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45861发布日期:2019-11-27 19:38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姜黄,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癥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中富含挥发油和姜黄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同时姜黄还对心血管作用具有一定作用。

醋炙法是一种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醋性味酸苦温,主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的作用。故醋炙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采用醋炙法的主要目的为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和作;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以及矫臭矫味。

在现有技术中,醋炙姜黄的制备方法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为产地加工,即在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第二步为在饮片厂加工,将由产地运输至饮片厂的姜黄药材,加水浸润、切片、再加醋浸渍后,炒制。因为姜黄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采用这种方法制备醋炙姜黄,多次加热,挥发油损失严重。另外,两次加工,操作繁琐,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生产成本高。且产地加工,遇阴雨天气时,姜黄还极易长霉,严重影响药材品质,影响用药安全。

因此,提供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保证药材品质,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且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效成分损失严重,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除去须根后,切片,加醋拌匀后再高压密闭,炒干,即得。

进一步地,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切片,得姜黄片;

步骤2:将所述姜黄片加醋拌匀,置于40-50℃、10-40kpa下密闭;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片炒干,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醋为米醋。

进一步地,步骤2中,密闭时间为0.5-2小时。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7-1:1。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9:1。

进一步地,步骤3中,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0-12%。

进一步地,步骤3中,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能有效降低醋炙姜黄中有效成分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通过将新鲜采集的姜黄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在两次加热带来的有效成分的损失,同时通过对炮制过程中各环节温度的控制,也避免了高温带来的成分损失。

本发明通过在低温高压下将拌润了醋的姜黄密闭,加速了醋在姜黄片中的浸润,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醋炙姜黄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除去须根后,切片,加醋拌匀后再高压密闭,炒干,即得。

进一步地,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切片,得姜黄片;

步骤2:将所述姜黄片加醋拌匀,置于40-50℃、10-40kpa下密闭;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片炒干,即得。

所述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

步骤2中,所述醋为米醋。

步骤2中,密闭时间为0.5-2小时。

步骤2中,所述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7-1:1。

步骤2中,所述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9:1。

步骤3中,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0-12%。

步骤3中,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醋炙姜黄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切片,得姜黄片,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

步骤2:将所述姜黄片加米醋拌匀,置于50℃、40kpa下密闭0.5小时;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7:1。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片炒制,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0%,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醋炙姜黄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切片,得姜黄片,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

步骤2:将所述姜黄片加米醋拌匀,置于40℃、10kpa下密闭2小时;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1:1。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片炒制,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2%,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醋炙姜黄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切片,得姜黄片,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

步骤2:将所述姜黄片加米醋拌匀,置于47℃、30kpa下密闭1小时;醋与姜黄片的质量比为0.8:1。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片炒制,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1%,即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对比例,采用二次加工方法制得醋炙姜黄饮片,具体为:

步骤1:将新鲜采收的姜黄洗净去泥沙,并除去须根后,用水蒸汽蒸2小时,晒干。

步骤2:将晒干后的姜黄加水浸润,切片,姜黄片的厚度为2-4mm;再加米醋浸润0.5小时,醋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姜黄炒制,控制炒制过程中姜黄片的温度不高于80℃,将姜黄片炒至水分含量为10%,即得。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姜黄原药材同实施例1中的姜原药材为同一产地的同一批药材。

实施例5

对实施例1中以及实施例5的醋炙姜黄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具体为:

采用挥发油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2204)甲法测定挥发油,结果显示,实施例1醋炙姜黄的挥发油量较实施例4高出36.8%。

实施例6

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4中醋炙姜黄的姜黄素含量进行测定,具体为: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10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l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结果显示,实施例1醋炙姜黄的灰分量为3.5%,实施例4中醋炙姜黄1.9%。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