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素在制备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0833发布日期:2019-03-13 23:2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黄芩素在制备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制品,具体涉及含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物。



背景技术:

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是一种蚊媒黄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它会引发类似登革热的轻微症状,目前还无法通过药物或疫苗来防治。迄今,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报道寨卡病毒感染并引发多个国家输入性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胎儿经由孕妇传染,进而导致新生婴儿的小头畸形;成年人感染病毒一般表现为发热(罕见高热,通常是低热)、斑丘疹、关节痛、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严重的可导致瘫痪和死亡。该病毒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爆发流行,2013-2014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了更大规模的一次流行,2015年起于中南美洲快速扩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将寨卡病毒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并呼吁国际社会协调应对。当前全球有近30个研究机构正在进行寨卡病毒疫苗研发,但尚没有批准的人用疫苗,寻找一种有效治疗寨卡病毒病的药物迫在眉睫,研究寨卡病毒是病毒学当前的研究热点。

黄芩素,属黄酮类化合物,黄色结晶,熔点264℃-265℃。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及热冰醋酸,微溶于氯仿,溶于稀氢氧化钠呈绿棕色,但不稳定,易氧化成绿色。

黄芩素的化学结构如下式(ⅰ)所示:

黄芩素富含于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根部,黄芩素是黄芩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由于黄芩素主要存在于黄芩,因此而得名。黄芩素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临床用于脑血管病后瘫痪的治疗。但是,目前文献报道中还没有出现黄芩素具有抗寨卡病毒活性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黄芩素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上述在制药中的新应用为,黄芩素在制备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黄芩素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从天然植物提取,也可以由合成或其他方法制得。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药物由黄芩素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黄芩素在药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95%。

上述应用中,所述的药物可以是临床上可接受的大容量注射液、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或片剂。

本发明采用病毒空斑滴度法测定黄芩素对寨卡病毒的抑制作用,观察黄芩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寨卡病毒的抑制作用,利用cck-8检测试剂测得受试药物的半数有毒浓度(cc50)为43.3μm,对半数寨卡病毒的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1μm,其选择指数si分别是433,说明黄芩素用于防治寨卡病毒感染具有低毒高效的优点。

以下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上述效果。

1.实验材料

1.1细胞株

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购于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本实验室保存。

1.2实验组及其对应的受试药物

受试样品:取购于宝鸡市辰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ot:0151024)的黄芩素,用pbs制得浓度为5mm的储备液。

1.3病毒株

zikavrius(genbankaccessionku963796)

来源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zv株在c6/36细胞扩增,上清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储存于-80℃。病毒滴度由空斑实验在vero细胞测定。

1.4试剂和仪器新生小牛血清及dmem培养基(gibco公司);dmso(sigma公司);胰蛋白酶(美国difco公司)。olympuspm-6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2.方法

2.1黄芩素在vero细胞上毒性浓度的测定

将细胞瓶中成片生长的vero用edta-胰酶消化计数,以2×104/100μl/孔接种细胞于96孔板中(白色平底),37℃5%co2孵育过夜。将药物用细胞生长培养液(含10%血清)按终浓度100、50、25、10、5、1、0.1、0.01μm稀释。吸去培养基,每孔加入药物溶液10μl,设正常细胞对照,每孔加入90μl细胞生长培养液。然后向每孔加入体积分数为10%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其中dmem与cck8试剂的比例为9:1)100μl,细胞培养板置37℃、体积分数为5%的co2温箱中继续孵育20min。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吸光度值,检测波长为450nm。细胞存活率计算公式:

细胞存活率(%)=(药物组-空白对照)/(正常细胞组-空白对照)×100%

计算50%毒性浓度为药物半数有毒浓度(cc50)

2.2体外抗病毒作用的测定

用无菌pbs配制成50mm药物母液。细胞毒性实验同1.3.1。将vero、hela、huh7、bhk-21细胞均匀地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生长至4×104个/孔时更换成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加入终浓度为25.0,17.5,10.0,5.0,1.0,0.1,0.01μmdmem培养基梯度稀释的待测药物,37℃细胞培养箱孵育1h。孵育后每孔加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0.5的寨卡病毒,37℃细胞培养箱吸附1h。弃去病毒液,用pbs润洗一次,加入含药培养基,37℃细胞培养箱培养48h。收集细胞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计算50%病毒抑制浓度为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

选择指数si=cc50/ec50

2.3病毒滴度的测定

将细胞瓶中成片生长的vero用edta-胰酶消化计数,以2×105/500μl/孔接种细胞于24孔板中。37℃5%co2孵育过夜。用不含血清的培养基稀释病毒样本,设置两个稀释倍数,每个稀释倍数设置两个复孔,稀释倍数:10-2-10-7。吸去培养基,每孔加200μl病毒液,于37℃5%co2培养1h。除去接种物,每孔加500μl含2%血清的0.8%cmc,37℃5%co2培养5-9天。用3.7%多聚甲醛固定,0.5%结晶紫染色,计数空斑。pfu/ml=空斑数×1000/200×稀释因子的倒数。

3.结果

3.1药物毒性结果见下表1。

表1黄芩素对vero细胞毒性

利用软件graphpadprism5.0绘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黄芩素在vero细胞的药物毒性的cc50为=43.4μm,为低细胞毒性药物。

3.2药物抗病毒作用的测定结果见下表2和图2。

表2黄芩素对寨卡病毒的抑制作用

黄芩素在vero细胞的抗病毒作用的经病毒滴度测定,计算得到的ec50为0.1μm,表明黄芩素具抗寨卡病毒的选择指数si=433,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染毒vero细胞细胞存活率与黄芩素浓度关系曲线。

图2为黄芩素对寨卡病毒抑制作用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1:(注射剂)

取黄芩素1000mg,加枸橼酸1000mg,枸橼酸钠500mg,氯化钠1800mg,加1000ml的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除菌滤过,灌封,经100℃15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制成每支2mg/2ml的注射液供注射使用。

例2:(胶囊剂)

取黄芩素5000mg,采用辊压法进行干法制粒,填充入3#空心胶囊,制成规格为100mg/粒的胶囊剂供口服使用。

例3:(片剂)

取黄芩素5000mg与4000mg淀粉、200mg交联pvp、300mg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用5%pvp的7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制软材,以18目筛制粒,60℃干燥后1h,20目整粒后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匀,压片,制成规格为100mg/片的片剂供口服使用

例4:(颗粒剂)

取黄芩素5000mg与4000mg淀粉、200mg交联pvp、300mg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用5%pvp的75%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制软材,以18目筛制粒,60℃干燥后1h,制成规格为100mg/片的颗粒供口服使用。

例5:(大容量注射液)

取黄芩素100mg,氯化钠900mg,加1000ml的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除菌滤过,灌封,经100℃15分钟流通蒸汽灭菌,制成每支0.1mg/1ml的注射液供注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