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萜内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6479发布日期:2019-10-18 21:2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银杏萜内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为1.9/10万~2.6/10万,中老年发病居多,其中以50~60岁的年龄段最为常见,且女性发病率略低于男性。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

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异常增生、降低血容量、减少血黏度、消除红细胞增多所致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是治疗pv的目标。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及手段有:静脉放血和骨髓抑制性药物治疗如放射性核素(32p)、羟基脲、干扰素等,但或因治疗不便,不易坚持(静脉放血、干扰素),或因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影响持续、规范治疗。目前临床缺少一种治疗方便、疗效确切的药物选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现状,急需一种方便、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药物,能够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用于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银杏萜内酯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进一步地,所述银杏萜内酯包含银杏倍半萜内酯、银杏二萜内酯。

进一步地,所述银杏萜内酯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m、银杏内酯j、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l、银杏内酯n、银杏内酯q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银杏萜内酯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m、银杏内酯j、银杏内酯k、银杏内酯l、银杏内酯n、银杏内酯q中的任两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称银杏二萜内酯,其结构中含有6个富氧五元环(包括一个螺[4.4]-壬烷、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10-12个立体中心以及特有的叔丁基。已分离出的银杏二萜内酯在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于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本发明所称的白果内酯含有三个内酯环和一个叔丁基,仅有一个全碳环,属于倍半萜内酯。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还可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可以是单硬脂酸甘油脂、卡拉胶、阿拉伯胶、薄荷油、淀粉、环亚硫酸氢钠、苯甲酸钠、羟丙甲基纤维素、卡波姆、苯甲酸乙酯、聚乙二醇、丙二醇、丙烯酸树脂、泊洛沙姆、丁二醇、丁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二乙醇胺、二氧化硅、甘露醇、大豆油、甘油、乙醇、硅酸钙、环糊精、琥珀酸、聚山梨醇酯、枸橼酸及其盐、卵磷脂、羟丙基纤维素、异丁醇、异丙醇胺、正丁醇。

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治疗预防和/或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包含如上所述的银杏萜内酯,所述药物制剂优选为注射剂或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包括片剂、乳剂、滴丸、胶囊、锭剂、颗粒剂。所述药物制剂还可以是固体分散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本发明所涉及银杏帖内酯或药物制剂,能有效预防或者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且使用方便,患者耐受度高,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治疗的新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银杏萜内酯混合滴丸

白果内酯1000g(1份)银杏内酯b1000g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1份,聚乙二醇1份、卡拉胶1份、阿拉伯胶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等混匀,加入带水溶装置的滴丸机中,均匀加热并适时搅拌,熔融后滴入与之不相混的冷凝液中,冷凝后,取出滴丸,擦去粘附在表面的冷凝液,低温干燥即得。

实施例2银杏萜内酯混合乳剂

白果内酯1000g(1份)银杏内酯b1000g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大豆油1份,甘油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卵磷脂1份、枸橼酸钠1份、油酸钠1份等混匀,高压灭菌,灌装即得。

实施例3银杏内酯b滴丸

银杏内酯b1000g(1份)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1份,聚乙二醇1份、卡拉胶1份、阿拉伯胶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等混匀,加入带水溶装置的滴丸机中,均匀加热并适时搅拌,熔融后滴入与之不相混的冷凝液中,冷凝后,取出滴丸,擦去粘附在表面的冷凝液,低温干燥即得。

实施例4白果内酯滴丸

白果内酯1000g(1份)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1份,聚乙二醇1份、卡拉胶1份、阿拉伯胶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等混匀,加入带水溶装置的滴丸机中,均匀加热并适时搅拌,熔融后滴入与之不相混的冷凝液中,冷凝后,取出滴丸,擦去粘附在表面的冷凝液,低温干燥即得。

实施例5银杏内酯a滴丸

银杏内酯a1000g(1份)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1份,聚乙二醇1份、卡拉胶1份、阿拉伯胶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等混匀,加入带水溶装置的滴丸机中,均匀加热并适时搅拌,熔融后滴入与之不相混的冷凝液中,冷凝后,取出滴丸,擦去粘附在表面的冷凝液,低温干燥即得。

实施例6银杏内酯c滴丸

银杏内酯a1000g(1份)

制备工艺

上述原料,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1份,聚乙二醇1份、卡拉胶1份、阿拉伯胶1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份等混匀,加入带水溶装置的滴丸机中,均匀加热并适时搅拌,熔融后滴入与之不相混的冷凝液中,冷凝后,取出滴丸,擦去粘附在表面的冷凝液,低温干燥即得。

实施例7银杏萜内酯制剂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观察研究

治疗纳入标准: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干扰素、羟基脲不能控制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干扰素、羟基脲毒副作用的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出血性疾病患者。

样本量:3例。

患者1:孙某某,男,67岁。确诊真红7年余,期间脑梗2次伴糖尿病。经干扰素治疗2年余,因不能耐受副作用改用中药汤剂近1年,又因血象无法得到控制被北京301医院专家改为羟基脲治疗2年余,羟基脲0.5片至2片/日,血象红系细胞、白系细胞及血小板不稳定。2015年10月入组,使用实施例1银杏萜内酯混合滴丸,5粒/次,2次/日,持续用药,10天检测血象1次。1个月后血象恢复正常,羟基脲两个月内渐渐停止(1.5片-1片-0.5片-0片)。2015年12月1日至今仅服用银杏内酯混合滴丸,至2016年5月,外周血象持续正常5个月。

患者2:陈某某,男性,41岁。确诊真红6月余,不能耐受干扰素副作用而加入研究。白细胞19.5-22.36×109/l(正常值:4-10×109/l)、红细胞9.12-12.3×1012/l(正常值:3.5-5.5×1012/l)、血红蛋白227-246g/l(正常值:110-160g/l)、血小板157-184×109/l(正常值:100-300×109/l),属红系细胞及白系细胞高,血小板正常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15年12月加入研究,使用实施例1银杏萜内酯混合滴丸,5粒/次,2次/日,持续用药。用药1月后,血象渐渐好转,第3个月,即2016年3月,血象接近正常值:白细胞11.3×109/l、红细胞5.8×1012/l、血红蛋白158g/l、血小板180×109/l。原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改善。

患者3:张某某,女性,40岁,确诊真红7年余,接受干扰素治疗每周3次,羟基脲1-1.5片间断治疗2年,血象基本维持正常,但因干扰素使用不便(注射),羟基脲致使肝肾功能损害希望尝试新制剂。2016年3月开始服用实施例2银杏萜内酯混合乳剂,5粒/次,2次/日,服用0.5月后减少羟基脲用量至0.5片/日,再服用0.5月后羟基脲减停,至2016年7月,血象正常。

综上,本发明所涉及银杏萜内酯或药物制剂,能有效预防或者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且使用方便,患者耐受度高,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治疗的新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