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肌肤使用的美容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美容器具而言,已知例如对肌肤施加超声波从而能够获得美肌效果的美容器具(例如参照日本国特许第4416028号公报)。
近年来,谋求美容效率更高的美容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美容效率的美容器具。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美容器具包括:第一刺激施加部,其用于对肌肤施加第一刺激;第二刺激施加部,其用于对肌肤施加第二刺激,第二刺激是由rf(射频)的电磁变化引起的刺激,与第一刺激的种类不同;检测部,其用于检测肌肤与第一刺激施加部及第二刺激施加部的接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和第二刺激施加部。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进一步提高美容效率的美容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部的概略结构的、从接触头的正面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部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和第二刺激施加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的一部分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端子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导电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接触头的突出部压靠于肌肤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美容器具;15、控制部;20、壳体;30、头部;40、握持部;41、电源按钮;42、选择按钮;43、点亮部(告知部);44、电路基板;45、电池(电源);46、电路零件;50、第一刺激施加部;51、接触头;52、振动器;53、加热器;59、检测部;60、第二刺激施加部;61、rf电极;62、突起;63、卡定片;70、第一保持部;80、第二保持部;81、框架;82、盖;90、出没机构;91、基座;92、连结部;93、弹性构件;100、端子部;101、电极销;102、导电板;103、支架;461、第一开关元件;462、第二开关元件;511、突出部;512、氧化膜;513、周壁;811、引导路径;821、平坦部;911、贯通孔;912、筒状部;913、收纳槽;914、安装孔;921、嵌合部;922、轴部;1021、舌部;1022、连接孔;s、肌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子。因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结构要素、结构要素的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由此,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的、未在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加以记载的结构要素而言,将其作为任意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另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严密地进行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美容器具]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2是观察包含图1中的ii-ii剖切线在内的截面而观察到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美容器具10具有作为外包装体的在一方向上较长的壳体20,该壳体20的一端部形成为用于对肌肤s(参照图10)施加刺激的头部30。另外,壳体20中的除头部30以外的部分是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40,其形成为比头部30细。在握持部40设有用于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电源按钮41、用于选择美容器具10的动作模式的选择按钮42、以及在电源接通时点亮并在电源断开时熄灭的点亮部43。
另外,如图2所示,在握持部40内收纳有电路基板44和电池45等。在电路基板44安装有用于驱动头部30的驱动部的多个电路零件46。多个电路零件46包括微型控制器,该微型控制器是用于控制美容器具10的各驱动部的控制部15(参照图9)。
另外,多个电路零件46包括第一开关元件461和第二开关元件462(参照图9)。第一开关元件461用于电源的接通/断开。通过按下电源按钮41,从而使第一开关元件461向控制部15输出用于切换自电池45供给的电力的接通/断开的控制信号。另外,第二开关元件462用于动作模式的选择。通过按下选择按钮42,从而使第二开关元件462向控制部15输出与各动作模式相对应的控制信号。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部30的概略结构的、从接触头的正面观察到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部3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4是观察包含图3中的iv-iv剖切线在内的截面而观察到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头部30包括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第一保持部70、第二保持部80、出没机构90以及端子部100。第一保持部70和第二保持部80以将第二刺激施加部60配置在第一刺激施加部50的附近的方式分别保持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由此,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能同时与使用者的肌肤s接触。
第一刺激施加部50是用于对肌肤s施加第一刺激的部位。作为第一刺激,可以举出超声波振动刺激、电刺激(例如ems(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电肌肉刺激)等)、温热刺激以及光刺激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刺激的一个例子,举出超声波振动刺激进行说明。
第一刺激施加部50包括接触头51和用于使接触头51振动的振动器52。接触头51是金属体,用于与肌肤s接触而向该肌肤s传递由振动器52产生的振动。接触头51的自头部30暴露出的部分呈圆板状地自头部30突出而形成突出部511。在该突出部511的表面形成有氧化膜512。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铝成型了接触头51后,通过对突出部511实施铝阳极化加工,从而生成由氧化铝形成的氧化膜512。另外,也可以将接触头51的整个表面设为氧化膜512。
另外,在接触头51的与突出部511相反的那一侧形成有呈圆形立起设置的周壁513。在该周壁513的外周面的整周的范围内安装有片状的加热器53。通过利用加热器53对接触头51进行加热,从而借助该接触头51对肌肤s加热。加热器53形成为与控制部15电连接,通过该控制部15的控制来调整温度。
通过使振动器52以超声波的频带进行振动,从而使接触头51振动,对与该接触头51接触的肌肤s施加超声波振动刺激。具体而言,振动器52是压电元件,在被周壁513包围起来的区域内固定于接触头51。振动器52形成为,通过控制部15的控制来控制振动器52的振动。
第一保持部70是树脂构件,用于保持第一刺激施加部50。具体而言,第一保持部70形成为例如大致筒状,以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自壳体20的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于该突出部511的外周缘。第一保持部70与出没机构90相连结。
出没机构90是用于使第一保持部70相对于头部30出没,从而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相对于第二刺激施加部60出没的机构。具体而言,出没机构90包括基座91、连结部92以及弹性构件93。
基座91是形成头部30的外形的一部分的树脂构件,形成为大致杯状。连结部92形成为能相对于该基座91相对移动。具体而言,在基座91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911,在该贯通孔911的周围形成有与该贯通孔911同心的同心圆状的筒状部912。在筒状部912形成有用于收纳弹性构件93的收纳槽913。收纳槽913形成为与贯通孔911同心的同心圆状。另外,在基座91的外周部形成有多个安装孔914。端子部100所具有的多个电极销101一一对应地安装于该多个安装孔914。
连结部92是树脂构件,与第一保持部70相连结。连结部92包括与第一保持部70嵌合的嵌合部921、以及自嵌合部921突出而贯穿基座91的贯通孔911内的轴部922。
弹性构件93是在发生了弹性变形时对连结部92施加朝向头部30的外侧的作用力的弹性构件。具体而言,弹性构件93是螺旋弹簧,其一端部固定在收纳槽913内,另一端部固定于连结部92的嵌合部921。也就是说,弹性构件93形成为,在被收纳于收纳槽913的状态下进行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从而进行伸缩。另外,弹性构件93也可以是除螺旋弹簧以外的弹簧,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体。另外,由出没机构90实现的出没动作见后述。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8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80的一部分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4~图6所示,在第二保持部80一体地组装有第二刺激施加部60,在该组装状态下,第二保持部80能够自第一保持部70装卸。具体而言,第二保持部80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一保持部70的基座91装卸。
第二刺激施加部60是用于对肌肤s施加第二刺激的部位,该第二刺激是由radiofrequency(射频,以下记作“rf”)的电磁变化引起的刺激,与第一刺激的种类不同。另外,刺激的种类不同是指引起刺激的物理现象不同。另外,作为引起rf的电磁变化的物理量,包含rf电流、rf电压以及rf电磁波等。作为第二刺激,可以举出利用rf的电磁变化而使肌肤s的表面或内部产生电场或磁场从而对肌肤s的深部进行加热的刺激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刺激的一个例子,举出由rf的电磁变化引起的基于电场的刺激来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第二刺激施加部60具有形成为环状的rf电极61。rf电极6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rf电极61由钛形成。在rf电极61形成有向第二保持部80的外侧突出的多个突起62。该多个突起62沿rf电极6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例示了设有4个突起62、并且突起62的自第二保持部80向外侧暴露出的部分的形状俯视时为矩形的情况,但突起62的设置个数和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如图4~图6所示,在rf电极61的与突起62相对的部位形成有朝向该突起62的相反侧延伸设置的卡定片63。因此,在rf电极61具有与多个突起62相同数量的卡定片63。卡定片63形成为板簧状,并且顶端部弯曲。端子部100的电极销101卡定于该卡定片63的顶端部(参照图4)。
另外,在利用第二刺激施加部60施加由rf的电场引起的刺激的情况下,需要设置与rf电极61的极性不同的另一rf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刺激施加部50的接触头51兼作该另一rf电极。由此,头部30整体具有极性不同的一对rf电极(rf电极61和接触头51)。
这里,作为引起rf的电磁变化的物理量,能够使用10khz~100ghz的频带的电磁波。此外,从美容效果的观点出发,期望的是,使用0.3mhz~50mhz的频带的电磁波或电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适合具有氧化膜512的铝制的接触头51的、约1mhz的电流。
第二保持部80是用于保持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构件,其相对于第一保持部70装卸自如。具体而言,第二保持部80整体具有环状的外形(参照图5)。在第二保持部80的开口部内配置有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参照图4)。第二保持部80包括框架81和盖82。框架81是形成为环状的树脂构件,用于保持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rf电极61。在框架81形成有用于将端子部100的电极销101朝向rf电极61的各卡定片63引导的引导路径811。盖82是形成为环状的树脂构件。通过将盖82安装于框架81,从而在使rf电极61的各个突起62的部分逐一暴露出的状态下覆盖rf电极61的其他部分。另外,盖82的边缘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平坦状。将该部分称为平坦部821。平坦部821位于壳体20的顶端部分,沿与壳体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例如,在盖82的开口部分为圆形的情况下,平坦部821形成为与开口部分的切线大致平行的平坦状。由此,盖82的平坦部821以比该盖82的其他部分靠近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平坦部821整体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的接触头51相邻。另外,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突起62分别与平坦部821的两端部相对。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端子部100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端子部100是用于通过与第二刺激施加部60电连接而对第二刺激施加部60供给电力的部位(参照图4)。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端子部100包括导电板102、支架103以及多个电极销101。
电极销101形成为圆柱状,电极销101的顶端部形成为大致球状。电极销101的该顶端部自基座91的安装孔914突出。通过使rf电极61的卡定片63卡定于该电极销101的顶端部,从而使第二保持部80成为被安装于第一保持部70的状态(参照图4)。在该状态下,rf电极61与电极销101导通。
另一方面,在沿着与第一保持部70分开的方向拉拽第二保持部80时,电极销101的顶端部与卡定片63之间的卡定被解除,第二保持部80成为脱离了第一保持部70的状态(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rf电极61与电极销101没有导通。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导电板102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察导电板102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导电板10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如图8所示,形成为大致c字形。在导电板102的一端部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平板状的舌部1021。该舌部1021借助未图示的布线而与电力供给用的电路零件46电连接。另外,在导电板102的c字形部分形成有与多个电极销101一一对应地相连接的多个连接孔1022。在将电极销101连接于连接孔1022时,导电板102与电极销101电连接。如上所述,多个电极销101分别与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rf电极61电连接,因此借助这些电极销101将导电板102和rf电极61导通。也就是说,由于端子部100与第二刺激施加部60在多个部位处电连接,因此即使万一有1个电极销101发生破损而成为非导通的状态,也能利用其他的电极销101维持导通状态。
如图7所示,支架103是用于保持导电板102和多个电极销101的构件。支架103形成为环状,出没机构90的一部分配置在支架103的开口部内(参照图4)。支架103固定在壳体20内。
[控制结构]
接下来,说明美容器具10的控制结构。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9所示的美容器具10的控制部15是包括计时器的微型控制器。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第一开关元件461、第二开关元件462、点亮部43、电池45、加热器53以及检测部59与控制部15电连接。控制部15基于自第一开关元件461和第二开关元件462输出的控制信号以及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点亮部43、电池45以及加热器53。具体而言,若在电源断开时通过操作电源按钮41而自第一开关元件461输入控制信号,则控制部15向各部分供给来自作为电源的电池45的电力。另一方面,若在电源接通时通过操作电源按钮41而自第一开关元件461输入控制信号,则控制部15停止来自电池45的电力的供给。另外,在电源接通时,控制部15使点亮部43点亮,在电源断开时,控制部15使点亮部43熄灭。
另外,若在电源接通时通过操作选择按钮42而自第二开关元件462输入与各动作模式对应的控制信号,则控制部15根据该动作模式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在任一动作模式下,控制部15都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另外,动作模式包含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中的至少一者连续地动作的模式以及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中的至少一者间歇性地动作的模式等。
这里,检测部59是检测肌肤s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以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接触的传感器。作为检测部59,能够使用机械式、光学式以及电式中的任一种方式。
首先,说明检测部59形成为机械式的情况的例子。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压靠于肌肤s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0是与图4对应的图。另外,在图10中,用双点划线图示肌肤s的外形线。
若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将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压靠于肌肤s,则该接触头51相对于头部30下沉,如图10所示,弹性构件93收缩。并且,当肌肤s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时,接触头51停止下沉。在当该接触头51的下沉停止时与第一保持部70、第一刺激施加部50以及出没机构90中的任一者抵接的部位处,配置作为检测部59的开关元件。在检测部59被抵接的情况下,自检测部59向控制部15输出检测信号。另一方面,在检测部59未被抵接的情况下,不自检测部59输出检测信号。也就是说,检测部59输出检测信号的状态表示肌肤s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
作为机械式的检测部59的配置例,例如举出在肌肤s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时连结部92的轴部922的顶端面所抵接的部位(参照图10中的虚线部l1)等。
接下来,说明检测部59形成为光学式的情况的例子。
光学式的检测部59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通过切换受光部接收到来自发光部的光的受光状态与未接收来自发光部的光的非受光状态,从而输出不同的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非受光状态下输出的信号设为检测信号。将发光部和受光部配置于如下位置: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不遮挡自发光部向受光部的光,而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遮挡自发光部向受光部的光。由此,在肌肤s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并且接触头51的下沉停止了的情况下,来自发光部的光被遮挡从而成为非受光状态,自检测部59向控制部15输出检测信号。
作为光学式的检测部59的配置例,例如举出将一对发光部和受光部配置于如下部位等:在肌肤s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时,连结部92的轴部922进入发光部与受光部之间而遮挡光(参照图10中的虚线部l2、l3)。
接下来,说明检测部59形成为电式的情况的例子。
在肌肤s与一对rf电极(接触头51和rf电极61)接触,从而使一对rf电极借助肌肤s而通电的情况下,电式的检测部59向控制部15输出检测信号。具体而言,检测部59测量一对rf电极间的电流值,在该电流值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一对rf电极借助肌肤s而通了电,从而向控制部15输出检测信号。
控制部15基于该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具体而言,在不存在来自检测部59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停止。此时,若在电源接通时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状态持续了第二预定时间,则控制部15停止自电池45向各部分的电力的供给,使电源断开。
另一方面,在存在来自检测部59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检测部59检测到了肌肤s的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进行动作。此时,若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的动作持续了第一预定时间,则控制部15使该动作停止。
另外,在存在来自检测部59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点亮部43闪烁。当来自检测部59的检测信号消失时,控制部15使点亮部43点亮。这样,点亮部43的点亮方式根据检测信号的有无而变化,因此能告知用户肌肤s是否与接触头5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这两者接触。
[动作]
接着,说明美容器具10的动作。
首先,使用者对成为美容对象的肌肤s和美容器具10的接触头51中的至少一者涂敷含有水分的化妆品或美容用的啫哩等。随后,当使用者操作电源按钮41时,美容器具10的电源成为接通状态。此时,控制部15控制点亮部43而使该点亮部43点亮。
另外,在刚刚接通了电源后,如图4所示,出没机构90的弹性构件93处于伸长的状态,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自头部30突出。
接着,当使用者操作选择按钮42时,控制部15进行用于进行使用者所希望的动作模式下的控制的准备。然后,使用者将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压靠于肌肤s。接触头51相对于头部30下沉,如图10所示,当肌肤s与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接触时,自检测部59向控制部15输出表示检测到了该接触的检测信号。
当检测信号输入控制部15时,控制部15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从而使这三者进行与准备好的动作模式相对应的动作。由此,对肌肤s施加3种刺激。
以下,具体说明各刺激。
第一刺激是振动器52引起的超声波振动。由振动器5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借助接触头51而施加于肌肤s。通过将超声波振动施加于肌肤s,从而能使肌肤s内部的水分的分布均匀化,带给肌肤s弹力。
第二刺激是利用一对rf电极(接触头51和rf电极61)而产生的rf电流所引起的基于电磁场的刺激。在接触头51和rf电极61这两者在被外加了用于产生rf电流的频带的电压的状态下与肌肤s接触时,使肌肤s的特定部位产生电场,使该部分产生由电流产生的焦耳热。这样,在对肌肤s的特定部位进行加热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促进由基因表达的作用而实现的肌肤s的活性化。
第三刺激是加热器53引起的热。在加热器53进行加热时,与该加热器53接触的接触头51也被加热。由此,自接触头51向肌肤s传热,对肌肤s进行加热。当使肌肤s温度升高时,在肌肤s内,电流容易流动,因此容易在肌肤s内产生由rf电流产生的电场,使电流容易流动。因而,更容易对肌肤s的深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果。
另外,在检测信号输入控制部15时,控制部15控制点亮部43而使该点亮部43闪烁。使用者通过直接或者借助镜子观察点亮部43的闪烁,从而能够知道肌肤s与接触头51的突出部511及rf电极61的突起62相接触而对肌肤s施加了各刺激的情况。
随后,使用者在将接触头51压靠于肌肤s的状态下,以接触头51在肌肤s上滑动的方式移动美容器具10。此时,若使平坦部821朝向前进方向地移动美容器具10,则使用者能够获得对肌肤s的更高的提拉感。
这里,若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的动作持续了第一预定时间,则控制部15停止该动作。也就是说,不以比第一预定时间长的时间对肌肤s施加各刺激。通过预先将第一预定时间设定为不对肌肤s过度施加刺激的时间,从而能够防止对肌肤s施加过度的刺激。
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在图10的状态下解除肌肤s与接触头51的接触,则如图4所示,弹性构件93以伸长的方式进行弹性恢复,从而使接触头51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接触头51自头部30突出,因此检测部59不输出检测信号。并且,当不再自检测部59向控制部15输入检测信号时,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以及加热器53停止。另外,当不再向控制部15输入检测信号时,控制部15控制点亮部43而使该点亮部43点亮。
例如,在使美容器具10在肌肤s上移动的情况下,若点亮部43从闪烁切换为点亮,则使用者认识到未将美容器具10正确地压靠于肌肤s。因此,使用者在正确地将美容器具10压靠于肌肤s后,再次移动美容器具10。也就是说,能够减少美容器具10的不必要的移动。
此外,在不自检测部59输入检测信号的状态、也就是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状态持续了第二预定时间时,控制部15停止自电池45向各部分的电力的供给,使电源断开。由此,能防止消耗不必要的电力。
[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美容器具10包括:第一刺激施加部50,其用于对肌肤s施加第一刺激;第二刺激施加部60,其用于对肌肤施加第二刺激,第二刺激是由rf的电场或磁场引起的且是与第一刺激的种类不同的刺激;检测部59,其用于检测肌肤s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接触;以及控制部15,其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
由此,控制部15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因此,控制部15能够根据肌肤s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接触与否来恰当地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从而能够提高美容效率。
另外,在检测部59检测到了肌肤s的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进行动作,在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停止。
由此,在肌肤s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进行动作,因此能对肌肤s恰当地施加刺激。另一方面,在肌肤s未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15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停止,从而防止在美容效果较低的状态下的不必要的动作。由此,能进一步提高美容效率。
另外,在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动作持续了第一预定时间时,控制部15使该动作停止。
由此,在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的动作持续了第一预定时间时使该动作停止,因此能防止以比第一预定时间长的时间对肌肤s施加刺激。因而,能够防止对肌肤s过度地施加刺激,能对肌肤s进行恰当的美容。
另外,美容器具10具有告知部(点亮部43),控制部15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告知部。
由此,控制部15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点亮部43,因此能够根据肌肤s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接触与否来进行不同的告知。使用者根据该告知能够知道肌肤s是否正确地与第一刺激施加部50及第二刺激施加部60接触。由此,能提醒使用者美容器具10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美容效果。
另外,美容器具10具有用于向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供给电力的电源(电池45),若在电源接通的状态下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状态持续了第二预定时间,则控制部15使电源断开。
由此,若在电源接通的状态下检测部59未检测到肌肤s的接触的状态持续了第二预定时间,则控制部15使电源断开,因此例如即使在以电源接通的状态放置了美容器具10的情况下等,若该状态持续了第二预定时间,则电源也会自动地断开。因而,能够防止不必要地消耗电力。另一方面,由于检测部59检测肌肤s的接触的状态、也就是在美容时电源的接通状态持续,因此能避免电源在美容的过程中断开。
[其他]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美容器具,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兼作一对rf电极中的一者的接触头51由铝形成的情况,但接触头51也可以由其他的金属形成。作为其他的金属,可以举出不锈钢和钛等。在使用其他的金属的情况下,也是预先在该接触头51的表面生成氧化膜较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刺激施加部50的接触头51兼作一对rf电极中的一者的情况,但也能设置成为rf电极的专用构件。在使用成为rf电极的专用构件的情况下,也是预先在该专用构件的表面生成氧化膜较佳。虽然设置氧化膜会使导电性下降,但若预先将供给至一对rf电极的电压的频带设为0.3mhz以上,则即使存在氧化膜也能确保一定的导电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利用一对rf电极自肌肤s的表面在肌肤s的内部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由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但是,针对第二刺激施加部而言,也能通过用1个rf电极在肌肤s产生磁场,从而利用该磁场对肌肤s施加温热作用或血液循环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该情况下的第二刺激由磁场引起。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一对rf电极中的一个rf电极(接触头51)具有氧化膜512、另一个rf电极61不具有氧化膜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另一rf电极也设置氧化膜。由此,能够提高另一rf电极的耐腐蚀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出没机构90使第一刺激施加部50相对于第二刺激施加部60出没的情况,但出没机构也可以使第二刺激施加部相对于第一刺激施加部出没。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第一刺激施加部固定于壳体。在该情况下,也能确保第一刺激施加部及第二刺激施加部这两者与肌肤s的密合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接触头51兼作rf电极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一对rf电极均为rf电极专用的构件。在该情况下,第二刺激施加部含有一对rf电极。能够利用这一对rf电极使肌肤s的内部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由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另外,在该情况下,也能将接触头51设为超声波振动用的专用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告知部,例示了进行视觉性的告知的点亮部43。但是,只要能对使用者进行告知就能够使用其他的告知部。作为其他的告知部,例如能举出进行听觉性的告知的扬声器或进行触觉性的告知的振动装置等。另外,也能组合使用多个种类不同的告知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控制部15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并且还控制加热器53的情况。但是,控制部15也可以基于检测部59的检测结果只控制第一刺激施加部50和第二刺激施加部6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源,例示了电池45,但也可以将与商用电源相连接的电源电路设为电源。
除此之外,对各实施方式实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各种变形而获得的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和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针对肌肤使用的美容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