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31552发布日期:2018-10-12 20:4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狂犬病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狂犬病病情凶险,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市面上市面上还没用有效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治疗狂犬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其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这两种根茎又可称为见毒消。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其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5-10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1-4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其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7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3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

一种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新鲜5-10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4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水,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二中的熬煮具体为:置于高压锅中加热至160-200℃熬煮或100-130℃常压熬煮,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之间还包括以下过程:

1)取2份樱桃、1份芒果以及1.5份桃子,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一果泥,平铺于面板上,并在表面戳孔,置于醋酸氛围中静置30min,其中,静置过程中每隔10min中翻动一次;静置完毕,将所述第一果泥混入步骤一得到的根茎混合物中,混合,碾成泥,置于混合氮气氛围中,加热至35℃,保温2h,得泥状物;

2)取1份桂圆以及2份荔枝,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二果泥;

3)将所述第二果泥混入所述步骤1)得到的泥状物中,搅拌混合,并依次向其中加入3份去离子水以及1份魔芋粉,搅拌混合,向搅拌得到的混合泥状物中加入1份魔芋颗粒,得第三混合泥;其中,所述魔芋粉是以边搅拌边加入的形式加入;

所述魔芋颗粒由以下步骤制得:往魔芋粉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揉捏成团,直至表面无明显水感,揉制得到多个粒径0.5mm的球状颗粒,将该球状颗粒置于-10℃冷冻直至稳定成型;在球状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海绵,得所述魔芋颗粒;

4)将所述第三混合泥置于密封环境中进行发酵,加热至35℃,保温6h,再加热至45℃,保温18h,自然冷却至30℃,保温6h;冷却至室温,除去混合物其中的海绵,得发酵产物;且整个加热保温过程都保持搅拌;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二中的熬煮是在熬煮装置中完成的,所述熬药装置包括:

罐体,其呈圆柱状,由罐体上部和罐体下部卡和而成,且罐体上部的外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外环,罐体下部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环状的内环,所述外环与所述内环之间紧密贴附卡和,且所述外环靠近所述内环的一侧环向贴附多个密封圈;所述罐体上部的顶部开设多个排气孔;

限位环,其环向固定于所述罐体上部的内壁;

活塞,其环向紧贴于所述罐体上部的内壁设置,可沿着所述罐体上部上下滑动;且位于所述限位环下方;所述活塞垂直向下连接拉杆一端,拉杆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搅动板,其呈上大下小的伞形结构,且所述搅动板表面开设多个通孔;

多个弹簧,环状分布,位于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活塞之间;每个弹簧下端固定于所述限位环上表面,上端固定于所述活塞下表面;

其中,所述罐体上部的侧壁环向开设多个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熬药装置还包括明火灶,其位于所述罐体下方。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且效果明显,该胶状液体药物对治疗狂犬病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对老年痴呆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本发明制备过程中,将性热的樱桃、桂圆以及荔枝与性凉的山葡萄或者蛇葡萄根茎混合一起发酵,两者互补,有效解决了寒性体质患者无法使用该药物的问题,避免了服用该药物对寒性体质患者的伤害;

3、本发明制备过程中,醋酸以及樱桃、桃子中的果酸将与荔枝中的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味道芳香的酯,从而有效去除山葡萄或者蛇葡萄根茎中的酸涩口感,有效改善了口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熬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步骤一、取新鲜5-10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4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水,置于高压锅中加热至160-200℃熬煮或100-130℃常压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此处加水量不限制,直至在熬制出的棕黄色胶状液体上插筷子,不倒为止。

实施例2

步骤一、取新鲜5-10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4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水,置于高压锅中加热至160-200℃熬煮或100-130℃常压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实施例3

步骤一、取新鲜5-10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4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步骤二、向其中加入水,置于高压锅中加热至160-200℃熬煮或100-130℃常压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实施例4

步骤一、取新鲜5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1)取2份樱桃、1份芒果以及1.5份桃子,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一果泥,平铺于面板上,并在表面戳孔,置于醋酸氛围中静置30min,其中,静置过程中每隔10min中翻动一次;静置完毕,将所述第一果泥混入步骤一得到的根茎混合物中,混合,碾成泥,置于混合氮气氛围中,加热至35℃,保温2h,得泥状物;

2)取1份桂圆以及2份荔枝,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二果泥;

3)将所述第二果泥混入所述步骤1)得到的泥状物中,搅拌混合,并依次向其中加入3份去离子水以及1份魔芋粉,搅拌混合,向搅拌得到的混合泥状物中加入1份魔芋颗粒,得第三混合泥;其中,所述魔芋粉是以边搅拌边加入的形式加入;

所述魔芋颗粒由以下步骤制得:往魔芋粉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揉捏成团,直至表面无明显水感,揉制得到多个粒径0.5mm的球状颗粒,将该球状颗粒置于-10℃冷冻直至稳定成型;在球状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海绵,得所述魔芋颗粒;

4)将所述第三混合泥置于密封环境中进行发酵,加热至35℃,保温6h,再加热至45℃,保温18h,自然冷却至30℃,保温6h;冷却至室温,除去混合物其中的海绵,得发酵产物;且整个加热保温过程都保持搅拌;

步骤二、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产物置于熬药装置中,向其中加入水,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实施例5

步骤一、取新鲜7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3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1)取2份樱桃、1份芒果以及1.5份桃子,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一果泥,平铺于面板上,并在表面戳孔,置于醋酸氛围中静置30min,其中,静置过程中每隔10min中翻动一次;静置完毕,将所述第一果泥混入步骤一得到的根茎混合物中,混合,碾成泥,置于混合氮气氛围中,加热至35℃,保温2h,得泥状物;

2)取1份桂圆以及2份荔枝,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二果泥;

3)将所述第二果泥混入所述步骤1)得到的泥状物中,搅拌混合,并依次向其中加入3份去离子水以及1份魔芋粉,搅拌混合,向搅拌得到的混合泥状物中加入1份魔芋颗粒,得第三混合泥;其中,所述魔芋粉是以边搅拌边加入的形式加入;

所述魔芋颗粒由以下步骤制得:往魔芋粉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揉捏成团,直至表面无明显水感,揉制得到多个粒径0.5mm的球状颗粒,将该球状颗粒置于-10℃冷冻直至稳定成型;在球状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海绵,得所述魔芋颗粒;

4)将所述第三混合泥置于密封环境中进行发酵,加热至35℃,保温6h,再加热至45℃,保温18h,自然冷却至30℃,保温6h;冷却至室温,除去混合物其中的海绵,得发酵产物;且整个加热保温过程都保持搅拌;

步骤二、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产物置于熬药装置中,向其中加入水,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实施例6

步骤一、取新鲜5份雄株葡萄科植物根茎以及1份雌株葡萄科植物根茎,切碎,混合,得根茎混合物;

1)取2份樱桃、1份芒果以及1.5份桃子,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一果泥,平铺于面板上,并在表面戳孔,置于醋酸氛围中静置30min,其中,静置过程中每隔10min中翻动一次;静置完毕,将所述第一果泥混入步骤一得到的根茎混合物中,混合,碾成泥,置于混合氮气氛围中,加热至35℃,保温2h,得泥状物;

2)取1份桂圆以及2份荔枝,取其果肉,混合压榨为第二果泥;

3)将所述第二果泥混入所述步骤1)得到的泥状物中,搅拌混合,并依次向其中加入3份去离子水以及1份魔芋粉,搅拌混合,向搅拌得到的混合泥状物中加入1份魔芋颗粒,得第三混合泥;其中,所述魔芋粉是以边搅拌边加入的形式加入;

所述魔芋颗粒由以下步骤制得:往魔芋粉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揉捏成团,直至表面无明显水感,揉制得到多个粒径0.5mm的球状颗粒,将该球状颗粒置于-10℃冷冻直至稳定成型;在球状颗粒表面包覆一层海绵,得所述魔芋颗粒;

4)将所述第三混合泥置于密封环境中进行发酵,加热至35℃,保温6h,再加热至45℃,保温18h,自然冷却至30℃,保温6h;冷却至室温,除去混合物其中的海绵,得发酵产物;且整个加热保温过程都保持搅拌;

步骤二、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产物置于熬药装置中,向其中加入水,熬煮,直至熬制出棕黄色胶状液体,即用于治疗狂犬病的药物。

其中,所述熬药装置包括:

罐体,其呈圆柱状,由罐体上部1和罐体下部2卡和而成,且罐体上部1的外壁向下延伸形成环状的外环3,罐体下部2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环状的内环4,所述外环3与所述内环4之间紧密贴附卡和,且所述外环3靠近所述内环4的一侧环向贴附多个密封圈310;所述罐体上部1的顶部开设多个排气孔10;

限位环5,其环向固定于所述罐体上部1的内壁;

活塞6,其环向紧贴于所述罐体上部1的内壁设置,可沿着所述罐体上部1上下滑动;且位于所述限位环5下方;所述活塞6垂直向下连接拉杆7一端,拉杆7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一搅动板8,其呈上大下小的伞形结构,且所述搅动板8表面开设多个通孔;

多个弹簧9,环状分布,位于所述限位环5与所述活塞6之间;每个弹簧9下端固定于所述限位环5上表面,上端固定于所述活塞下表面;

其中,所述罐体上部1的侧壁环向开设多个泄压孔11。所述泄压孔11位于所述限位环5的上方。且当弹簧9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所述活塞6位于所述泄压孔11的下方;

明火灶,其位于所述罐体下方。

实际使用时,将罐体上部1和罐体下部2拆卸打开,将待熬制的材料放置于罐体下部2内,然后将罐体上部1和罐体下部2卡和,且利用密封圈进行密封,随着明火灶明火燃烧处理,罐体的密封环境内蒸汽越来越多,活塞6下方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将推动活塞6向上运动,从而带动8向上运动,此时弹簧9拉长,发生形变,当活塞6继续向上运动越过11时,下方密闭空间内的蒸汽将会从11排卸出去,然后活塞6会再弹簧9的回缩弹力下向下运动,并带动8向下运动,从而往复循环,自动实现往复的压力的稳定;对材料进行上下往复的搅拌,使得熬制均匀,而且这样可以避免长期敞口熬制造成大量药材蒸汽的浪费。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典型案例(治疗狂犬病)

采用本发明之液体药剂治疗狂犬病,其治疗223例:其中,

狂犬病发病后,132患者服用连续服用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液体药剂,服用15天左右,即可治愈,治愈率100%;

91患者服用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液体药剂,服用13天左右,即可治愈,治愈率100%。

案例1

李××,男,56岁,家住湖北省浠水县。2015年12月8号被狗咬伤,未注射疫苗,于2015年12月23日发狂犬病,患者咽干,受伤处奇痒难忍,心情十分激动,烦燥恐惧;

治疗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本实施例2制备的胶状液体50g,连服18天。

疗效:16天后治愈,愈后至今未复发。

案例2

黄××,难,34岁,家住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13年3月4日,被流浪狗咬伤左腿,未注射疫苗,于4月25日发狂犬病,心烦暴躁,恐惧,怕风、怕水,高度兴奋;

治疗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本实施例2制备的胶状液体50g,连服14天。

疗效:14天后治愈,症状消失,愈后至今未复发。

案例3

白××,女,38岁,家住湖北省通山县,2017年10月2日,被野狗咬伤左腿,未注射疫苗,于10月29日发狂犬病,咽干,喉痛、头痛、发热、恶心,颈缩、走路蹒跚;

治疗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本实施例2制备的胶状液体50g,连服15天。

疗效:15天后治愈,愈后至今未复发。

案例4

蔡××,女,29岁,家住湖北省赤壁市,2015年7月4日,被狗咬伤左腿,未注射疫苗,于8月5日发狂犬病,恐惧,怕风、怕水,高度兴奋;

治疗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本实施例5制备的胶状液体50g,连服14天。

疗效:13天后治愈,症状消失,愈后至今未复发。

案例5

王××,女,34岁,家住湖北省通城县,2014年2月3日,被狗咬伤,未注射疫苗,于3月12日发狂犬病,心烦暴躁,恐惧,怕风、怕水;

治疗方法:每天3次,每次服用本实施例5制备的胶状液体50g,连服14天。

疗效:13天后治愈,症状消失,愈后至今未复发。

二、针对老年痴呆的药物活性实验

1、动物活性实验

1.1实验材料

年龄为2-3个月的雄性小鼠,小鼠体重控制在18g-20g,控制小鼠在正常居住条件下生活72小时;实施例2制得的液体药剂;东莨菪碱,其能引起小鼠认知功能的衰退,即痴呆。

1.2实验方法

1)将上述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组和实验组,每组数量为20只;

2)设置有三个大小及环境完全相同的房间a、b、c,对于任意一个房间均为中间用自动门隔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为无光环境,另外一个空间为光亮环境;

3)同时将实验组小鼠置于房间a的光亮环境中,将对照组小鼠置于房间b的光亮环境中,将空白组小鼠置于房间c的光亮环境中;

适应3min后,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小鼠施用东莨菪碱,空白组不施用,在给药后的第90min给实验组及空白组灌胃喂药实施例2制得的液体药剂,服用6天,每3天1次,每次按200mg/kg灌喂;

在最后一次给药(实施例2制得的液体药剂)的24h后进行第一次试验,将实验组小鼠置于房间a的光亮环境中,将对照组小鼠置于房间b的光亮环境中,将空白组小鼠置于房间c的光亮环境中,房间a、房间b和房间c的小鼠一旦进入对应的无光环境时,就用铺设于地上的电网进行电击(0.5ma,2秒),按秒记录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的小鼠由光亮环境进入无光环境的转移潜伏期(tlt)。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小鼠第一次试验的tlt,重复训练2天后,记录第48小时时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小鼠第二次试验的tlt。第二次试验的tlt相对于第一次试验的tlt的增长作为成功的学习和记忆(认知能力)的指标。

1.3实验结果

第二次试验tlt相对第一次试验tlt增加的百分比%为记忆保留,见表3。

表3各组小鼠在被动回避试验中的比较

由表3可知,实验组第二次tlt试验相对于第一次试验明显增加,表现出优良的学习和记忆机能,而用东莨菪碱处理后的对照组小鼠在第二次试验的tlt相对于第一次没有明显增加,表现出了学习和记忆机能的损伤;服用了实施例2制得的液体药剂的空白组小鼠表现出的第二次试验的tlt相较于第一次明显增加,这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药物具有有效抗痴呆活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