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76849发布日期:2018-12-22 09:09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其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则是由感邪的性质和病邪作用的脏腑部位所决定。如病邪影响发病,火热之邪为病,热变较速,发热为主;湿热为病,其性粘滞,病变多留恋中下焦;风寒为病,则有一郁而化热的过程;疫毒为病,起病更急,传变更快,热势很甚。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现代医药共同构成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

经检索到有关的中国专利文献,如下:

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694886.x<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发烧的本草洗液<摘要>涉及一种用于发烧的本草洗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三叉苦30份;半边莲20份;含羞草10份;鸭脚木15份;野葛10份;猪肝菜5份;喇叭刺10份。

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288354.0<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发烧的洗浴产品<摘要>涉及一种治疗婴幼儿发烧的洗浴产品。所述洗浴产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苦草170-190份、忍冬藤90-110份、山苍子树50-70份、枫树叶50-70份。

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823549.0<发明名称>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及制备方法<摘要>公开了外感发烧驱风清热制剂,主要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了哥王10-16;南沙参8-15;甘草6-10;胜红蓟8-16;穿心莲8-15;地皮消8-16;莨菪叶6-9;白前9-15;葛根16-25;白芷9-15;板蓝根10-20;母猪藤根8-12。

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457431.0<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中药熏洗液<摘要>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中药熏洗液,可有效解决风寒型外感发热的治疗用药问题,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18~22g、桂枝18~22g、青蒿35~459、荆芥18~22g、艾叶18~22g、生姜18~22g、川芎9~11g,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原料药物6~8倍重量的水浸泡25~35分钟,然后煎煮15~20分钟,过滤,即得熏洗液。

从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现有技术中也有相类似的中草药制剂,但是,效果不是最佳,而且并非能针对性于儿童使用;所以,如何将现有的中草药科学配比,使之产生最大的功效,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至今仍是中医中药研究的主攻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

磨盘草10~30份豆薯10~30份山芝麻10~30份

艾草10~30份白花蛇草10~30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磨盘草、山芝麻、艾草和白花蛇草,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备用;

(2)将豆薯,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备用;

(3)将上述的磨盘草、山芝麻、白花蛇草、艾草和豆薯放入锅内,然后往锅内加入清水,清水与物料的重量比为1.5~10:1,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熬20~50分钟,期间搅拌药液3~4次,冷却至30~36℃,即洗身液。

优选地,所述艾草取其根部入药,即为艾根;艾根清香四溢,味苦辛,对身体保健特别有益处;艾草根主要是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特点。

上述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其制备原料,可以从《中国药典》和其它中药手册中查到其别名、拉丁名以及产地、用法、为了了解本发明预防和抑止疾病的机理,现对上述各味原药的功效和药理性简述如下:

(1)磨盘草:拉丁学名:abutilonindicum(linn.)sweet,别名金花草、唐挡草或耳响草等;一年生成多年生、直立、分枝,亚灌木状草本,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性味归经】味甘,性平,无毒;归肺,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开窍,活血。治泄泻,淋病,耳鸣耳聋,疝气,痈肿,荨麻疹。全草含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没食子酸;地上部分含亮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香草酸,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延胡索酸,对-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葡萄糖基-香草酰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β-谷甾醇,粘液质及c22-c44。烷烃;花含棉花皮素-8-葡萄糖甙即棉花皮甙,棉花皮素-7-葡萄糖甙即棉花皮异甙,矢车菊素-3-芦丁甙。磨盘草还含挥发油,油中成分有β-蒎烯,丁香烯,丁香烯氧化物,桉叶素,牻牛儿醇,牻牛儿醇乙酸酯,榄香烯,金合欢醇,龙脑及桉叶醇等。

(2)豆薯:拉丁学名:pachyrhizuserosus,别名葛茹、沙葛、凉薯、土瓜或地萝卜等,豆科豆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豆薯的块根肥大呈圆形、圆锥形,皮、瓤都是白色,无核,脆嫩多汁,富含糖分和蛋白质,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生食,也可熟食;以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湖北等地生产较多。【功能与主治】清热除火、生津止渴、养阴补虚。

(3)山芝麻:拉丁学名:helictercsangustifolial.,别称为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等,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产湖南、江西南部、广东、广西中部和南部、云南南部、福建南部和台湾。【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功能与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

(4)艾草:拉丁学名: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功能与主治】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而艾草的根部为艾根,艾根在《本草纲目》的描述为:艾根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5)白花蛇草:拉丁学名:h.diffusawall.,别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等,一年生无毛纤细披散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各地。【性味归经】苦甘;寒;无毒;心;肝;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

本发明中各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如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草药原料为磨盘草、豆薯、山芝麻、艾草和白花蛇草;均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豆薯、山芝麻和白花蛇草是偏于寒性,而艾草是属于偏于温性,磨盘草是属于偏中性的;该五种中草药原料经科学配伍,再经水熬制,熬制所得的药液具有降温解暑的功效,尤其对于儿童发烧通过沐浴能起到有效降温的作用。

本发明中草药原料中的艾草能理气血和温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细孔扩张,磨盘草可进一步活血,将体内热量向外排放;而豆薯、山芝麻和白花蛇草对排放出的热量实现降解功效,达到清热目的;可见,外用以沐浴的方式能起到较佳的清热降温作用;而且,沐浴后还能增强儿童的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病菌能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本发明能对儿童发烧起到清热降温功效,通过药浴,对患儿全身擦洗,擦洗过程,能较为利于患儿全身血液循环,而药浴内的药性能更好的激发血液活性,将体内的热量及时向外排放,而药性由皮肤进入毛细管,再通过血液将药性输送至体内腑脏,从而对体内实现清热降温功效;擦洗药液后,还能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提高患儿抵抗病菌能力,用药后,患儿无不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磨盘草10份、豆薯10份、山芝麻10份、艾草10份、白花蛇草10份。

所述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磨盘草、山芝麻、艾草和白花蛇草,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备用;

(2)将豆薯,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备用;

(3)将上述的磨盘草、山芝麻、白花蛇草、艾草和豆薯放入锅内,然后往锅内加入清水,清水与物料的重量比为1.5~10:1,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熬20~50分钟,期间搅拌药液3~4次,冷却至30~36℃,即洗身液。

所述艾草取其根部入药,即为艾根。

所述洗身液温度为30~36℃,为温水,温水能有效刺激皮肤的毛细孔和汗腺扩展,利于药性通过皮肤进行吸收,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沐浴时,药水是直接与皮肤接触,大大提高皮肤对药性的吸收量,药性进入血液内,温水还能促进加快循环,通过血液输送至腑脏,再由腑脏输送至全身,从而能对儿童发烧起到清热降温功效。

实施例二:

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磨盘草20份、豆薯20份、山芝麻20份、艾草20份、白花蛇草20份。

所述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磨盘草、山芝麻、艾草和白花蛇草,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备用;

(2)将豆薯,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备用;

(3)将上述的磨盘草、山芝麻、白花蛇草、艾草和豆薯放入锅内,然后往锅内加入清水,清水与物料的重量比为1.5~10:1,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熬20~50分钟,期间搅拌药液3~4次,冷却至30~36℃,即洗身液。

所述艾草取其根部入药,即为艾根。

所述洗身液温度为30~36℃,为温水,温水能有效刺激皮肤的毛细孔和汗腺扩展,利于药性通过皮肤进行吸收,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沐浴时,药水是直接与皮肤接触,大大提高皮肤对药性的吸收量,药性进入血液内,温水还能促进加快循环,通过血液输送至腑脏,再由腑脏输送至全身,从而能对儿童发烧起到清热降温功效。

实施例三:

一种儿童发烧降温洗身液,该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的:磨盘草30份、豆薯30份、山芝麻30份、艾草30份、白花蛇草30份。

所述的中药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磨盘草、山芝麻、艾草和白花蛇草,去杂质,洗净,晒干,切段,备用;

(2)将豆薯,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备用;

(3)将上述的磨盘草、山芝麻、白花蛇草、艾草和豆薯放入锅内,然后往锅内加入清水,清水与物料的重量比为1.5~10:1,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熬20~50分钟,期间搅拌药液3~4次,冷却至30~36℃,即洗身液。

所述艾草取其根部入药,即为艾根。

所述洗身液温度为30~36℃,为温水,温水能有效刺激皮肤的毛细孔和汗腺扩展,利于药性通过皮肤进行吸收,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沐浴时,药水是直接与皮肤接触,大大提高皮肤对药性的吸收量,药性进入血液内,温水还能促进加快循环,通过血液输送至腑脏,再由腑脏输送至全身,从而能对儿童发烧起到清热降温功效。

临床试验:

选取人群:依据医院诊断记录,筛选临床上诊断为儿童发烧患者356例,其中女性158例,男性198例,年龄范围3~10岁。

试验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16例和对照组1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沐浴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洗身液,每次从上至下擦洗,擦洗完全身,一天三次,三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服用其他常规药物(布洛芬混悬滴剂、阿司匹林、疏风解毒胶囊或银翘解毒丸等)。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体温恢复至正常,不适症状消失率降低95%以上;(2)显效:体温恢复至正常,不适症状消失率降低70%以上;(3)有效:体温较之前有所下降,不适症消失率降低处于70%~30%内;(4)无效:体温未下降或升高,不适症状消失率降低小于30%。

临床结果:各组经治疗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洗身液的实验组中,体温恢复至正常,痊愈的患者有192例(88.89%),体温恢复至正常;显效的的患者有18例(8.33%),体温较之前有所下降,有效的患者有4例(1.85%);可知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07%。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有71例(50.71%),显效的患者有35例(25%),有效的患者有27例(1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5%。实验组所用本发明的洗身液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实验组的患者身体状况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在服用药物期间,出现呕吐,厌食等症状。

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