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娩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9277发布日期:2018-09-21 20:18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娩球。



背景技术:

生育期的妇女会出现精神紧张,对生产产生恐惧,缺乏体力,并且子宫间歇性收缩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产道打开过程时间长,胎头下降速度缓慢,导致孕妇顺产过程难以忍受,为了达到精神性无痛分娩的作用,帮助孕妇在生育前期锻炼孕妇的会阴、肩部、胳膊、小腿、大腿等肌肉和韧带的弹性,缓解分娩期产妇因生产过程漫长的痛苦,年轻夫妇往往会在备孕期和生育期长时间使用一种经济实效的分娩球来加强锻炼,提高孕期妇女身体素质,预防自然分娩时出现体力不支影响胎儿顺利出生。

分娩球使孕期的妇女得到锻炼和舒适,在分娩期也可放松盆底肌肉,缓解疼痛,分散注意,减少恐惧,可以通过来回摇摆增加胎头下降速度,加快生产过程,从而达到精神性无痛分娩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第一次分娩时间过长,会产生恐惧心理,分娩球的使用可以调节初产妇的精神状态和加快分娩速度。

不过,现有分娩球也存在明显不足,使用分娩球时必须在他人的帮助和监护下进行。现有分娩球使用过程中必须借助他人力量在产妇的骑坐在分娩球上,跟随着球来回晃动身体,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分娩球运动,让盆底肌肉得以放松,缓解会阴处的神经疼痛。待到分娩正式开始时,产妇在做分娩球运动的同时,还要调整姿势,合理呼吸,科学使用力量,配合并接受助产士的帮助,最终顺利生产。这种模式有两个弊端:弊端一是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增加成本,没有他人帮助,分娩期的产妇自身实现运动的行为是不安全的;弊端二是按压效果的稳定性不够依赖于医护人员的经验,其效果常常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不安全因素。此外,这种方式还存在医护人员劳动负荷过重的缺点。

专利CN201720125773.1公开了一种电动分娩球装置,用于医用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分娩球、分娩球座和顶球机构,所述分娩球座顶部设有可放置所述分娩球的半球形槽,所述分娩球座上于半球形槽下方设有顶杆导向孔,所述顶球机构包括设在所述顶杆导向孔内的顶杆、设在所述顶杆下方的转盘以及可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电动驱动部件,所述转盘水平设置,转盘的顶部设有在转动时可向上顶起所述顶杆的凸起结构。此发明的好处是无需借助专门的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力,孕妇自身就能安全顺利地使用分娩球,节省了人力,同时,由于电动驱动部件的速度可以调节,意味着孕妇也能随意地调节分娩球的升降频率,能非常好地满足不同孕妇的需求,大大改善了孕妇的使用体验。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需要医护人员协助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机械作用力进行锻炼,需可调速,但力度和运动规律均不受孕妇控制,不是孕妇的主动锻炼,是被动行为,锻炼效果不佳。孕妇一般行动较为迟缓,一旦觉得不适或设备发生故障,很可能无法确保孕妇主动立即停止,造成孕妇受惊甚至受伤,因此使用中还需要看护人员陪同。另外装置结构复杂,增加了制作成本,使用和搬运也较为不便,在出现意外时也增加了孕妇的碰撞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分娩球,坐姿更加平稳,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监护即可顺利骑坐,并可以通过自主控制的力度和运动规律进行主动锻炼。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分娩球,包括充气式囊体,所述囊体的中部具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上设有坐垫,所述坐垫为中空环形体,并且坐垫的内圈低于坐垫的外圈;所述坐垫上设有坐垫进水口和坐垫出水口,所述坐垫进水口和坐垫出水口上分别设置管路接头连通坐垫内部以及外部供排水管路;所述囊体上设有囊体充气口和囊体排气口,所述囊体充气口和囊体排气口上分别设置管路接头连通囊体内部以及外部供排气管路。

优选地,所述囊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支撑脚共设有四个,支撑脚的高度为三厘米。

优选地,所述囊体为中间小两端大的纺锤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囊体为沿长度方向为回旋形结构,囊体两端的直径大于囊体中部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坐垫的外圈高于坐垫的内圈一至两厘米。具体设置时,囊体顶面设置一略超臀部大小的底凹平面,中部约下降1-2cm,使孕妇坐着更平稳舒适。

优选地,所述坐垫的内圈和外圈直径相差五厘米。使中央凹处与边缘形成约5CM左右落差,让孕妇屁股坐着更舒适。

在采取本发明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娩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孕妇使用时坐在呈内凹形态的坐垫上,没有圆形拱起,坐姿更加平稳,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监护即可顺利骑坐,并可以通过自主控制的力度和运动规律进行主动锻炼,跟随着球来回晃动身体,让盆底肌肉得以放松,缓解会阴处的神经疼痛。

2)在孕妇不适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通过反复对囊体进行充排气实现囊体及坐垫的晃动。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便于医护人员采用类似传统分娩球的操作方法来辅助孕妇进行运动,各种情况均能适应。相比较分娩球设备而言,不存在设备故障或部件对孕妇应急行动造成阻碍的问题,安全性高。制作成本也较低,使用和搬运方便,整体均可以通过塑胶材质制作,没有碰撞风险。

3)孕妇使用时的坐姿平面下可注入冰水,起冷敷垫作用,有效减缓会阴体水肿,产后水肿也能减缓甚至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分娩球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分娩球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分娩球仰视图。

为便于看清相对结构,图中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仅为示意,以清楚表达出高度之间的落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娩球,包括充气式囊体1,所述囊体1的中部具有内凹面10,所述内凹面10上设有坐垫2,所述坐垫2为中空环形体,并且坐垫2的内圈低于坐垫2的外圈;所述坐垫2上设有坐垫进水口21和坐垫出水口22,所述坐垫进水口21和坐垫出水口22上分别设置管路接头连通坐垫2内部以及外部供排水管路;所述囊体1上设有囊体充气口11和囊体排气口12,所述囊体充气口11和囊体排气口12上分别设置管路接头连通囊体1内部以及外部供排气管路。

所述囊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脚19。所述支撑脚19共设有四个,支撑脚19的高度为三厘米。

所述囊体1为中间小两端大的纺锤形结构,沿长度方向为回旋形结构,囊体1两端的直径大于囊体1中部的直径。

所述坐垫2的外圈高于坐垫2的内圈一至两厘米。具体设置时,囊体1顶面设置一略超臀部大小的底凹平面,中部约下降1-2cm,使孕妇坐着更平稳舒适。

所述坐垫2的内圈和外圈直径相差五厘米。使中央凹处与边缘形成约5CM左右落差,让孕妇屁股坐着更舒适。

所述囊体1和坐垫2之间的连接固定,可以采用注塑/吹塑方式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造后采用热熔或者胶粘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囊体1的气路管路接头以及坐垫2的水路管路接头的连接,可以采用热熔或者胶粘等方式固定在塑/胶材质的囊体1/坐垫2上设置的开口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工艺手段实现。支撑脚19可以采用类似的工艺手段进行固定。支撑胶19可以采用硬质塑料制作后粘接在软质塑胶制作的囊体1底部。

根据本申请的分娩球,材质可以采用现有分娩球的材质,但是设置为非圆的异型球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分娩球和分娩球装置的缺陷问题。本申请的分娩球,孕妇使用时坐在呈内凹形态的坐垫2上,没有圆形拱起,坐姿更加平稳,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监护即可顺利骑坐,并可以通过自主控制的力度和运动规律进行主动锻炼,跟随着球来回晃动身体,让盆底肌肉得以放松,缓解会阴处的神经疼痛。在孕妇不适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时候,也可以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通过反复对囊体1进行充排气实现囊体1及坐垫2的晃动。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能够便于医护人员采用类似传统分娩球的操作方法来辅助孕妇进行运动,各种情况均能适应。相比较分娩球设备而言,不存在设备故障或部件对孕妇应急行动造成阻碍的问题,安全性高。制作成本也较低,使用和搬运方便,整体均可以通过塑胶材质制作,没有碰撞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分娩球,在第二产程坐位用力时会阴减张作用,挤压不适感更轻。内凹面10及坐垫2具有类似的内凹弧度,在孕妇使用时有助于头位(头位枕后位、枕横位)胎位不正时纠正,纠正胎方位时膝位趴球,更能稳定且舒适地支撑上半身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分娩球,孕妇使用时的坐姿平面下可注入冰水,起冷敷垫作用,有效减缓会阴体水肿,产后水肿也能减缓甚至治疗。

根据本申请的分娩球,设置四个支撑脚19,约3cm左右,更有助于稳定球体,保证安全。

本申请所述的“上”、“下”或者“上方”、“下方”是以正常使用的放置状态而言的相对上下关系,亦即本申请附图所大致展示的上下关系。在放置状态发生变化时,例如翻转时,相应的位置关系也应随之转换以理解或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