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6243发布日期:2018-12-11 23:3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

背景技术

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病床。

目前的病床功能单一,仅仅起到休息的作用,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存在诸多不便,比如,目前的床垫仅仅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且有的床垫比较硬,病人睡上去后舒适度非常差。病床采用手动摇杆实现倾斜度的调节,病人自己无法控制,需要陪护人员或者医务人员操作,调节方式麻烦。此外,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点滴治疗的频率非常高,在点滴过程中需要陪护人员随时关注药液剩余量,时间一长非常疲乏,尤其是在夜间,这一现象更为普遍,给病人和陪护人员带来紧张和疲劳感。

目前的普通病床均存在上述缺点,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也逐渐向半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的普通病床无法实时监控病人状态,也不具有病人异常状态报警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提高病人卧床的舒适度,减小对他人的依赖,提高对病人的监控和智能化程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包括床体、水垫、自动升降点滴杆、制冷系统和主控器;所述床体包括翻板,所述翻板转动安装于床体上表面的安装槽中,并且所述水垫覆盖于床体的上表面和翻板的上表面,通过转动翻板进而使位于翻板上表面的水垫倾斜;

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通过升降座安装于所述床体的侧边;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散热器和制冷管路;所述制冷管路安装于所述水垫内,所述散热器安装于床体的下部,并且制冷管路与散热器导通连接,通过散热器使制冷管路吸收水垫的热量进而使水垫的温度降低;

所述主控器安装于床体的下部,并且主控器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和升降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翻板和安装槽之间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座和伸缩杆分别与安装槽和翻板一一对应铰接。

液压缸的两端均采用铰接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液压缸伸缩的阻力,顺利将翻板向上推起。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站安装于床体的下部并且液压站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床体设有按键板,按键板与主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主控器输入指令。按键板设有上升按钮和下降按钮,病人按动上升和下降按钮自行调节上半身的倾斜角度,代替了传动的手动摇杆调节倾斜度,同时也减小了对陪护人员或者医务人员依赖。

优选地,所述升降座包括外壳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贯穿所述外壳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从而带动自动升降点滴杆升降;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按键板设置有控制自动升降点滴杆上移按钮和下移按钮,避免了手动调节点滴杆的高低,提高本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防止了点滴杆随意乱放,利于医疗设备的归纳。

优选地,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为方形管体,其外侧壁设有齿条;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齿条适配的齿轮,通过齿条与齿轮配合进而使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

第一电机采用伺服电机,同时配合齿轮齿条传动,动作精度高,自动升降点滴杆的上下移动的准确。此外,伺服电机自带自锁功能,上下移动后自动锁死,避免了在输液过程中自动升降点滴杆发生滑动,提高了安全系数。

优选地,所述制冷管路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分布于翻板上表面的水垫内,所述第二管体分布于床体上表面的水垫内,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导通连接。

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材料为铜,形变量非常小,无法弯曲。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连接处位于翻板的翻折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采用软管导通连接,软管形变量大,当翻板翻折时避免了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造成损坏。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依次导通连接的压缩机、膨胀阀、储液罐和散热管路;所述制冷管路导通连接与所述膨胀阀和储液罐之间,进而使压缩机、膨胀阀、制冷管路、储液罐和散热管路形成制冷回路。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风机和副控板;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散热管路并且风机的排风端与散热器的壳体的排风孔相对,通过风机带走散热管路的热量;所述副控板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副控板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压缩机和膨胀阀电连接。

水垫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水垫的温度反馈给主控器,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主控器控制副控板使压缩机工作,将制冷管路的热量转移到散热管路,风机再将散热管路带走,从而使水垫的温度降低。制冷管路充当了蒸发器,散热管路充当了冷凝器。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主控器再控制副控板使压缩机停止工作,从而将水垫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范围内,防止病人背部过热流汗,减小患皮肤病的可能。

优选地,还包括对射式传感器和定位夹;所述对射式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均固定于所述的定位夹上,并且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相对;所述定位夹安装于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用于固定输液管。

优选地,所述射式传感器和定位夹均设有多个,并且所有射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主控器设有蜂鸣器,当对射式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药液流经输液管时,主控器使蜂鸣器工作发出报警,以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及时更换药液或者停止输液。此外,主控器还与医院值班室的终端服务器电连接,蜂鸣器报警的同时,终端服务器也将发出报警以提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的血液回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包括床体、水垫、自动升降点滴杆、制冷系统和主控器,水垫能够完全贴合身体曲线,无论如何变换睡姿,都能均匀地支撑全身重量,使颈椎、腰椎不再悬空,减轻身体自重对脊椎、肌肉、微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压力,对脊柱起到特别护理作用,既可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又大大地提高了卧床的舒适度。主控板控制制冷系统工作,使水垫的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在夏季,避免了患者朝下的部位一直浸泡在汗液中,大大减小了患皮肤病或者其他疾病的可能,使皮肤一直保持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夹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床体,2-水垫,3-自动升降点滴杆,4-主控器,5-翻板,6-安装槽,7-液压缸,8-液压站,9-外壳,10-第一电机,11-齿条,12-齿轮,13-制冷管路,14-中心轴,15-散热器,16-散热管路,17-风机,18-第一管体,19-第二管体,20-万向轮,21-定向轮,22-第二电机,23-对射式传感器,24-定位夹,25-固定臂,26-活动臂,27-拉簧,2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临床护理智能床,包括床体1、水垫2、自动升降点滴杆3、制冷系统和主控器4。水垫2内充满水,能够完全贴合身体曲线,无论如何变换睡姿,都能均匀地支撑全身重量,使颈椎、腰椎不再悬空,减轻身体自重对脊椎、肌肉、微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压力,对脊柱起到特别护理作用,既可以保护患者的身体,又大大地提高了卧床的舒适度。

为了方便调节患者上半身的倾斜交底,所述床体1包括翻板5,所述翻板5转动安装于床体1上表面的安装槽6中,并且所述水垫2覆盖于床体1的上表面和翻板5的上表面,通过转动翻板5进而使位于翻板5上表面的水垫2倾斜。所述翻板5和安装槽6之间设有液压缸7,所述液压缸7的缸座和伸缩杆分别与安装槽6和翻板5一一对应铰接。液压缸7的两端均采用铰接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液压缸7伸缩的阻力,顺利将翻板5向上推起。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7的液压站8,所述液压站8安装于床体1的下部并且液压站8与所述主控器4电连接。床体1设有按键板,按键板与主控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主控器4输入指令。按键板设有上升按钮和下降按钮,病人按动上升和下降按钮自行调节上半身的倾斜角度,代替了传动的手动摇杆调节倾斜度,同时也减小了对陪护人员或者医务人员依赖。

如图1和图3所示,普通的病床的点滴杆均是手动调节高低,并且没有统一地方进行归纳。本实施例中自动升降点滴杆3通过升降座安装于所述床体1的侧边,所述升降座包括外壳9和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安装于所述外壳9内,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3贯穿所述外壳9与第一电机10传动连接,通过第一电机10从而带动自动升降点滴杆3升降;所述第一电机10与所述主控器4电连接。按键板设置有控制自动升降点滴杆3上移按钮和下移按钮,避免了手动调节点滴杆的高低,提高本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同时也防止了点滴杆随意乱放,利于医疗设备的归纳。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3为方形管体,其外侧壁设有齿条11;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齿条11适配的齿轮12,通过齿条11与齿轮12配合进而使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3与第一电机1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10采用伺服电机,同时配合齿轮12齿条11传动,动作精度高,自动升降点滴杆3的上下移动的准确。此外,伺服电机自带自锁功能,上下移动后自动锁死,避免了在输液过程中自动升降点滴杆3发生滑动,提高了安全系数。

对于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或者失去意识的患者,久卧在病床上,身体朝下的部位温度较高,使皮肤容易出汗,长时间容易患皮肤病或者其他疾病。为了减小患皮肤病的可能,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散热器15和制冷管路13;所述制冷管路13安装于所述水垫2内,所述散热器15安装于床体1的下部,并且制冷管路13与散热器15导通连接,通过散热器15使制冷管路13吸收水垫2的热量进而使水垫2的温度降低。所述散热器15包括依次导通连接的压缩机、膨胀阀、储液罐和散热管路16;所述制冷管路13导通连接与所述膨胀阀和储液罐之间,进而使压缩机、膨胀阀、制冷管路13、储液罐和散热管路16形成制冷回路。所述散热器15还包括风机17和副控板;所述风机17固定于所述散热管路16并且风机17的排风端与散热器15的壳体的排风孔相对,通过风机17带走散热管路16的热量;所述副控板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副控板的输出端与所述风机17、压缩机和膨胀阀电连接。水垫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水垫2的温度反馈给主控器4,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后,主控器4控制副控板使压缩机工作,将制冷管路13的热量转移到散热管路16,风机17再将散热管路16带走,从而使水垫2的温度降低。制冷管路13充当了蒸发器,散热管路16充当了冷凝器。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主控器4再控制副控板使压缩机停止工作,从而将水垫2的温度控制在设定温度范围内,防止病人背部过热流汗,减小患皮肤病的可能。

由于制冷管路13的材料为铜,形变量非常小,无法弯曲,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制冷管路13设计为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所述第一管体18分布于翻板5上表面的水垫2内,所述第二管体19分布于床体1上表面的水垫2内,并且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导通连接。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的连接处位于翻板5的翻折处,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采用软管导通连接,软管形变量大,当翻板5翻折时避免了对第一管体18和第二管体19造成损坏。

为了方便本设备移动,床体1的四个立脚的下端均轮子,其中两个前立脚的轮子为万向轮20,两个后立脚的轮子为定向轮21并且该两个轮子通过中心轴14同步转动。两个后立脚之间设有固定板,固定板设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心轴14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2与所述主控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床体1上的按键板控制第二电机22转动,从而使床体1自动移动,省去了人工推动。第二电机22为伺服电机,自带自锁功能,不转动时则将床体1停留在原位锁死。

如图4所示,静脉输液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点滴治疗的频率非常高,在点滴过程中需要陪护人员随时关注药液剩余量,为了避免药液用完发生回流,本实施例还包括对射式传感器23和定位夹24。所述对射式传感器23包括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所述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均固定于所述的定位夹24上,并且红外线发射端和红外线接收端相对;所述定位夹24安装于所述自动升降点滴杆3,用于固定输液管。定位夹24的包括固定臂25和活动臂26,固定臂25和活动臂26均成半圆形并且开口相对,用于夹住输液管。固定臂25与自动升降点滴杆3固定连接,活动臂26与自动升降点滴杆3转动连接,固定臂25和活动臂26之间安装有拉簧27。使用时,转动活动臂26并将输液管放在固定臂25和活动臂26之间,在拉簧27的回复力作用下将输液管夹在固定臂25和活动臂26之间。当输液管中午药水流过时,红外线接收端接收到红外线发射端的光照度由弱变强,并且将信号变化发送至主控器4中,主控器4设有蜂鸣器,主控器4使蜂鸣器工作发出报警,以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及时更换药液或者停止输液。此外,主控器4还与医院值班室的终端服务器电连接,蜂鸣器报警的同时,终端服务器也将发出报警以提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的血液回流。本实施例中的主控器4采用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属于现有技术,并且也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自动升降点滴杆3上设有三个挂钩28,用于挂药瓶,可以同时使用三组输液管,所述射式传感器和定位夹24均设有多个,并且所有射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每组输液管对应一个射式传感器和定位夹24,分别监控每组输液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