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1050发布日期:2018-11-07 09:5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热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

背景技术

热疗仪是通过加热人体组织来实现临床疗效的仪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促进伤口愈合,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射频电感式双热源全身热疗系统[201220287831.8],包括红外发热罩和电感式射频治疗单元两部分,所述红外发热罩由内外壳体和内外壳体之间填充的保温层构成,在整个红外发热罩内壳体的表面贴附有一层采用不可见光低温电热薄膜构成的红外发热源;所述电感治疗单元包括置于红外发热罩内的治疗床和嵌入在床表面的射频热源,该射频热源采用面积可调换的饼状射频电感治疗单元。

在上述方案中,能有效的利用红外渗透进人体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对其他疾病进行辅助治疗,但是在上述方案中,红外发热罩为开放式罩体,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与外界环境向联通,而病人尤其是有外伤疮口的病人需要在相对封闭且无菌的环境中治疗,将病人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易引发交叉感染,在治疗结束后,病人离开热疗仪不能及时包覆,始终暴露在空气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设置在装有热疗辐照装置的舱顶架上,包括呈长型的柔性侧围,所述的柔性侧围的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所述的柔性侧围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舱顶架,且柔性侧围的上端敞口能被舱顶架封闭,所述的柔性侧围的下端设有底面,且柔性侧围的下端敞口被底面封闭。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柔性侧围包括第一长侧面、第二长侧面、第一短侧面和第二短侧面,所述的第一长侧面和第二长侧面相对置,所述的第一短侧面和第二短侧面相对置,所述的第一长侧面、第二长侧面、第一短侧面和第二短侧面相邻之间可拆卸连接并合围形成所述柔性侧围,所述的第一短侧面上设有当第一短侧面向内翻转后可供使用者头部伸出的头部开口,在头部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可将头部开口封闭的封盖片。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封盖片的一边与第一短侧面连为一体,其余边与第一短侧面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头部开口的上部呈三角形且下部呈矩形,所述的封盖片的形状与头部开口形状相适应,所述的封盖片的下边与第一短侧面连为一体。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第一长侧面包括第一头部侧面和第一身体侧面,所述的第一头部侧面一边与第一短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一头部侧面另一边与第一身体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一身体侧面另一边与第二短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长侧面包括第二头部侧面和第二身体侧面,所述的第二头部侧面一边与第一短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头部侧面另一边与第二身体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身体侧面另一边与第二短侧面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第一身体侧面外壁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身体侧面外壁设有第二连接结构,当第一短侧面与第一头部侧面和第二头部侧面分离、第二短侧面与第一身体侧面和第二身体侧面分离、第一头部侧面与第一头部侧面分离、第二头部侧面与第二头部侧面分离、封盖片与头部开口分离时,所述的第一短侧面可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肩部,所述的第二短侧面可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脚部,所述的第一身体侧面和第二身体侧面可交替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身体上,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相互可拆卸连接,从而将使用者包裹。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条毛面条或勾面条,至少一条毛面条或勾面条位于靠近第一头部侧面一侧,至少一条毛面条或勾面条位于靠近第二短侧面一侧;所述的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条勾面条或毛面条,至少一条勾面条或毛面条位于靠近第一头部侧面一侧,至少一条勾面条或毛面条位于靠近第二短侧面一侧;当第一身体侧面和第二身体侧面交替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身体上时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的毛面条或勾面条和第二连接结构的勾面条或毛面条一一对应设置且毛面条与勾面条相互粘连。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第一头部侧面和第二头部侧面中至少有其一由透明材料制成形成视窗。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第一身体侧面和第二身体侧面中至少有其一设有进入开口,所述的进入开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可将进入开口封闭的门面。

在上述的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中,底面由柔性材料或硬质材料制成;所述的底面与柔性侧围连为一体或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舱顶架上设有环形毛条或环形勾条,所述的柔性侧围上端敞口处设有环形勾条或环形毛条,所述的舱顶架上的环形毛条或环形勾条与柔性侧围上端敞口处的环形勾条或环形毛条相互粘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舱室将治疗环境与外界环境相对分离隔绝,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治疗舱室,造成病人感染,同时一定程度上组织内部温度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起到保温作用,节省能源,给病人提供温暖舒适的治疗环境,以及到治疗结束,不会因热疗辐照装置的关闭使病人忽冷忽热。

2、在治疗结束后,可利用柔性侧围与底面包裹病人,避免病人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造成交叉感染。

3、柔性侧围与顶板架之间采用毛条勾条的连接方式,拆装方便,简化治疗手续,提高操作效率。

4、柔性侧围上设置有透明区域,是病人与医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使医生更好的掌握治疗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包裹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过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折叠图。

图中,热疗辐照装置1、舱顶架2、柔性侧围3、底面4、第一长侧面5、第二长侧面6、第一短侧面7、第二短侧面8、头部开口9、封盖片10、第一头部侧面11、第一身体侧面12、第二头部侧面13、第二身体侧面14、毛面条15、勾面条16、进入开口17、门面18、环形毛条19、环形勾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全身热疗辐照柔性舱身,设置在装有热疗辐照装置1的舱顶架2上,包括呈长型的柔性侧围3,所述的柔性侧围3的周向封闭且两端敞口,所述的柔性侧围3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于舱顶架2,且柔性侧围3的上端敞口能被舱顶架2封闭,所述的柔性侧围3的下端设有底面4,且柔性侧围3的下端敞口被底面4封闭。

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躺在由柔性侧围3与舱顶架2、底面4组成的与外界相对封闭的舱体中,使病人与外界环境隔绝处于无菌环境中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阻隔外界温度与舱室内部进行热交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给病人带来舒适温暖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降低能耗。

在治疗结束后,柔性侧围3与舱顶架2分离,利用柔性侧围3的柔性特征,折叠将病人的上表面与侧边包裹,而底面4与柔性侧围3固定连接,且包覆病人的下表面,在包裹过程中,病人始终处于柔性侧围3中,避免在外界长时间暴露发生交叉感染。

具体的,柔性侧围3包括第一长侧面5、第二长侧面6、第一短侧面7和第二短侧面8,所述的第一长侧面5和第二长侧面6相对置,所述的第一短侧面7和第二短侧面8相对置,所述的第一长侧面5、第二长侧面6、第一短侧面7和第二短侧面8可拆卸连接并合围形成所述根据人体工学呈长方体的柔性侧围3,适合病人在治疗时躺入其中。

进一步,如图3所示,当治疗结束时,第一短侧面7与相邻的两个侧面分离,第一短侧面7向内翻转后盖在病人头部,优选地,第一短侧面7上设有当第一短侧面7向内翻转后可供使用者头部伸出的头部开口9,在头部开口9上可拆卸连接有可将头部开口9封闭的封盖片10。拆卸封盖片10与头部开口9分离,将第一短侧面7盖向病人头部,使头部开口9与病人头部相对应并使病人头部露出头部开口9,使病人在被包裹后头部外漏可自由呼吸。

优选地,封盖片10的一边与第一短侧面7连为一体,其余边与第一短侧面7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封盖片10与头部开口9分离后始终与第一短侧面7相连接,防止丢失。其中封盖片10可为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且与头部开口9相对应。

优选地,头部开口9的上部呈三角形且下部呈矩形,所述的封盖片10的形状与头部开口9形状相适应,所述的封盖片10的下边与第一短侧面7连为一体。头部开口9根据人脸大致形状设计,在覆盖在病人头部时倒三角形状贴合下巴部位,进一步减少裸露面积。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长侧面5包括第一头部侧面11和第一身体侧面12,所述的第一头部侧面11一边与第一短侧面7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一头部侧面11另一边与第一身体侧面12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一身体侧面12另一边与第二短侧面8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当第一短侧面7盖在病人头部后,将第一头部侧面11与第一身体侧面12分离,第一身体侧面12与第二短侧面8分离,然后将第二短侧面向内翻折盖在病人脚部,在将第一身体侧面向内翻折盖在病人躯体上并压盖在第一短侧面7与第二短侧面8上实现病人脚部与躯干的初步包裹。

进一步,第二长侧面6包括第二头部侧面13和第二身体侧面14,所述的第二头部侧面13一边与第一短侧面7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头部侧面13另一边与第二身体侧面14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所述的第二身体侧面14另一边与第二短侧面8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将第二头侧面13、第二短侧面8与第二身体侧面14分离,将第二身体侧面14向内翻折完成躯干的完全包覆,使得病人与外界环境隔绝。

第一身体侧面12外壁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的第二身体侧面14外壁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对应,当第一短侧面7与第一头部侧面11和第二头部侧面13分离、第二短侧面8与第一身体侧面12和第二身体侧面14分离、第一头部侧面11与第一头部侧面11分离、第二头部侧面13与第二头部侧面13分离、封盖片10与头部开口9分离时,所述的第一短侧面7可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肩部,所述的第二短侧面8可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脚部,所述的第一身体侧面12和第二身体侧面14可交替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身体上,且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相互可拆卸连接,从而将使用者包裹且由于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相互连接,包裹后不易松动使柔性侧围3脱离将使用者暴露在空气中。

优选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条毛面条15或勾面条16,至少一条毛面条15或勾面条16位于靠近第一头部侧面11一侧,至少一条毛面条15或勾面条16位于靠近第二短侧面8一侧;所述的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条勾面条16或毛面条15,至少一条勾面条16或毛面条15位于靠近第一头部侧面11一侧,至少一条勾面条16或毛面条15位于靠近第二短侧面8一侧;当第一身体侧面12和第二身体侧面14交替向内翻转覆盖于使用者身体上时所述的第一连接结构的毛面条15或勾面条16和第二连接结构的勾面条16或毛面条15一一对应设置且毛面条15与勾面条16相互粘连,将第一身体侧面12与第二身体侧面14两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提高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短侧面7和第二短侧面8外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结构,第一身体侧面12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三连接结构相对应的第四连接结构,在第一身体侧面12压盖在第一短侧面7与第二短侧面8上时第三连接结构与第四连接结构相连接。第三连接结构与第四连接结构分布包括至少一条毛面条15或勾面条16,第四连接结构包括与第三连接结构相对应的勾面条16或毛面条15。进一步防止柔性侧围3包裹病人后出现松动。

优选地,第一头部侧面11和第二头部侧面13中至少有其一由透明材料制成形成视窗。医师或护士可通过透明的视窗观测病人的治疗状态,视窗也可以是第一头部侧面11、第二头部侧面13以及舱顶架1的一部分。透明材料可以是亚克力板、玻璃纸、透明塑料片等。

优选地,第一身体侧面12和第二身体侧面14中至少有其一设有进入开口17,所述的进入开口17上可拆卸连接有可将进入开口17封闭的门面18。方便使用者进入。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底面4由柔性材料,增强病人使用舒适度,底面4也可由硬质材料制成,可在硬质底面上设置柔性床垫;在本实施例中底面4与柔性侧围3连为一体,底面4与柔性侧围3也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舱顶架2上设有环形毛条19,所述的柔性侧围3上端敞口处设有环形勾条20,所述的舱顶架2上的环形毛条19与柔性侧围3上端敞口处的环形勾条20相互粘连,方便拆卸。环形毛条19和环形勾条20位置可相互替换。

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结构优选采用拉链,可拆卸连接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成魔术贴、挂钩、卡扣等便捷拆装的连接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热疗辐照装置1、舱顶架2、柔性侧围3、底面4、第一长侧面5、第二长侧面6、第一短侧面7、第二短侧面8、头部开口9、封盖片10、第一头部侧面11、第一身体侧面12、第二头部侧面13、第二身体侧面14、毛面条15、勾面条16、进入开口17、门面18、环形毛条19、环形勾条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