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4893发布日期:2019-03-19 23:52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扩张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随着神经介入器械和技术的发展,神经介入治疗已逐步成为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线方法。现有的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为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等栓塞材料,但对于最大径小于3mm的微小动脉瘤,瘤腔内填塞弹簧圈手术风险较大,特别是对于最大径小于1mm的微小动脉瘤,填塞过程极易造成中动脉瘤破裂。

电凝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止血医疗器械,但常规的电凝器均为从血管外部作用于血管壁,使血管皱缩而达到止血目的。已有医生尝试在血管内腔,通过神经介入微导丝通电使血管内膜皱缩黏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然而目前没有神经介入专用的微导丝单极电凝。

中国专利文献:cn107334526a,公开日:2017.11.10,公开了一种带术中神经监测功能的电凝镊,包括金属镊尖、上镊体、电凝镊插头、插头座、下镊体,上镊体和下镊体的表面电绝缘,其前端的金属镊尖不做绝缘处理,其后端通过插头座与电凝镊插头连接,还包括监测开关、监测插头,金属镊尖与监测开关、监测插头电连接,监测插头与神经监测主机连接。

中国专利文献:cn106730251a,公开日:2017.05.31,公开了一种微导丝,包括导丝杆,还包括连接所述导丝杆远端的导丝头和连接所述导丝头远端的导丝尖端,所述导丝尖端能够被压缩拉长以在血管内移动,且所述导丝尖端能够在血管内展开成球体,使所述导丝尖端外部贴紧并固定于血管内壁。

中国专利文献:cn202619840u,公开日:2012.12.26,公开了一种带吸引功能的耐高温单极电凝器,其包括吸引管,电凝头,耐高温pps,绝缘塑料,连接体,吸引器接口和电凝插头。吸引管与电凝头连为一体,吸引管尾部置于连接体中,连接体的尾部设有吸引器接口,吸引器接口与吸引管相通。电凝插头从连接体的侧面穿入,在连接体内与吸引管的管壁相连接。在吸引管外有一层绝缘塑料包裹,并且在靠近电凝头的吸引管上采用一层耐高温绝缘塑料包裹。

但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所述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包括变径芯轴(1)、弹簧电凝头(2)、绝缘保护层(3)和亲水涂层(4);所述的变径芯轴(1)由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流线型变径段(12)、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锥形弹簧套接部(14)和螺帽状焊接点(15)组成;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呈圆柱体状,所述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流线型变径段(12);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呈圆台状,所述流线型变径段(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呈圆柱体状,所述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弹簧套接部(14);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呈圆台状,所述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侧面套有弹簧电凝头(2);所述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下端和所述弹簧电凝头(2)下端焊接连接,连接点形成螺帽状焊接点(15);所述的绝缘保护层(3)覆盖于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部分侧面、流线型变径段(12)的整个侧面、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整个侧面和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部分侧面;所述的亲水涂层(4)涂覆在绝缘保护层(3)上。

所述的变径芯轴(1)总长度为200-300cm;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长度为140-240cm;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长度为30-40cm;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长度为14-27cm;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长度为3-6cm。

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直径为0.25-0.30mm;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直径为0.20-0.25mm;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的直径逐渐由0.25-0.30mm变为0.20-0.25mm;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直径逐渐由0.20-0.25mm变为0.05mm。

所述弹簧电凝头(2)的弹簧丝直径为0.02-0.05mm。

所述弹簧电凝头(2)的材质为导电且不透射线材料,具体为黄金、铂金或钨。

所述绝缘保护层(3)的材质为含钨的不导电的高分子聚合物,具体为含钨的聚氨酯、尼龙或醚酰胺弹性材料,具有绝缘和不透射线的特性。

所述亲水涂层(4)材料为半酯甲基乙烯醚-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或马来酸。

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和流线型变径段(12)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和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变径芯轴和弹簧电凝头使其具备了电凝器的导电、精确、作用范围小的特点,同时具备了微导丝柔韧性、扭控性的特点。

2、本发明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绝缘保护层将微导丝单极电凝除了电凝头的其他部分与血管壁、血液隔离,避免了损伤人体正常结构,同时使微导丝单极电凝在x光下全程可视。

3、本发明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亲水涂层改善了微导丝单极电凝与血液的相容性,改善了在小血管内的顺滑性,介入操作更易于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变径芯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锥形弹簧套接部、螺帽状焊接点、弹簧电凝头的结合示意图。

附图4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锥形弹簧套接部、螺帽状焊接点、弹簧电凝头、绝缘保护层、亲水涂层的结合平面图。

附图5是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变径芯轴、弹簧电凝头结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变径芯轴

11、近端直线型等径段

12、流线型变径段

13、远端直线型等径段

14、锥形弹簧套接部

15、螺帽状焊接点

2、弹簧电凝头

3、绝缘保护层

4、亲水涂层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包括变径芯轴(1)、弹簧电凝头(2)、绝缘保护层(3)和亲水涂层(4);

请参照附图2、附图3、附图5,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变径芯轴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锥形弹簧套接部、螺帽状焊接点、弹簧电凝头的结合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变径芯轴、弹簧电凝头结合的示意图。所述的变径芯轴(1)由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流线型变径段(12)、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锥形弹簧套接部(14)和螺帽状焊接点(15)组成;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呈圆柱体状,所述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流线型变径段(12);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呈圆台状,所述流线型变径段(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呈圆柱体状,所述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弹簧套接部(14);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呈圆台状,所述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侧面套有弹簧电凝头(2);所述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下端和所述弹簧电凝头(2)下端焊接连接,连接点形成螺帽状焊接点(15);

请参照附图4,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锥形弹簧套接部、螺帽状焊接点、弹簧电凝头、绝缘保护层、亲水涂层的结合平面图。所述的绝缘保护层(3)覆盖于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部分侧面、流线型变径段(12)的整个侧面、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整个侧面和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部分侧面;所述的亲水涂层(4)涂覆在绝缘保护层(3)上。

所述的变径芯轴(1)总长度为200-300cm;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长度为140-240cm;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长度为30-40cm;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长度为14-27cm;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长度为3-6cm。

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的直径为0.25-0.30mm;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的直径为0.20-0.25mm;所述的流线型变径段(12)的直径逐渐由0.25-0.30mm变为0.20-0.25mm;所述的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直径逐渐由0.20-0.25mm变为0.05mm。

所述弹簧电凝头(2)的弹簧丝直径为0.02-0.05mm。

所述弹簧电凝头(2)的材质为导电且不透射线材料,具体为黄金、铂金或钨。

所述绝缘保护层(3)的材质为含钨的不导电的高分子聚合物,具体为含钨的聚氨酯、尼龙或醚酰胺弹性材料,具有绝缘和不透射线的特性。

所述亲水涂层(4)材料为半酯甲基乙烯醚-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或马来酸。

所述的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和流线型变径段(12)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的远端直线型等径段(13)和锥形弹簧套接部(14)的材料为镍钛合金。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平面示意图。

所述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的使用过程及方法:

使用时,首先将弹簧电凝头(2)进行适当的塑形,配合微导管超选至动脉瘤瘤腔内或瘤颈处,将电凝器的分散电极(电极板)贴于患者臀部或大腿皮肤上;将近端直线型等径段(11)上没有涂绝缘保护层的部分和活动电极连接线连接;通电后,在高频电凝的作用下,弹簧电凝头(2)电凝微小动脉瘤瘤内和瘤颈处血管内膜,使其皱缩黏连后使动脉瘤治愈。

本发明的神经介入微导丝单极电凝,变径芯轴(1)和弹簧电凝头(2)使其具备了电凝器的导电、精确、作用范围小的特点,同时具备了微导丝柔韧性、扭控性的特点;绝缘保护层(3)将微导丝单极电凝除了电凝头的其他部分与血管壁、血液隔离,避免了损伤人体正常结构,同时使微导丝单极电凝在x光下全程可视;亲水涂层(4)改善了微导丝单极电凝与血液的相容性,改善了在小血管内的顺滑性,介入操作更易于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