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iua)是因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线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子宫腔宫颈管的腔壁部分或全部粘连。其由heinrichfritsch于1894年首次描述,并由josephasherman在1948年详细描述并将之定义为:由于子宫内膜创伤致使局部创面形成,子宫内膜纤维化而致粘连,继而引起月经量少、闭经、不孕或反复流产。iua好发于有宫腔操作病史的妇女。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闭经(37.0%)或月经过少(31.0%),但是也有一些患者无月经改变,仅在宫腔检查时发现(6.0%);而那些因iua导致的闭经患者多因流出道梗阻、经血逆流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引起周期性慢性盆腔痛;不孕(43.0%)及复发性流产和稽留流产(14.0%)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也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盘粘连或植入等产科并发症。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育能力。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都可能出现,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创伤性粘连和炎症性粘连。创伤性粘连是指人工流产、中期引产或足月分娩后以及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切除等手术后发生的宫腔粘连,也是临床上的常见原因。炎症性粘连较少见,多为子宫内膜结核所引起。任何宫腔操作都有可能导致宫腔粘连的形成,而产后刮宫术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
在宫腔镜技术应用之前,宫腔粘连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体检、b超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但不能确诊,且容易漏诊。宫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在宫腔镜直视下可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了解粘连的程度、范围及性质,且在宫腔镜直视下手术能完全、准确地分离粘连,恢复宫腔正常形态,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增加月经量,提高受孕率,具有安全、损伤小、操作方便等特点,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易复发,远期疗效仍不满意,相关研究表明,tcar后再次发生粘连的发病率达3.1%-23.5%,重度宫腔粘连可达20.0%-62.5%。在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的方面效果也不甚理想,难以完全解决iua患者的孕育难题。其他术后防治再粘连的方法有放置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宫内球囊、宫腔内注射抗粘连剂等屏障介质法联合人工周期激素的药物治疗,研究显示可有效防止宫腔再粘连。但上述方法尚缺乏足够临床研究表明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増加患者月经量,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如此可见,目前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大量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然而,如果加入中医综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妊娠率,在防治术后宫腔再粘连方面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且中药毒副作用少,己越来越被医学界认可和患者接受。因此,为宫腔粘连的患者寻求更安全、有效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络脉是在古代解剖知识、临床诊疗实践等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随着古人对“脉”的认识逐步深入,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需要逐级细分“脉”的属性前提下,从初始的“脉”概念,按“脉”到“络脉”到“络脉的下位概念”的顺序逐级分解、派生出的。络脉概念的内涵由“脉”和“络”的内涵共同构成和体现。络脉是“脉”的逐级细化的细小分支和终末端的联络结构,涉及血脉范畴和经络范畴,血脉范畴的络脉是中小血管和微血管,即血络,相当于西医的血液微循环。经络范畴的络脉是经络的细小分支和终末端的联络结构,其实质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联。
本虚标实、肾虚血瘀是宫腔粘连的基本病因病机。生理上,络脉理论认为胞脉、胞络均是心、肾联络胞宫的络脉,胞脉、胞络的正常于通畅关系到经孕的正常。病理上,络病理论认为,不适当的宫腔操作与人工流产可直接损伤胞脉、胞络,轻则络气郁滞(虚滞),络中血气运行不畅,形成月经量少;重则络中血瘀阻、络虚,络虚则津液停聚或成水湿,或为痰,或为饮,形成新的病理产物阻滞胞络、胞脉,形成闭经;同时,络虚与络瘀同时存在,胞络、胞脉失荣,胞宫失藏,形成不孕、滑胎。胞脉、胞络分属心肾,病久伤及脏腑心肾
纵观各篇文献报道,目前,中药补肾活血法己成为治疗本病的一大方向。相关研究证明了内膜的厚度、容受性、内分泌激素还有各种炎症因子和分子抗体。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对卵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卵巢间质腺増多,増加性激素受体,同时还能辅助鼠垂体和卵巢激素的合成和代谢。研究表明补肾活血中药能够很好地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减轻卵巢周围炎症反应,对卵巢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尚没有基于络脉理论运用补肾益气通络法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中药组合物,基于脉络理论以补肾益气通络为治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同时可以提高妊娠率,为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提供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菟丝子30g、桑椹15g、当归尾15g、川芎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炙黄芪30g、厚朴15g、台乌15g、枳壳15g、莪术15g、怀牛膝10g。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基于脉络理论以补肾益气通络为治法,其中君以菟丝子、桑椹补肾;臣以厚朴、台乌、枳壳、炙黄芪行气以畅膜;莪术、当归尾活血通络;佐以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利水通络;怀牛膝为使引药入肾与胞宫;不仅能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同时可以提高妊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组成:菟丝子30g、桑椹15g、当归尾15g、川芎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炙黄芪30g、厚朴15g、台乌15g、枳壳15g、莪术15g、怀牛膝10g。
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桑椹:甘、酸寒。归心、肝、肾经。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补肝益肾熄风滋液。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瘰疬关节不利。
当归尾:活血祛瘀。应用:经闭不通及瘀血积滞肿痛的病症。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泽泻: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炙黄芪: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一般与党参等合并使用,炙黄芪主要用于补气之用。
厚朴:性味:苦;辛;性温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台乌: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
枳壳: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用于气滞血瘀之经闭、胸胁痛、腹痛及症瘕肿块等。消食化积:用于饮食积滞之胃腹胀痛。
怀牛膝:性味归经:苦酸,平。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湿利尿,清热解毒。治淋病,尿血,妇女经闭,症瘕,风湿关节痛,脚气,水肿,痢疾,疟疾,白喉,痈肿,跌打损伤。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基于脉络理论以补肾益气通络为治法,其中君以菟丝子、桑椹补肾;臣以厚朴、台乌、枳壳、炙黄芪行气以畅膜;莪术、当归尾活血通络;佐以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利水通络;怀牛膝为使引药入肾与胞宫;不仅能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同时可以提高妊娠率。
具体案例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宫腔粘连病例80例,b超诊断为宫腔粘连,宫腔镜证实为宫腔粘连,均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并进行评分,区分术前病情的轻、中、重程度,再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中医治法20例、指南组(补佳乐2mg/d*21d)30例、中医治法+补佳乐组30例,辨证均属肾虚络阻型,术后1周开始治疗,中医治法组基于络脉理论以补肾益气通络为治法,内治以以导师经验方补肾通络畅膜方,外治以脐针为治疗手段,指南组予以补佳乐4mg,观察治疗2个月,期间观察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变化,患者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以及舌脉等的变化,b超观测治疗期间内膜的厚度与分型情况情况,2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探查评分,统计治疗前后宫腔粘连复发的例数及症状改善率,计算治疗有效率。
内治补肾通络畅膜方:菟丝子30g、桑椹15g、当归尾15g、川芎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炙黄芪30g、厚朴15g、台乌15g、枳壳15g、莪术15g、怀牛膝10g。其中君以菟丝子、桑椹补肾;臣以厚朴、台乌、枳壳、炙黄芪行气以畅膜;莪术、当归尾活血通络;佐以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利水通络;怀牛膝为使引药入肾与胞宫。
脐针外治法:用手指在脐壁上按压,找到压痛点,用毫针以肚脐为中心,向四周外侧刺入压痛点,进针深度为0.5~1寸。肚脐,在经络上称为“神阙”,神指代人的元神,心藏神,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文》中:“阙,门观也”,神阙意为元神出入的宫阙通道。故此穴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因胞宫与心肾关系密切,胞宫、胞络分属心肾,因此本研究主张结合脐针外治治疗宫腔粘连以提高临床疗效。
补佳乐治疗:①规格:1mg;包装:21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89;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30177②用药方案:(动物试验表明,高雌激素环境可以加速子宫内膜纤维化过程,促进再粘连形成;生理剂量雌激素更有利于子宫内膜损伤后的修复[85]。小剂量雌激素连续用药,不加用孕激素。)口服补佳乐2mg每天,服用21天停药。
观察指标
1.一般指标:年龄,初潮年齡,孕产史,宫腔操作史。
2.疗效性观测:
(1)月经期、量、色、质(中医证候);
(2)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
(3)宫腔镜检查宫腔粘连程度评分变化;
3.安全性检测:
(1)血、尿、便常规检查;
(2)肝、肾功能检查;
(3)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性检测指标,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处理措施及消失时间。
上述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做1次,治疗后做1次。
观察和检测时间
1.月经情况:对治疗前及治疗中的两个月经周期,进行对月经量的改变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进行记录,于每周期月经结束后3-7天进行记录,共记录三次。
2.b超:治疗前及治疗第2月经周期第22天,(内膜分泌中期20-23日,内膜的分泌活动在月经中期lh峰后第7日达到高峰,恰与囊胚植入同步)由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行阴道b超检查,测子宫内膜厚度(en)并分型,共记录两次。
3.宫腔镜检查: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第3-7天进行宫腔镜探查,并按美国生殖协会宫腔粘连的分类标准进行评分。
4.访视点:第1次访视安排在病例筛选期,若符合入选标准,则作为观察病历进行观察治疗;第2次访视在治疗一周期后,有月经者第二个月经周期第1至4天复诊,无月经来潮者停药后第3至7天复诊;第3次访视在月经第22天复诊,行b超检查;第4访视点,于治疗第3周期月经干净第3-7天,入院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评分。
观察记录方法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3]2012年《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31]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月经不调》[135]制定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及拟定以下中医疗效评分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总疗效)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痊愈:n>90%。
②显效:70%≦n<90%。
③有效:30%≦n<70%。
④无效:n<30%。
2.安全性评价标准:
①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②2级: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③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④4级:因不良反应终止服药。
3.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开始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做部分修改,拟定以下疗效标准。
①痊愈:连续两个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复查无形成。
②显效: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但经量较前明显增多,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复查小部分重新形成。
③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量较前稍有增加,复查大部分重新形成。
④无效:以上各项均无改善者,复查完全重新形成。
研究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基于脉络理论以补肾益气通络为治法,其中君以菟丝子、桑椹补肾;臣以厚朴、台乌、枳壳、炙黄芪行气以畅膜;莪术、当归尾活血通络;佐以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利水通络;怀牛膝为使引药入肾与胞宫;不仅能有效改善月经情况,同时可以提高妊娠率。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