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枢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895发布日期:2019-01-05 10:2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人工枢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工枢椎。



背景技术:

人体上颈椎为第一二颈椎,即寰枢椎。寰枢椎与下颈椎结构不同,无椎间盘结构,由三个关节和多条韧带构成,即枢椎齿状突和寰枢椎前弓后方关节面以及寰枢椎横韧带、翼状韧带组成的正中关节,两侧的寰枢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构成的两个近似水平略带倾斜的关节面组成。寰齿正中关节为类车轴状,与双方的侧块关节共同协作完成寰枢椎之间多方向的活动:主要的旋转运动以及少量的侧屈以及前屈后伸动作。

上颈椎手术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毗邻重要神经、血管,手术时间长,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对外科医生临床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

目前,累及上颈椎的结核、肿瘤等常常严重破坏寰枢椎的重要结构,并压迫脊髓,进而引起瘫痪的严重后果。这类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并对破坏的结构进行重建和固定,以维持颅颈交界区的结构完整和稳定,维护正常的生理功能。

传统手术中,使用标准假体例如钛网植入于寰枢关节中,仅能够满足一定的支撑功能,其术后成功率较低,因其无法与患者的原有解剖形态相符合,而易造成塌陷、断裂等问题;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在脊柱以及上颈椎应用的普及,人工定制椎体逐渐被使用在枢椎的替换手术中,但现有的3d打印假体多为一体成形,术后寰枢椎关节完全融合,并未完全恢复患者病变区域的生理功能,无法复原寰枢关节的活动度,时间长久易造成功能障碍,假体疲劳断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假体植入的寰枢关节活动度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包括:上椎体,上椎体用于与寰枢椎连接;下椎体,可活动地与上椎体连接,下椎体用于与下颈椎连接。

进一步地,上椎体具有弧形槽,下椎体具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可转动地设置在弧形槽中。

进一步地,弧形槽为半球窝,下椎体包括主体和凸出设置在主体上的球头,主体用于与下颈椎连接,球头形成弧形凸起,球头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半球窝中,球头能够在半球窝中转动。

进一步地,下椎体还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主体和球头连接。

进一步地,人工枢椎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将弧形凸起限定在上椎体上,以防止弧形凸起从弧形槽中脱出。

进一步地,上椎体还包括柱形孔,柱形孔与弧形槽连通,柱形孔的侧壁上具有卡槽,限位件与卡槽卡接,限位件具有限位面,限位面与弧形凸起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限位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形凸起的表面匹配。

进一步地,卡槽为环形槽,限位件为卡环,卡环的内径小于柱形孔的直径,卡环的周向具有缺口。

进一步地,上椎体具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与寰枢椎连接;和/或,下椎体具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与下颈椎连接。

进一步地,上椎体与骨质配合的面具有骨小梁结构;和/或,下椎体与骨质配合的面具有骨小梁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在人工枢椎中包括上椎体和下椎体,其中,上椎体用于与寰枢椎连接,下椎体用于与下颈椎连接,由于下椎体可活动地与上椎体连接,因此植入该人工枢椎后,可使得寰枢椎能够相对下颈椎活动,保证寰枢关节的活动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人工枢椎的装配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椎体;11、弧形槽;12、柱形孔;13、卡槽;14、第一通孔;20、下椎体;21、主体;22、球头;23、连接柱;24、第二通孔;30、限位件;31、限位面;32、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包括:上椎体10,上椎体10用于与寰枢椎连接;下椎体20,可活动地与上椎体10连接,下椎体20用于与下颈椎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在人工枢椎中包括上椎体10和下椎体20,其中,上椎体10用于与寰枢椎连接,下椎体20用于与下颈椎连接,由于下椎体20可活动地与上椎体10连接,因此植入该人工枢椎后,可使得寰枢椎能够相对下颈椎活动,保证寰枢关节的活动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椎体10具有弧形槽11,下椎体20具有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可转动地设置在弧形槽11中。通过弧形凸起与弧形槽11的配合使得下椎体20可相对上椎体10转动,以保证寰枢关节的活动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弧形槽11为半球窝,下椎体20包括主体21和凸出设置在主体21上的球头22,主体21用于与下颈椎连接,球头22形成弧形凸起,球头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半球窝中,球头22能够在半球窝中转动。将球头2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半球窝中,可以实现下椎体20可相对上椎体10的不同方向的多角度的转动,此种设置方式使得人工枢椎的活动灵活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球头22与半球窝间隙配合,这样便于球头22在半球窝中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下椎体20还包括连接柱23,连接柱23的两端分别与主体21和球头22连接。通过连接柱23可将主体21和球头22间隔一定距离,这样可以避免主体21在发生转动时与上椎体10干涉。

如图2至图5所示,人工枢椎还包括:限位件30,限位件30用于将弧形凸起限定在上椎体10上,以防止弧形凸起从弧形槽11中脱出。通过设置限位件30可以提高弧形凸起与弧形槽11配合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上椎体10还包括柱形孔12,柱形孔12与弧形槽11连通,柱形孔12的侧壁上具有卡槽13,限位件30与卡槽13卡接,限位件30具有限位面31,限位面31与弧形凸起止挡配合。通过卡槽13可对限位件30进行固定,然后通过限位件30的限位面31与弧形凸起止挡配合,以防止弧形凸起从弧形槽11中脱出。

具体地,限位面31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弧形凸起的表面匹配。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限位面31对弧形凸起进行限制以防止弧形凸起脱出,另一方面又可保证弧形凸起的顺利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3为环形槽,限位件30为卡环,卡环的内径小于柱形孔12的直径,卡环的周向具有缺口32。在卡环的周向设置缺口32,可便于使卡环发生弹性变形,以利于卡环的安装和拆卸。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的直径小于卡环的内径,以保证球头22顺利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上椎体10具有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与寰枢椎连接;和/或,下椎体20具有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用于穿设紧固件以与下颈椎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人工枢椎与人体骨骼的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1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的板体,第二通孔24位于板体上。

进一步地,上椎体10与骨质配合的面具有骨小梁结构;和/或,下椎体20与骨质配合的面具有骨小梁结构。在上椎体10或下椎体20与骨质配合的面设置骨小梁结构,可以有效诱导骨长入以达到人工枢椎的长期有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球头22的外表面、半球窝的内表面以及卡环的限位面31均为光滑表面,如此设置既可实现上椎体10与下椎体20的相对活动,同时卡环可有效组织球头22的退出,增加该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