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7441发布日期:2018-11-07 09:1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矫形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儿童还在发育的过程中,其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免疫力差,易患各种疾病,并且病程中变化多,易反复、易波动、易发生突然变化。儿童由于自制力及害怕的心理因素等问题,儿童疾病在治疗时会不受控制的乱动,特别是在儿童输液的时候,会由于各种不适而活动,从而会影响输液过程,甚至会破坏输液设备。

目前,儿童治疗时尚无约束儿童乱动的专用矫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儿童输液治疗时无法约束儿童乱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的一种设计合理、约束可靠的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其包括一胸腹束缚带和两肢体束缚带,所述的肢体束缚带对称设置在胸腹束缚带的两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胸腹束缚带的中部两侧上分别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带远离胸腹束缚带的一端上连接一针式皮带扣,在所述的肢体束缚带的中部一侧上分别对应第一连接带连接有第二连接带,在所述的第二连接带的带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扣孔,所述的针式皮带扣与其中一扣孔配合而将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进行定位;在所述的胸腹束缚带的两侧端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尼龙搭扣;在所述的肢体束缚带的两侧端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尼龙搭扣。

优选的,在所述的胸腹束缚带靠近端部的两侧上分别对称连接有第三连接带,在所述的肢体束缚带靠近端部的一侧上分别对应第三连接带连接有第四连接带,在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与第四连接带之间分别设有一带扣调节件,所述的带扣调节件将第三连接带与第四连接带相连接且可调节第四连接带与第三连接带的连接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带扣调节件包括一带扣体,在所述的带扣体的一端上开设一连接槽,所述的带扣体远离连接槽的一端上开设一调节槽;所述的第三连接带远离胸腹束缚带的一端绕穿连接槽后与第三连接带的带体并行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调节槽内与带扣体平行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轴、第二定位轴和第三定位轴,所述的第四连接带远离肢体束缚带的一端依次穿经第一定位轴与第二定位轴之间间隙、第二定位轴与第三定位轴之间间隙,再绕经第三定位轴后自第一定位轴与第二定位轴之间间隙穿出。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三连接带上分别设有夹紧环,在所述的夹紧环上分别活动连接一弹性定位带,所述的弹性定位带远离夹紧环的一端上分别固定连接一挂钩。

优选的,所述的夹紧环包括两环体和两夹紧扭簧,在所述的环体上设有铰接座,环体经其上的铰接座由一铰接轴相铰接,所述的夹紧扭簧分别对称套装在铰接座两侧的铰接轴上,并且夹紧扭簧的两簧脚分别抵靠在两环体上迫使两环体相互抵紧;所述的第三连接带绕穿其中一环体且自两环体之间穿出。

优选的,在所述的胸腹束缚带上固定连接一弹性带。

本发明是在胸腹束缚带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肢体束缚带,胸腹束缚带通过第一尼龙搭扣束缚在患儿的胸腹部,肢体束缚带通过第二尼龙搭扣束缚在患儿的上肢上,胸腹束缚带与肢体束缚带通过第一连接带上的针式皮带扣与第二连接带上的扣孔配合进行定位。本发明设计巧妙合理,通过胸腹束缚带、肢体束缚带及连接带的相互配合,将患儿的肢体束缚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其约束可靠,有利于对患儿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3中d-d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沿图5中e-e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1.胸腹束缚带,2.肢体束缚带,3.第一连接带,4.针式皮带扣,401.带扣体,402.扣针,5.第二连接带,501.扣孔,6.第四连接带,7.带扣调节件,701.带扣体,702.连接槽,703.调节槽,704.第一定位轴,705.第二定位轴,706.第三定位轴,8.第三连接带,9.夹紧环,901.环体,902.铰接座,903.铰接轴,904.夹紧扭簧,10.弹性定位带,11.挂钩,12.弹性带,13.第一尼龙搭扣,14.第二尼龙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其包括一胸腹束缚带1和两肢体束缚带2,肢体束缚带2对称设置在胸腹束缚带1的两侧。胸腹束缚带1与肢体束缚带2是采用柔软的布料制成,以提高胸腹束缚带1、肢体束缚带2与儿童接触的舒适度。

为了使胸腹束缚带1适用于不同体形的儿童,如图1所示,在胸腹束缚带1上固定连接一弹性带12。该弹性带12的两端是缝合在胸腹束缚带1上,其在缝合过程中将弹性带12处于延展状态,弹性带缝合固定后回复拉动胸腹束缚带1皱起折叠。使用时,利用弹性带12的弹性力从而调节胸腹束缚带1的宽度。

在图1中,在胸腹束缚带1的中部两侧上分别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接带3。该第一连接带3的一端缝合连接在胸腹束缚带1上。

在图1、图2中,在第一连接带3远离胸腹束缚带1的一端上连接一针式皮带扣4。如图2所示,针式皮带扣4是由常规的带扣体401和扣针402组成。

在图1中,在肢体束缚带2的中部一侧上分别对应第一连接带3连接有第二连接带5。如图2所示,在第二连接带5的带体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扣孔501。

如图1、图2所示,针式皮带扣4的扣针402与不同位置的一扣孔501锁定配合而将第二连接带5与第一连接带3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扣针402与不同位置的扣孔501的锁定配合实现第二连接带5使用长度的改变,从而调节肢体束缚带2相对胸腹束缚带1之间的距离。

在图1中,在胸腹束缚带1的两侧端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尼龙搭扣13。在肢体束缚带2的两侧端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尼龙搭扣14。第一尼龙搭扣13与第二尼龙搭扣14均是由常规的尼龙钩带和尼龙绒带两部分组成,其中,尼龙钩带缝合连接在胸腹束缚带1或肢体束缚带2的一侧端的带体正面,则尼龙绒带缝合连接在胸腹束缚带1或肢体束缚带2的另一侧端的带体反面,胸腹束缚带1或肢体束缚带2的两侧端利用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的粘结而进行搭接。

为了进一步增加胸腹束缚带1与肢体束缚带2之间约束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在胸腹束缚带1靠近端部的两侧上分别对称连接有第三连接带8,在肢体束缚带2靠近端部的一侧上分别对应第三连接带8连接有第四连接带6,在第三连接带8与第四连接带6之间分别设有一带扣调节件7,带扣调节件7将第三连接带8与第四连接带6相连接且可调节第四连接带6与第三连接带8的连接长度。

为了实现带扣调节件7的连接与调节长度的功能,如图3、图4所示,带扣调节件7包括一带扣体701,在带扣体701的一端上开设一连接槽702。在图3、图4中,第三连接带8远离胸腹束缚带1的一端绕穿连接槽701后与第三连接带8的带体并行缝合固定连接。如图3、图4所示,带扣体701远离连接槽702的一端上开设一调节槽703,在调节槽703内与带扣体701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轴704、第二定位轴705和第三定位轴706,并且第一定位轴704、第二定位轴705和第三定位轴706之间平行设置。在图3、图4中,第四连接带6远离肢体束缚带2的一端依次穿经第一定位轴704与第二定位轴705之间间隙、第二定位轴705与第三定位轴706之间间隙,再绕经第三定位轴706后自第一定位轴704与第二定位轴705之间间隙穿出。其是通过拉动第四连接带6的带体或第四连接带6的一端部可对第四连接带6的长度进行调节。通过利用第四连接带6的带体对第四连接带6的一端挤压,而将第四连接带6与带扣调节件7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在使用时,如图7所示,通过第一尼龙搭扣13(图中不可见)将胸腹束缚带1缠绕在儿童的胸腹部上,通过第二尼龙搭扣14(图中不可见)将肢体束缚带2缠绕固定在儿童的上肢上,通过第一连接带3上的针式皮带扣4与第二连接带5上的扣孔配合,调节肢体束缚带2相对胸腹束缚带1之间的距离,再将第三连接带8穿绕过儿童的腹股沟自臀部穿出,通过带扣调节件7调节第四连接带6与第三连接带8的连接长度,根据三角形结构稳定的原理,通过第四连接带6、第三连接带8与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5将肢体束缚带2约束在胸腹束缚带1的两侧,而将儿童的上肢约束在一可活动的范围内,从而有利用对儿童的治疗。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其包括的一胸腹束缚带1和两肢体束缚带2、胸腹束缚带1上连接的弹性带12、胸腹束缚带1上连接的第一连接带3及第一连接带3上连接的针式皮带扣4、肢体束缚带2上连接的第二连接带5、胸腹束缚带1两侧端上的第一尼龙搭扣13、肢体束缚带2两侧端上的第二尼龙搭扣14、胸腹束缚带1上连接的第三连接带8、肢体束缚带2上连接的第四连接带6以及第三连接带8与第四连接带6之间设有的带扣调节件7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所给出的技术方案相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1所示,在第三连接带8上分别设有夹紧环9,在夹紧环9上分别活动连接一弹性定位带10,弹性定位带10远离夹紧环9的一端上分别固定连接一挂钩11。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5、图6所示,夹紧环9包括两个环体901和两个夹紧扭簧904,在环体901上设有铰接座902,环体901经其上的铰接座902由一铰接轴903相铰接,夹紧扭簧904分别对称套装在铰接座902两侧的铰接轴903上,并且夹紧扭簧904的两簧脚分别抵靠在两环体901上,夹紧扭簧904迫使两环体901趋近而相互抵紧。在图5、图6中,第三连接带8绕穿其中一环体901且自两环体901之间穿出,从而两环体901将第三连接带8进行夹紧定位。

本实施例中,一种儿科防乱动矫正装置在使用时,如图8所示,通过第一尼龙搭扣13(图中不可见)将胸腹束缚带1缠绕在儿童的胸腹部上,通过第二尼龙搭扣14(图中不可见)将肢体束缚带2缠绕固定在儿童的上肢上,通过第一连接带3上的针式皮带扣4与第二连接带5上的扣孔配合,调节肢体束缚带2相对胸腹束缚带1之间的距离,再根据需要通过带扣调节件7调节第四连接带6与第三连接带8之间连接的长度,然后调节夹紧环9在第三连接带8上的位置,并通过夹紧环9的两环体将夹紧环9夹紧定位在第三连接带8上,再将弹性定位带10绕过儿童的肩膀一圈后利用挂钩11钩挂在夹紧环9,而将第四连接带6、第三连接带8与儿童的肩膀之间位置相对固定,根据三角形结构稳定的原理,通过第四连接带6、第三连接带8与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5将肢体束缚带2约束在胸腹束缚带1的两侧,从而限制儿童上肢的活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