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478发布日期:2018-07-31 22:16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奶牛乳腺炎是指奶牛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刺激,特别是微生物侵袭而发生的一种炎性反应。它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直接影响到奶制品的质量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牛体内和牛奶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如今,人们对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关注,寻找一种能够取代抗菌素,向市场提供“无抗奶”已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近年来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己突显出优势,主要表现在:药材资源丰富;能改善乳汁质量,提高奶产量;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药物残留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目前国内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牛体内和牛奶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本发明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防治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86.7%;同时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且奶样总固体率符合奶标准,无抗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所述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按质量计由金银花20g、黄芩30g、连翘40g、蒲公英40g、紫花地丁40g、王不留行30g、木通20g、路路通20g、生地10g、归尾10g、制天花粉10g、制赤芍20g、牡丹皮10g、乳香6g、续断8g和甘草10g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所述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干燥中药原药材,按配比混合,加入10倍蒸馏水,浸泡2h,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过滤;

步骤二,残渣加入8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过滤;

步骤三,残渣加入6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过滤;

步骤四,合并三次煎煮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浓缩至流浸膏,生药含量为1g/ml;

步骤五,灭菌20min,待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2h。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残渣加入8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残渣加入6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中在105℃下灭菌20min。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将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赤芍等12种中药按照辩证施治原理进行组方,利用牛津杯法对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中药敏感性试验,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防治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86.7%;同时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且奶样总固体率符合奶标准,无抗残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中药甘草重金属检测报告。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四个稀释浓度的药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结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四个稀释浓度的药液对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目前国内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以抗生素为主,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牛体内和牛奶中药物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

本发明批量生产每头产奶牛每天分两次口服500克连续给药七天;分析过程分为中药筛选、药敏感试验、重金属残留、中药临床安全试验、中药临床治疗试验。

下面结合具体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由金银花20g、黄芩30g、连翘40g、蒲公英40g、紫花地丁40g、王不留行30g、木通20g、路路通20g、生地10g、归尾10g、制天花粉10g、制赤芍20g、牡丹皮10g、乳香6g、续断8g和甘草10g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取干燥中药原药材,按配比混合,加入10倍蒸馏水,浸泡2h,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2h,过滤;

s102:残渣加入8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过滤;

s103:最后残渣加入6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过滤;

s104:合并三次煎煮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浓缩至流浸膏(生药含量为1g/ml);

s105:在105℃下灭菌20min,待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药物蒲公英、金银花、赤芍、紫花地丁、瓜蒌等中药均购自荣昌勇升药店。

1.1.2菌株从荣昌双河、广顺等乡镇的乳房炎奶牛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1.1.3试剂培养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规格:5mg/ml)100%二甲苯:南京市医药公司化学试剂批发站提供

1.1.4仪器陶瓷药壶购自深圳市一壶百饮实业有限公司;洁净工作台购自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购自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旋转蒸发器购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ossomatictmfc和mikoscantmft+购自丹麦福斯公司;eclipse50试剂盒购自上海千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打孔器,小鼠笼,牛津杯,平板,试管由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提供。

1.1.5试验动物小白鼠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提供;选取lmt检测的渝西片区15个养殖场的69头隐性乳房炎奶牛和4头临床型乳房炎奶牛。

1.2中药提取液的制备

首先按照要求对中药进行重金属残留检测,按照国家中药检测标准要求我们所选的中药只有甘草才符合检测重金属残留。根据中兽医辩证施治原理及中药功效确定下列处方(见表1)制定中药提取液。具体方法如下:取干燥中药原药材,按配比混合,加入10倍蒸馏水,浸泡2h,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2h,过滤;残渣加入8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过滤;最后残渣加入6倍蒸馏水,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1h,过滤;合并三次煎煮液,用旋转蒸发器蒸发浓缩至流浸膏(生药含量为1g/ml);在105℃下灭菌20min,待冷却后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1.3牛津杯法测中药敏感性试验

将制备的各处方中药提取液用生理盐水分别倍比稀释1、2、4、8倍备用。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用无菌棉签将浓度为108cfu/ml的供试菌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牛津杯(内径6mm、外径8mm、高10mm的圆形小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按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每个平板上放4个牛津杯,1min后,分别向牛津杯中滴加200ul稀释后的中药提取液。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培养24-48h,观察其抑菌情况,每孔测量三次,求出抑菌圈直径平均值。

抑菌效果判断:抑菌圈直径大于等于16mm为极度敏感,用“+++”表示;12mm至15mm为高度敏感,用“++”表示;8mm至11mm为中度敏感,用“+”表示;小于8mm为不敏感。

1.4中药安全及效果试验

根据实验室筛选出的四个中药处方(处方六、七、八、九)对荣昌区广顺和双河的两家养殖户的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各一头进行临床安全效果试验。将上述处方分别对患牛拌料投喂治疗,每天500g,分早晚两次,连续饲喂七天。在喂药前的第一天和喂完药的第二天分别按照奶牛养殖习惯每天定时挤奶两次,对单次产奶量进行称重,喂药前后现场采取奶样用lmt加州法进行检测,并采样送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脂肪、粗蛋白、乳糖、总固体、e50(抗残留)。在投药后一、三、五、七天观察是否出现减食、流产、拉稀、发热等异常情况,比较几个处方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合产奶量和乳房炎转阴程度等指标筛选出两个中药处方,用于后续大批量的临床用药治疗。

体细胞计数判定标准参照《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指南(试行)》(农医发[2010]29号文件),以每毫升牛奶中含20万个体细胞为亚临床乳房炎的临界值(+);超过该值为阳性,低于该值则正常。乳房炎奶牛投喂中药后,在判定中药组方是否有效时,以每毫升牛奶中含20万个体细胞以下的判定为痊愈,每毫升牛奶中含20-50万个体细胞的判定为好转,每毫升牛奶中含50万个体细胞以上的判定为无效。

1.5中药抗炎试验(鼠耳肿胀法)

试验前,对试验小鼠喂养观察一周,确保试验小鼠健康。取小白鼠32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4组进行试验,详见表2。最后1次给药2h后对小白鼠右耳的前后两面各涂抹二甲苯0.1ml/只致炎,左耳涂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不做处理。涂药后3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剪下双耳用6mm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电子天平称其重量。每只鼠右耳片重量减去左耳片重即为肿胀度,用生物学统计方法统计试验结果。

1.6中药组方临床治疗

通过牛津杯法测中药敏感性试验、抗炎试验和中药安全及效果试验,筛选出两个处方(处方七、八),由四川维尔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成100目中药粉末,对患有乳房炎的73头奶牛全部进行拌料投喂治疗,每天500g,分早晚两次,连续饲喂七天。叮嘱畜主饲养方式、挤奶方式和饲料投喂与试验前相同。其中1-4号奶牛为临床型乳房炎,饲喂处方八。随机抽样检测15份自编号为5-19号奶牛为隐性乳房炎,饲喂处方七。在喂药前的第一天和喂完药的第二天分别按照奶牛养殖习惯每天定时挤奶两次,对单次产奶量进行称重,现场采取奶样用lmt加州法进行检测,并采样送重庆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脂肪、粗蛋白、乳糖、总固体、e50(抗残留)。在投药后一、三、五、七天观察回访是否出现减食、流产、拉稀、发热等异常情况。

2结果

2.1中药甘草重金属检测报告如图2,符合质量要求。

2.2牛津杯法测中药敏感性试验

部分中药的1、2、4、8倍稀释药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见图3,部分中药的1、2、4、8倍稀释药液对葡萄球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见图4。不同处方倍比稀释药液对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见表3,不同处方倍比稀释药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见表4,本试验得出处方三、处方七和处方八效果较好。

2.3中药安全及效果试验

经过投喂中药后的第一、三、五、七天观察,各试验奶牛未出现减食、流产、拉稀等异常情况,在喂药前的第一天和喂完药的第八天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脂肪、粗蛋白、乳糖、总固体、e50和产奶量指标见表5,比较四个处方对乳房炎奶牛的治疗效果,结合产奶量和乳房炎转阴程度等指标筛选出处方七(蒲金散)和处方八两个中药处方,用于后期大批量的临床用药治疗。

2.4中药组方抗炎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处方七、八组与空白对照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地塞米松组、处方七、八组两两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2.5中药组方的临床试验

经过投喂中药后的第一、三、五、七天观察,各试验奶牛未出现减食、流产、拉稀等异常情况,在喂药前的第一天和喂完药的第二天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脂肪、粗蛋白、乳糖、总固体、e50和产奶量指标见表7。每毫升牛奶中含20万个细胞以下用“****”标记,每毫升牛奶中含20-30万个细胞用“***”标记,每毫升牛奶中含30-40万个细胞用“**”标记,每毫升牛奶中含40-50万个细胞用“*”标记。

1-4号奶牛为临床型乳房炎,经过饲喂处方八后,痊愈2头,好转3头,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75%。5-19号奶牛为隐性乳房炎,经过饲喂处方七后,痊愈9头,好转13头,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86.7%,15头奶牛产奶量的平均日增重约为1.63kg。10号奶牛产奶量日增重最高,高达3.0kg,7号奶牛产奶量日增重较少,为1kg。全部奶样总固体率符合奶标准,无抗残留。

3.下面结合具体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3.1经过中药提取液体外抑菌试验和临床安全效果试验以及大量临床治疗,结果显示:处方七(蒲金散)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60%、86.7%,处方八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50%、75%。分析原因,因为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挤奶设备使用不正确、挤奶程序不规范、不注意挤奶卫生,卫生消毒存在差异,部份奶牛正处在干奶期或者部份顽固乳房炎用药时间不足等。

3.2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方法很多,包括乳汁体细胞计数法(cmt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乳汁ph检验法、电导率值检验法、酶类检测法和乳成分直接检测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是体细胞计数法。本试验采取体细胞计数法。影响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增高的因素很多,有病理的,生理的、遗传的,也有环境的、气候的等因素,其中致病菌的感染影响最大,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难以控制的一个原因。watts等人报道,奶牛乳腺中可分离出137种微生物,其中许多种都是正常菌群,不但不会引起乳腺炎,而且还可保护乳房防止病原菌感染。迄今为止,报道的引起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共8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以细菌最为多见。这些病原微生物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接触性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植于乳腺并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传播,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支原体等。另一类是环境性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沙雷氏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环境链球菌、酵母菌、真菌、原藻属类、化脓性放线菌及牛棒状杆菌,还有疱疹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乳房炎的最主要细菌,80%~90%的病例是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因此,加强体细胞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通过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生产健康、优质的好牛奶成为奶牛场科学养殖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3.3防治隐型乳房炎方法一是对长期cmt阳性、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的病牛,要及时淘汰,干乳前隐性乳房监测,对阳性反应在“++”以上的牛及时治疗,呈阴性反应方可停乳;二是消毒选用合适的药物药浴乳头,长时间使用磺酊会刺激乳头表面,甚至灼伤皮肤,对病牛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特别是挤奶设备进行清洗和严格消毒。预防乳房炎的一是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牛舍、运动场要设计合理,空间宽敞,保持阳光充足。牛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垫草应干、软、清洁、新鲜,经常更换。定期对牛舍和运动场进行消毒,乳房炎高发季节应加强消毒。同时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奶牛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与监督管理;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各生产阶段精、粗饲料搭配合理,增加青贮料的饲喂量,以奶定料,维持机体最佳生理机能。停乳后要随时观察乳房,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在干奶后期应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适当控制盐的摄入量和多汁饲料的喂量。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避免应激。还要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以增强机体抗病力;三是规范挤奶操作,挤奶操作建议采用“两次药浴,纸巾干擦”。挤奶前先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浴后用一次性纸巾擦干乳头和基部,把头2-3把奶挤到专用容器中,检查牛奶是否有凝块、絮状物或呈水样,发现异常的牛奶畜主应及时报告兽医进行治疗,严禁将异常奶混入正常牛奶中。挤奶结束后,应迅速进行乳头再次药浴;四是定期检查不定时对每头泌乳牛进行奶牛乳房炎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五是干奶前首先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阴性奶牛方可进行干奶。

3.4中兽医传统理论认为,乳房炎即乳痈,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炎。因饲养管理不善,久卧湿热之地,或牛犊吸奶,使乳汁停滞,乳房胀满等原因而导致本病。本中药组方以清热解毒、补充气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为原则进行科学组方。双黄连金银花、黄芩、连翘在临床上常用于热性感冒、肺炎气喘、温热痢疾等与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主治痈肿;天花粉清热解毒、消痈肿疮疡;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消痈肿疮疡;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痈肿疔毒,通乳;路路通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木通清热利尿,活血通脉;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痈疽肿毒;续断续调血脉,消痈疽疮肿;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治痈疽疮疡;生地清热、凉血、止血、祛疮瘀为佐药。甘草和胃调中,泻火热为使药。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乳痈;皂角刺消肿托毒,排脓;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没药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药对治疗伤口、皮肤炎效果很好,同时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处方七(蒲金散)由金银花、黄芩、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赤芍、牡丹皮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生地、当归、乳香、续断、甘草等组成,以双黄连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赤芍、牡丹皮为主药,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为辅药,生地、当归、乳香、续断、甘草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通经下乳,凉血行瘀,止痛之功效。从临床试验可知,处方七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地塞米松是糖皮质类激素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等作用。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通过试验地塞米松组、处方七抗炎效果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处方七抗炎效果明显。

中药方八(双黄连瓜蒌散)由瓜蒌、皂角刺、金银花、黄芩、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王不留行、木通、路路通、生地、当归、制大黄、乳香、没药、续断、甘草等组成,以双黄连加瓜蒌、皂角刺、蒲公英、紫花地丁、王不留行为主药,木通、路路通、制大黄为辅药,生地、当归、乳香、没药、续断、甘草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消肿排浓、清热解毒、活血消瘀、通经下乳行所止痛之功效。从临床试验可知,处方八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从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中药复方对所分离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有利的依据。随着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限制使用,急需开发能够替代抗菌药物且安全性能好的产品。中草药制剂既可防病又能提高生产性能,不但能够直接抑杀病原微生物,而且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另外,中草药毒副作用小,且病原微生物对其不产生耐药性。许多中草药如黄芪、党参等,不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因此,中草药在治疗乳房炎方面具有很大发展前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绿色食品消费的强烈要求,在寻求防治疾病方面,中草药无疑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发明筛选到的复方中药经研究表明,处方七和处方八既具有良好体内外抗菌作用,又具有抗炎、活血、免疫增强的作用,还具有保护乳腺,促进乳腺炎症恢复的作用,比较适合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每天饲喂本方剂粉末500g/d·头,连用7天可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可显著降低患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增加产奶量,从而促进奶牛生产性能的恢复。

表1中药提取液的处方

表2中药抗炎试验

表3不同处方倍比稀释药液对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单位:mm)

表4不同处方倍比稀释药液对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单位:mm)

表5安全试验前后奶样生化指标结果

表6处方七和处方八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的影响

表7临床治疗前后奶样生化指标结果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中药甘草重金属检测报告。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四个稀释浓度的药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结果。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内服中药蒲金散的制备方法的四个稀释浓度的药液对葡萄球菌的抑菌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