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控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8545发布日期:2018-11-07 09:2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温控艾灸装置,适用于医学领域中辅助医生进行艾灸治疗,属于医用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中的一种,是使用由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所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经络调节、局部刺激、调节免疫等功效。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的今天,艾灸逐渐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养生保健、疾病治疗的项目之一。

在传统的艾灸过程中,都需要以火熏灸,而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医生仅仅凭借病人的感受和其操作经验来控制施灸温度,所以很容易出现因施灸不慎而导致病人局部皮肤烫伤的情况。这样不仅不能够帮助病人克服病痛,反而会对病人造成伤害。

此外,由于完整的艾灸操作时间较长,在进行艾灸操作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艾灸都需要医生长时间手持艾条对一名病人进行施灸,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这样的操作方式无疑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提出一种智能化的艾灸设备,以辅助医生完成艾灸治疗的相关操作,在保证操作效果、克服操作不慎等问题的前提下,提升艾灸操作的效率,也就成为了行业内人士所共同期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温控艾灸装置。

具体而言,一种智能温控艾灸装置,包括多个用于采集人体体表温度的温度传感组件以及用于完成艾条夹持及位置调整的夹持驱动组件,多个所述温度传感组件贴附于人体穴位处,所述温度传感组件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无线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均包括一皮肤贴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皮肤贴片内部的温度传感元件。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控制芯片、无线传输单元以及传感电源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无线传输单元二者均与所述传感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传感控制芯片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三者均与所述传感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无线接收单元以及驱动电源单元,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无线接收单元二者均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以及无线接收单元三者均与所述驱动电源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单元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感控制芯片以及所述驱动控制芯片均为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夹持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艾条夹持的可调式夹具,所述可调式夹具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推杆的顶端位置,所述可调式夹具的规格尺寸与艾条的规格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装置整体运作的主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及夹持驱动组件均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所述主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无线通信单元、交互组件以及主控电源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及交互组件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传感控制芯片以及驱动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无线通信单元以及交互组件三者均与所述主控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交互组件为触控式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发明结构简单、方案成熟,可以通过对现有装置和模块的组合而获得,安装过程简单便捷、安装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基础。同时,本发明能精确的反应病人的体表温度,并以此来控制艾条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控制了艾灸温度的目的,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操作不慎而导致的意外烫伤,又能让艾条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保证了艾灸的整体效果。此外,本发明通过可调式夹具完成了对艾条的固定夹紧,不再需要医生长时间手持艾条来完成相应操作,减轻了医生的操作负担,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本发明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艾灸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领域中辅助医生进行艾灸治疗的智能温控艾灸装置,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领域中辅助医生进行艾灸治疗的智能温控艾灸装置。

具体而言,一种智能温控艾灸装置,包括多个用于采集人体体表温度的温度传感组件以及用于完成艾条夹持及位置调整的夹持驱动组件,多个所述温度传感组件贴附于人体穴位处,所述温度传感组件与所述夹持驱动组件无线连接。

每个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均包括一用于附着于人体表皮的皮肤贴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皮肤贴片内部的温度传感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能够精确地反应出人体体表所受的温度,且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对温度传感元件的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其结构足够小,半径以1~2cm为宜,这样的大小更有利于其使用放置,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适感。

所述温度传感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控制芯片、无线传输单元以及传感电源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无线传输单元二者均与所述传感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传感控制芯片以及无线传输单元三者均与所述传感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控制芯片、无线接收单元以及驱动电源单元,所述驱动电机以及无线接收单元二者均与所述驱动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并由其控制驱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以及无线接收单元三者均与所述驱动电源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单元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通信连接。

本发明中的驱动电机选用步进式直线电机。所述传感控制芯片以及所述驱动控制芯片均为单片机。

所述夹持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艾条夹持的可调式夹具,所述可调式夹具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推杆的顶端位置,所述可调式夹具的规格尺寸与艾条的规格尺寸相匹配。

所述的智能温控艾灸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装置整体运作的主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及夹持驱动组件均与所述主控制器无线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所述主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无线通信单元、交互组件以及主控电源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及交互组件均与所述主控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传感控制芯片以及驱动控制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芯片、无线通信单元以及交互组件三者均与所述主控电源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为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80c51式通用型单片机。此处选择该型号的单片机是因为这种单片机为应用范围最广的单片机之一,且应用基础好,能够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应用的需要。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和上述传感控制芯片以及驱动控制芯片均为单片机这一优选方案相同,所有能够实现控制作用的元件均可以将其视为芯片,此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仅为优选实施例。

所述交互组件为触控式显示屏。同理,还可以选用显示器和键盘的形式对交互组件进行设置,具体的结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以下简述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及其工作原理:

操作者首先将温度阈值和穴位温度参数等基本参数输入主控制器中,随后将多个温度传感组件贴附于病人体表的各穴位处。温度传感组件可以及时获取病人体表各穴位处的实时温度,并将结果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中,由于目前有很多文献都揭示了人体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温度范围,也借此,操作者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与预设数值来判断所述温度传感组件是否设置到位。

当全部所述温度传感组件设置到位后,将艾条安装于夹持驱动组件上并完成相应的固定,所述夹持驱动组件开始运作,所述夹持驱动组件中的驱动电机开始收缩或伸长,以运动至合适的位置对病人进行艾灸。在艾灸过程中,所述温度传感组件仍然实时监控病人的体表温度,并持续将结果反馈至所述主控制器中,所述主控制器将所收到的结果与温度阈值进行对比判断。若监测的体表温度高于温度阈值,则所述主控制器下达指令,使所述驱动电机收缩,降低病人的体表温度,避免烫伤;若监测的体表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则所述主控制器下达指令,使所述驱动电机伸长,提高病人的体表温度,确保艾灸的使用效果。

重复上述艾灸过程中的调整步骤,直至完成整个艾灸过程。

本发明还能够通过主控制器实现与物联网之间的连接,通过物联网与后台功能的设置,可以实现一位医生管理多位病人及一位病人可以同时多穴位治疗。病人穴位处的智能模块有感知穴位的功能。所用的控温原理是步进式直线电机。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使用的效果,所使用的艾灸头部还可以通过加装过滤罩子实现烟雾过滤的功能。

本发明还有一个特点,即根据人体穴位的电导特性智能感知穴位,这个的基本原理是人体存在电阻,穴位处的电阻低,非穴位处的电阻高,不同人的相同穴位电阻不同,相同人的不同穴位不同,用感知设备设计的测量电路去测量不同时段的不同人的穴位电阻,运用电阻测量电路可以将电阻的变化转化成电压信号,观察电压信号的变化确定出穴位的位置;然后指导操纵杆找穴位,定位,理疗。

本发明结构简单、方案成熟,可以通过对现有装置和模块的组合而获得,安装过程简单便捷、安装成本低,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基础。同时,本发明能精确的反应病人的体表温度,并以此来控制艾条的距离,从而实现了控制了艾灸温度的目的,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操作不慎而导致的意外烫伤,又能让艾条一直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保证了艾灸的整体效果。此外,本发明通过可调式夹具完成了对艾条的固定夹紧,不再需要医生长时间手持艾条来完成相应操作,减轻了医生的操作负担,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本发明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艾灸效率,节约了人力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领域中辅助医生进行艾灸治疗的智能温控艾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