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4807发布日期:2018-09-29 00:5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数量逐渐增多,约占髋部骨折50%。该疾病使人失去下肢活动能力,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症,外伤后不稳定骨折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所占比例逐渐升高[2]。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内固定失效率较高,主要内固定失效结果包括:螺旋刀片自股骨头切出、髋内翻以及股骨颈短缩畸形、骨折不愈合、螺旋刀片松动退出、应力性骨折、内固定断裂等发生。

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多主张采用股骨髓内钉系统固定,髓内钉系统因通过股骨髓腔,偏心距离相对较短,更接近下肢机械轴,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可能性相对髓外固定小,髓内钉系统置入,可重建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连接,恢复其生理结构完整性,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骨折愈合后患肢功能重新恢复。目前多种类型股骨髓内钉固定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使用现有髓内钉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仍存在较高内固定失效比例。

目前现有髓内钉系统术后形成杠杆样结构,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完全替代骨组织承担负重时应力,内固定成角部位应力集中,且抗外下方斜向剪切力性能差。在结构设计层面上,现有髓内钉系统并未重视正常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骨骼中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复合结构替代重建,忽视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重要性。该正常骨组织所形成的三角支撑结构稳定型远远优于内固定替代正常结构所形成的杠杆样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一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替代重建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实现手术固定后局部具有更强的稳定型,降低内固定失效几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压力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张力钉,所述主钉、所述压力钉和所述张力钉形成至少一个三角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与所述张力钉叉接,所述主钉包括依次连接的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一体成型,所述近端段设置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所述第一钉孔固定所述张力钉,所述第二钉孔固定所述压力钉。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尾端采用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包括一级凸起、二级凸起或多级凸起,所述第一钉孔与所述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凸起结构为一级凸起,所述张力钉定尾端设置定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尾端采用二级凸起,所述二级凸起包括依次设置定位凸起和限深凸起。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尾端设置增粗结构,所述增粗结构为一级增粗、二级增粗或多级增粗,所述第二钉孔与所述压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增粗结构为一级增粗;

还包括防退锁定钉,所述防退锁定钉贯穿所述主钉和所述压力钉,所述防退锁定钉与所述压力钉间夹角为85-95°,所述压力钉尾端设置定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增粗结构为二级增粗,所述二级增粗包括依次设置一级增粗定位结构和二级增粗限深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防退钉,所述第二钉孔与所述防退钉和所述压力钉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防退钉,所述第二钉孔与所述防退钉和所述压力钉相匹配;

所述压力钉尾端一侧设置二级增粗,所述压力钉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所述第二钉孔为结合孔,所述结合孔包括主孔、螺纹孔和定位孔,所述主孔一侧设置所述定位孔,所述主孔另一侧对应设置所述螺纹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一级增粗定位结构相匹配,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压力钉尾端的所述螺纹和所述防退钉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或所述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前端设置叉槽,所述张力钉托放在所述压力钉的叉槽上。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前端设置叉槽,所述压力钉插放在所述张力钉的叉槽内。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或压力钉上设置加压间缝,所述加压间缝设置在所述压力钉和所述张力钉交叉接点和所述旋进结构之间。

优选地,所述叉槽包括鞍部和侧翼,所述侧翼位于所述鞍部两侧,所述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近端段端部设置尾帽;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前端为螺旋刀片,所述尾帽采用短型尾帽,所述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所述短型尾帽尾部压入所述压槽;

优选地,所述张力钉前端为螺纹结构,所述尾帽采用短型尾帽,所述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所述短型尾帽尾部压入所述压槽,或所述尾帽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优选地,所述主钉长度为165-415mm,所述主钉分大、中、小三型,所述主钉、所述压力钉、所述张力钉与所述主钉相匹配,所述压力钉长度为100-165mm,所述张力钉长度为60-120mm。

优选地,采用所述小型主钉,所述远端段设置动态锁定孔,所述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

或采用所述大、中主钉,所述远端段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所述静态锁定孔和所述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

优选地,所述主钉、所述压力钉、所述张力钉、所述锁定钉均采用空心结构,所述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所述近端段的外偏角4-4.9°,所述远端段的前倾角10°,所述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所述近端段直径16-19mm;所述近端段长度130-140mm,所述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

优选地,所述尾帽的内六角4.4mm,所述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所述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所述长型、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或所述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所述螺纹结构、所述螺旋刀片长度10-25cm,所述压力钉、所述张力钉前端段顶面距所述主钉长度为5-10cm。

优选地,所述压力钉与所述主钉夹角120-145°,所述张力钉与所述主钉夹角90-100°。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手术植入侧弯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的过程将会很流畅,可避免出现暴力植入。

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可避免原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植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远端尖端顶压在股骨干前壁上加上暴力植入导致的股骨干骨折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可避免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暴力植入过程中的主钉变形,进而导致远端锁钉孔的变形或移位而影响远端锁钉的置入。

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侧弯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的长度能够加长,甚至股骨髓腔全长,将可应用于股骨干骨折及股骨多发骨折,增加了其应用范围。

有效防止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短缩、股骨部分向内侧移位,股骨头及颈部旋转畸形,内固定断裂、松动、退出股骨头颈内部固定,动力螺钉或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另一视角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压力钉与主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第二钉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张力钉与主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张力钉与压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和4的张力钉与压力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压力钉与主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主钉、压力钉、张力钉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的主钉、张力钉与短型尾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的主钉、张力钉与长型尾帽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的尾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与股骨的安装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压力钉的叉槽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左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前端为螺旋刀片的张力钉或压力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压力钉的增粗结构采用一级增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左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压力钉的增粗结构采用二级增粗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左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张力钉的凸起结构采用二级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的左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张力钉或压力钉尾端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钉、2.压力钉、3.张力钉、4.三角支撑结构、5.叉槽、6.加压间缝、7.近端段、8.远端段、9.尾帽、10.第一钉孔、11.第二钉孔,12.增粗结构,13.一级增粗定位结构、14.二级增粗限深结构、15.防退钉、16.螺纹、17.主孔、18.螺纹孔、19.定位孔、20.防退锁定钉、21.定位结构、22.凸起结构、23.定位凸起、24.限深凸起、25.螺纹结构、26.螺旋刀片、27.锁定钉、28.压槽、29.鞍部、30.侧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压力钉2,还包括至少一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形成至少一个三角支撑结构4。本申请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重视正常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骨骼中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复合结构替代重建,压力钉2和张力钉3位于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位置,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重建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三角支撑结构稳定型远远优于内固定替代结构(如pfna)所形成的杠杆样结构,限制压力钉2和张力钉3的转动以及压力钉2和张力钉3绕主钉1纵轴转动,有效防止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短缩、股骨部分向内侧移位,股骨头及颈部旋转畸形,内固定断裂、松动、退出股骨头颈内部固定,动力螺钉或螺旋刀片切出,

股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发生,有利于手术进行,有利于病情恢复。

压力钉2与张力钉3叉接,主钉1包括近端段7和远端段8,近端段和远端段一体成型,近端段7的顶端设置有尾帽9,近端段7的另一端与远端段8连接,近端段7采用膨大结构,增加其在转子间的稳定性,远端段7尾端为尖端且设置有凹槽减压面,距锁定钉有一定距离,使应力份分散,减少出现断钉及主钉尾部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近端段7和远端段8一体成型,近端段7设置的第一钉孔10和第二钉11,第一钉孔10固定张力钉3,第二钉11固定压力钉2,第一钉孔10的个数和结构与张力钉3相匹配,第二钉孔11的个数和结构与张力钉3相匹配。

压力钉2或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旋进结构为螺纹结构25、螺旋刀片26或其他结构,螺纹结构25为自攻带槽型,采用螺纹结构,方便拧入;采用螺旋刀片26,需要敲击打入;尽可能地将螺纹结构25、螺旋刀片26置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旋进结构的顶端与尖顶端的距离为20-25cm,旋进结构在叉接点外股骨头顶端的位置。

张力钉3尾端采用凸起结构22,凸起结构包括一级凸起、二级凸起或多级凸起,第一钉孔10与张力钉3尾端结构相匹配。根据张力钉3的前端旋进结构不同,采用不同的增粗结构12

张力钉3前端为螺纹结构,凸起结构22为一级凸起。一级凸起可以采用沿压力钉2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部分增粗、整体增粗结构、环状增粗结构,限制张力钉3拧入的深度。张力钉3尾端采用凸起结构22采用一级凸起,其结构与压力钉尾端采用一级增粗结构类似。

张力钉3前端为螺旋刀片,张力钉3尾端采用二级凸起,二级凸起包括依次设置定位凸起23和限深凸起24。对应二级凸起的第一钉孔10为结合孔,结合孔包括主孔17和定位孔19,定位凸起23与定位孔19相匹配,实现定位张力钉3的的敲击打入方向。

定位凸起23为沿张力钉3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实现定位张力钉3敲击打入的方向。

限深凸起24以采用沿张力钉3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部分增粗、环状增粗结构,一级增粗实现定位压力钉拧入的方向。限深凸起24的尺寸大于第一钉孔10的尺寸,限制张力钉3敲击打入的深度。

图26是本发明的张力钉的凸起结构采用二级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中h图是定位凸起为沿压力钉轴向的凸起条状结构,限深凸起也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限深凸起尺寸大于定位凸起;图26中i图是定位凸起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限深凸起为半椭圆形;图26中j图是定位凸起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限深凸起为圆环;图26中k图是定位凸起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限深凸起为为整体凸起结构,凸起部分为圆形;图26中l图是定位凸起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限深凸起为为整体凸起结构,凸起部分为椭圆形;

压力钉2或张力钉3的旋进结构为螺纹结构时,压力钉2或张力钉3的尾端采用一级结构;压力钉2或张力钉3的旋进结构为螺旋刀片时,压力钉2或张力钉3的尾端采用二级结构。

旋进结构采用螺旋刀片26,螺旋刀片26的刀面有宽大的表面积,使其中的松质骨在打击过程中旋转并挤压,从而达到填压骨质的作用,提高锚合力。

压力钉2尾端设置增粗结构,增粗结构12为一级增粗、二级增粗或多级增粗,第二钉孔11与压力钉2尾端结构相匹配。根据压力钉2的前端旋进结构不同,采用不同的增粗结构12。

压力钉2的旋进结构为螺纹结构时,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增粗结构12,实现定位和限深,

压力钉2前端为螺纹结构片时,增粗结构12为一级增粗,一级增粗可以采用沿压力钉2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部分增粗结构、整体增粗结构、环状增粗结构,一级增粗限制拧入的深度,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图22是本发明的压力钉的增粗结构采用一级增粗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中a图是一级增粗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图22中b图是一级增粗为部分增粗结构,具体为上部做增粗处理,下部不做增粗处理,增粗部分为半椭圆形;图22中d部分增粗结构,具体为前部做增粗处理,后部不做增粗处理,增粗部分为圆环;图22中d图是一级增粗为整体增粗结构,增粗部分为圆形;图22中e图是一级增粗为整体增粗结构,增粗部分为椭圆形;

还包括防退锁定钉20,防退锁定钉20与压力钉2间夹角为85-95°,防退锁定钉20贯穿主钉1和压力钉2,有效防止压力钉2发生退钉现象。

压力钉2前端为螺旋刀片时,增粗结构12为二级增粗包括一级增粗定位结构13和二级增粗限深结构14;二级增粗限深结构14位于压力钉2尾端,一级增粗定位13紧挨二级增粗限深14设置,二级增粗包括沿所述压力钉尾端至另一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增粗定位结构13和二级增粗限深结构14。

还包括防退钉15,第二钉孔11与防退钉15和压力钉2相匹配;实现定位压力钉2敲击打入方向、限制压力钉2敲击打入的深度和防止压力钉2退出股骨头颈内部。

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二级增粗,实现定位压力钉2敲击打入方向、限制压力钉2敲击打入的深度,压力钉2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16,螺纹16采用螺纹16弧面对应圆心角为30-180°的螺纹结构,实现防退钉15与压力钉2尾端的固定,防止压力钉退出股骨头颈内部。

图24是本发明的压力钉的增粗结构采用二级增粗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中f图是一级增粗定位结构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结构,二级增粗限深结构也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结构,二级增粗限深结构尺寸大于一级增粗定位结构;此时压力钉2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16,螺纹16采用螺纹16弧面对应圆心角为180°;图24中g图是一级增粗定位结构为沿压力钉轴向的条状凸起结构,二级增粗限深结构为半椭圆形;此时压力钉2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16,螺纹16采用螺纹16弧面对应圆心角为90°。

第二钉孔10为结合孔,结合孔包括主孔17、螺纹孔18和定位孔19,主孔一侧设置定位孔19,主孔另一侧对应设置螺纹孔18。定位孔19与一级增粗定位结构相匹配,定位压力钉敲击打入的方向,螺纹孔18与压力钉2尾端的螺纹16和防退钉间的螺纹结构相匹配,防止压力钉2退出股骨头颈内部

一级增粗定位结构13为沿压力钉2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实现定位压力钉2敲击打入的方向。

二级增粗限深结构14的尺寸大于定位孔19的尺寸,限制压力钉2敲击打入的深度。

张力钉3、压力钉2设尾端采用一级结构时,张力钉3、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定位张力钉3、压力钉2的敲击打入方向,或定位张力钉3、压力钉2拧入后的最终方向,定位结构21采用凹槽设计,有定位指示叉接方向的作用,具体如:压力钉2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先置入张力钉3后,再置入压力钉2,通过压力钉2尾端设置的定位结构21指示叉槽侧翼30的开口方向,压力钉2通过主钉1上的第二钉孔11进入,保证压力钉2前端叉槽5的侧翼29沿张力钉3进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保证不偏离预计进钉位置,进而保证压力钉2与张力钉3顺利叉接。

定位结构21为十字定位结构、对称的奇数多边形,对称的奇数多边形常采用等腰梯形。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1张力钉或压力钉尾端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中m图是十字定位结构图;28中n图是等腰三角形定位结构;28中0图是五边形定位结构。定位结构21包括图28所示结构并不限于以上结构。

张力钉3前端设置旋进结构,压力钉2前端设置叉槽5,张力钉托放在压力钉2的叉槽5上。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实现,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形成一个稳定三角支撑结构4。

压力钉2前端设置旋进结构,张力钉3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插放在张力钉的叉槽5内。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实现,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形成一个稳定三角支撑结构4。

叉槽5包括鞍部29和侧翼30,侧翼位于鞍部两侧,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压力钉2或张力钉3前端设置叉槽5,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侧翼内侧采用平面结构,方便敲击打入置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方便压力钉2与张力钉3叉接。

压力钉2或张力钉3上设置加压间缝6,加压间缝6设置在压力钉2和张力钉3交叉接点和旋进结构之间。加压间缝6缩短保护套筒长度,确保带有螺旋旋刀片压力钉2或张力钉3尾端更贴近骨面,同时避免激惹软组织,结构类似pfna螺旋刀片结构。

近端段端部设置尾帽9;

张力钉3前端为螺旋刀片,尾帽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通过短型尾帽进一步固定张力钉3,防止张力钉3发生滑动或退钉现象,有利于结构稳定。

张力钉前端为螺纹结构,尾帽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或尾帽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防止张力钉3发生滑动或退钉现象,有利于结构稳定。

主钉1长度为165-415mm,主钉1分大、中、小三型,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与主钉1相匹配,压力钉2长度为100-165mm,张力钉3长度为60-120mm。主钉1的型号根据病人股骨髓腔大小及股骨粉碎程度而定。术前同时备用大、中、小的三型主钉,根据术中的情况,选择最佳长度的钉。

主钉采用小型主钉1,远端段8设置动态锁定孔,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动态锁定在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时,可作为动力加压使用。

或主钉采用大、中主钉1,远端段8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静态锁定为了控制骨折近端的旋转,防止径向及轴向不稳定,为髓内钉系统固定提供稳定性。动态锁定在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时,可作为动力加压使用。

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3、锁定钉27均采用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近端段7的外偏角4-4.9°进针方便暴露少,远端段8的前倾角10°,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近端段7直径16-19mm;近端段7长度130-140mm,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形状和尺寸设置合理,与股骨前躬弧度和结构相匹配。

尾帽9的内六角4.4mm,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尺寸设置合理,方便固定主钉1和张力钉3。

压力钉2或张力钉3前端设置旋进结构为螺旋刀片26或螺纹结构25、螺旋刀片26长度10-25cm,压力钉2、张力钉3尾端段顶面距主钉1长度为5-10cm。螺纹结构25为自攻带槽型,螺纹间距2mm,螺纹深度4mm,尺寸设置合理,方便拧入。

压力钉2与主钉1夹角120-145°,张力钉3与主钉1夹角90-100°,保证压力钉2和张力钉3位于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位置。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重建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三角支撑结构稳定型远远优于内固定替代结构(如pfna)所形成的杠杆样结构,限制压力钉2和张力钉3的转动以及压力钉2和张力钉3绕主钉1纵轴转动,有效防止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短缩、股骨部分向内侧移位,股骨头及颈部旋转畸形,内固定断裂、松动、退出股骨头颈内部固定,动力螺钉或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发生,有利于手术进行,有利于病情恢复。

手术步骤:

(1)调整病人体位;(2)确定手术入路;(3)导针的插入;(4)扩髓;(5)配合瞄准系统,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置入。

使用例: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的置入顺序:

一、张力钉3前端设置旋进结构,压力钉2前端设置叉槽5,张力钉托放在压力钉2的叉槽5上。

(1)先置入主钉1;(2)置入张力钉3,通过主钉1上的第一钉孔1进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张力钉3处于张力骨小梁力臂位置;(3)置入压力钉2,通过主钉1上的第二钉孔11进入,压力钉2前端叉槽5的侧翼29沿张力钉3进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压力钉2处于压力骨小梁力臂位置;(4)置入防退钉15或防退锁定钉20进一步固定压力钉2,防止压力钉2发生退钉现象的发生(5)拧入锁定钉27,通过主钉1上的远端段8设置的锁定孔固定,实现远端锁定;(6)置入尾帽9,进入主钉1,进一步固定张力钉3;(7)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重建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

二、压力钉2前端设置旋进结构,张力钉3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插放在张力钉的叉槽5内。

(1)先置入主钉1;(2)置入压力钉2,通过主钉1上的第二钉孔11进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压力钉2处于压力骨小梁力臂位置(3)置入张力钉3,通过主钉1上的第一钉孔1进入,张力钉3前端叉槽5的侧翼29沿压力钉2进入股骨头顶端的位置,张力钉3处于张力骨小梁力臂位置;(4)置入防退钉15或防退锁定钉20进一步固定压力钉2,防止压力钉2发生退钉现象的发生(5)拧入锁定钉27,通过主钉1上的远端段8设置的锁定孔固定,实现远端锁定;(6)置入尾帽9,进入主钉1,进一步固定张力钉3;(7)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重建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

实施例1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压力钉2,还包括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4。

压力钉2与张力钉叉接,张力钉前端设置螺旋刀片26

压力钉2直径大于张力钉直径,压力钉2直径为13mm,张力钉直径为8mm,压力钉2前端设置叉槽5,张力钉托放在压力钉2的叉槽5上。

张力钉上设置加压间缝6,加压间缝6设置在压力钉2和张力钉交叉接点和螺旋刀片26之间。

叉槽5包括鞍部29和侧翼30,侧翼位于鞍部两侧,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

主钉1包括近端段7和远端段8,近端段7和远端段8一体成型,近端段7的一端设置有尾帽,近端段7的另一端与远端连接,近端段7设置固定张力钉3和压力钉2的第一钉孔10和第二钉孔。

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增粗结构12。增粗结构12为二级增粗结构包括一级增粗定位13和二级增粗限深14;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

还包括防退钉15,第二钉孔与防退钉15和压力钉2相匹配;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二级增粗,压力钉2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16,螺纹16为半螺纹,螺纹16弧面对应圆心角为180°第二钉孔为结合孔,结合孔包括主孔17、螺纹孔18和定位孔19,主孔一侧设置定位孔19,主孔另一侧对应设置螺纹孔18。

第一钉孔10与张力钉3尾端结构相匹配,

张力钉尾端采用二级凸起22,二级凸起22包括定位凸起23和限深凸起24,第一钉孔10与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对应二级凸起的第一钉孔10为结合孔,结合孔包括主孔17和定位孔19,定位凸起23与定位孔19相匹配,实现定位张力钉3的的敲击打入方向。

尾帽9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

主钉1长度为165-415mm,主钉1分大、中、小三型,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与主钉1相匹配,压力钉2长度为100-165mm,张力钉3长度为60-120mm。

采用小型主钉1,远端段8设置动态锁定孔,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采用大、中主钉1,远端段8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锁定钉均采用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近端段7的外偏角4-4.9°,远端段8的前倾角10°,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近端段7直径16-19mm;近端段7长度130-140mm,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

尾帽的内六角4.4mm,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压力钉2或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26,螺纹结构或螺旋刀片26长度10-25cm,压力钉2、张力钉3尾端段顶面距主钉1长度为5-10cm。

压力钉2与主钉1夹角120-145°,张力钉与主钉1夹角90-100°。

实施例2

张力钉前端设置螺纹结构1,张力钉上无加压间缝6,凸起结构22为一级凸起。一级增粗可以采用沿压力钉2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部分增粗、整体增粗结构、环状增粗结构,限制张力钉3拧入的深度。尾帽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或尾帽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其他同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压力钉2,还包括至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4。

压力钉2与张力钉叉接,张力钉前端设置螺旋刀片26。

压力钉2直径大于张力钉直径,压力钉2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直径为13mm,张力钉直径为8mm,张力钉托放在压力钉2的叉槽5上。

张力钉上设置加压间缝6,加压间缝6设置在压力钉2和张力钉交叉接点和螺旋刀片26之间。

叉槽5包括鞍部29和侧翼30,侧翼位于鞍部两侧,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

主钉1包括近端段7和远端段8,近端段7的一端设置有尾帽,近端段7的另一端与远端连接,近端段7设置固定张力钉和压力钉2的第一钉孔10和第二钉孔,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

还包括防退锁定钉20,防退锁定钉20与压力钉2垂直设置,防退锁定钉20贯穿主钉1和压力钉2,同瞄准系统配合保证压力钉2和张力钉3、防退锁定钉20的入钉方向。

压力钉2尾端可以不设置增粗结构,依靠防退锁定钉20与压力钉2垂直贯穿压力钉2设置锁定压力钉2,防止压力钉2发生退钉现象;或压力钉2尾端设置增粗结构12,增粗结构为一级增粗、二级增粗或多级增粗,防退锁定钉20与增粗结构12配合,防止压力钉2发生退钉现象;。

张力钉3尾端采用二级凸起22,二级凸起22包括定位凸起23和限深凸起24,第一钉孔与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尾帽分为长型或短型;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

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

主钉1长度为165-415mm,主钉1分大、中、小三型,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与主钉1相匹配,压力钉2长度为100-165mm,张力钉3长度为60-120mm。

采用小型主钉1,远端段8设置动态锁定孔,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采用大、中主钉1,远端段8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锁定钉均采用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近端段7的外偏角4-4.9°,远端段8的前倾角10°,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近端段7直径16-19mm;近端段7长度130-140mm,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

尾帽的内六角4.4mm,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压力钉2前端均设置螺纹结构25或螺旋刀片26,螺纹结构或螺旋刀片26长度10-25cm,压力钉2、张力钉3尾端段顶面距主钉1长度为5-10cm。

压力钉2与主钉1夹角120-145°,张力钉与主钉1夹角90-100°。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张力钉与主钉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其他结构示意图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4

张力钉前端设置螺纹结构1,张力钉上无加压间缝6,凸起结构22为一级凸起。一级增粗可以采用沿压力钉2轴向的条状增粗结构、部分增粗、整体增粗结构、环状增粗结构,限制张力钉3拧入的深度。尾帽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或尾帽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其他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压力钉2,还包括一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4。

压力钉2与张力钉叉接,压力钉2前端设置螺旋刀片26。

张力钉直径大于压力钉2直径,压力钉2直径为8mm,张力钉直径为13mm,张力钉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插放在张力钉的叉槽5内。

压力钉2上设置加压间缝6,加压间缝6设置在压力钉2和张力钉交叉接点和螺旋刀片26之间。

叉槽5包括鞍部29和侧翼30,侧翼位于鞍部两侧,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

主钉1包括近端段7和远端段8,近端段7的一端设置有尾帽,近端段7的另一端与远端连接,近端段7设置固定张力钉和压力钉2的第一钉孔10和第二钉孔。

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增粗结构12。

增粗结构12为二级增粗结构12包括一级增粗定位结构和二级增粗限深结构;第二钉孔与防退钉15和压力钉2相匹配;

还包括防退钉15,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二级增粗,压力钉2尾端另一侧设置螺纹16,第二钉孔为结合孔,结合孔包括主孔、螺纹孔18和定位孔19,主孔一侧设置定位孔19,主孔另一侧对应设置螺纹孔18。

张力钉尾端采用二级凸起22,二级凸起22包括定位凸起23和限深凸起24,第二钉孔与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尾帽分为长型或短型;

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

主钉1长度为165-415mm,主钉1分大、中、小三型,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与主钉1相匹配,压力钉2长度为100-165mm,张力钉3长度为60-120mm。

采用小型主钉1,远端段8设置动态锁定孔,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采用大、中主钉1,远端段8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锁定钉均采用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近端段7的外偏角4-4.9°,远端段8的前倾角10°,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近端段7直径16-19mm;近端段7长度130-140mm,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

尾帽的内六角4.4mm,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压力钉2或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26,螺纹结构或螺旋刀片26长度10-25cm,压力钉2、张力钉3尾端段顶面距主钉1长度为5-10cm。

压力钉2与主钉1夹角120-145°,张力钉与主钉1夹角90-100°。

实施例6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主钉1、压力钉2,还包括一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4。

压力钉2与张力钉叉接,压力钉2前端均设置螺纹结构。

张力钉直径大于压力钉2直径,压力钉2直径为8mm,张力钉直径为13mm,张力钉前端设置叉槽5,压力钉2插放在张力钉的叉槽5内。

叉槽5包括鞍部29和侧翼30,侧翼位于鞍部两侧,侧翼外侧采用弧面结构。

主钉1包括近端段7和远端段8,近端段7的一端设置有尾帽,近端段7的另一端与远端连接,近端段7设置固定张力钉和压力钉2的第一钉孔10和第二钉孔。

压力钉2尾端一侧设置增粗结构12。增粗结构12为一级增粗,起到压力钉2限深作用,压力钉2为螺纹结构,还包括防退锁定钉20,防退锁定钉20与压力钉2垂直设置,防退锁定钉20贯穿主钉1和压力钉2,压力钉2尾端设置定位结构21,同瞄准器配合保证压力钉2的入钉方向。

张力钉尾端采用二级凸起22,二级凸起22包括定位凸起23和限深凸起24,第二钉孔与张力钉尾端结构相匹配。

尾帽采用短型尾帽,张力钉尾端设置压槽,短型尾帽尾部压入压槽。

主钉1长度为165-415mm,主钉1分大、中、小三型,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与主钉1相匹配,压力钉2长度为100-165mm,张力钉3长度为60-120mm。

采用小型主钉1,远端段8设置动态锁定孔,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采用大、中主钉1,远端段8设置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静态锁定孔和动态锁定孔内设置锁定钉27。

主钉1、压力钉2、张力钉、锁定钉均采用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直径2.8-3.2mm,近端段7的外偏角4-4.9°,远端段8的前倾角10°,前倾段前弓半径1500mm,近端段7直径16-19mm;近端段7长度130-140mm,前倾段直径范围为8.8mm-10.8mm,直径间隔为1mm。

尾帽的内六角4.4mm,尾帽螺纹部分直径12mm,尾帽螺纹无螺纹直径8mm,长型或短型尾帽的长度分别为15mm、30mm。

压力钉2或张力钉前端设置旋进结构26,螺纹结构或螺旋刀片26长度10-25cm,压力钉2、张力钉3尾端段顶面距主钉1长度为5-10cm。

压力钉2与主钉1夹角120-145°,张力钉与主钉1夹角90-100°。

实施例7

尾帽采用长型尾帽,长型尾帽尾部贯穿张力钉,其他同实施例6。

实施例8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一个主钉1、两个压力钉2,还包括一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两个三角支撑结构4。其他同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

实施例9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一个主钉1、一个压力钉2,还包括两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两个三角支撑结构4。其他同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

实施例10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一个主钉1、一个压力钉2,还包括多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多个三角支撑结构4。其他同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

实施例11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包括一个主钉1、多个压力钉2,还包括一个张力钉,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形成多个三角支撑结构4。其他同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

生物力学测试

实施主体:

a: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张殿英、郁凯、赵晓涛、张晓萌设计并制作,原材料为钛合金)

b: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ii(公司名称synthes;生产企业:synthesgmbh;生产地:bettlach,switzerland;原材料为钛合金)

实施背景:pfna为国内外主流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抗旋能力强等特点,而且进一步根据亚洲人体型进一步改进设计出pfna-ii,重点调整了近端外偏角度以及螺旋刀片直径,以降低内固定可能带来的副损伤,pfna-ii在中国国内使用尤其广泛,范围涵盖稳定型以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常有临床研究报道使用pfna-ii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高发生螺旋刀片退出、股骨颈短缩、髋关节内翻等内固定失效可能性,手术后患者仍然不能实现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前负重后出现内固定失效概率仍然较高。因此我们设计更优髓内钉固定结构(股骨近端仿生重建钉),使不稳定型固定结构转变为稳定型固定结构,可以实现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有效降低内固定失效概率。

生物力学测试实施方案:

(1)使用人工合成股骨模型(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pvc材料制成)模拟制作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ao分型:31-a3.3)

(2)通过使用配套器械,使用股骨近端仿生重建钉、pfna-ii置入固定制作出的骨折模型各100例,先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3)测试指标:

抗退钉、抗髋内翻畸形、抗股骨颈短缩、抗内固定物自股骨头内部切出

(4)使用生物力学试验机测试(北京大学人民院创伤骨科生物力学试验室):股骨头部位予以模拟给予1kn负重力(约等效35kg体重缓步行走时股骨头负重力,因模型股骨头破裂强度比人体正常股骨头强度明显较低,予以等比缩小负重力)

(5)统计学处理方法:由4名观察员同时记录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spss公司,美国)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固定方式测试指标测试结果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均为双侧α=0.05。

(6)试验结果

表一性能测试数据

股骨近端仿生力臂重建支撑防旋髓内钉系统的实施例1-11相比pfna-ii,具有绝对防退钉、防髋关节内翻畸形、防股骨颈短缩固定优势,抗切出能力也明显优于pfna-ii,其中实施例1的绝对防退钉、防髋关节内翻畸形、防股骨颈短缩固定优势抗切出能力最优,为最佳实施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手术植入侧弯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1的过程将会很流畅,可避免出现暴力植入;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可避免原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1植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远端尖端顶压在股骨干前壁上加上暴力植入导致的股骨干骨折。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可避免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1暴力植入过程中的主钉1变形,进而导致远端锁钉孔的变形或移位而影响远端锁钉的置入;由于在侧位上与股骨髓腔解剖形态相一致,侧弯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1的长度能够加长,甚至股骨髓腔全长,将可应用于股骨干骨折及股骨多发骨折,增加了其应用范围;本申请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重视正常股骨近端粗隆间部位以及股骨头、颈部骨骼中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复合结构替代重建,压力钉2和张力钉3位于压力骨小梁力臂及张力骨小梁力臂位置,主钉1、压力钉2和张力钉3重建了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所形成的“ward三角”稳定支撑结构,限制压力钉2和张力钉3的转动以及压力钉2和张力钉3绕主钉1纵轴转动,有效防止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短缩、股骨部分向内侧移位,股骨头及颈部旋转畸形,内固定断裂、松动、退出股骨头颈内部固定,动力螺钉或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发生,有利于手术进行,有利于病情恢复。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