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处方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143发布日期:2018-08-24 20:02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处方及工艺。



背景技术:

美洛西林钠是一种高效苯咪唑青霉素类抗生素,从胃肠道吸收困难,常用其钠盐供肠道外给药。本品抗菌作用类似于羧苄青霉素,但其作用范围更广,抗菌谱也较天然青霉素广泛。美洛西林是一种经肠道外给药的酰脲青霉素衍生物,大剂量时有杀菌作用。美洛西林的抗菌谱基本上与氨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抗菌谱相同。可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

在现代医药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美洛西林钠分装成品率较低,同时在成品美洛西林钠由于在存储过程中较易受细菌的感染而导致药品质量降低,使得其保质期较短,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药品生产所投入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使得药品可更好的保存分装,便于后期的医疗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处方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处方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具清理:选用不锈钢器具洗涤干净后采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后备用;

s2、投料计算:确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1g、1.5g、3g的处方,含美洛西林按无水物计,不得少于87.0%;按平均装量计算,含美洛西林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s3、溶解:将美洛西林钠溶于配制体积75%的5℃~10℃的注射用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s4、调节ph值:用10%药用碳酸氢钠溶液微调ph值至6.7~7.0;

s5、脱碳: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保证溶液澄清度与色泽,热原等项目均在规定范围内;

s6、定容:加注射用水至处方量,控制溶液温度为5℃~10℃,测定ph值、含量;

s7、除菌过滤:加注射用水至处方量,控制溶液温度为5℃~10℃,测定ph值、含量;

s8、分装:将清洗后的玻瓶干燥灭菌后对其进行分装,并进行盖塞;

s9、冻干:冷冻干燥,结束后压塞;

s10、轧盖:将压完塞的制品在100级下进行轧盖;

s11、灯检包装:将轧盖完好的制品分别进行灯检、贴签与包装;

s12、检验入库:按药品标准进行全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8中,玻瓶操作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破损,拣出不合格瓶,颈部及瓶口处污垢异物全部洗刷干净,并通过去离子水及注射用水瓶口朝下进行反冲,然后装不锈钢盒,干热灭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8中盖塞选择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用过滤注射用水清洗至无毛点,然后经纯蒸汽灭菌30分钟,再进135℃烘箱干热灭菌3小时以备用,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s1中需要对操作室内进行定期消毒,每月二次,消毒前将送风系统关闭,缓缓打开甲醛蒸发缸阀门,甲醛用量每立方米40%甲醛溶液30ml,即每次总用量12l,闷熏16~24小时,再排风10~20小时,无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5中加入药物投料量0.1%的针用活性炭进行炭脱,搅拌5分钟,静置15分钟,用0.45μm滤器过滤除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9中按冻干曲线进行冻干,先低温固化,-45℃冻结1小时,后升华脱水,缓缓升温使样品温度上升,再保温干燥蒸发脱去残留水分,冻干结束后压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操作分装成品标示量99~100%,成品率98.5~100%,将美洛西林钠成品率大大提升,同时在制备过程的配合无菌的密封环境,使得美洛西林钠的保质期大大的提升更加便于药品的使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的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使得美洛西林钠使用更加便捷,实用性强,适于大规模的生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处方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具清理:选用不锈钢器具洗涤干净后采用干热灭菌法处理后备用;

s2、投料计算:确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1g、1.5g、3g的处方,含美洛西林按无水物计,不得少于87.0%;按平均装量计算,含美洛西林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即:

即1.0g:美洛西林钠1000g(按c21h25n5o8s2计)

1000瓶

1.5g:美洛西林钠1500g(按c21h25n5o8s2计)

1000瓶

3.0g:美洛西林钠3000g(按c21h25n5o8s2计)

1000瓶

例如美洛西林钠含量为90.8%,水分0.8%,分装1000瓶规格为1.0g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所需用美洛西林钠的量为:1000×1/90.8%×(1-0.8%)=1110.2g;

s3、溶解:将美洛西林钠溶于配制体积75%的5℃~10℃的注射用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s4、调节ph值:用10%药用碳酸氢钠溶液微调ph值至6.7~7.0;

s5、脱碳: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炭保证溶液澄清度与色泽,热原等项目均在规定范围内;

s6、定容:加注射用水至处方量,控制溶液温度为5℃~10℃,测定ph值、含量;

s7、除菌过滤:加注射用水至处方量,控制溶液温度为5℃~10℃,测定ph值、含量;

s8、分装:将清洗后的玻瓶干燥灭菌后对其进行分装,并进行盖塞;

s9、冻干:冷冻干燥,结束后压塞;

s10、轧盖:将压完塞的制品在100级下进行轧盖;

s11、灯检包装:将轧盖完好的制品分别进行灯检、贴签与包装;

s12、检验入库:按药品标准进行全检,检验合格后入库。

在所述步骤s8中,玻瓶操作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破损,拣出不合格瓶,颈部及瓶口处污垢异物全部洗刷干净,并通过去离子水及注射用水瓶口朝下进行反冲,然后装不锈钢盒,干热灭菌,同时盖塞选择丁基胶塞,所述丁基胶塞用过滤注射用水清洗至无毛点,然后经纯蒸汽灭菌30分钟,再进135℃烘箱干热灭菌3小时以备用,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在步骤s1中需要对操作室内进行定期消毒,每月二次,消毒前将送风系统关闭,缓缓打开甲醛蒸发缸阀门,甲醛用量每立方米40%甲醛溶液30ml,即每次总用量12l,闷熏16~24小时,再排风10~20小时,无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步骤s5中加入药物投料量0.1%的针用活性炭进行炭脱,搅拌5分钟,静置15分钟,用0.45μm滤器过滤除炭。

在步骤s9中按冻干曲线进行冻干,先低温固化,-45℃冻结1小时,后升华脱水,缓缓升温使样品温度上升,再保温干燥蒸发脱去残留水分,冻干结束后压塞。

按检验报告单计算标准装量,调试分装机,进瓶、加塞,然后开机进行分装,随机抽样每10分钟抽5瓶称量,如不符合规定即全部返工;符合装量规定,则继续分装生产,直至结束。分装成品标示量99~100%,成品率98.5~100%。

对其质量的检测如下:

除常规检验项目(如水分、澄清度、ph、装量差异等)未作深入研究外,本公司对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试验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质量研究工作。

a、色谱条件与系统实用性试验;

b、方法学验证

精密度试验:达到重复进样5次,峰面积的rsd为0.43%的水平,完全符合要求。

专属性试验: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在酸降解、碱降解的液相色谱图中,观察降解产物均得以有效分离。

线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美洛西林在0.12~0.60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在方法学验证完全可行的条件下,进行有关物质的测定,结果单个有关物质在0.69~0.72%(标准规定≤2.0%);总有关物质在1.96~2.07%(标准规定≤6.0%);含量测定在91.0~91.1%(标准规定≥87.0%)。

对其稳定性的研究:

a、本发明成品的上市包装在加速试验条件下(40℃,rh75%)放置6个月,除含量略有下降、有关物质略有增加外,其余各项均无明显变化。

b、本发明成品的上市包装在25℃±2℃,rh60%±10%条件下,放置6个月,其内在质量及外观色泽均无明显变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