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7026发布日期:2018-11-24 11:4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牙本质敏感症治疗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以及脱敏剂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牙本质敏感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对外界刺激产生短而尖锐的疼痛,并且不能归因于其他特定原因引起的牙体缺损或病变,典型的刺激包括温度刺激,吹气刺激,机械性刺激或化学刺激。当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开放通畅时,外界刺激可以导致小管液流动,牙本质胞浆内外的神经纤维或神经传导介质感受到这种刺激,产生冲动上传,引起疼痛的感觉。以这种牙本质敏感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为依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降低局部神经敏感性和/或形成沉淀物覆盖(阻塞)暴露的牙本质小管,隔绝刺激传导的药物制剂或措施均可用于治疗牙本质敏感。目前对症状较轻的牙本质敏感受试者,通常选用脱敏剂,如抗牙本质敏感牙膏或者漱口液等,然而现有的脱敏剂无法满足理想的长效抗牙本质敏感症治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市场上现有脱敏剂无法满足理想的长效抗牙本质敏感症治疗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仿生矿化机理的具有深层长效修复作用的脱敏剂。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包括甘油、聚乙二醇、黄原胶、二氧化钛、香精、糖精钠、羟苯乙酯、月桂醇硫酸酯、磷酸三钾,生物活性玻璃和树枝状高分子。其具体质量占比:树枝状高分子1-100000ppm、生物活性玻璃1-50%、磷酸三钾0.1-20%、甘油1-5%、聚乙二醇30-70%、黄原胶0.5-8%、二氧化钛1-10%、香精0.1-1%、糖精钠0.1-2%、羟苯乙酯0.1-1%、月桂醇硫酸酯1-8%。

所述的树枝状高分子为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进一步优选地,树枝状高分子是以羟基,羧基,磷酸根或氨基封端的0-5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所选的生物活性玻璃为(cao)x(nao2)y(sio2)z(p2o5)1-x-y-z,其中x=0.25-0.45,y=0-0.2,z=0.34-0.64。

进一步优选地,所选生物活性玻璃比例为(cao)0.35(nao2)0(sio2)0.54(p2o5)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1)脱敏剂加水至不流动状态;

(2)脱敏剂加入到能与牙齿匹配的医疗器械中,并将其均匀分布;

(3)将医疗器械放入患者口中,使患者咬合医疗器械1min及以上;

(4)医疗器械包括但不限于市面上可见的泡沫牙托,热塑性牙托,牙贴等。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树枝状高分子的仿生矿化性能来治疗牙本质敏感的脱敏剂,树枝状高分子占比1-100000ppm,包括以羟基,羧基,磷酸根或氨基封端的0-5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并且该树枝状高分子具有模板作用,可诱导胶原内纤维在体外或者体内环境下矿化。该脱敏剂的显著特点是快速脱敏的同时可以深度封堵牙本质小管,从而达到长效脱敏的作用。

2、本发明利用生物活性玻璃在水环境下有效释放钙、磷元素的能力,为羟基磷灰石的生成提供了原料,进而诱导牙本质表面羟基磷灰石的生成,从而实现深度封闭牙本质小管,长效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作用。

3、本发明利用与牙齿有良好匹配性能的医疗器械对脱敏剂的托载作用有效延长了脱敏剂与病患处的作用时间,充分发挥了脱敏剂原位诱导矿化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经去离子水或实施例1中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处理后矿化4周的牙本质样品表面/断面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为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4周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图,b为对照组的断面扫描电镜图,c为实验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处理4周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图,d为实验组的断面扫描电镜。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人牙本质和去离子水/实施例1中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分别处理后矿化4周的牙本质样品的表面微硬度数据。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的去离子水/实施例1中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分别处理后矿化4周的牙本质的渗透率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的可行性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树枝状高分子1000ppm

生物活性玻璃25%

磷酸三钾10%

甘油2%

聚乙二醇51%

黄原胶3%

二氧化钛5%

香精0.5%

糖精钠1%

羟苯乙酯0.5%、

月桂醇硫酸酯2%

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磷酸三钾和树枝状高分子混合制备成a液;

(2)将甘油、聚乙二醇、黄原胶、二氧化钛、香精、糖精钠、羟苯乙酯、月桂醇硫酸酯、生物活性玻璃制备成b液;

(3)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分装到制剂瓶内,得到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的具体使用方法,其中的医疗器械以热塑性牙托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脱敏剂与一定量的水经搅拌后得到粘稠的白色糊剂;

(2)将全部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均匀涂布在热塑性牙托中,放置在受试者口中,并确保牙齿敏感处涂覆有脱敏剂,令受试者咬合至少5min(若使用时产生不适感,如干呕,口水过多等,可将牙托取出片刻待缓解后再重新放入)。

(4)咬合结束后,受试者漱口清除口内残余物,同时要求受试者在使用后1小时内不得刷牙,饮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1中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验证过程。

牙本质样品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酸蚀脱矿,将样品在超声清洗器内超声30min,放入10ml的0.5mol/l的edta(ph=8.0)溶液中1min后取出,用pbs冲洗表面,再次超声5min保存在4℃的pbs溶液中。

将牙本质样品用去离子水或者实施例1中的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处理30min后,在pbs溶液内漂洗三次,然后将每个处理后的牙本质样品单独置于一个pp离心管中,倒入5ml模拟唾液,于37℃恒温保存,模拟唾液每一天更换一次,在4周后取出矿化的牙本质样品,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后风干。其中,模拟唾液配方为cacl20.1665g,kh2po40.1224g,kcl9.685g,nan30.065g,hepes4.766g,用1mol/lkoh调节ph至7.02,用超纯水稀释至1000ml。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3中处理前后牙本质样品的表面/断面扫描电镜结果,如附图1a,b所示,对于用去离子水处理的牙本质样品,表面和小管内只有少量羟基磷灰石晶体,且存在牙本质小管暴露的情况,因为牙本质表面丰富的胶原纤维可以抑制羟基磷灰石再矿化,生成的少量羟基磷灰石晶体也是因为物理沉积作用产生,并非诱导矿化而成,此外,图1c,d显示经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处理的牙本质样品表面完全被羟基磷灰石覆盖,牙本质断面图显示出矿物质可深入牙本质内部,由于牙本质小管内充满新生矿物质,因此很难观察到开放的牙本质小管。这是因为树枝状高分子能有效深入到牙本质小管内,为羟基磷灰石生成起到良好的模板效应,此外,生物活性玻璃在水的作用下可以有效释放钙、磷离子,为口腔羟基磷灰石的生成提供了原料,进一步增强了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在牙本质样品内形成羟基磷灰石的作用,从而达到深度封闭牙本质小管,长效治疗的作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对实施例3中处理后的牙本质样品表面进行表面微硬度测定,测定方式包括将平面试样置于mvk-h12硬度仪上,以载荷50g,保压15s的方式测出每个样品的维氏硬度。如图2所示,经过脱敏剂处理的牙本质样品表面硬度为52.15±0.87hv与天然牙本质表面的硬度(53.14±0.46hv)相近,说明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诱导生成的羟基磷灰石表层与天然牙本质矿物质相似。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对实施例3中处理后的牙本质渗透率测定,具体测定方法是将牙本质样本用两片中间各有一个4mm直径的圆形橡皮圈固定,并以此限定暴露的牙本质样本面积,测定过程中提供100cm的水柱压力,并水平放置容量为15μl的玻璃毛细管,以此观察小气泡的运动,并通过记录气泡在单位时间内的移动距离来计算牙本质小管的渗透率。如图3所示,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处理后的样本牙本质渗透率明显低于用去离子水处理的牙本质样品,这证明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具有良好的牙本质封堵效果。

实施例4,5,6均表明仿生矿化修复脱敏剂具有诱导羟基磷灰石再生,深度矿化牙本质小管并封堵牙本质小管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