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871发布日期:2018-11-14 02:31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密闭式吸痰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密闭式吸痰管。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480026100.x(专利1)公开的抽吸导管、系统和方法很好地解释了具有双吸取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吸取(suction)导管用于从气道去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它物料,并且通常用于治疗或预防许多呼吸道病症。例如,当患者发展为肺炎或支气管炎时,他们咳嗽来清除气道。然而,如果肺炎恶化到需要气管内管来插管并且将其放置在呼吸机(呼吸机器)上,则患者不能咳嗽(由于镇静剂和气管内管的机械障碍),并且因此吸取导管被传递到气管内管中以清除感染的粘液,并且从而改善呼吸能力和帮助治疗感染。吸取导管也可以被没有患肺炎的患者所使用以预防出现肺炎或其它呼吸道并发症。

申请号200920097849.x(专利2)公开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装置,其用途与专利1的作用相同,其吸引开关的结构包括管座体12、阀芯13、管嘴帽14和弹簧16,管座体与阀芯装配的上端面设计为平面,阀芯的阀杆下部与管座体中心孔配合部位的轴向上加工有两个对称的扁平面。此种专利2的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弹簧16是金属体,当病人需要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时,金属材质会对设备干扰,使此类检测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式吸痰管,其采用非金属的活塞式弹性阀芯取代传统金属弹簧控制阀,非金属体材质使得病人在使用这种密闭式吸痰管时允许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并且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干扰,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密闭式吸痰管,包括输送管、负压吸痰控制阀、接头总成,该负压吸痰控制阀密封连接于输送管的一端,该接头总成连接于输送管的另一端,所述负压吸痰控制阀包括开关阀主体、按钮、活塞式弹性阀芯、负压管接头、输送管接头;所述开关阀主体的中心设有一阀腔,所述负压管接头和输送管接头分别设置于该开关阀主体的两侧并且与阀腔相连通,所述开关阀主体上设有一按钮安装位,该按钮可旋转和上下活动地装配在该按钮安装位,所述活塞式弹性阀芯装配于该阀腔中,该活塞式弹性阀芯包括活塞杆和弹力胶芯,所述弹力胶芯套在该活塞杆的底部,该活塞杆的顶部固定于按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采用了弹力胶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弹簧,使得本负压吸痰控制阀内部无金属物,弹力胶芯不但可以实现按钮的回弹功能,并且其还作为阀芯,起到所述负压管接头和输送管接头之间的负压气通道的开关功能,使得负压吸痰控制阀正常使用、减化结构、降低成本、易于组装的同时,还允许本密闭式吸痰管在病人使用过程中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而无金属干扰,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打破了传统密闭式吸痰管使用状态下无法进行医疗影像拍片的技术难题,解决传统吸痰管无法精确移动到肺部痰液积聚位置的弊端。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密闭式吸痰管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负压吸痰控制阀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负压吸痰控制阀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负压吸痰控制阀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负压吸痰控制阀右视图。

图6是沿图4中b-b的剖视图(按钮未按下状态)。

图7是沿图4中b-b的剖视图(按钮已按下状态)。

图8是沿图4中a-a的剖视图(按钮未按下状态)。

图9是沿图4中a-a的剖视图(按钮已按下状态)。

图10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开关阀主体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e-e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开关阀主体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按钮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按钮装配于开关阀主体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d的剖视图(按钮处于可按下状态)。

图16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接头总成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接头总成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的接头总成分解图。

图19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接头总成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接头总成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的接头总成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输送管11、内管

111、侧孔12、抗菌软膜

20、负压吸痰控制阀21、开关阀主体

211、阀腔2111、上端开口

2112、下端开口2113、第一倾斜面

212、按钮安装位213、外壳体

214、内壳体215、第一负压孔

216、第二负压孔217、密封帽安装槽

22、按钮221、第二凸柱

23、活塞式弹性阀芯231、活塞杆

2311、凸环232、弹力胶芯

2321、第二倾斜面2322、漏斗状封堵部

2323、竖孔2324、嵌合槽

24、负压管接头25、输送管接头

26、上密封帽261、帽沿

262、通孔27、第一凸柱

28、底盖30、接头总成

31、接头阀主体311、第一端口

312、第二端口313、第三端口

32、进液管接头321、过滤器

322、连接胶芯323、弯头

324、进药管主体325、防逆流体

326、端盖327、盖帽

33、负压管固定接头331、第一密封垫片

332、回转件外套筒333、回转件内套筒

334、第二密封垫片335、固定接头主体

336、压合外套管34、t型阀底部连接器

341、底部连接器主体342、底部连接器套管

35、设备端旋转接头351、旋转接头连接器主体

352、旋转套管31'、接头阀主体

311'、第一端口312'、第二端口

313'、第三端口314'、第四端口

32'、进液管接头321'、过滤器

322'、连接胶芯323'、弯头

324'、进药管主体325'、防逆流体

326'、端盖327'、盖帽

33'、负压管固定接头331'、第一密封垫片

332'、回转件外套筒333'、回转件内套筒

334'、第二密封垫片335'、固定接头主体

336'、压合外套管34'、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1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密闭式吸痰管,包括输送管10、负压吸痰控制阀20、接头总成30,该负压吸痰控制阀20密封连接于输送管10的一端,该接头总成30连接于输送管10的另一端。所述输送管10、负压吸痰控制阀20、接头总成30均是采用非金属体制成,例如塑胶、硅胶、橡胶或者其组合物。采用非金属体材质使得病人在使用这种密闭式吸痰管时允许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并且不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干扰,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其中,所述负压吸痰控制阀20包括开关阀主体21、按钮22、活塞式弹性阀芯23、负压管接头24、输送管接头25。所述开关阀主体21的中心设有一阀腔211,所述负压管接头24和输送管接头25分别设置于该开关阀主体21的两侧并且与阀腔211相连通。所述开关阀主体21上设有一按钮安装位212,该按钮22可旋转和上下活动地装配在该按钮安装位212,所述活塞式弹性阀芯23装配于该阀腔211中,该活塞式弹性阀芯23包括活塞杆231和弹力胶芯232,所述弹力胶芯232套在该活塞杆231的底部,该活塞杆231的顶部固定于按钮22。由于采用了弹力胶芯232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弹簧,使得本负压吸痰控制阀20内部无金属物,弹力胶芯232不但可以实现按钮22的回弹功能,并且其还作为阀芯,起到所述负压管接头24和输送管接头25之间的负压气通道的开关功能,使得负压吸痰控制阀20正常使用、减化结构的同时,还允许本密闭式吸痰管在病人使用过程中进行核磁共振、ct、x光等检查而无金属干扰。

具体而言,所述开关阀主体21包括外壳体213和内壳体214,该外壳体213与内壳体21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壳体214上下贯通形成所述阀腔211,所述阀腔211的上端开口2111内径小于下端开口2112内径,于上端开口2111与下端开口2112之间的过渡位置形成第一倾斜面2113;所述倾斜过渡面上设有第一负压孔215和第二负压孔216,所述负压管接头24通过该第一负压孔215与阀腔211相连通,所述输送管接头25通过该第二负压孔216也阀腔211相连通;所述弹力胶芯232呈水滴形,该弹力胶芯232的两侧形成第二倾斜面2321。当按下上述按钮22推动弹力胶芯232下移时,该弹力胶芯232打开第一负压孔215和第二负压孔216,所述第一负压孔215通过阀腔211与第二负压孔216连通;当弹力胶芯232向上回弹后,该弹力胶芯232的第二倾斜面2321贴合于第一倾斜面2113,关闭第一负压孔215和第二负压孔216。

以及,所述阀腔211的上端开口2111安装有一上密封帽26,所述上密封帽26套在该弹力胶芯232外;所述内壳体214的上端设有一密封帽安装槽217,所述上密封帽26的帽沿261插放该安装槽内,所述上密封帽26的顶部中心开设有一通孔262,所述弹力胶芯232的上端具有一漏斗状封堵部2322,该封堵部穿设于通孔262内。以这种结构相互配合,保证了活塞式弹性阀芯23被按下时不会漏气,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活塞杆231和弹力胶芯232为可拆式装配。活塞杆231具为刚性体,具有强度,例如采用塑胶材料制成。弹力胶芯232为软胶体,例如采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使其不但具有密封效果,并且还具备回弹力。所述活塞杆231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一凸环2311,所述弹力胶芯232设有一竖孔2323,该竖孔2323的底部设有嵌合槽2324,所述活塞杆231插入至该竖孔2323内,凸环2311与嵌合槽2324相互紧扣在一起。所述活塞杆231的顶部固定于按钮22的嵌合插槽内。

如图12所示,所述开关阀主体21的内部两侧均向上突起第一凸柱27,两第一凸柱27均位于中心线x1的同一侧。如图13所示,所述按钮22的的底面两侧均向下凸起第二凸柱221,两第二凸柱221均位于中心线x2的同一侧。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按钮22安装于开关阀主体21后,所述按钮22相对开关阀主体21转动0度时,两第一凸柱27与两第二凸柱221错位,允许按钮22向下按开启负压模式;所述按钮22相对开关阀主体21转动180度时,两第一凸柱27与两第二凸柱221正对,按钮22不能向下按,不可开启负压模式。也即是,按钮22可以相对该开关阀主体21旋转,利用第一凸柱27和第二凸柱221正对或错位而实现按“不可按下”和“可按下”两种状态。当处于“不可按下”状态时,负压吸痰控制阀20被锁止,不可开启负压。当处于“可按下”状态时,医护人员可以按下该按钮22,即开启负压式吸痰模式。

所述开关阀主体21的底部安装有底盖28,所述底盖28密封于所述阀腔211。该底盖28的配置使得弹力胶芯232可以从开关阀主体21的底部装配到阀腔211内,阀腔211由于上窄下宽的结构,使得弹力胶芯232不能从开关阀主体21的上方脱离,当弹力胶芯232向上回弹后,只会越收越紧,保证了它可靠的开关功能。再加上,使用时,需要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着底盖28和按钮22,使得弹力胶芯232对底盖28施力时,也能保证底盖28不会从开关阀主体21中脱出。再进一步的,为了达到底盖28与开关阀主体21的固定效果,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使底盖28与开关阀主体21熔合为一体。

如图16所示,所述接头总成30包括接头阀主体31、进液管接头32、负压管固定接头33、t型阀底部连接器34、设备端旋转接头35。所述接头阀主体31t字形的三通管体,具有第一端口311、第二端口312、第三端口313,该第一端口311和第三端口313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第二端口312垂直于第一端口311和第三端口313。

所述进液管接头32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该进液管接头32包括过滤器321、连接胶芯322、弯头323、进药管主体324、防逆流体325、端盖326、盖帽327。所述过滤器321和连接胶芯322均安装于接头阀主体31第一端口311的内部,该连接胶芯322叠置于该过滤器321的外侧,所述连接胶芯322具有第一接头垂直式伸出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外,所述弯头323连接于该第一接头,所述进药管主体324连接于该弯头323,所述端盖326装配于该进药管主体324的端部,所述盖帽327与该端盖326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盖帽327可拆式盖合于该端盖326外。

所述负压管固定接头33安装于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该负压管固定接头33包括第一密封垫片331、回转件外套筒332、回转件内套筒333、第二密封垫片334、固定接头主体335、压合外套管336。所述回转件外套筒332固定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所述第一密封垫片331被压紧于该回转件外套筒332与连接胶芯322之间,所述回转件内套筒333插装于该回转件外套筒332内部,所述固定接头主体335的右端固定于回转件内套筒333,所述第二密封垫片334被压紧于该固定接头主体335与回转件内套筒333之间,所述压合外套管336套固于所述固定接头主体335的左端。

所述t型阀底部连接器34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二端口312。该t型阀底部连接器34包括底部连接器主体341、底部连接器套管342,所述底部连接器主体341的上端插入固定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二端口312内,所述底部连接器套管342可旋转式套设在该底部连接器主体341的下端。

所述设备端旋转接头35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三端口313。该设备端旋转接头35包括旋转接头连接器主体351和旋转套管352,所述旋转接头连接器主体351的左端插入固定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三端口313内,所述旋转套管352可旋转式套设在转接头连接器主体外。

所述接头总成30中,其中接头阀主体31、连接胶芯322、弯头323、第一密封垫片331、回转件外套筒332、回转件内套筒333、第二密封垫片334、固定接头主体335均为透明体,其余组成构件为非透明体,从而允许在使用过程中观看到吸痰和注入液体的效果,非常直观方便。

如图1所示,所述输送管10由内管11和抗菌软膜12组成,所述内管11的一端固定于负压管接头24,另一端上设有一侧孔111,当抗菌软膜12被拉直时,该侧孔111正对所述进液管接头32的注液口,当抗菌软膜12被收折时,该内管11从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三端口313穿出在外。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抗菌软膜12,不同于普通的软胶膜,具有抗菌功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滋生。

使用过程如下:将输送管接头25连接到负压装置,所述接头总成30中的第三端口313用于连接病人的气道,所述第二端口312用于接呼吸机。吸痰时,将先抗菌软膜12收折起来,使内管11从第三端口313伸出插入到病人的气道内,当到达肺部特定位置,按下按钮22开启负压装置,使痰从内管11被吸出,再慢慢拉直抗菌软膜12,使内管11慢慢地从病人的气道中抽出,即吸痰完毕。在吸痰过程中,亦可能因为病人的不同病理情况而不能精确地确定痰在肺部的位置,因此需要配合一些医疗影像设备(例如核磁共振、ct、x光等)进行辅助,由于本发明之密闭式吸痰管整体未采用任何金属性材质,因此在进行医疗影像时无干扰,提升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当需要对该吸痰管进行消毒清洗时,将抗菌软膜12拉直,使内管11的侧孔111正对进液管接头32的注液口,在进液管接头32注入清洗液(例如生理盐水等),再按下按钮22开启负压装置,使清洗液通过内管11被排出同时将内管11中的残留物洗净。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19至图2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第二种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密闭式吸痰管,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接头总成30用“十”字型以替代上述“t”字型结构。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接头总成30包括接头阀主体31'、进液管接头32'、负压管固定接头33'。所述接头阀主体31'为十字形的四通管体,具有第一端口311'、第二端口312'、第三端口313'、第四端口314',其中第一端口311'和第三端口313'分布于左侧和右侧,第三端口313'和第四端口314'分布于下侧和上侧。

所述进液管接头32'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包括过滤器321'、连接胶芯322'、弯头323'、进药管主体324'、防逆流体325'、端盖326'、盖帽327',所述过滤器321'和连接胶芯322'均安装于接头阀主体31'第一端口311'的内部,该连接胶芯322'叠置于该过滤器321'的外侧,所述连接胶芯322'具有第一接头垂直式伸出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外,所述弯头323'连接于该第一接头,所述进药管主体324'连接于该弯头323',所述端盖326'装配于该进药管主体324'的端部,所述盖帽327'与该端盖326'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盖帽327'可拆式盖合于该端盖326'外。

所述负压管固定接头33'安装于安装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包括第一密封垫片331'、回转件外套筒332'、回转件内套筒333'、第二密封垫片334'、固定接头主体335'、压合外套管336';所述回转件外套筒332'固定于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一端口311',所述第一密封垫片331'被压紧于该回转件外套筒332'与连接胶芯322'之间,所述回转件内套筒333'插装于该回转件外套筒332'内部,所述固定接头主体335'的右端固定于回转件内套筒333',所述第二密封垫片334'被压紧于该固定接头主体335'与回转件内套筒333'之间,所述压合外套管336'套固于所述固定接头主体335'的左端。

该接头阀主体31'的第二端口312'和第四端口314'对称设置,该第二端口312'或第四端口314'上可替换地安装密封盖34'。这样,当呼吸机位于病人的不同位置时,可以依据需要而选择密封盖34'堵住第二端口312'或第四端口314'。

本第二实施例的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过程如下:将输送管接头25连接到负压装置,所述接头总成30中的第三端口313'用于连接病人的气道,当呼吸机的位置是第二端口312'的延伸方向时,用密封盖34'堵住第四端口314',将第二端口312'接接呼吸机。当呼吸机的位置是第四端口314'的延伸方向时,用密封盖34'堵住第二端口312',将第四端口314'接接呼吸机。其它使用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