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用炒药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939发布日期:2018-09-07 23:34阅读:48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炮制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炮制用炒药锅。



背景技术:

许多中药在储存使用前,不论是来源于动物、植物或矿物的各种中药,初期都是粗糙和不清洁的,需要经过各种加工炮制后才能应用。炒药是中药炮制的一种炮制方法,许多中药必须经过炒制后才能入药,如芥子,牛蒡子等,必须经炒制后,杀酶保苷,方可入药。但是,目前在对中药材进行炒制时,往往采用的是人工炒制,人工炒制,效率低下,温度不宜控制,容易将中药材炒糊,影响药效,而且炒制工人劳动强度大,在中药炒制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影响工人工作环境,部分中药在炒制时还会产生刺鼻性气体,对工人造成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炮制用炒药锅,它是采用双层结构的锅体,在双层结构的锅体的内腔内通入导热油,利用导热油加热锅体内的中药材,同时在锅体上设置搅拌装置,在炒药过程中不断地搅拌中药材,避免药材炒糊,同时在锅盖上设置抽风装置,利用抽风装置将重要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抽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药炮制用炒药锅,其中:包括支架、锅体、搅拌装置、加热装置、转轴、抽风装置及卸料装置,所述的锅体为上端开口的半球形结构,锅体为双层锅体,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层及外层,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内腔,所述的锅体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为空心转轴,空心转轴的内孔与锅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的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所述的锅体一侧的转轴与进油管连接,所述的锅体另一侧的转轴连接回油管,所述的进油管通过油泵连通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的回油管连通油箱的回油口,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卸料装置,卸料装置连接锅体一侧的转轴,所述的锅体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与锅体上端开口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及抽风装置,所述的支撑板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锅盖,所述的锅盖与支撑板铰接,所述的锅体外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包括电源、电热线圈及保护层,电热线圈缠绕在锅体上,保护层设置在线圈上,所述的电热线圈通过电线连接电源。

进一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及搅拌叶片,所述的搅拌电机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搅拌轴的上端与搅拌电机的主轴连接,搅拌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轴及搅拌叶片设置在锅体内,所述的搅拌叶片包括弧形搅拌杆及斜拉杆,所述的斜拉杆的一端与搅拌轴连接,斜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搅拌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抽风装置包括抽风机及抽风管,所述的抽风机的进气口通过抽风管与设置在支撑板上的抽风孔连接,所述的抽风机的出气口连接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的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手轮、卸料蜗杆、卸料涡轮及轴套,所述的轴套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轴套内通过轴承连接有卸料蜗杆,所述的卸料蜗杆的一端设置卸料手轮,所述的卸料蜗杆与卸料涡轮相互啮合,所述的卸料涡轮设置在转轴上。

进一步,所述的锅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是采用双层结构的锅体,在双层结构的锅体的内腔内通入导热油,利用导热油加热锅体内的中药材,利用导热油为导热源,在炒药过程中温度上升平稳,易控制,不会出现快速升温或降温情况,稳定的为药材供热。

2、本发明的锅体上设置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及搅拌叶片旋转,在炒药过程中不断地搅拌翻炒中药材,避免药材炒糊,且有利于中药材受热均匀。

3、本发明的支撑板上设置抽风装置,利用抽风装置将中药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抽走,减少炒药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对车间环境的污染,过滤器的设置能够减少烟气排放,保护环境,本发明的过滤器可采用活性炭过滤器,能够有效的吸附烟气中的污染物。

4、本发明的支架上设置卸料装置,通过转动卸料手轮使卸料蜗杆转动,从而使卸料涡轮旋转,卸料涡轮设置在转轴上,且转轴与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则卸料涡轮的旋转能够带动转轴旋转,从而使锅体侧倾,将炒制好的中药从锅体内倾倒出,实现自动卸料目的。

5、本发明的锅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体内的温度,根据检测的温度,实时向锅体内的内腔内增加或减少导热油,如果锅体内的温度过高,可通过增加导热油使其温度降低,如果锅体内温度低,可减少导热油,加速升温。

6、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够有效的提高炒药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且炒药过程中药材受热均匀,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热量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药炮制用炒药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药炮制用炒药锅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支架1;锅体2;支撑板3;转轴4;轴承5;进油管6;回油管7;电机8;搅拌轴9;搅拌叶片10;抽风机11;抽风管12;电热线圈13;保护层14;导热油15;卸料手轮16;卸料涡轮17;卸料蜗杆18;轴套19;锅盖20;油箱21;油泵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中药炮制用炒药锅,其中:包括支架1、锅体2、搅拌装置、加热装置、转轴4、抽风装置及卸料装置,所述的锅体2为上端开口的半球形结构,锅体2为双层锅体2,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层及外层,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内腔,所述的锅体2两侧均设置有转轴4,所述的转轴4为空心转轴4,空心转轴4的内孔与锅体2的内腔连通,所述的转轴4通过轴承5与支架1连接,所述的锅体2一侧的转轴4与进油管6连接,所述的锅体2另一侧的转轴4连接回油管7,所述的进油管6通过油泵22连通油箱21的出油口,所述的回油管7连通油箱21的回油口,所述的支架1上设置有卸料装置,卸料装置连接锅体2一侧的转轴4,所述的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手轮16、卸料蜗杆18、卸料涡轮17及轴套19,所述的轴套19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的轴套19内通过轴承5连接有卸料蜗杆18,所述的卸料蜗杆18的一端设置卸料手轮16,所述的卸料蜗杆18与卸料涡轮17相互啮合,所述的卸料涡轮17设置在转轴4上,所述的锅体2上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两端与锅体2上端开口紧固连接,所述的支撑板3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及抽风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8、搅拌轴9及搅拌叶片10,所述的搅拌电机8与支撑板3连接,所述的搅拌轴9的上端与搅拌电机8的主轴连接,搅拌轴9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叶片10,搅拌轴9及搅拌叶片10设置在锅体2内,所述的搅拌叶片10包括弧形搅拌杆及斜拉杆,所述的抽风装置包括抽风机11及抽风管12,所述的抽风机11的进气口通过抽风管12与设置在支撑板3上的抽风孔连接,所述的抽风机11的出气口连接过滤器,所述的斜拉杆的一端与搅拌轴9连接,斜拉杆的另一端与弧形搅拌杆连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锅盖20,所述的锅盖20与支撑板3铰接,所述的锅体2外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包括电源、电热线圈13及保护层14,电热线圈13缠绕在锅体2上,保护层14设置在线圈上,所述的电热线圈13通过电线连接电源,所述的锅体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电热装置上设置热量可调装置,调节电热装置的热量。

在使用时,将中草药放进锅内,打开电热装置加热锅体2,打开油泵22使导热油15进入锅体2的内腔内,在炒药过程中温度上升平稳,易控制,不会出现快速升温或降温情况,稳定的为药材供热,在炒药过程中搅拌装置不停转动带动中草药转动,使中草药均匀受热,避免药材炒糊,且有利于中药材受热均匀,盖上锅盖20打开抽风机11,减少药物在炒药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改善工作环境,在炒药结束后,关闭电源,转动卸料手轮16使卸料蜗杆18转动,从而使卸料涡轮17旋转,卸料涡轮17设置在转轴4上,且转轴4与之间通过轴承5连接,则卸料涡轮17的旋转能够带动转轴4旋转,从而使锅体2侧倾,将炒制好的中药从锅体2内倾倒出,实现自动卸料目的。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