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211发布日期:2019-03-02 01:3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针主要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起到排出血管中气体的作用,常规的心脏外科手术在完成左心操作后,要在血管壁上插入排气针,并且排气针的针尖要全部处于血管内部,利用血管内的高压使得血管内的血液通过针尖进入针管,然后在血液通过针管排出体外的同时,将血管内的气体也排出血管外,防止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气体栓塞。

但是,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排气针存在以下缺陷:

排气针插入血管内后,由于插入血管的深度不同,导致对排气的效果也有影响,插入血管的深度过浅会导致一部分针尖还在管壁中,另一部分针尖在血管内,进而会造成血液进入针管中的口变小,相对于针尖完全处于血管内,过少的情况会导致,相同时间内血液和气体进入针管的速率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排气效果;针尖插入血管过深时,由于插入的排气针并没有固定,会导致尖锐的针尖在流动血液的影响下,在血管内部活动,且活动范围因为插入的针尖太长而变大,不仅影响排气效果,而且会损伤血管的内膜。

排气针仅仅是利用血管内部和气体之间的压力差排出血液的同时排出气体,这种排气方式,排气压力较小,导致排气效果不佳。同时,排气针将排出的血液聚集于胸腔和心包腔内,需要医护人员用心内吸引器持续吸引,将血液排出胸腔和心包腔,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保证排气效果的同时,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该装置包括排气针,排气针包括针管、以及和针管尾部连通的针尖,该装置还包括保护带,所述针管上距离针尖为3到5毫米的位置上安装有限位件,保护带的一端和限位件固定,另一端和限位件活动连接,针管的尾部连通有血液缓冲器,血液缓冲器的上部开有出液口,出液口上连通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还设置有管卡,出液管端部连通有血液混合器,血液混合器上还连通有进液管和引导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针管上针尖距离限位件4毫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针尖为单侧开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引导管和血液混合器的底部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与血液混合器的上部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血液缓冲器为透明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在手术中,将排气装置的引导管和心内吸引器连通,连通后心内吸引器为排气针增加负压,使得抽出的血液能快速高效的直接到心内吸引器内,解决单纯利用主动脉内部和气体之间的压力差,排出气体不佳的问题。将进液管和心脏中其他位置需要排出血液的管道连通,进液管可方便医护人员将心脏其他位置的血液排出体外,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同时在限位件和保护带的配合下,不仅解决了排气针在主动脉壁上固定的问题,能保证针尖不在主动脉内部活动,对主动脉内膜造成损伤,而且采用保护带固定,相对于采用丝线固定,增大了与血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柔软血管的损害。

本发明由原来的先从血管中把血液抽到胸腔和心包腔内,再用心内吸引器抽出血液的繁琐步骤,变为直接从血管抽出到心内吸引器的简单步骤,更加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血液缓冲器和血液混合器都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出液管还可方便医护人员将心脏其他位置的血液排出体外,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尖,2-保护带,3-针管,4-排气针,5-血液缓冲器,6-出液口,7-出液管,8-管卡,9-进液管,10-血液混合器,11-引导管,12-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心脏外科手术的排气装置包括排气针4和保护带2,排气针4包括针管3以及和针管3前端连通的针尖1,针管3上距离针尖1为3到5毫米的位置上安装有限位件12,保护带2的一端和限位件12固定,另一端和限位件12活动连接。针管3的尾部连通有血液缓冲器5,血液缓冲器5的上部开有出液口6,出液口6上连通有出液管7,出液管7上还设置有管卡8,出液管7端部还连通有血液混合器10,血液混合器10上还连通有进液管9和引导管11。

本发明的原理与优点:在手术中,将排气装置的引导管11和心内吸引器连通,连通后心内吸引器为排气针4增加负压,使得抽出的血液能快速高效的直接到心内吸引器内,解决单纯利用主动脉内部和气体之间的压力差,排出气体不佳的问题。将进液管9和心脏中其他位置需要排出血液的管道连通,进液管9可方便医护人员将心脏其他位置的血液排出体外,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将排气针4的针尖1插入血管中,使的限位件12靠在血管壁上即可,然后用保护带2缠绕血管,并将保护带2固定在限位件12上。因为人体的主动脉血管厚度在3~5毫米之间,所以限位件12离针尖1为3~5毫米,刚好能使针尖1完全位于血管内,使得此时血液和气体进入针尖1的口最大,保证了排气效果,同时在限位件12和保护带2的配合下,不仅解决了排气针4在主动脉壁上固定的问题,能保证针尖1不在主动脉内部活动,对主动脉内膜造成损伤,而且采用保护带2固定,相对于采用丝线固定,增大了与血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柔软血管的损害。

此时,打开心内吸引器,血液通过排气针4进入血液缓冲器5,在心内吸引器的负压作用下,通过出液管7和进液管9中流入的血液在血液混合器10中缓冲混合后,从引导管11进入心内吸引器。本发明由原来的先从血管中把血液抽到胸腔和心包腔内,再用心内吸引器抽出血液的繁琐步骤,变为直接从血管抽出到心内吸引器的简单步骤,更加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同时,血液缓冲器5和血液混合器10都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出液管7还可方便医护人员将心脏其他位置的血液排出体外,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把排气针4插进血管中后,确定没有问题并且固定后,松开管卡8,血液就会进入到心内吸引器中。由此可知,虽然心内吸引器的负压排气效果相对以前只利用血管内外的压强差来排气,排气效果更明显,但是在没有确定排气针4插入血管后是否有问题,就打开心内吸引器还是具有安全隐患的,此时,管卡8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没打开管卡8之前,排出的血液和气体只会到血液缓冲器5中,确定排气针4没有问题后,打开管卡8血液就会进入到血液混合器10,再进入心内吸引器。

在需要使用时,将出液口6与出液管7连通,出液管7和血液缓冲器5分开,方便更换出液管7,同时也方便对出液管7和血液缓冲器5的消毒。

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在保证排气效果的同时,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心内吸引器的负压,直接将血液由排出到体外循环系统中。

以下结合六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血液缓冲器5为透明材质制成,透明的血液缓冲器5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排气针4插入血管后,排出的血液和气体的速率情况,从而来调节心内吸引器的负压大小。

实施例二: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针管3上针尖1距离限位件12为4毫米,通过研究发现,根据人体的年龄和体质状况不同,人体的主动脉血管壁厚在3到5毫米,3毫米和5毫米的适应人群较少,4毫米厚的血管壁为大多数人群的主动脉壁厚。由此可知针,尖距离限位件12为4毫米适应人群更广。

实施例三: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针尖1为单侧开口,在血管中血液的流向为单侧流向,将针尖1开口的一侧对准血液流向的一侧插入后,便于血液和气体排出体外。

实施例四: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引导管11和血液混合器10的底部连通,由于引导管11是将血液混合器10中的血液输送到心内吸引器中的,那么开口在下便于对血液的输送。

实施例五: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出液管7和进液管9与血液混合器10的上部连通,由于血液混合器10是对出液管7和进液管9中的血液起到缓冲作用的,因此出液管7和进液管9与血液混合器10的上部连通有较大的缓冲空间。

实施例六: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限位件1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不锈钢材质的限位件12不仅硬度较高,能在使用中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而且便于医护人员的消毒。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