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智能调节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767发布日期:2018-08-24 19:5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镜,尤其是一种用于调校近视眼睛的视力智能调节镜。



背景技术:

我国近视患者越来越多,而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近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为了提高视力,人们研发了很多眼保健设备。其中,翻转镜是最简单、有效的设备之一。翻转镜由4片镜片组成,其中一对为正镜,另一对为负镜。正镜连接在外壳上,负镜通过中轴与外壳可翻转连接,翻动负镜可使正镜与负镜交替使用,达到对注视者眼睛产生调节和松弛的轮换,可提高视觉清晰度,使眼睛更舒适,有效地防止因调节滞后和调节功能不足导致的近视发生、发展,视功能下降及视疲劳等症状。现有的大多数翻转镜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只有手动式。需要使用者用手拿着放在眼前,较费劲。二是无定时功能。需要使用者按每分钟8~20个周期的频率不断翻转,同时注视眼前40cm处e字视标,使用极不方便,很少有学生能长期坚持而获得好的效果。三是翻转频率不同,较难取得一致性的效果。由于为手动操作,很难精确把握翻转频率。故不同使用者可能产生不同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4730730a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自动翻转眼镜,包括壳体、前动翻转镜、后固定镜、传动系统、电路控制系统和头部固定件,前自动翻转镜与壳体可翻转连接,后固定镜与壳体固定连接,前动翻转镜位于后固定镜前方,传动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位于壳体内,头部固定件位于壳体上,所述电路控制系统控制传动系统的传动,所述传动系统用于控制前自动翻转镜的翻转。

这种头戴式自动翻转眼镜,虽然实现了可定时、定频率的自动翻转,但是,还是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传动系统复杂,前述自动翻转眼镜采用的是电机驱动蜗杆,蜗杆再驱动蜗轮,蜗轮再驱动前动翻转镜翻转的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故障点多,还存在成本高的问题;二是头戴式自动翻转眼镜的前动翻转镜和后固定镜的瞳距是固定的,不可随人的瞳距离不同而变化,而生产厂家不可能根据个体的不同,而生产出大量的不同瞳距的产品,而往往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儿童瞳距分布范围,做出部分不同瞳距的产品,这样就存在当儿童眼睛的瞳距与产品的瞳距不能吻合时,只能选相近的瞳距的产品使用。这样不利于儿童眼睛的校正与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根据儿童眼睛的瞳距来调整翻转镜的瞳距的视力智能调节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视力智能调节镜,包括壳体、前翻转镜、后镜、电机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前翻转镜与壳体可翻转连接,前翻转镜位于后镜前方,电机和电路控制系统位于壳体内,所述电路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传动,所述电机用于控制前翻转镜的翻转,所述前翻转镜是瞳距可调的前翻转镜,所述后镜是瞳距可调的后镜。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后镜包括第一后镜,所述第一后镜包括第一镜框,在所述第一镜框上设有第一镜框连接部,在第一镜框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弓形弹片,在第一弓形弹片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条,在所述第一镜框连接部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一凸条垂直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设在外壳内的第一导条配合,使所述第一后镜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凸条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滑槽与外壳1上的第一导条配合后,所述第一凸条在第一弓形弹片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外壳内的第一齿条的第一齿槽内,保持与第一齿槽的相对稳定。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第二后镜,所述第二后镜与第一后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后镜包括第二镜框,在所述第二镜框上设有第二镜框连接部,在第二镜框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弓形弹片,在第二弓形弹片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凸条,在所述第二镜框连接部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垂直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设在外壳内的第二导条配合,使所述第二后镜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凸条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滑槽与外壳上的第二导条配合后,所述第二凸条在第二弓形弹片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外壳内的第二齿条的第二齿槽内,保持与第二齿槽的相对稳定。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前翻转镜包括第一前翻转镜,所述第一前翻转镜包括第一前翻转镜框,在所述第一前翻转镜框上设有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在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第三弓形弹片,在第三弓形弹片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三凸条,在所述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三凸条垂直的第一导片;所述第一导片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上第一导向槽配合,使所述第一前翻转镜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导片与第三凸条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导片与第一导向槽配合后,所述第三凸条在第三弓形弹片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前翻转连接座上的第三齿条的第三齿槽内,保持与第三齿槽的相对稳定。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前翻转镜包括第二前翻转镜,所述第二前翻转镜包括第二前翻转镜框,在所述第二前翻转镜框上设有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在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的自由端设有第四弓形弹片,在第四弓形弹片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四凸条,在所述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四凸条垂直的第二导片;所述第二导片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上第二导向槽配合,使所述第二前翻转镜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导片与第四凸条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导片与第二导向槽配合后,所述第四凸条在第四弓形弹片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前翻转连接座上的第三齿条的另一面上的第四齿槽内,保持与第四齿槽的相对稳定。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前翻转镜包括第一前翻转镜和第二前翻转镜,所述第一前翻转镜包括第一前翻转镜框和设在第一前翻转镜框上的第四齿条;所述第二前翻转镜包括第二前翻转镜框和设在第二前翻转镜框上的第五齿条;所述第四齿条和第五齿条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上的齿轮啮合。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电机是微型行星齿轮减速箱电机。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行星齿轮是塑胶行星齿轮。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相隔预定的两个轴承,所述轴承设在外壳内的轴承座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前外壳和后外壳,所述前外壳和后外壳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头部固定件,所述头部固定件位于壳体上。

本发明采用一个电机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蜗杆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本发明还具有可以根据儿童眼睛的瞳距来调整翻转镜的瞳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前翻转镜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揭示的是一种视力智能调节镜第一实施例,包括壳体1、前翻转镜2、后镜3、电机4和电路控制系统5,所述前翻转镜2与壳体1可翻转连接,前翻转镜2位于后镜3前方,电机4和电路控制系统5位于壳体1内,所述电路控制系统5控制电机4的传动,所述电机4用于控制前翻转镜2的翻转,所述前翻转镜2是瞳距可调的前翻转镜,所述后镜3是瞳距可调的后镜。

优选的,所述后镜3包括第一后镜31,所述第一后镜31包括第一镜框311,在第一镜框311内可以设有镜片(未画出),在所述第一镜框311上设有第一镜框连接部312,在第一镜框连接部312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弓形弹片313,在第一弓形弹片313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一凸条314,在所述第一镜框连接部312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一凸条314垂直的第一滑槽315;所述第一滑槽315与设在外壳1内的第一导条121配合,使所述第一后镜31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槽315与第一凸条314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滑槽315与外壳1上的第一导条121配合后,所述第一凸条314在第一弓形弹片313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外壳1内的第一齿条122的第一齿槽内,保持与第一齿槽的相对稳定。

优选的,本发明还包括第二后镜32,所述第二后镜32与第一后镜3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后镜32包括第二镜框321,在第二镜框321内可以设有镜片(未画出),在所述第二镜框321上设有第二镜框连接部322,在第二镜框连接部32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弓形弹片323,在第二弓形弹片323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二凸条324,在所述第二镜框连接部322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二凸条324垂直的第二滑槽325;所述第二滑槽325与设在外壳1内的第二导条123配合,使所述第二后镜32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二滑槽325与第二凸条324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滑槽325与外壳1上的第二导条123配合后,所述第二凸条324在第二弓形弹片323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外壳1内的第二齿条124的第二齿槽内,保持与第二齿槽的相对稳定。

优选的,所述前翻转镜2包括第一前翻转镜21,所述第一前翻转镜21包括第一前翻转镜框211,在前翻转镜框211内可以设有镜片(未画出),在所述第一前翻转镜框211上设有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12,在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12上设有第三弓形弹片213,在第三弓形弹片213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三凸条214,在所述第一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12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三凸条214垂直的第一导片215;所述第一导片215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216上第一导向槽配合(前翻转连接座216与前翻转连接座盖217配合共同构成第一导向槽,参见图3和图4),使所述第一前翻转镜21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导片215与第三凸条214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导片215与第一导向槽配合后,所述第三凸条214在第三弓形弹片213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前翻转连接座216上的第三齿条2162的第三齿槽内,保持与第三齿槽的相对稳定。

优选的,所述前翻转镜2包括第二前翻转镜22,所述第二前翻转镜22包括第二前翻转镜框221,在所述第二前翻转镜框221上设有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22,在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22上设有第四弓形弹片223,在第四弓形弹片223的中间部件设有向外突出的第四凸条224,在所述第二前翻转镜框连接部222的两面各设有一条与所述第四凸条224垂直的第二导片225;所述第二导片225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216上第二导向槽配合(前翻转连接座216与前翻转连接座盖217配合共同构成第二导向槽,参见图3和图4),使所述第二前翻转镜22可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导片225与第四凸条224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导片225与第二导向槽配合后,所述第四凸条224在第四弓形弹片223的作用下,正好卡在前翻转连接座216上的第三齿条222的另一面上的第四齿槽内,保持与第四齿槽的相对稳定。

优选的,所述电机是微型行星齿轮减速箱电机;所述行星齿轮是塑胶行星齿轮。

优选的,在与电机4的输出轴41连接的传动轴42上设有相隔预定的两个轴承42,所述轴承42设在外壳1内的轴承座421内。所述输出轴41与传动轴42可用软胶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1包括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所述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头部固定件(图中未画),所述头部固定件位于壳体1上,用于方便使用者将眼镜戴在头上。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和图6揭示的是一种视力智能调节镜第二实施例,包括壳体1、前翻转镜2、后镜3、电机4和电路控制系统5,所述前翻转镜2与壳体1可翻转连接,前翻转镜2位于后镜3前方,电机4和电路控制系统5位于壳体1内,所述电路控制系统5控制电机4的传动,所述电机4用于控制前翻转镜2的翻转,所述前翻转镜2是瞳距可调的前翻转镜,所述后镜3是瞳距可调的后镜。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翻转镜2包括第一前翻转镜21和第二前翻转镜22,所述第一前翻转镜21包括第一前翻转镜框211和设在第一前翻转镜框211上的第四齿条2111;所述第二前翻转镜22包括第二前翻转镜框221和设在第二前翻转镜框221上的第五齿条2211;所述第四齿条2111和第五齿条2211与设在前翻转连接座216上的齿轮2161啮合,在前翻转连接座216设有前翻转连接座盖217。拉动第一前翻转镜21或第二前翻转镜22均可使第一前翻转镜21和第二前翻转镜22相向移动,达到调整瞳距的目的,当瞳距调整好后,只需将第一前翻转镜21或第二前翻转镜22与前翻转连接座216固定,就可防止使用者意外拉动第一前翻转镜21或第二前翻转镜22,从而改变调整好了的瞳距。

优选的,所述电机是微型行星齿轮减速箱电机;所述行星齿轮是塑胶行星齿轮。

优选的,在与电机4的输出轴41连接的传动轴42上设有相隔预定的两个轴承42,所述轴承42设在外壳1内的轴承座421内。所述输出轴41与传动轴42可用软胶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1包括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所述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头部固定件(图中未画),所述头部固定件位于壳体1上,用于方便使用者将眼镜戴在头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