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孕安胎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2193发布日期:2018-09-25 16:16阅读:2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未足月的妇女,以为一旦发生了破水,阴道出血现象,或感到一阵阵宫缩不适时,就以为“临盆”的时刻到了,而会担心体重不足的胎儿,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事实上,在未足月之前,若孕妇有早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或早期破水的现象,较易引发早产,而以上所述,都是促孕安胎的适应症,而进入医院医护人员常用的措施手段主要为安胎药物滴注,由静脉方式给予安胎药物,以抑制早期宫缩情形,剂量随子宫收缩的程度调节,但是长期使用这种滴注方式,会对孕妇易造成呼吸较喘,心跳较快的不适应症状,而孕妇会因生殖器官疾病、内分泌失调、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外部创伤以及环境危害等原因,容易造成一般流产及习惯性流产,如此多次流产不仅给孕妇自身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伤害,而且对其家庭也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安胎保胎的中西医药物,但效果却非常有限,而安胎药的主要成份多为孕激素,而一般情况下妊娠期间的孕妇孕激素的量是足够的,如果服用不适量的安胎药,会使孕妇孕激素过多从而造成流产和使妊娠延期,造成过期妊娠,过期妊娠不仅给母亲造成产伤及痛苦,更重要的是使胎盘老化,对胎儿供氧及养料不足,胎儿容易缺氧而窒息,会促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尤其是一些西药因其药理作用更容易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等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是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观察制成,通过其独特合理的中药配比,采集天然的中药材作为原料,不仅安全健康,且经过临床实验成功治愈了上千例需安胎保胎的患者,证明其中药配方具有配比合理,药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因上述原因引起的一般流产及习惯性流产的中药配方,从而解决现有市场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及副作用显著等问题。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每剂中药按重量配比为,熟地5.7克、白芍5.7克、白木5.7克、茯苓4.5克、川穹4.5克、杜仲3.4克、党参3.4克、甘草3.4克、香附3.4克、升麻2.8克、阿胶2.8克、艾叶2.2克、苏梗1.7克、泽泻1.7克、柴胡1.7克、砂仁1.7克、黄岑1.7克、玉米皮0.2克、桑寄生13.7克、面粉9克、纯净水90克。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生产工艺步骤包括以下部分:

(1)、原料准备:用电子称按所述每剂中药的重量配比称取50-80剂的量,取称量的中药材一同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后过筛取中药粉,其目数为30目,细度为0.595mm,并将制备的中药粉,纯净水和面粉放置备用;

(2)、热面打糊:将称量好的水倒入锅中,待煮沸后将面粉倒入锅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成糊状,制得面糊;

(3)、入药混匀:将制备好的中药粉加入面糊中继续搅拌均匀,制得中药面糊;

(4)、制丸脱水:将制得的中药面糊倒入制粒机中制粒,制成梧桐仔大小的圆状药丸并取出放置于阳光下进行脱水、干燥处理;

(5)、杀菌封装:将经脱水、干燥处理后的药丸采用真空杀菌后进行封装即制成。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所用中药原料熟地、白芍、白木、茯苓、川穹、杜仲、党参、甘草、香附、升麻、阿胶、艾叶、苏梗、泽泻、柴胡、砂仁、黄岑、玉米皮、桑寄生均取自绿色草本植物,安全卫生。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所用中药原料熟地、白芍、白木、茯苓、川穹、杜仲、党参、甘草、香附、升麻、阿胶、艾叶、苏梗、泽泻、柴胡、砂仁、黄岑、玉米皮、桑寄生,其纯度为100%。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其用法及用量为:

本安胎中药配方在流产症状出现3-5天内均有效。

按孕妇体重计算药量:每日一剂按三次量口服,均为饭前半小时内服用。正常服用三个月即可,经常性流产的孕妇怀孕即可吃,可吃至孩子出生。正常60公斤体重,每日一剂,体重每增加或者减少10公斤,相应每剂药量应增加或者减少10-30克。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原料和工艺步骤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体现如下:

(1)、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配方原料在选择上有其独特合理的中药配比。原料选择加入茯苓既能健脾,既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加入川芎、白芍、白木、党参善于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能活血调经,安胎促孕;加入升麻用以升阳,发表,透疹,解毒;加入阿胶用以补血滋阴,润燥;加入苏梗、艾叶可利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加入泽泻、砂仁用以利水,渗湿,泄热;加入柴胡佐以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加入熟地、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加入玉米皮、香附用于保胎安胎、促孕;加入杜仲、桑寄生用于补肝肾,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加入甘草则有助于调和诸药、缓和药性。

(2)、热面打糊工艺具有效打散面粉质粒,促进材料相溶的效果。

(3)、入药混匀工艺能有效地混合中药精华成分,从而达到制得的药丸粒质均匀,精细柔滑的效果。

(4)、制丸脱水工艺,更方便服用和携带,且中药精华易浓缩不易挥发。

(5)、杀菌封装工艺则是为了保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的封装生产,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健康和环保。

(6)、以上工艺步骤流程具有原料配比合理、取材无菌卫生的特点,且生产工艺独特,制得的药丸浓缩率高、中药原料的利用率高。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治愈因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等原因导致的不孕症状,增加怀孕概率,同时可治愈因各类原因导致的怀孕流产,预防胎儿发育不良、胎萎不长等具体病状。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经过临床实验成功治愈了上千例需安胎保胎的患者,证明其中药配方具有配比合理,药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以下为三例典型病例:

评定标准:

一般性流产:出现见红等、胎萎不长等轻微流产症状,即可服用,一般3-10天可稳定,可坚持服用1-2个月巩固。

习惯性流产:依据前几次流产状况而定,具体来说,若怀孕初期1-3个月发生流产状况,则从怀孕时服用,待过了易流产期间一个月即可。若前几次习惯性流产发生在怀孕中后期,即4-8个月期间,则于发生流产前1个月左右开始服用,待过易流产期可停止服用,胎儿可稳定。

临床应用病例一:

王某,28岁,农民,有过两次怀孕记录,均为晚期流产,经检查,是长期务农工作导致子宫内口松驰,宫颈深度裂伤所引发的胎膜早破而出现晚期流产,后第三次怀孕,开始服用本中药安胎配方3个月,无流产症状,于10月后通过顺产方式产出健康婴儿。

临床应用病例二:

刘某,33岁,白领,长期在工作压力大的环境下工作,没有精力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时间,长期导致内分泌失调严重,生殖器官发生病变造成怀孕早期的胎停育,为一般性流产,于第二胎开始开始服用本中药安胎配方,坚持服用两个月,于8个月后进行剖腹产手术产出健康婴儿。

临床应用病例三:

张某,29岁,有过自然流产连续3次的记录,且每次流产均发生在怀孕初期第3个月份,为习惯性流产,随后第四次怀孕从怀孕时即开始服用本中药安胎配方,一直服用到易流产期间一个月即可,于产日生出健康婴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每剂中药按重量配比为,熟地5.7克、白芍5.7克、白木5.7克、茯苓4.5克、川穹4.5克、杜仲3.4克、党参3.4克、甘草3.4克、香附3.4克、升麻2.8克、阿胶2.8克、艾叶2.2克、苏梗1.7克、泽泻1.7克、柴胡1.7克、砂仁1.7克、黄岑1.7克、玉米皮0.2克、桑寄生13.7克、面粉9克、纯净水90克。

本发明的促孕安胎中药配方,其生产工艺步骤包括以下部分:

(1)、原料准备:用电子称按所述每剂中药的重量配比称取50-80剂的量,取称量的中药材一同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后过筛取中药粉,其目数为30目,细度为0.595mm,并将制备的中药粉,纯净水和面粉放置备用;

(2)、热面打糊:将称量好的水倒入锅中,待煮沸后将面粉倒入锅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成糊状,制得面糊;

(3)、入药混匀:将制备好的中药粉加入面糊中继续搅拌均匀,制得中药面糊;

(4)、制丸脱水:将制得的中药面糊倒入制粒机中制粒,制成梧桐仔大小的圆状药丸并取出放置于阳光下进行脱水、干燥处理;

(5)、杀菌封装:将经脱水、干燥处理后的药丸采用真空杀菌后进行封装即制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技术主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