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部水压按摩垫。
背景技术
长时间的工作或久坐下,往往容易造成肩颈腰椎的酸痛,其中又以办公室族群更为显著,因此大多数的人常于背后放置按摩垫,普通的按摩垫运行时噪声大、机械震动大,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并且此类按摩垫多采用有一定硬度的按摩器具,人体靠在上面,按摩器具的移动,容易压迫神经、肌肉和血管,使得人体肌肉和骨骼得不到放松,影响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以水流为按摩动力的一种背部水压按摩垫。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背部水压按摩垫,包括前端面为柔软材质的外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下方的水泵安装座;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整体呈l形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有连接板以及一体连接在连接板后侧上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前端位于所述外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前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按摩柱。
所述水泵安装座内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外壳体下端连通。
所述外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水路盒;所述水泵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水路盒下端;所述连接板下端、外壳体下端以及水路盒上端共同密封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转筒,两个所述外转筒之间通过联动齿轮b同步转动;所述外转筒侧壁成型有沿所述外转筒轴线设置的条形出水孔;所述水路盒内安装有由水泵产生的水流驱动的外转筒水轮;所述外转筒水轮与所述外转筒传动连接。
每个所述外转筒内转动插接有一个内转筒;两个所述内转筒之间通过联动齿轮a同步转动;所述内转筒侧壁成型有位于一个螺旋线上的喷水孔,两个所述螺旋线的旋向相反;与所述条形出水孔相对的喷水孔能够喷出用于按摩的水流;所述水路盒内安装有由水泵产生的水流驱动的内转筒水轮,所述内转筒水轮与内转筒传动连接;所述内转筒水轮包括由水流驱动正向转动的上水轮,以及同轴成型在所述上水轮下端的由水流驱动反向转动的下水轮。
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内转筒连通;所述水泵将外壳体内的水导入内转筒中,并从喷水孔喷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路盒上成型有贯穿所述水路盒的回流口;所述连接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回流口正对的回流孔。
所述水路盒上端成型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底部成型有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的水槽进水口。
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进水槽一侧成型有外转筒水轮安装槽;所述外转筒水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内;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与所述进水槽侧壁相交的位置成型有水轮进水口;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的内底部外周位置成型有水轮出水口。
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进水槽另一侧成型有内转筒水轮安装槽;所述内转筒水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内。
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与所述进水槽侧壁相交的位置成型有下水轮进水口;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内底部成型有下水轮出水口。
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远离所述下水轮进水口一侧成型有上水轮进水口;所述上水轮进水口的下端面与所述上水轮的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外侧成型有与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上部连通的上水轮出水口;所述上水轮出水口与所述上水轮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回流口、水轮出水口、上水轮出水口、下水轮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第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一端与回流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装有加热器;所述第二水管一端与所述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下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水管一端与所述上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转筒下端外周成型有外转筒齿轮;所述连接板下端成型有两个联动齿轮定位柱b;各个所述联动齿轮定位柱b上转动连接有一个相互啮合的所述联动齿轮b;通过两个所述联动齿轮b的啮合传动,使两个所述外底部转筒之间进行反向同步转动。
所述外转筒水轮与所述外转筒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水轮上端偏心位置成型有连杆定位柱b。
所述外转筒齿轮下端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杆定位柱a;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杆定位柱a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定位柱b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定位柱b与水轮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杆定位柱a与外转筒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连杆将外转筒水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外转筒在一个范围内的往复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转筒下端外周成型有内转筒齿轮;所述连接板下端成型有两个呈阶梯状的联动齿轮定位柱a;各个所述联动齿轮定位柱a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相互啮合的所述联动齿轮a;所述联动齿轮a与联动齿轮b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通过两个所述联动齿轮a,两个所述内转筒进行反向同步转动。
所述内转筒水轮上端同轴成型有驱动齿轮;一个所述内转筒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通过一个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内转筒下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进水槽内底部成型有与所述转动架下端转动套接的转动架安装座;所述转动架上成型有连通内转筒内部和进水槽的转动架进水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泵安装座上连接有电源线、控制手柄;所述水泵安装座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手柄、电源线分别通过软质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手柄上设置有启动按钮、外转筒转动按钮、内转筒正转按钮、内转筒反转按钮、加速按钮、减速按钮。
所述加热器为ptc加热器。所述控制手柄上还设置有升温按钮、降温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本发明置于使用者背后,使用者的背部紧贴在柔软的外壳体前端面;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电机工作,泵体将外壳体内的水通过回流孔、回流口进入泵体内,接着从水槽进水口进入进水槽内,进水槽内的水经过转动架进水口进入并充满内转筒,最终从与条形出水孔相对的喷水孔喷出,喷出的水喷射在外壳体的前端面,并对其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使背部感受到按压的效果。
通过控制第四电磁阀打开,由于齿轮的啮合传动,使两个内转筒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内转筒上的喷水孔自上而下依次的与条形喷水孔正对,使背部感受到自上而下的喷水按摩。
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使背部感受到自下而上的喷水按摩。
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由于齿轮的啮合传动,使两个外转筒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条形喷水孔在自内向外和自外向内之间往复的转动,使背部上不同的部位感受到喷水按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外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内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内转筒水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水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电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内转筒a与转动架a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定子铁芯首尾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定子铁芯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两个铁芯单元相对转动过程a部位置的放大图。
图19是铁芯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的b部结构放大图。
1、外壳体;11、支撑板;111、按摩柱;12、主体部;121、外转筒定位台;122、连接板;1221、联动齿轮定位柱b;1222、联动齿轮定位柱a;1223、回流孔;1224、阻流板;2、外转筒;21、条形出水孔;22、外转筒齿轮;23、联动齿轮b;24、连杆定位柱a;25、外转筒水轮;251、连杆定位柱b;26、连杆;3、内转筒;31、喷水孔;32、内转筒齿轮;33、转动架;331、转动架进水口;34、联动齿轮a;35、传动齿轮;36、内转筒水轮;361、上水轮;362、下水轮;363、驱动齿轮;4、水路盒;41、进水槽;411、转动架安装座;412、水槽进水口;42、外转筒水轮安装槽;421、水轮出水口;422、水轮进水口;43、内转筒水轮安装槽;431、上水轮出水口;432、下水轮出水口;433、下水轮进水口;434、上水轮进水口;44、回流口;5、水泵安装座;501、电源线;502、控制手柄;53、连接管;531、第一水管;5311、加热器;532、第二水管;5321、第二电磁阀;533、第三水管;5331、第三电磁阀;534、第四水管;5341、第四电磁阀;54、水泵电机;55、泵体;6、内转筒a;61、滑动插接部;62、弹簧;7、转动架a;71、滑动连接套;72、转动架齿轮;91、铁芯单元;91a、第一端部铁芯;91b、第二端部铁芯;911、轭铁部;912、绕组安装部;913、凸部;9131、第一弧形部;9132、第二弧形部;9133、定位面;914、凹部;915、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背部水压按摩垫,包括前端面为柔软材质的外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下方的水泵安装座5;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所述外壳体内安装有整体呈l形的主体部12;所述主体部包括有连接板122以及一体连接在连接板后侧上端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前端位于所述外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前端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按摩柱111;所述按摩柱为硅胶材质,且与所述外壳体的前端面垂直;仰视或俯视观看本发明,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个按摩柱的连线形成一个内凹的弧形,使按摩柱壳体更好的与背部贴合。
所述水泵安装座内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外壳体下端连通;所述水泵包括有泵体55、安装在泵体内的离心水轮,以及固定连接在泵体一端的用于驱动离心水轮转动的水泵电机54。
所述外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水路盒4;所述水泵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水路盒下端;所述连接板122下端、外壳体下端以及水路盒上端共同密封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外转筒2,两个所述外转筒之间通过联动齿轮b23同步转动;所述外转筒侧壁成型有沿所述外转筒轴线设置的条形出水孔21;所述水路盒内安装有由水泵产生的水流驱动的外转筒水轮25;所述外转筒水轮与所述外转筒传动连接。
每个所述外转筒内转动插接有一个内转筒3;两个所述内转筒之间通过联动齿轮a34同步转动;所述内转筒侧壁成型有位于一个螺旋线上的喷水孔31,两个所述螺旋线的旋向相反;与所述条形出水孔相对的喷水孔能够喷出用于按摩的水流;所述水路盒内安装有由水泵产生的水流驱动的内转筒水轮36,所述内转筒水轮与内转筒传动连接;所述内转筒水轮包括由水流驱动正向转动的上水轮361,以及同轴成型在所述上水轮下端的由水流驱动反向转动的下水轮362。
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内转筒连通;所述水泵将外壳体内的水导入内转筒中,并从喷水孔喷出。
所述水路盒上成型有贯穿所述水路盒的回流口44;所述连接板上成型有与所述回流口正对的回流孔1223。
所述水路盒上端成型有进水槽41;所述进水槽内底部成型有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管连通的水槽进水口412。
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进水槽一侧成型有外转筒水轮安装槽42;所述外转筒水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内;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与所述进水槽侧壁相交的位置成型有水轮进水口422;所述外转筒水轮安装槽的内底部外周位置成型有水轮出水口421。
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进水槽另一侧成型有内转筒水轮安装槽43;所述内转筒水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内。
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与所述进水槽侧壁相交的位置成型有下水轮进水口433;所述连接板下端位于所述下水轮进水口正上方成型有阻流板1224;所述阻流板将所述下水轮进水口与所述上水轮相对的部分遮住,使只有下水轮进水口与所述下水轮相对的部分进水;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内底部成型有下水轮出水口432。
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侧壁远离所述下水轮进水口一侧成型有上水轮进水口;所述上水轮进水口的下端面与所述上水轮的下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水路盒上端位于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外侧成型有与所述内转筒水轮安装槽上部连通的上水轮出水口431;所述上水轮出水口与所述上水轮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回流口、水轮出水口、上水轮出水口、下水轮出水口分别通过连接管53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
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水管531、第二水管532、第三水管533、第四水管534;所述第一水管一端与回流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装有加热器5311;所述第二水管一端与所述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5321;所述第三水管一端与所述下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5331;所述第四水管一端与所述上水轮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第四水管上安装有第四电磁阀5341。
所述外转筒下端外周成型有外转筒齿轮22;所述连接板下端成型有两个联动齿轮定位柱b1221;各个所述联动齿轮定位柱b上转动连接有一个相互啮合的所述联动齿轮b;通过两个所述联动齿轮b的啮合传动,使两个所述外底部转筒之间进行反向同步转动。
所述外转筒水轮与所述外转筒之间连接有连杆26;所述水轮上端偏心位置成型有连杆定位柱b251;所述外转筒齿轮下端偏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杆定位柱a24;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杆定位柱a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定位柱b转动连接。
所述连杆定位柱b与水轮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连杆定位柱a与外转筒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连杆将外转筒水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外转筒在一个范围内的往复转动。
水泵正常工作,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1-2s,水泵喷入进水槽内的水流经过水轮进水口、水轮出水口、第二水管回到水泵内,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使水泵产生的水流持续在此回路中进行循环,与此同时,流动的水流推动外转筒水轮转动,使两个外转筒反向的转动一个角度,进而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了喷水的位置,接着第二电磁阀关闭,无法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外转筒水轮停止转动。
持续的打开第二电磁阀,两个外转筒将在一个范围内进行间歇性往复运动。
所述主体部上端成型有两个外转筒定位台121;所述外转筒定位台上成型有外转筒定位孔;所述外转筒上端成型有与所述外转筒定位孔转动插接的外转筒定位柱。
所述内转筒下端外周成型有内转筒齿轮32;所述连接板下端成型有两个呈阶梯状的联动齿轮定位柱a1222;各个所述联动齿轮定位柱a上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相互啮合的所述联动齿轮a;所述联动齿轮a与联动齿轮b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上;通过两个所述联动齿轮a,两个所述内转筒进行反向同步转动。
所述内转筒水轮上端同轴成型有驱动齿轮363;一个所述内转筒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通过一个传动齿轮35传动连接。
所述内转筒下部连接有转动架33;所述进水槽内底部成型有与所述转动架下端转动套接的转动架安装座411;所述转动架上成型有连通内转筒内部和进水槽的转动架进水口331。
水泵正常工作,控制第四电磁阀打开,水泵喷入进水槽内的水流经过上水轮进水口、上水轮出水口、第四水管回到水泵内,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使水泵产生的水流持续在此回路中进行循环,与此同时,流动的水流推动上水轮正向转动,通过齿轮的啮合传动,使内转筒进行转动,进而使喷水孔依次自上而下的与条形喷水孔相对;第四电磁阀关闭,内转筒停止转动。
水泵正常工作,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1-2s,水泵喷入进水槽内的水流经过下水轮进水口、下水轮出水口、第三水管回到水泵内,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使水泵产生的水流持续在此回路中进行循环,与此同时,流动的水流推动下水轮转动,内转筒进行反向转动,喷水孔依次自下而上的与条形喷水孔相对;第三电磁阀关闭,内转筒停止转动。
将本发明置于使用者背后,使用者的背部紧贴在柔软的外壳体前端面;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电机工作,泵体将外壳体内的水通过回流孔、回流口进入泵体内,接着从水槽进水口进入进水槽内,进水槽内的水经过转动架进水口进入并充满内转筒,最终从与条形出水孔相对的喷水孔喷出,喷出的水喷射在外壳体的前端面,并对其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使背部感受到按压的效果。
通过控制第四电磁阀打开,由于齿轮的啮合传动,使两个内转筒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内转筒上的喷水孔自上而下依次的与条形喷水孔正对,使背部感受到自上而下的喷水按摩。
通过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使背部感受到自下而上的喷水按摩。
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由于齿轮的啮合传动,使两个外转筒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条形喷水孔在自内向外和自外向内之间往复的转动,使背部上不同的部位感受到喷水按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水泵安装座上连接有电源线501、控制手柄502;所述水泵安装座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手柄、电源线分别通过软质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手柄上设置有启动按钮、外转筒转动按钮、内转筒正转按钮、内转筒反转按钮、加速按钮、减速按钮。
所述加热器为ptc加热器。所述控制手柄上还设置有升温按钮、降温按钮。
所述内壳体内安装有液压传感器;当本发明横向或倒立放置时,液压传感器检测到水泵处的压强减小,水无法进入泵体内,控制器控制水泵电机停止工作,防止水泵空转导致水泵损坏。
一次按下启动按钮,泵体开始工作;再次按下启动按钮,泵体停止工作。
一次按下外转筒转动按钮,第二电磁阀打开1-2s,外转筒转动1-3度,接着第二电磁阀关闭。
持续按下外转筒转动按钮,第二电磁阀持续打开,外转筒进行间歇性往复运动。
一次按下内转筒正转按钮,第四电磁阀打开,再次按下内转筒正转按钮,第四电磁阀关闭。
一次按下内转筒反转按钮,第三电磁阀打开;再次按下内转筒反转按钮,第三电磁阀关闭。
一次按下加速按钮,控制器控制水泵加快转动,增大喷水孔喷出的水对背部的按摩力度。
一次按下减速按钮,控制器控制水泵减慢转动,减小喷水孔喷出的水对背部的按摩力度。
本发明开始工作时,控制器内的设置温度为50摄氏度,控制器控制ptc加热器工作,使外壳体内的温度加热至控制器的设置温度。
一次按下升温按钮,控制器内的设置温度加1摄氏度。
一次按下降温按钮,控制器内的设置温度减1摄氏度。
实施例3
结合图13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转筒内转动安装有内转筒a6;所述内转筒a顶端与所述外转筒内顶部之间安装有弹簧62。
所述外转筒内顶部中间成型有导向杆,所述内转筒a上端成型有与导向杆转动且能够滑动连接的圆孔。
所述内转筒下部安装有转动架a7;所述内转筒下部成型有外壁呈多边形结构的滑动插接部61;所述转动架上部成型有内壁与所述滑动插接部配合插接的滑动连接套71;通过所述滑动插接部与滑动连接套之间的配合。
所述转动架a下部外壁成型有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的转动架齿轮72。
通过控制器调节水泵电机的功率,使泵体产生的水流压强发生变化,进而使内转筒a中的压强产生变化,从而使内转筒a对弹簧的压力产生变化,故内转筒a能够沿着外转筒轴向上下移动,扩大了每个喷水孔的按摩范围。
实施例4
结合图15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水泵电机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内的定子以及与所述定子同轴设置且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永磁转子;所述定子包括有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有沿电机轴向拼接在一起的多个铁芯层,每个铁芯层包括有多个铁芯单元91,每个铁芯单元包括有整体呈t字形的轭铁部911以及连接在轭铁部内侧中间的绕组安装部912,每个铁芯层的铁芯单元能够通过轭铁部围成圆环形状。
所述轭铁部的一端为凹部914,另一端为凸部913,所述轭铁部上位于凸部一侧设有铰接部,相邻两个铁芯层的铁芯单元的凹部、凸部交错设置;位于不同铁芯层上的左右相邻铁芯单元的铰接部转动连接。
图中所示的铰接部为圆形的铰接孔915,同一周向位置的铰接孔之间通过铰接轴实现转动连接。另外,铰接部也可以通过在铁芯单元上冲压成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锥形铰接结构,上下位置的铁芯单元拼接在一起后沿轴向的各个铰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铰接轴的功能。
所述铰接部位于轭铁部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凸部侧壁为圆弧形的弧形部,弧形部的圆弧直径大于轭铁部的宽度,且弧形部的圆心与电机轴心的距离小于铰接部的转动中心与电机轴心的距离;所述凹部的侧壁形状与凸部的侧壁形状相适应。
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相贴合,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不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之间相远离。
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定子铁芯处于展开状态时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凸部、凹部之间不接触,相比于现有的方案,本发明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时(定子铁芯未拼成圆环状态前)阻力较小,便于将展开状态的定子铁芯安装到治具上进行绕线:二是避免了凹部、凸部在定子铁芯未拼成圆环状态前产生摩擦造成磨损甚至变形而增大气隙(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后)。
进一步的,通过铰接部转动各个铁芯单元使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时,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凸部、凹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在凸部、凹部产生相互接触之后,若凸部、凹部部分接触位置产生应力,应力方向大致位于铰接部的半径方向上,不会使相邻铁芯单元之间产生反向转动;进一步的,相比于现有的方案可能造成接触位置为线接触的缺陷,本发明在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凹部、凸部转动到位(两个铁芯单元同圆心状态)的过程中,相对铰接部转动相同角度时,凹部、凸部之间间隙的减小幅度变化相对缓慢,凹部、凸部之间能够形成面接触(可能局部存在应力),至少是部分面接触或多线接触,从而能够显著减小相邻铁芯单元之间的气隙,从而减少漏磁,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所述弧形部所处圆弧的直径尺寸为扼铁部宽度尺寸的1.05-1.2倍。当弧形部的直径相比于轭铁部的宽度而言较大时,会导致定子铁芯展开状态时,凸部的内侧相相邻铁芯单元的轭铁部的内侧突出,会影响绕组安装部的绕线,影响绕线的满槽率。故在保证定子铁芯展开状态凸部和凹部侧壁之间不接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弧形部所处圆弧的直径就可以减少对绕组的影响。
结合图12、图13所示,展开状态的定子铁芯两端部位置的铁芯单元为第一端部铁芯91a和第二端部铁芯91b;第一端部铁芯的轭铁部的一端与相邻的铁芯单元相适应,另一端为外凸的连接凸起;第二端部铁芯的轭铁部的一端与相邻的铁芯单元相适应,另一端为内凹的连接凹陷,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形状相匹配。在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后,将第一端部铁芯和第二端部铁芯焊接使定子铁芯定型。为了提高各个铁芯单元的同心度,可将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之间也进行焊接。
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同圆心设置的第一弧形部9131和第二弧形部9132,第一弧形部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圆弧半径,且第一弧形部相对第二弧形部靠近绕组安装部;所述凸部侧壁位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位置形成一个定位面9133。这样在将相邻两个铁芯单元转动至同圆心状态的过程中,能够用于判断铁芯单元是否转动到位,所述定位面大致上沿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仅起到定位左右,对磁场的影响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