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以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84234发布日期:2018-11-27 22:13阅读:37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以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心血管内科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所使用的左室辅助装置多是将左心房或左心室血流引入辅助泵体,经泵体驱动血流进入主动脉,完全替代左心泵血功能。这不但需要复杂的手术,而且需要复杂昂贵的器械。临床工作中最需要左室辅助装置治疗的多是严重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现有的左室辅助装置不仅需要全身麻醉,而且手术费用昂贵;由于需要体外循环,对患者造成较大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能避免全身麻醉、减少手术费用、保护梗死区和减少心脏破裂的概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其中,包括:

左心室骨架和气囊,所述左心室骨架包括主骨架和若干二级骨架,所述主骨架与若干所述二级骨架形成一伞状结构;所述主骨架的外侧面上设若干圆周阵列于其轴向的所述气囊,若干所述气囊置于所述主骨架与若干所述二级骨架之间;若干所述气囊贴合左心室的内膜,若干所述气囊防止所述左心室的心室壁破裂;所述主骨架与若干所述二级骨架均为空心管,所述主骨架连通若干所述二级骨架;若干所述二级骨架连通至若干所述气囊;每一所述二级骨架贴合于所述左心室内膜的一端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感受心肌周期,且所述传感器可释放信号对所述左心室进行精确起搏;

气体动力系统,所述气体动力系统包括软管、气动装置和电线路;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主骨架内,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气动装置的出口;所述气动装置包括外壳、微马达、阀门和推送杆;所述微马达、所述阀门和所述推送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气动装置通过所述微马达驱动所述推送杆对所述软管充气和放气;所述软管还设置有电线路,所述电线路连接若干所述传感器;

电源和控制系统,所述电源设置于患者皮下或患者体外,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电线路和所述微马达;所述控制系统为电路板,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微马达。

上述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系统调控所述气动装置,所述气囊充气和放气频率与所述左心室搏动的频率同步。

上述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其中,所述气囊的外壁由聚四氟乙烯薄膜覆盖。

上述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其中,所述软管为pvc材料制成或金属材料制成。

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上述的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所述方法:

步骤一、采用导管穿刺锁骨下静脉,经此通路直接穿刺房间隔,在胸前区皮下或者腋下区制作囊袋后;经所述导管将所述左心室骨架和所述气囊送入囊袋内;所述导管到达所述左心室内,所述左心室骨架和所述气囊得到释放;所述左心室骨架的外侧的伞面贴合并支撑起所述左心室内膜;

步骤二、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动装置工作,所述气动装置通过所述软管对若干所述气囊充气和放气,使得若干所述气囊扩张和收缩,使得所述气囊起到泵的作用,帮助血液从所述左心室进行放射;

步骤三、若需要对所述左心室进行起搏,通过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电线路和所述传感器对任意一侧的所述左心室内膜进行起搏。

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气囊能够保护防止左心室的心室壁破裂,防止左室室壁瘤的逆向运动,起搏左心室,同时帮助血液从左心室搏出;还可以对左心室实现精确心内膜下起搏,解决心肌收缩不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11、主骨架;12、二级骨架;13、气囊;21、软管;22、气动装置;23、电线路;231、外壳;232、微马达;233、阀门;234、推送杆;31、电源;32、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的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其中,包括:

左心室骨架和气囊系统,左心室骨架包括主骨架11和若干二级骨架12,主骨架11与若干二级骨架12形成一伞状结构,主骨架11的外侧面上设若干圆周阵列于其轴向的气囊13,若干气囊13置于主骨架11与若干二级骨架12之间;若干气囊13贴合左心室4的内膜,若干气囊13防止左心室的心室壁破裂,且可以屏蔽室壁瘤的逆向活动,改善心功能;主骨架11与若干二级骨架12均为空心管,主骨架11连通至若干二级骨架12;若干二级骨架12连通至若干气囊13;每一二级骨架12贴合于左心室内膜的一端的端面设有凹陷,凹陷内设有传感器121;传感器121感受心肌周期,得到心电信号;并且传感器121可对左心室4进行起搏。

气体动力系统,气体动力系统包括软管21、气动装置22和电线路23;软管21的一端设置于主骨架11内,软管21的另一端设置于气动装置22的出口;气动装置22包括外壳231、微马达232、阀门233和推送杆234;微马达232、阀门233和推送杆234设置于外壳231内;气动装置22通过微马达232驱动推送杆234对软管21充气和放气;软管21还设置有电线路23,电线路23连接若干传感器121。

还包括电源31和控制系统32,电源31设置于患者皮下或患者体外,电源31连接电线路23和微马达232;控制系统32为电路板,控制系统32连接传感器121和微马达2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控制系统32能够根据传感器121得到左心室4的心电信号,并根据心电信号调整微马达232的频率;使得气囊13充气和放气频率与左心室搏动的频率同步。并且,控制系统32还能控制若干传感器121,使得指定的传感器121对左心室内膜进行定点起搏。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气囊13的外壁由聚四氟乙烯薄膜覆盖。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软管21为pvc材料制成或金属材料制成。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具有如下的使用方法,请参见图1所示:

步骤一、采用导管穿刺锁骨下静脉,经此通路直接穿刺房间隔,在胸前区皮下或者腋下区制作囊袋后;经导管将左心室骨架和气囊系统送入囊袋内;导管到达左心室4内,左心室骨架和气囊系统得到释放;左心室骨架的外侧的伞面贴合并支撑起左心室内膜。

步骤二、控制系统32控制气动装置22工作,气动装置22通过软管21对若干气囊13充气和放气,使得若干气囊13扩张和收缩,使得若干气囊13起到泵的作用,帮助血液从左心室4进行放射。

步骤三、若需要对左心室4进行起搏,通过控制系统32控制电线路23和传感器121对任意一侧的左心室内膜进行起搏。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