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0146发布日期:2019-09-24 20: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密封容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密封容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芳香剂、除臭剂、除虫剂等类型的挥发物质的承载容器所使用的密封容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芳香剂、车用除臭剂,或者是室内芳香剂、室内除臭剂、除虫剂等产品通常将芳香剂、除臭剂或除虫剂等挥发物质盛装于一个包装容器内,所述包装容器具有一个开口,且于开口处设置一密封膜将所述开口封闭起来,避免包装容器内所盛装的挥发物质挥发,以利于储藏运送。

现有的挥发物质承载容器的密封膜多数采黏贴方式设置在容器的开口处,当使用者要使用该挥发物质时,必须先将密封膜从承载容器的开口处撕下,方能够使得容器内所盛装的挥发物质可挥发到空气中。

现有的挥发物质承载密封容器结构通常会保留一边角部分不和承载容器黏合,因此使得所述密封膜未黏合的部位形成和承载容器的黏贴面相互分离的状态,以供使用者在进行将密封膜撕下的操作程序中,能够先用手指将密封膜未黏合部位掀开,再用手指抓住密封膜未黏合部位,进而将整片密封膜从承载容器的开口处撕下。

然而,现有的挥发物质承载容器为防止泄漏,仅会将密封膜留下一小角落未贴合在承载容器的开口贴合面上,因此操作者必须要花费相当久时间才能够找到密封膜的未贴合部位。而且通常和容器开口的贴合面会黏贴地相当紧密,再加上密封膜表面通常会相当光滑,因此当操作者用手指抓住密封膜未贴合部位将密封膜撕起时,会相当地费力,而且手指容易打滑,而造成无法顺利将密封膜撕起的情形产生。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现有的挥发物质承载容器的密封膜不容易撕下的缺点,故如何通过结构改良,以解决前述各项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使用者将现有的挥发物质承载容器的密封膜撕下时操作不易,而且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容器结构,其中包括:一承载容器,所述承载容器具有一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具有一开口部,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外围设置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的一端连接一延伸部,所述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面形成一第一贴合面,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面形成一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共平面;且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连接处设置一部分切断槽,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缘部的连接处在所述部分切断槽的位置形成一弯折线,用以使得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缘部能够从所述弯折线的位置处折断,从而使得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缘部相互分离;一密封膜,所述密封膜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贴附于所述第一贴合面上,且覆盖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开口部,所述第二部分贴附于所述第二贴合面上,且所述密封膜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密封膜设置有一压痕线,所述压痕线从所述密封膜的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弯折线的一端的一侧边延伸到另一侧边,且所述压痕线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边的端点定义为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压痕线具有一尖突部分,所述尖突部分介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之间,且所述尖突部分从所述密封膜的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方向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弯折线。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压痕线从所述密封膜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面朝向所述容器本体的方向凹陷地设置于所述密封膜的表面上。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承载容器具有一从所述容器本体的凸缘部的中央贯穿到所述延伸部的中心轴线,所述压痕线的所述尖突部分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上。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压痕线的所述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尖突部分之间的线段定义为第一线段,所述压痕线的所述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尖突部分之间的线段定义为第二线段,所述压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和所述第二线段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压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及所述第二线段分别从所述第一端点及所述第二端点共同地朝向所述中心轴线以及所述弯折线的方向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密封膜的表面上。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延伸部的所述第二贴合面靠近所述弯折线的位置具有一凹痕部,所述凹痕部和所述尖突部突出于所述弯折线的部分的形状及位置相互对应。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尖突部分和所述第一线段及所述第二线段以弧形线段连接。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容器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一挥发物质。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密封容器结构还包括一透气膜,所述透气膜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部并介于所述挥发物质和所述开口部之间。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密封容器结构还包括一芳香容器,所述芳香容器具有一底座及一上盖,所述承载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能够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上盖能够覆盖于所述底座及所述承载容器的上方,且所述上盖设置有多个透气口,当所述承载容器设置于所述芳香容器内部,且将所述密封膜撕除后,所述容器本体的所述开口部能够和所述上盖的多个所述透气口连通。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将承载容器的延伸部弯折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将承载容器的延伸部弯折后的状态下的组合剖面图。

图7为从图6所标示的vii部分所取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将密封膜从凸缘部表面撕起状态下的组合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配合一芳香容器使用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配合一芳香容器使用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1及图12为本发明密封容器结构变化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容器结构1,其中包括:一承载容器10、及一密封膜20。该实施例中承载容器10为采塑料材料射出成型方式制成,承载容器10具有一容器本体11,容器本体11的底部呈封闭状且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以容纳一挥发物质30,容器本体11的相对于底部的一侧边具有一开口部15,用以使得容器本体11内部承载的挥发物质30能够从所述开口部15接触到外部空气。所述挥发物质30可以为固态、液态或凝胶状态,且能够为芳香剂、除臭剂、防虫剂、防霉剂等类型的挥发物质。挥发物质30容纳在容器本体11内时,能够通过密封膜20将容器本体11的开口部15密封起来,用以防止挥发物质30挥发到空气中。

容器本体11的内部还设置有一透气膜24,如图4所示,所述透气膜24设置在容器本体11内部,且介于挥发物质30和开口部15之间的位置。透气膜24采用可透气材质制成(例如:不织布或者是设置有密集孔隙的高分子或金属薄膜材料),因此能够容许空气以及挥发物质散发的粒子穿通过所述透气膜24。

容器本体11在开口部15的外围设置一凸缘部12,所述凸缘部12从容器本体11位于开口部15的侧面朝向和容器本体11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延伸,且凸缘部12的一侧进一步连接一延伸部13。该实施例中,延伸部13为宽度小于凸缘部12的长矩形条状体,因此使得延伸部13形成一连接于凸缘部12一侧边的把手部。凸缘部12相对于容器本体11的一侧面形成一第一贴合面121,且延伸部13相对于容器本体11的一侧面形成一第二贴合面131,所述第一贴合面121和所述第二贴合面131相互对齐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2及图5所示,承载容器10在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相连接的位置设有一部分切断槽14,所述部分切断槽14呈直线状,且从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相连接处的一侧边延伸到另一侧边。如图4所示,所述部分切断槽14位于从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相连接位置处相对于所述密封膜20的一侧面上,且所述部分切断槽14并未将所述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相连接处的材料完全切断,而使得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仍然保持相连接,但使得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在部分切断槽14位置的材料厚度减小,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将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从部分切断槽14的位置处折断,因此使得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以及密封膜20在对应所述部分切断槽14的位置形成了一弯折线141。

所述密封膜20贴附于所述承载容器10的第一贴合面121及第二贴合面131上,该实施例中,密封膜20为采用高分子薄膜材料制成,密封膜20配合承载容器10的凸缘部12及延伸部13的形状而形成一第一部分21及一第二部分22。其中第一部分21的轮廓形状和凸缘部12的轮廓形状相互配合,且能够贴附于第一贴合面上,并覆盖容器本体11的开口部15,因此当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贴合在第一贴合面121上时,能够将容器本体11开口部15密封,并防止容器本体11内部承载的挥发物质接触从开口部15挥发散失。

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的形状和延伸部13相互配合,并且贴附于第二贴合面131上。如图5所示,由于密封膜20贴附在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的表面上,因此当操作者将延伸部13从所述弯折线141的位置处向上弯折时,也会带动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以所述弯折线141为交界而产生弯曲。且由于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和第一部分21连接在一起,因此当操作者将延伸部13折断后,能够进一步地将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朝向远离容器本体11的方向拉扯,便能将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从第一贴合面121上撕离(如图8所示),而使得容器本体11的开口部15成为开放状态。

为达到使得操作者能够省力且方便地将密封膜20从承载容器10上撕下的目的,本发明在密封膜20上设置了一个压痕线23。如图3所示,所述压痕线23为通过加压及加热方式在密封膜20的表面上所形成的一凹痕,且压痕线23凹陷的方向是从密封膜20相对于容器本体11的一侧面朝向容器本体11的方向凹陷地设置于密封膜20的表面上。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承载容器10具有一从容器本体11的凸缘部12的中央贯穿到延伸部13尾端中央位置的中心轴线c,所述压痕线23设置的位置位于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靠近弯折线141的位置,且从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靠近弯折线141位置的一侧边延伸到另一侧边。同时压痕线23的中央对应于所述中心轴线c的位置朝向所述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的方向弯折,而形成一尖突部分231,所述尖突部分231从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朝向第二部分22的方向延伸,并且突出于所述弯折线141。

如图3所示,所述压痕线23位于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的两侧边的端点分别定义为第一端点232及第二端点233,所述尖突部分231的位置介于第一端点232和第二端点233之间,并且和中心轴线c相互对齐。所述压痕线23从第一端点连接到所述尖突部分231之间的线段定义为第一线段23a,所述压痕线23从所述第二端点连接到所述尖突部分231之间的线段定义为第二线段23b,压痕线23的第一线段23a和第二线段23b对称于所述中心轴线。

所述尖突部分231连接于第一线段23a和第二线段23b之间,而且尖突部分231和第一线段23a和第二线段23b连接的部分形成弧形的线段。此外所述压痕线23的第一线段23a及第二线段23b分别从所述第一端点232及所述第二端点233共同地朝向所述中心轴线c以及所述弯折线141的方向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密封膜的表面上,因此使得压痕线23形成尖端朝向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的v形线段。

此外,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延伸部13的第二贴合面131靠近弯折线141的位置具有一凹痕部132,所述凹痕部132和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突出于所述弯折线141的部分的形状及位置相互对应。通过所述凹痕部132,能够进一步增加位于尖突部分231位置处的密封膜20和延伸部13的贴合力。

如图5及图6所示,当使用者要将密封膜20从承载容器10上撕下时,首先用手指扳动容器本体11的延伸部13,用以将延伸部13朝向远离容器本体11的方向弯折,此时延伸部13和凸缘部12会从部分切断槽14处弯折并断裂,而且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也会再弯折线141处产生弯折。

如图7所示,当延伸部13和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在部分切断槽14及弯折线141处产生弯折时,会带动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和第一部分21在弯折线141的位置处产生弯折,同时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也会随着一起产生弯折变形。由于密封膜20的压痕线23位置呈凹陷形状,因此使得在压痕线23的位置处的密封膜20弯曲变形时,会在压痕线23的位置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且如图3及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刚好横跨过弯折线141,因此当延伸部13以及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在弯折线141的位置产生弯折变形时,会使得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产生应力集中,而使得位于尖突部分231的位置处的密封膜20局部地和第一贴合面121及第二贴合面131剥离。

接着如图8所示,使用者能够继续将将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朝向远离弯折线141的方向拉动,用以带动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从凸缘部12的第一贴合面121上剥离。在此过程中,由于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的密封膜20已经局部地剥离了,因此在密封膜20受拉力而被撕起的过程中,因密封膜20在从尖突部分231的部位已局部地剥离,因此使得密封膜20能够从尖突部分231的局部剥离位置处持续扩大剥离的范围,而使得密封膜20能够被容易地撕起。

而且当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持续地被朝向和弯折线141相反的方向拉动时,密封膜20和第一贴合面121剥离的位置也会持续地朝向和弯折线141相反的方向扩散。请参考图3所示,本发明的压痕线23的第一线段23a以及第二线段23b以倒v形的形状排列设置于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上,因此当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被撕起的过程中,压痕线23也同样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且密封膜20在尖突部分231的局部剥离部位也会沿着压痕线23的第一线段23a及第二线段23b逐渐地朝向第一端点232及第二端点233的位置延伸。

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压痕线23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使得密封膜20被撕起的过程中先行在压痕线23的尖突部分231造成密封膜20局部剥离的现象,用以将密封膜20完全紧密贴合的状态造成局部破坏后,而使得密封膜20能够被容易地撕起,且能够通过压痕线23的特殊形状引导密封膜20局部剥离的位置从压痕线23中央的尖突部分231逐渐地沿着压痕线23延伸到密封膜20的两侧边,因此使得密封膜20被撕起的方向能够被精确地控制。

在此特别说明,所述密封膜20贴合于容器本体11上时,能够以压痕线23为分界,如图3所示,图中所示位于压痕线23上方的密封膜20(即所述第一部分21)和凸缘部12的表面能够完全地贴附在一起,用以防止挥发物质泄漏,而图中所示位于压痕线23下方边缘处的密封膜20则和延伸部13以及凸缘部12的表面可以不贴合,以利于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密封膜20撕起。

如图9及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密封容器结构1进一步和一芳香容器40结合,组合成为一室内芳香器或车用芳香器的具体应用实施例。该实施例中,芳香容器40包括一底座41及一上盖42,其中底座41内部呈凹陷状,底座41内部的中央设置有一定位部43,所述定位部43的形状和容器本体11的形状相互配合,用以供容器本体11能够卡合固定在定位部43中。上盖42能够盖合在底座41上方,并将承载容器10覆盖于下方。上盖42设置有多个透气口44,当上盖42盖合在承载容器10的上方,且使用者将密封膜20撕去以后,承载容器10的容器本体11内部承载的挥发物质30便能够经由透气口44接触到外部空气,而使得挥发物质30能够挥发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上盖42的顶端进一步设置一夹持构件45,用以将所述芳香容器40固定于室内或车内空间中。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承载容器10配合芳香容器40使用时,使用者能够先将承载容器10的延伸部13折断,并将延伸部13连同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反折,使延伸部13及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成为贴平于凸缘部12以及密封膜20的第一部分21的表面的状态,接着再将延伸部13反折后的承载容器10置入到芳香容器40的底座41内,再将上盖42盖上,此时承载容器10的延伸部13及密封膜20的第二部分22会从芳香容器40的一侧面缺口伸出到芳香容器40的外侧,接着使用者能够通过将延伸部13朝向远离芳香容器40的方向拉动,便能够将密封膜20从容器本体11的凸缘部12上撕下,而使得容器本体11内的挥发物质30能够从上盖42的透气口44挥发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如图11及图12所示,为利用本发明的技术制作成另外形状的密封容器结构的实施例。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揭露的密封容器具有长椭圆形的容器本体11,且容器本体11周围的凸缘部12以及密封膜20也配合容器本体11的形成长椭圆形的形状。如图12所示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容器本体11以及密封膜20同样呈长椭圆形,而且连接于凸缘部12一侧边的延伸部13则呈短圆弧形。

〔发明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如下:

1、本发明的密封容器结构1由于在密封膜20上设置了压痕线23,因此能够通过压痕线23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效应,使得密封膜20能够被容易地撕起,且能够精确控制密封膜20被撕起的方向。

2、当用户要将本发明的密封容器结构1开启使用时,只需要用手指将承载容器10的延伸部13折断,便能够方便地用手指抓住延伸部13施力,用以将整个密封膜20从容器本体11的顶面撕开,因此其操作方便,且容易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