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4504发布日期:2018-11-02 22:30阅读:1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背景技术

禹州市自明代以来是有名的中药材集散地。早在二百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制药业。城内有名的“药王祠”就是纪念我国著名医药家孙思邈所建。神话相传“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解放前的“小禹州”以药材炮制适中驰名全国。城内丸、散、膏、丹药店遍布大街小巷。仅膏、丹、丸、散等剂型的产品有200余种。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历史上个体制造者所用的配方生产投料为依据,聘请名医及有经验的老药工进行全面整理,提高,制定了统一处方,共计百余种。1952年建厂以后,又作了进一步的整理。于1959年以后,吸收外地先进经验,进行了技术革新,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如“一捻金、小黑膏”等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产品,逐步淘汰。针对新生事物中药片剂、中药针剂、中药糖浆剂等历史上本厂没有生产过的产品,相继试验成功,批量投入生产,为中药的发展增加了内容。

现有的治疗消化的药物多治标不治本,疗程多,效果差,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50-55份,山楂60-75份,香附(醋炙)115-120份,干姜(炮)190-200份,丁香35-40份,木香38-40份,槟榔72-75份,巴豆霜118-123份,大黄125-130份,陈皮200-210份,枳实(麸炒)70-78份。

所述的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还包括鸦胆子45-50份,拳参20-30份,川贝母55-60份,马鞭草50-53份,人参叶20-23份,干漆10-20份。

所述的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包括党参52份,山楂62份,香附(醋炙)117份,干姜(炮)195份,丁香38份,木香39份,槟榔73份,巴豆霜120份,大黄128份,陈皮205份,枳实(麸炒)75份,鸦胆子48份,拳参25份,川贝母57份,马鞭草52份,人参叶22份,干漆15份。

一种所述的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1)将党参、山楂、香附(醋炙)、干姜(炮)、槟榔、大黄、枳实(麸炒)、巴豆霜粗碎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粗碎后的药料进行灭菌,时间1-1.5h,温度25-35度;

3)将步骤2)中的灭菌后的药料进行细粉碎过筛,筛网为100-120目,得到过筛后的药料a备用;

4)将木香、丁香、陈皮,鸦胆子,拳参,川贝母,马鞭草,人参叶,干漆粗碎后进行细粉碎过筛,筛网为100-120目,得到过筛后的药料b备用;

5)将步骤3)和步骤4)中的药料进行混合备用;

6)将步骤5)中的药料进行合坨,合坨的温度为75-95度,时间60-70min;

7)制丸、灭菌、干燥;

8)包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脾胃同治,治疗效果好,安全、无毒副作用;升清降浊、通腹、顺气、通便、清除宿便、排除肠毒,纯植物药,制备方法简单药效加工次序合理,药效保留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50份,山楂60份,香附(醋炙)115份,干姜(炮)190份,丁香35份,木香38份,槟榔72份,巴豆霜118份,大黄125份,陈皮200份,枳实(麸炒)70份。

实施例2,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55份,山楂75份,香附(醋炙)120份,干姜(炮)200份,丁香40份,木香40份,槟榔75份,巴豆霜123份,大黄130份,陈皮210份,枳实(麸炒)78份。

实施例3,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52份,山楂66份,香附(醋炙)117份,干姜(炮)196份,丁香38份,木香39份,槟榔73份,巴豆霜120份,大黄124份,陈皮205份,枳实(麸炒)75份。

实施例4,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党参55份,山楂60份,香附(醋炙)115份,干姜(炮)200份,丁香37份,木香40份,槟榔75份,巴豆霜120份,大黄120份,陈皮205份,枳实(麸炒)75份。

实施例5,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包括党参55份,山楂60份,香附(醋炙)115份,干姜(炮)200份,丁香37份,木香40份,槟榔75份,巴豆霜120份,大黄120份,陈皮205份,枳实(麸炒)75份,鸦胆子50份,拳参30份,川贝母60份,马鞭草53份,人参叶23份,干漆20份。

实施例6,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包括党参55份,山楂75份,香附(醋炙)120份,干姜(炮)200份,丁香40份,木香40份,槟榔75份,巴豆霜123份,大黄130份,陈皮210份,枳实(麸炒)78份,鸦胆子50份,拳参30份,川贝母60份,马鞭草53份,人参叶23份,干漆20份。

实施例7,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包括党参50份,山楂60份,香附(醋炙)115份,干姜(炮)190份,丁香35份,木香38份,槟榔72份,巴豆霜118份,大黄125份,陈皮200份,枳实(麸炒)70份,鸦胆子46份,拳参21份,川贝母59份,马鞭草51份,人参叶20份,干漆10份。

实施例8,包括党参52份,山楂62份,香附(醋炙)117份,干姜(炮)195份,丁香38份,木香39份,槟榔73份,巴豆霜120份,大黄128份,陈皮205份,枳实(麸炒)75份,鸦胆子48份,拳参25份,川贝母57份,马鞭草52份,人参叶22份,干漆15份。

一种温中理气消食导滞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实施例5-8中的上述党参、山楂、香附(醋炙)、干姜(炮)、槟榔、大黄、枳实(麸炒)、巴豆霜粗碎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粗碎后的药料进行灭菌,时间1-1.5h,温度25-35度;

3)将步骤2)中的灭菌后的药料进行细粉碎过筛,筛网为100-120目,得到过筛后的药料a备用;

4)将实施例5-8中的上述木香、丁香、陈皮,鸦胆子,拳参,川贝母,马鞭草,人参叶,干漆粗碎后进行细粉碎过筛,筛网为100-120目,得到过筛后的药料b备用;

5)将步骤3)和步骤4)中的药料进行混合备用;

6)将步骤5)中的药料进行合坨,合坨的温度为75-95度,时间60-70min;

7)制丸、灭菌、干燥;

8)包装,1瓶(0.9g)。

药料功能: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拳参: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蛇虫咬伤。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马鞭草:苦、凉。归肝、脾、肾经。活血散瘀,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香附(醋炙)的制备方法: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取净香附,加入定量米醋,与米醋等量的水,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凉,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粒块;香附粒块或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娑罗子:甘,温。归肝、胃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干姜(炮)制备方法先将净砂置炒制容器内,角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再加入于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干姜总灰分不得过5.5%。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含6-姜辣素不得少于0.60%。干姜饮片含6-姜辣素不得少于0.5%。炮姜总灰分不得过7.0%。炮姜含6-姜辣素不得少于0.30%。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人参叶:苦、甘,寒。归肺、胃经。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巴豆霜: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干漆:辛,温;有毒。归肝、脾经。破瘀通经,消积杀虫。用于瘀血经闭,癥瘕积聚,虫积腹痛。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胸闷气短,咳嗽痰多。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枳实(麸炒)制备方法: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净枳实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枳实片每100kg用麸皮10kg。枳实炒后可缓和烈性,长于消积化痞,用于食积胃脘痞满,积滞便秘,湿热泻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