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72374发布日期:2018-08-28 22:3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组分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已成为影响全球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长期高血糖还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即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可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甚至致残或早亡。现有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它们在降糖控糖作用机制上各具特点和优势,但避免不了化学药物不断出现的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研究人员在不断在中药中探索新的真正发挥药效的化学组分,同时将其开发成疗效突出的降血糖新药,已成为现如今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者干燥块根。秋季采挖,出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地黄的药理学研究显示,地黄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胃溃疡,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保肝等药理活性。地黄叶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地黄现主要为栽培品,由于种植连作障碍,不能重茬的问题是地黄种植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地黄的产量受到限制。据统计,地黄叶的产量约为地黄的1/4,然而在每年地黄的采收季节大量的地黄叶被焚烧或丢弃,仅有少量的也是被当做饲料和肥料来使用,并没有体现其药用价值。国内外对地黄叶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表明其叶中含有多种和块根中相同的化学成分,如梓醇,并且叶中的含量与根中相当,说明地黄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从地黄叶中制备得到降血糖有效组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与用途,以期从地黄叶药材中找到有效降血糖的化学组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制备时通过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得到地黄叶总提取物,然后将地黄叶总提取物加水混悬,弃去水溶物,得到水不溶物,即沉淀物。沉淀用乙酸乙酯萃取,静置,分层,回收溶剂,得地黄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特征在于:地黄叶有效组分为水不溶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乙醇溶液提取,滤过,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乙酸乙酯萃取,静置,分层,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有效组分。优选的,所述乙醇溶液为质量浓度50%的乙醇水溶液。优选的,所述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次数为1-4次,每次提取时间为0.5-2h。优选的,所述提取溶剂为地黄叶重量的8-15倍量。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加水混悬的水用量为浸膏的3~6倍量。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沉淀物与乙酸乙酯的比例为1︰1~1︰5。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地黄叶有效组分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地黄叶为原料,研究出一种制备地黄叶有效组分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提高了产品的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生产设备简单,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同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该有效组分可用于降血糖药物的制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10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4倍量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3倍量乙酸乙酯萃取,静置过夜,分层,减压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有效组分。实施例2: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8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2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3倍量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2倍量乙酸乙酯萃取,静置过夜,分层,减压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有效组分。实施例3: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15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0.5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6倍量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3倍量乙酸乙酯萃取,静置12h,分层,减压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有效组分。实施例4: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10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4倍量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3倍量乙酸乙酯萃取,静置16h,分层,减压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有效组分。对比例1:a、取地黄叶,粉碎后加10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浸膏;b、将所述浸膏冷却至室温,加4倍量水混悬,离心,弃去上清液,沉淀用3倍量二氯甲烷萃取,静置16h,分层,减压回收溶剂,得地黄叶提取物。对比例2:取地黄叶,粉碎后加10倍量50%乙醇溶液进行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回收溶剂至无醇味,得地黄叶提取物。为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以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的地黄叶样品,特作以下试验:1材料1.1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d大鼠,清洁级,体质量180~22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评价中心(glp)提供,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2014-004。1.2实验药物本发明中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的地黄叶样品,盐酸二甲双胍(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美国sigma,肝/肌糖元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0.9%氯化钠注射液(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71002d11)。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试剂盒均购于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1.3主要仪器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kdc-160r高速冰冻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fw10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cpa225d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科学仪器北方有限公司);re-5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2方法2.1动物模型制备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禁食、自由饮水12h,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mg/kg。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于造模后第4天大鼠禁食、自由饮水12h,眼眶取血,测其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高于13.8mmol/l作为糖尿病模型大鼠。2.2动物分组及给药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成8组,即模型组、阳性药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每组10只。另选未经造模的大鼠为空白对照组,以盐酸二甲双胍为阳性药物,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测定体重(bodyweight,bw)及外周血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riglyeride,tg)水平。2.3数据统计采用spss10.5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经腹腔注射stz造模,模型组大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tg和fbg明显升高(p<0.01),体重和fins明显降低(p<0.01)。说明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给药28天后,与模型组比较,实施例1-4均能明显降低tg和fbg(p<0.01,p<0.05),回调体重和fins水平(p<0.01)。对比例1-2对体重、tg、fbg和fins水平无明显改变。具体见表1。表1各给药组对糖尿病模型大鼠bw、tg、fbg和fins的影响(`x±s,n=10)组别体重/gfbg/mmoi/lfins/mu/ltg/mu/l正常对照组261.2±36.54.34±0.7728.12±4.760.98±0.26模型组212.4±30.31)19.33±4.211)20.36±5.571)2.03±0.431)阳性药组240.8±31.52)10.26±3.142)25.37±5.442)1.37±5.443)实施例1228.6±20.72)12.15±2.982)24.48±4.272)1.58±0.473)实施例2231.3±23.92)13.16±3.013)25.09±4.332)1.49±0.383)实施例3234.6±30.42)12.09±3.452)23.26±3.632)1.56±0.633)实施例4227.5±24.12)11.38±2.792)24.47±3.982)1.47±0.683)对比例1217.1±32.418.33±4.1419.98±4.341.78±0.38对比例2214.3±28.719.56±4.2719.12±4.771.92±0.47注:与正常组相比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1,3)p<0.05。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