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6044发布日期:2018-09-04 21:3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多于6个月至3岁间,平均18-22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引起热性惊厥的病因有多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持续性高热为小儿热性惊厥最常见的病因。因小儿神经髓鞘结构与大脑皮质尚示发育成熟,若体温过高,大脑皮层易出现异常放电,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终诱导热性惊厥发生。临床表现为全身突然出现抽搐,苦反复抽搐,易引起脑损伤,甚至导致癫痫。

现有技术中,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方法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静脉滴注或直肠给药。这种常规疗法可以使多数发热得到有效控制,但对部分发热效果较差。且对于呼吸道的感染尚需额外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否则易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

因此,提供一种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的组合物,不仅能有效控制体温,防止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还能有效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的组合物,安全、有效,不仅能有效控制体温,防止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还能有效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又提供了该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桑白皮1-10份,石膏5-20份,柴胡1-8份。

优选地,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桑白皮3-7份,石膏8-15份,柴胡2-5份。

优选地,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桑白皮5份,石膏12.5份,柴胡2.5份。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是以桑白皮、石膏、柴胡为原料,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制剂。

优选地,所述制剂为石膏经提取制备成提取物,桑白皮、柴胡粉碎入药制成。

优选地,所述制剂为石膏、桑白皮、柴胡经提取制备成提取物制成。

优选地,所述制剂为栓剂。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后,过滤,滤液浓缩,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分别粉碎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或者将桑白皮、柴胡加水煎煮,过滤,滤液浓缩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所述辅料加热熔化后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所述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的栓剂模具中,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栓剂基质10-20份,表面活性剂0.1-0.5份,吸收促进剂0.1-0.5份。

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防治小儿发热引起的惊厥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栓剂基质选自脂肪酸酯、氢化油、聚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脂肪酸酯为可可豆脂、香果脂、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本发明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蓖麻油聚烃氧酯、司盘、波洛沙姆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中所述的吸收促进剂选自乙二酸四乙胺、乙二酸四乙胺二钠、柠檬酸三钠、水杨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04.h20),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淸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本发明中所述的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桑白皮味甘,寒。归肺经。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本发明中所述的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本发明中所提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药用赋型剂手册》(美国药学协会,1986年10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用辅料手册》(handbookofpharmaceuticalexcipients,原著第四版)或《药剂辅料大全》(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所列的辅料,但并不局限于这些辅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组方精炼,仅采用三味药组成,配比科学,各个组分协同作用,共同发挥退热、抗惊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本发明中以石膏为君,取其性大寒、淸热泻火的功效;以柴胡、桑白皮为臣。柴胡取其性微寒、疏散退热的功效,与石膏配合,共奏解表退热的功效;桑白皮取其性寒、泻肺平喘的功效,与石膏配合,能有缓解肺热咳嗽,从而共奏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柴胡和桑白皮配合达到预防高热后抽搐的症状,以减少抽搐的发生。三者均归肺经,配合使用,不仅能退热、抗惊厥,还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

本发明根据原料药的特性,采用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将石膏先煎后入药,最大限度地使有效成分溶出。采用直肠给药系统,能有效地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且用药方便,特别适于患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桑白皮1份,石膏20份,柴胡1份;栓剂基质可可豆脂20份,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0.1份,吸收促进剂乙二酸四乙胺0.5份。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3倍重量的水煎煮3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分别粉碎,过200目筛网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栓剂基质70-80℃加热熔化后,保温状态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在保温状态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至60℃的栓剂模具中,6-8℃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本实施例制得的栓剂每粒重2g。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桑白皮10份,石膏5份,柴胡8份;栓剂基质氢化油10份,表面活性剂吐温800.5份,吸收促进剂柠檬酸三钠0.1份。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3倍重量的水煎煮3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分别粉碎,过100目筛网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栓剂基质70-80℃加热熔化后,保温状态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在保温状态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至60℃的栓剂模具中,6-8℃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本实施例制得的栓剂每粒重2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桑白皮3份,石膏15份,柴胡2份;栓剂基质聚乙二醇中20份,表面活性剂波洛沙姆0.3份,吸收促进剂乙二酸四乙胺二钠0.2份。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3倍重量的水煎煮3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6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栓剂基质70-80℃加热熔化后,保温状态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在保温状态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至60℃的栓剂模具中,6-8℃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本实施例制得的栓剂每粒重2g。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桑白皮7份,石膏8份,柴胡5份;栓剂基质香果脂10份,表面活性剂司盘0.5份,吸收促进剂水杨酸钠0.2份。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3倍重量的水煎煮3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6倍重量的水煎煮1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栓剂基质70-80℃加热熔化后,保温状态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在保温状态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至60℃的栓剂模具中,6-8℃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本实施例制得的栓剂每粒重2g。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步骤1:备料,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和辅料;

桑白皮5份,石膏12.5份,柴胡2.5份;栓剂基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20份,表面活性剂蓖麻油聚烃氧酯0.4份,吸收促进剂水杨酸钠0.5份。

步骤2:将石膏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3倍重量的水煎煮3小时,100目筛网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80℃),得到石膏提取物;

步骤3:将桑白皮、柴胡分别粉碎,过120目筛网后,与所述石膏提取物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步骤4.将栓剂基质70-80℃加热熔化后,保温状态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吸收促进剂,搅拌均匀,再在保温状态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一混合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制得的第二混合物灌装至预热至60℃的栓剂模具中,6-8℃冷却,成型,取出,即得。

本实施例制得的栓剂每粒重2g。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退热作用的药效学试验。

1.样品:

试验品:根据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的样品,置阴凉干爽通风处保存。小儿用量为每次1粒,每日2-3次,小儿体重按18kg计算,折合给药剂量为每日0.22-0.33g/kg。

阳性对照品:对乙酰氨基酚,0.05g/kg。

空白样品: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不添加原料药,仅用辅料制成的栓剂。

1.2实验动物与分组:新西兰兔(体重1.5~2.5kg),随机分为5组,依次对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根据新西兰兔的直肠容积设定给药量,每日给药两次,每次给药量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给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0.05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空白样品3.3g/kg,低剂量组给予试验品1.65g/kg,中剂量组给予试验品3.3g/kg,高剂量组给予试验品6.6g/kg。

1.3试验方法:给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00ng/kg,注射后1.0h测量肛温,选出体温升高约0.8℃~1.7℃的新西兰兔,根据体温升高情况对动物进行均衡分组。注射内毒素后2小时各给药组按相应方法和剂量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后0.5h、1h、1h、3h、4h、5h、6h各测量肛温一次。

结果见下表:

注:t1表示注射内毒素后1h体温,△t表示体温变化值,体温单位均为℃。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组合物抗惊厥作用的药效学试验。

1.样品:

试验品:根据实施例5的方法制备的样品,置阴凉干爽通风处保存。小儿用量为每次1粒,每日2-3次,小儿体重按18kg计算,折合给药剂量为每日0.22-0.33g/kg。

阳性对照品:地西绊组,10mg/kg。

空白样品:按照实施例5的方法,不添加原料药,仅用辅料制成的栓剂。

1.2实验动物与分组:s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重为180-200克。随机分为5组,依次对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为灌胃给药,其余各组为直肠给药,且直肠给药后需用惰性栓将大鼠肛门封闭,以保证药物与直肠充分接触4h,给药4h后将惰性栓拆除。根据大鼠的直肠容积设定给药量,每日给药两次,每次给药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空白样品6.6g/kg,低剂量组给予试验品3.3g/kg,中剂量组给予试验品6.6g/kg,高剂量组给予试验品13.2g/kg。

1.3试验方法:按照本实施例的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对各组动物进行给药,具体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天;阳性对照组仅在致惊厥当天给药一次。末次给药后约1.0h各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硝酸士的宁溶液(1.8mg/kg),注射后立刻观察30min内大鼠的惊厥潜伏期、惊厥动物数及死亡动物数并进行相关的统计。

结果见下表: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临床应用。

病例1.周某,女,3岁,2017年1月17日就诊。

现病史:发热半小时;

既往史:有惊厥史,无癫痫史。

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温主38.8℃,扁桃体无肿大,咽喉无充血,心肺正常,其余正常。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退热,防惊厥。

治疗:采用实施例5制得的栓剂,直肠给药,每日2次,每次1枚。

疗效:经用以上药物治疗2天痊愈,未发现抽搐症状。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临床应用。

病例2.李某,女,4岁1个月,2018年2月10日就诊。

现病史:发烧,咳嗽1天,伴抽搐1次;

既往史:有惊厥史,无癫痫史。

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温主38.8℃,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其余正常。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退热,防惊厥。

治疗:采用实施例5制得的栓剂,直肠给药,每日3次,每次1枚。

疗效:经用以上药物治疗3天痊愈,未发现抽搐症状。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临床应用。

病例3.唐某,男,1岁6个月,2017年5月4日就诊。

现病史:流涕,发热2天,伴抽搐2次;

既往史:有惊厥史,无癫痫史。

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温主39℃,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其余正常。

诊断:扁桃体炎。

治法:抗感染、退热,防惊厥。

治疗:采用实施例4制得的栓剂,直肠给药,每日3次,每次1枚。

疗效:经用以上药物治疗3天痊愈,未发现抽搐症状。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本发明的临床应用。

病例4.瞿某,男,9个月,2018年2月11日就诊。

现病史:发热1小时;

既往史:有惊厥史,无癫痫史。

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温主38.6℃,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其余正常。

诊断:扁桃体炎。

治法:退热,防惊厥。

治疗: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栓剂,直肠给药,每日3次,每次1枚。

疗效:经用以上药物治疗3天痊愈,未发现抽搐症状。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