浸膏与萜烯树脂、蜂蜡、麻油、滑石粉、羊毛脂、黄凡士林、甘油、冰片和薄荷脑,按照常规工艺混合,加热,搅匀,分别将裱褙材料、医用聚脂薄膜和药料装入贴剂涂铺设备中,碾压,成形后,切割,分装,密封,包装即得。

本发明中选用狮子草、麻黄、白芥子、苏子、贝母、甘遂、五味子、莱菔子和玄参作为原料药,其药性作用如下:

狮子草(Rabdosia yuennanensis):唇形科,香茶菜属。味辛、苦,性微温。归肺经、脾经、肝经、肾经。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的功效。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麻黄属。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白芥子(Semen sinapis):属十字花科、芸苔属。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豁痰利气,散结消肿的功效。

苏子(Perilla):属唇形科、紫苏属。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效。

贝母(Fritillary):属百合科、贝母属。味苦、甘,性微寒。归肺经、心经。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

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ex S.B.Ho):属大戟科、大戟属。味苦,性寒。归肾、肺、大肠经,具有泻水逐肿,消肿散结的功效。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属八角科、五味子属。性温,味酸、甘。归肺经、心经、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莱菔子(Semen Raphani):属十字花科、莱菔属。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属玄参科和玄参属。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脾、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

方中狮子草性辛温,味苦,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之功,为治风寒咳嗽的苗药;麻黄其性辛温,能透毛窍、开凑理、助卫气以发汗,散肺寒、驱邪气,宣肺气、平咳喘;二者共为君药。白芥子性辛温,温散燥湿,祛痰化饮;苏子性辛温,温而不燥,疏肺气,降痰涎,定喘咳;贝母苦寒,清气凉血,能解热润肺,下气宽胸,化痰定喘止咳,共为君药。甘遂性甘寒,降气行水,搜逐痰涎;五味子性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止嗽止喘;莱菔子性辛、甘,有降气化痰之功;玄参性苦寒,能消热养阴,解毒利咽;共为佐使药。以上诸药相伍,共凑润肺化痰定喘止咳之效。

同时,本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的基质由萜烯树脂、蜂蜡、麻油、滑石粉、羊毛脂、黄凡士林、甘油、冰片和薄荷脑制备而成。其特性如下:

萜烯树脂是一些热塑性嵌段共聚物具有色浅、低气味、高硬度、高附着力、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好,相容性和溶解性好等优点,

蜂蜡是由蜂群内适龄工蜂腹部的4对蜡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在食品工业中,蜂蜡利用其良好的塑型性、脱离性、成膜和防水、防潮湿、防氧化变质等特性,被作为食品业的重要用料及离型剂使用,可用作食品的涂料、包装和外衣。《神农本草经》亦对其有所记载:味甘,淡;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解毒,生肌,止痢,止血,定痛的功效。

麻油是芝麻油,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芝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其具有保护嗓子的功效:常喝纯麻油能增强声带弹性,使声门张合灵活有力,对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滑石粉用于医疗食品的品级具有无毒、无味、白色度高,可容性好、光泽度强、口味柔软、光滑度强特点。PH值为7-9,不会降解原有产品的特性。中药领域内滑石粉味甘,性寒;入胃、膀胱经;药理作用有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用平板法使培养基含10%的滑石粉,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

羊毛脂是附着在羊毛上的一种分泌油脂,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软膏状物。作为辅料能能使主药迅速被粘膜及皮肤吸收,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且能吸水,不易酸败。常与凡士林合用,并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与穿透性。

黄凡士林为淡黄色或黄色均匀的软膏状物;无臭或几乎无臭;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具有一定的拉丝性。长作为润滑剂、软膏基质。凡士林主要为化学惰性的碳氢化合物,并没有杀菌能力;但它不亲水、不会被吸收,涂抹在皮肤上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可以保持皮肤为湿润状态,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在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和甜味剂,配剂外用软膏或栓剂等。

冰片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其可用于闭证神昏、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本草纲目》中记载为:“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

薄荷脑是一种化学药剂,由薄荷的叶和茎中所提取,白色晶体。在医药上用作刺激药,作用于皮肤或粘膜,有清凉止痒作用;内服可作为驱风药,用于头痛及鼻、咽、喉炎症等。

上述原料组合制成的药物基质,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不伤皮肤,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将上述药物制成的浸膏与本发明所述基质组合,制成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具有明显的润肺化痰、定喘止咳的功效,用于咳喘、咳痰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安全无副作用。从而使本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起效迅速、疗效更好。

治疗实例

1、病例选择

选取患者56例,临床表现为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持续4周以上,咳嗽为主要症状,发病前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所有患者中男27例,年龄19-55岁,平均34岁;女29例,17-60岁,平均36岁。

2、治疗方法

患者均嘱其饮食清淡、多饮水。并按照将本发明药物1(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贴于肺俞穴上。(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每贴贴6h,每日2次。

疗程15d为观察时限。

3、疗效判定

①临床控制:咳嗽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

②显效:咳嗽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

③有效:咳嗽及全身症状均有好转;

④无效:咳嗽及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

4、结果

治疗15d后在男性27例中,临床控制1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女性29例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能治疗咳嗽,疗效肯定。

注:有效率=(临床控制数+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

5、不良反应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药物疗效显著,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说明本品安全有效。

6、部分实例

钱某,女,31岁,咳嗽,喉咙干、热。使用本发明药物12天后,明显好转,已无咳嗽情况,喉咙干、热症状减轻,15天后完全恢复,喉咙无异样感觉。

王某,男,35岁,干咳,口干口苦。使用本发明药物15天后完全恢复,症状消失。

刘某,男,25岁,胸闷,咳嗽,有时伴随大量痰咳出。使用本发明药物10天后完全恢复,不再咳痰,胸部不适感消失。

李某,女,47岁,咳嗽、喉咙痒。使用本发明药物10天后,明显好转,喉咙无不适感,偶尔咳嗽,15天后完全恢复,咳嗽消失。

谭某,27岁,女,干咳,有时感觉昏昏沉沉,使用本发明药物13天后,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制成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具有润肺化痰、定喘止咳的功效,可治疗咳喘、咳痰引起的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安全无副作用。

2、本发明所述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治疗咳嗽,使用方便,疗效显著。

3、此外,将药物浸膏与本发明所述基质组合,制成的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有附着力,性质稳定,不伤皮肤,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

药物浸膏的配方:狮子草300g、麻黄300g、白芥子200g、苏子200g、贝母150g、甘遂100g、五味子200g、莱菔子200g和玄参100g。

药物浸膏的制作工艺:取上述药材,用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6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4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放冷,即得药物浸膏。

基质配方:萜烯树脂400g、蜂蜡200g、麻油100g、滑石粉180g、羊毛脂100g、黄凡士林100g、甘油50g、冰片40g和薄荷脑40g。

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将药物浸膏与萜烯树脂、蜂蜡、麻油、滑石粉、羊毛脂、黄凡士林、甘油、冰片和薄荷脑,按照常规工艺混合,加热,搅匀,分别将裱褙材料、医用聚脂薄膜和药料装入贴剂涂铺设备中,碾压,成形后,切割,分装,密封,制成1000贴,包装即得。

使用方法:将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贴于肺俞穴上。(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每隔6h换一次。

实施例2:

药物浸膏的配方:狮子草350g、麻黄250g、白芥子270g、苏子220g、贝母250g、甘遂140g、五味子180g、莱菔子150g和玄参80g。

药物浸膏的制作工艺:取上述药材,用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6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4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放冷,即得药物浸膏。

基质配方:萜烯树脂350g、蜂蜡180g、麻油80g、滑石粉160g、羊毛脂120g、黄凡士林90g、甘油60g、冰片60g和薄荷脑50g。

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将药物浸膏与萜烯树脂、蜂蜡、麻油、滑石粉、羊毛脂、黄凡士林、甘油、冰片和薄荷脑,按照常规工艺混合,加热,搅匀,分别将裱褙材料、医用聚脂薄膜和药料装入贴剂涂铺设备中,碾压,成形后,切割,分装,密封,制成1000贴,包装即得。

使用方法:将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贴于肺俞穴上。(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每隔6h换一次。

实施例3:

药物浸膏的配方:狮子草420g、麻黄450g、白芥子230g、苏子220g、贝母220g、甘遂130g、五味子270g、莱菔子250g和玄参160g。

药物浸膏的制作工艺:取上述药材,用70%的乙醇提取2次,第一次6倍量,提取2小时,第二次4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放冷,即得药物浸膏。

基质配方:萜烯树脂450g、蜂蜡310g、麻油160g、滑石粉180g、羊毛脂120g、黄凡士林130g、甘油60g、冰片50g和薄荷脑50g。

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将药物浸膏与萜烯树脂、蜂蜡、麻油、滑石粉、羊毛脂、黄凡士林、甘油、冰片和薄荷脑,按照常规工艺混合,加热,搅匀,分别将裱褙材料、医用聚脂薄膜和药料装入贴剂涂铺设备中,碾压,成形后,切割,分装,密封,制成1000贴,包装即得。

使用方法:将治疗咳嗽的外用制剂贴于肺俞穴上。(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每隔6h换一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