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外用药,特别是液体药剂,通常采用喷雾的施药装置,但是喷雾装置在使用时,对药剂的浪费是巨大的,通常喷出来的药剂只有30%-60%用于患处,另一种是施药装置,是先将药液倒一小部分在手上,再用手将这部分药液均匀涂抹在患处,这样对药剂有一定的浪费,而且手部的细菌还进一步的污染了药剂,另外对于妇科外用药,由于施药的患处是私密部位,而除喷雾装置外的普通的施药装置通常自行施药比较困难,这是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圆柱瓶上半部通过旋转接口与圆柱瓶下半部连接,圆柱瓶上半部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盘,固定盘为缕空圆盘,固定盘中心为螺口,螺口穿过螺纹杆,螺纹杆上均匀分布螺旋向上的螺纹,螺口与螺纹杆上的螺纹互相对应,螺纹杆的上端连接挤压盘,挤压盘的半径比圆柱瓶上半部的内半径小0.2mm-0.5mm;进一步的,圆柱瓶上半部包括出药端和储药端,出药端和储药端是一体连接的,出药端的四周和顶部分布了出药孔,出药孔的孔径为0.2mm-1.5mm。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节约型的妇科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出药端的顶部为圆弧顶。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方便的外用药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出药端的底面半径小于储药端的底面半径。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挤压式的外用药的给药设备,进一步的,连接面为环形平面。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外用药的给药装置,进一步的,圆柱瓶上半部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挤压盘的上面。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外用药剂的施药设备,进一步的,气囊的半径小于出药端的半径0.5mm-1mm。挤压盘的半径小于气囊的半径。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挤压式的外用药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出药端和储药端通过连接面连接,连接面为环形锥面。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螺纹杆的底端连接卡盘。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方便的妇科外用药剂的给药设备,进一步的,挤压盘和气囊固定连接。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妇科外用药剂的挤压式施药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隔档盘中心有盘孔,螺纹杆穿过所述盘孔,所述盘孔的一侧有燕尾凸起,螺纹杆一侧有一段燕尾槽,所述燕尾凸起与所述燕尾槽相互对应契合,所述燕尾凸起能沿着燕尾槽上下移动,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隔档盘的中心,固定隔档盘在活动隔档盘的下方,固定隔档盘位置紧靠螺纹杆的燕尾槽下端。
进一步的,固定隔档盘设有第一透孔和活动隔档盘设有第二透孔,且固定隔档盘的第一透孔和活动隔档盘的第二透孔不相交,不重叠。
进一步的,第二透孔为弓形,且为劣弧弓,弓形的高度小于盘孔的边缘到活动隔档盘的边缘的直线距离。第一透孔为弓形,且为劣弧弓,与第二透孔的大小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透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透孔围绕着固定隔档盘的圆心均匀分布,并且第一透孔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容纳单个第二透孔。
进一步的,第二透孔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二透孔围绕着盘孔均匀分布,并且第二透孔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容纳单个第一透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第一透孔为扇环,第一透孔围绕着固定隔档盘的圆心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活动隔档盘未设有透孔,且活动隔档盘的半径大约扇环的半径,且小于固定档盘的半径。
进一步的,活动隔档盘的材质为陶瓷或玻璃或惰性金属。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接口包括卡圈,内平行凸环,外平行凸环,内部密封圈,连接环面;圆柱瓶上半部的下端内侧设有内平行凸环,圆柱瓶上半部的内平行凸环的上方内侧通过连接环面与内部密封圈相连接,内部密封圈位于卡圈的内侧,外圆柱瓶下半部的上端有设有卡圈,卡圈的半径小于圆柱瓶下半部的半径,卡圈外侧设有外平行凸环,所述外平行凸环与所述内平行凸环相互交错咬合。
进一步的,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外平行凸环和内平行凸环为1-4条。
进一步的,内部密封圈的外侧设有密封圈凸起,卡圈内侧设有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与所述密封圈凸起相互咬合。
进一步的,圆柱瓶上半部的下端与内部密封圈的连接环面的下面设有外部密封圈。
进一步的,外平行凸环为不连续平行螺纹,中间设有2-3个豁口。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进一步的,固定盘为螺旋扇形镂空盘。
进一步的,固定盘为4-8个环径向分布镂空扇环构成。
本发明成本低,效率高,解决了以前施药装置的缺陷,能够使得在对患处的施药的过程中,能达到施药均匀,并且不浪费药剂,特别能方便快捷地对妇科疾病的特殊部位的患处进行施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方式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六的局部截面图。
图9为实施方式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方式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方式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方式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方式九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方式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方式十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方式十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方式十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方式十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方式十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圆柱瓶上半部,1.1出药端,1.2储药端,1.3连接面,2圆柱瓶下半部,3固定盘,4螺口,5螺纹杆,6出药孔,7挤压盘,8旋转接口,8.1卡圈,8.2内平行凸环,8.3外平行凸环,8.4内部密封圈,8.5密封圈凸起,8.6密封圈凹槽,8.7外部密封圈,8.8连接环面,8.9豁口,9气囊,10固定隔档盘,11活动隔档盘,12盘孔,13燕尾凸起,14燕尾槽,15卡盘,16第一透孔,17第二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圆柱瓶上半部1通过旋转接口8与圆柱瓶下半部2连接,圆柱瓶上半部1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盘3,固定盘3为缕空圆盘,固定盘3中心为螺口4,螺口4穿过螺纹杆5,螺纹杆5上均匀分布螺旋向上的螺纹,螺口4与螺纹杆5上的螺纹互相对应,螺纹杆5的上端连接挤压盘7,挤压盘7的半径比圆柱瓶上半部1的内半径小0.2mm-0.5mm。圆柱瓶上半部1包括出药端1.1和储药端1.2,出药端1.1和储药端1.2是一体连接的,出药端1.1的四周和顶部分布了出药孔6,出药孔6的孔径为0.2mm-1.5mm。
患者使用时,将圆柱瓶上半部1紧靠着患处并向前滚动,由于圆柱瓶上半部1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盘3,固定盘3的螺口4与螺纹杆5咬合,因此会驱使螺纹杆5向上运动,同时挤压盘7就会挤压圆柱瓶上半部1的药剂,使得药剂从出药孔6里流出。当施药完毕后,再将圆柱瓶上半部1向相反的方向滚动,驱使螺纹杆5向下运动,直至挤压盘7位于紧靠固定盘3,下次使用时,将施药装置倒置,使得药剂流向圆柱瓶上半部1,再重复上述操作。
由于出药孔6孔径比较小,如果是没有施加外界的压力,药剂几乎是流不出来,即便是流出来了,药剂的量也非常小,达不到治疗的效果。通过挤压盘7将药剂挤出施加外界的压力,药剂出药量大,而且由于出药孔6小而数量多且分布均匀,相比单个大出药孔而言,施药的范围更大,且施药量更均匀。
实施方式二,参见图2,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出药端1.1的顶部为圆弧顶。出药端1.1是直接与患处接触的,将其设计为圆弧顶,使得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感觉更为舒适。
实施方式三,参见图3,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出药端1.1的底面半径小于储药端1.2的底面半径。连接面1.3为环形平面。圆柱瓶上半部1内部设有气囊9,所述气囊9位于挤压盘7的上面。气囊9的半径小于出药端1.1的半径0.5mm-1mm。挤压盘7的半径小于气囊9的半径。
实施方式一,二由于挤压盘7要施加外力,所以挤压盘7的半径比圆柱瓶上半部1的内半径之差非常小,如果半径之差太大的话,就无法产生压力。而又因为半径之差过于小,以至于挤压盘7上半部的药剂用完后,即便将施药装置倒置,药剂从挤压盘7下半部流到挤压盘7上半部也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施药的效率。
而在实施方式三中,当挤压盘7挤压气囊9时,由于气囊9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使得气囊9的半径增大,当气囊9被挤进施药端时,会对药剂施加外力,将药剂从出药孔6中挤出来。当施药完毕时,再将圆柱瓶上半部1向相反的方向滚动,驱使螺纹杆5向下运动,挤压盘7不再挤压,气囊9形变消失,气囊9会从出药端1.1落回到储药端1.2,而且如果下次使用时,将施药装置倒置,由于气囊9比药剂的比重小会向上浮动处于储药端1.2,而挤压盘7和气囊9都比储药端1.2的半径小很多,所以药剂短时间内能流到出药端1.1,这样就提高了施药的效率。通过气囊9作为媒介,则很好地解决了实施方式一和二的不足。
实施方式三中,气囊9因为药剂的液体流动的外力可能会与挤压盘7进行相对位移,而使得气囊9难以进入到出药端1.1中,而将挤压盘7和气囊9固定连接,可以克服这个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四,参见图4,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出药端1.1和储药端1.2通过连接面1.3连接,连接面1.3为环形锥面。
出药端1.1与患处直接接触,而储药端1.2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处,这样设计使得出药端1.1和储药端1.2的连接面1.3过度比较平缓,减少直角面,使得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感觉更为舒适。
实施方式五,参见图5,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螺纹杆5的底端连接卡盘15。当圆柱瓶上半部1向前滚动次数过多,螺旋杆会旋出固定盘3的螺口4,即便是螺旋杆的长度比较长,不会旋出,也可能会使得挤压盘7对气囊9过度挤压,大大降低施药装置的使用寿命。卡盘15卡住螺口4,防止圆柱瓶上半部1向前滚动次数过多,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六,参见图6-8,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所述活动隔档盘11中心有盘孔12,螺纹杆5穿过所述盘孔12,所述盘孔12的一侧有燕尾凸起13,螺纹杆5一侧有一段燕尾槽14,所述燕尾凸起13与所述燕尾槽14相互对应契合,所述燕尾凸起13能沿着燕尾槽14上下移动,螺纹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隔档盘10的中心,固定隔档盘10在活动隔档盘11的下方,固定隔档盘10位置紧靠螺纹杆5的燕尾槽14下端。固定隔档盘10设有第一透孔16,活动隔档盘11设有第二透孔17,且固定隔档盘10的第一透孔16和活动隔档盘11的第二透孔17不相交,不重叠。
使用前,先将施药装置倒置,活动隔档盘11由于重力的作用,活动隔档盘11会向圆柱瓶上半部1的方向移动,而固定隔档盘10和活动隔档盘11之间的空间,使得药剂流向圆柱瓶上半部1。使用时,则可以将施药装置顺着放置,活动隔档盘11由于重力的作用,落下来紧靠固定隔档盘10的上方,由于固定隔档盘10的第一透孔16和活动隔档盘11的第二透孔17不相交,不重叠,固定隔档盘10和活动隔档盘11相当于将药剂封堵在圆柱瓶上半部1内,因此使用时,即便施药装置里的药剂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顺着放置施药装置对患处进行施药。
实施方式一到五,在使用本施药装置时,都需要将施药装置倒置才能将药剂挤出出药口,达到施药的目的。而本实施方式,则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将施药装置顺置就能进行施药,在对一些妇科疾病的特殊部位的患处,就无须他人帮助,可以自行施药,是非常方便的。
实施方式七,参见图9-10,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第二透孔17为弓形,且为劣弧弓,弓形的高度小于盘孔12的边缘到活动隔档盘11的边缘的直线距离。第一透孔16为弓形,且为劣弧弓,与第二透孔17的大小形状相同。
实施方式八,参见图11-12,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第一透孔16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透孔16围绕着固定隔档盘10的圆心均匀分布,并且第一透孔16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容纳单个第二透孔17。第二透孔17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二透孔17围绕着盘孔12均匀分布,并且第二透孔17之间的距离至少能容纳单个第一透孔16。
实施方式九,参见图13-14,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第一透孔16为扇环,第一透孔16围绕着固定隔档盘10的圆心均匀分布。活动隔档盘11未设有透孔,且活动隔档盘11的半径大约扇环的半径,小于固定档盘的半径。
由于活动隔档盘11的半径小于固定档盘的半径,活动隔档盘11在沿着螺旋杆运动时速度更快捷。在施药装置从倒置到顺置的过程比较快,减少了一部分药液在过程中回流到圆柱瓶下半部2。
同时为了使得活动隔档盘11在沿着螺旋杆运动时速度更快捷,活动隔档盘11的材质可以为陶瓷,玻璃,惰性金属等比重较大的材料。
实施方式十,参见图15,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所述旋转接口8包括卡圈8.1,内平行凸环8.2,外平行凸环8.3,内部密封圈8.4,连接环面8.8;圆柱瓶上半部1的下端内侧设有内平行凸环8.2,圆柱瓶上半部1的内平行凸环8.2的上方内侧通过连接环面8.8与内部密封圈8.4相连接,内部密封圈8.4位于卡圈8.1的内侧,外圆柱瓶下半部2的上端有设有卡圈8.1,卡圈8.1的半径小于圆柱瓶下半部2的半径,卡圈8.1外侧设有外平行凸环8.3,所述外平行凸环8.3与所述内平行凸环8.2相互交错咬合。
这样设计的是起到液体密封的作用,为了防止药剂从旋转接口8里泄漏出来。
实施方式十一,参见图16,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外平行凸环8.3和内平行凸环8.2为1-4条。
增加螺纹的条数也是为了更好的密封药剂。
内部密封圈8.4的外侧设有密封圈凸起8.5,卡圈8.1内侧设有密封圈凹槽8.6,所述密封圈凹槽8.6与所述密封圈凸起8.5相互咬合。
这样设计同样是为了密封药剂,防止药剂泄漏。
实施方式十二,参见图17,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圆柱瓶上半部1的下端与内部密封圈8.4的连接环面8.8的下面设有外部密封圈8.7,所述外部密封圈8.7位于卡圈8.1的外侧。
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加施药装置的密封性能。
实施方式十三,参见图18,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外平行凸环8.3为不连续平行凸环,中间设有2-3个豁口8.9。
这样设计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增强施药装置的密封性能
实施方式十四,参见图19,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固定盘3为螺旋扇形镂空盘。
这样设计既能使得固定盘3质量均匀,有可以使得药剂可以自由流通。
实施方式十五,参见图20,一种妇科的外用药剂的施药装置,固定盘3为4-8个环径向分布镂空扇环构成。
这样设计既能使得固定盘3质量均匀,有可以使得药剂可以自由流通。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还可各技术特征重新组合更多实现方式,凡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