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1414发布日期:2018-10-12 20:4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与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病等同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2012年who对常见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进行排列中,偏头痛居于第七位。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55岁,这一年龄段正是社会及家庭负担相对沉重、对劳动能力要求较高的阶段,而超过90%的偏头痛病人因头痛发作出现失能,半数需要卧床休息,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且生存质量受到影响,不仅影响个人社会功能的发挥,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更降低社会生产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偏头痛的防治是目前备受国内外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偏头痛由于临床的高发性、反复性、疗效欠佳,一直受到临床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然而治疗却始终无突破性进展。我国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所致直接经济损失58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0.19%。偏头痛的全球患病率为10%,终生患病率为14%。目前偏头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方面,由于偏头痛的发作具有复发-缓解的临床特点,其治疗也相应地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预防性治疗两个方面。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巴比妥类镇静药、阿片类镇痛药、曲坦类及麦角胺类药物。研究证实过度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了发展为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风险。巴比妥类镇静药及阿片类镇痛药极易成瘾,不推荐应用。曲坦类药物有潜在的血管收缩作用,其应用人群受到严格限制,如患高血压病且血压未得到控制、脑或周围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过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和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等,而这些疾病也恰恰是偏头痛患者常常并发的疾病。麦角胺类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多,极小量的麦角胺类即可迅速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因此应限制此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不推荐常规使用。指南推荐的预防性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其中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tca,tricyclicantidepressants)为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能通过抑制高亲和力的再摄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或5-ht的可利用度。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亦在预防性药物中增加了美国指南所推荐的第三代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阿米替林是唯一在所有研究中均被证实有效的药物。阿米替林是一种常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较强的抑制5-ht再摄取作用,从而增加了神经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这可能就是该药物有较强的治疗偏头痛作用的机制。文拉法辛在2012版指南中推荐级别为b级。黄雨兰等研究应用阿米替林与盐酸文拉法辛对偏头痛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预防治疗,发现阿米替林和盐酸文拉法辛治疗偏头痛疗效相当,且盐酸文拉法辛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这些研究也再一次证实头痛与抑郁共病是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偏头痛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并发相关。breslau发现,偏头痛患者的抑郁发病风险超过非偏头痛患者的3倍;反之,抑郁患者之偏头痛的发病风险也超过非抑郁患者的3倍;偏头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的发生风险增加(or=5.8),反之抑郁患者发生偏头痛的风险增加(or=3.4),这些均表明偏头痛与抑郁存在双向性关系。不难想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偏头痛的发病率和就诊率将不断升高,若合并抑郁,将严重影响着人类,特别是中青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目前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对头痛抑郁共病无相应的诊治措施,仅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推荐使用第三代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及文拉法辛。其实,痛觉本身就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包含感觉成分及情绪成分。基础研究表明,偏头痛和抑郁很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通路、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和单胺类等)、致病基因、环境因素或社会因素等等,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遗传致病因素。因此,重视头痛抑郁共病,寻找针对二者共同作用靶点的药物可能是偏头痛治疗并防止头痛慢性化、改善预后及生活状态、保证家庭社会劳动力的关键点及突破口。

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组分组成:川芎、柴胡、合欢皮、黄芪、全蝎。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分的含量分别为:川芎12g、柴胡10g、合欢皮10g、黄芪10g、全蝎6g。

本发明的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中川芎、柴胡为主药,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散寒止痛之功。张元素称誉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它既可行血中之气以解郁,又可祛血中之风而止痛。王好古认为川芎可调肝补肝,从而使川芎成为治疗慢性头痛合并抑郁状态之痛郁并举、气血同病之首选要药,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用药规律分析中,总结1979-2011年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方用药经验发现川芎的使用率排名第1,共使用了155次,使用率达到了96.88%,这也正应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柴胡味辛,本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见长,方中又取其入经理气,以止头痛;辅以合欢皮,其性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谓其“令人献乐无忧”,具有解郁、和血、宁心之功;全蝎为搜风通络之品,长于病久入络,尤迁延日久之慢性头痛;《景岳全书·古头痛第及》中即认为“凡诊头痛者,……盖暂头痛,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该证由头痛迁延,并发郁证,病久势必伤及正气,故用黄芪大补元气,早在《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中就认识到“诸郁,肝气主病,……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故治头痛久延并发郁证,尤当在理气化瘀之时,重视扶助正气,选黄芪以大补元气,正气强则其行气祛邪之功显。五味合力,达理气活血,扶正补气之功。

川芎含生物碱(如川芎嗪)、内脂素、酚类物质(如阿魏酸)、挥发油等,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良好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川芎油可能通过降低免疫炎症反应以发挥脑组织保护作用;另川芎提取物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缓解脑缺血引起的脑白质损伤,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还表明川芎所含的川芎内洋川芎内酯h,通过调节单胺类递质,特别是5-羟色胺(5-ht)在血浆及脑组织中的含量,而具备抗抑郁的药理作用。因此,川芎可用于制备防治抑郁症及头痛症的药物。

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柴胡皂苷,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中前额叶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有实验证明柴胡皂苷a可以显著逆转由抑郁导致的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低,减少由此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对于合欢皮,现国内外研究表明,合欢花(皮)抗抑郁作用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复杂,主要有合欢花总黄酮等,合欢属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焦虑、利尿等药理活性,其抗抑郁机制与提高脑内单胺类递质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有关。

全蝎具有较好的修复受损神经的功效。全蝎蝎毒作为主要有效成分,其所含蛋白质是从全蝎分离出来的具有镇痛效果的粗肽类,临床验证对多种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全蝎液提取物能明显延长aptt、pt、tt,表明全蝎液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均有抑制作用。全蝎的镇痛、抗凝作用是其治疗头痛的基础。

相关研究显示,黄芪具有消除幼鼠脑组织水肿,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治疗作用。黄芪增加脑组织血流量可能是治疗头痛的机理。

本发明的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使用时,将上述中药组分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8周为1个疗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川芎、柴胡、合欢皮、黄芪、全蝎组成的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川芎为君,辛温气香,走而不收,善活血行气止痛,为头痛治疗之要药;柴胡疏肝解郁理气;合欢皮疏理气机,活血散瘀,二者共同理气活血止痛为臣;黄芪扶固正气,益卫固表,并可益气利水为佐;全蝎善活血散瘀并祛风止痛,熄风止痉为使。全方共济活血行气,散瘀止痛,并可扶固正气,散中有补,补中有散,为治疗气滞血瘀神郁头痛之良方;因此各中药组分之间相互配伍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能够治疗慢性头痛合并抑郁状态,而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组分组成:川芎、柴胡、合欢皮、黄芪、全蝎。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未达到更好地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效果,一种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组分组成:川芎12g、柴胡10g、合欢皮10g、黄芪10g、全蝎6g。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疗效,曾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选取脑病科门诊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具体情况如下: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头痛抑郁共病患者106例。均符合依据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制订的偏头痛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排除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颅脑占位性疾病及血管畸形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患者,有原发性精神疾病病史者,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肺性脑病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女36例,年龄(35.32±8.46)岁,病程3~7年;男17例,年龄(33.31±7.68)岁,病程4~8年。治疗组53例,其中女38例,年龄(32.46±7.95)岁,病程4~8年;男15例,年龄(33.57±8.27)岁,病程5~8年。两组年龄、性别、接受教育程度、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对症处理及常规抗焦虑抑郁基础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又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26,20片/盒)早上、中午各1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发明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本发明治疗头痛抑郁共病的中药组合物:川芎12g、柴胡10g、合欢皮10g、黄芪10g、全蝎6g。上述药物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8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记录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行hama、hada评分测定。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测试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χ±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8周后hamd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hamd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χ±s,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述,本发明不仅能够减轻头痛,同时还有抗抑郁的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