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及其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6609发布日期:2019-01-28 13:4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及其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及其置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及其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结石堵塞胆总管长诱发急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出现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表现,重者甚至导致休克,长期的结石刺激有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包括开腹胆道探查取石、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经皮经肝胆管穿刺(ptcd)+瘘道扩张+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取石、经ptcd途径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囊取石等。

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障碍等不适合行全麻胆道探查手术的患者多采取ercp取石及经ptcd途径的取石治疗,但是经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及球囊扩张、经ptcd途径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后容易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

目前十二指肠乳头球囊切开及扩张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治疗方案包括内镜下球囊压迫止血、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注射止血、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压迫止血、内镜下止血夹钳夹止血及介入栓塞止血。上述治疗方案存在以下不足:1、内镜下球囊压迫止血只能在内镜下操作,对十二指肠乳头压迫时间较短,只能起到临时止血的作用,术后有再次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2、内镜下注射止血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容易导致胰管开口狭窄而诱发急性胰腺炎;3、内镜下止血夹钳夹止血对于活动性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当乳头发生活动性出血时,血液容易污染十二指肠镜镜头,导致内镜下食物不清,难以进行精确钳夹止血;4、介入栓塞止血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动脉栓塞后容易发生分支脏器缺血的发生,导致缺血胀痛功能受损,其中以肝功损害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介入栓塞后早期及晚期常见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及其置入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直管、第一引流管段、第二引流管段、第三引流管段和第四引流管段;

所述直管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头端、第一直管管段和第二直管管段;

所述头端上端敞开,下端具有头端通孔;

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的外壁套接有球囊,所述球囊上下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外壁套接的金属标记环,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管腔贯穿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的上端和下端且直径大于所述头端通孔;

所述第二直管管段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二直管管段管腔连通的第二直管管段通孔;

所述第一引流管段为螺旋管,其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引流管段管腔连通的第一引流管段通孔;

所述第二引流管段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二引流管段管腔连通的第二引流管段通孔;

所述第三引流管段的外壁具有外螺纹;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还包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四引流管段、所述第三引流管段、所述第二引流管段、所述第一引流管段、所述第二直管管段和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管腔与所述球囊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引流管固定器;

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从所述第四引流管段的尾段侧壁穿出与球囊注气接头连通;

所述引流管固定器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引流管段的外壁套接。

所述头端呈类半椭球形(按垂直于椭球长轴划分),其上端敞开处设有与所述头端管腔直径相一致的头端开口;

所述头端的大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连接;

所述头端管腔直径与所述头端通孔相一致。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外径为7-18fr;所述头端管腔直径比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外径小3fr,所述第一直管管段、所述第二直管管段、所述第一引流管段、所述第二引流管段、第三引流管段和第四引流管段的管腔直径均比所述头端管腔直径大2fr;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长为30cm。

所述引流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及固定帽;

所述固定贴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三引流管段外壁上的连接盘和大端位于所述连接盘上的圆台形夹管,所述圆台形夹管由多个夹板构成,所述夹板下端与所述连接盘连接,相邻所述夹板上端互相分离,对所述第三引流管段管壁有夹持作用;

所述固定帽套接在所述圆台形夹管的外壁,将所述圆台形夹管与所述第三引流管段固定。

所述球囊直径为1-2cm,长度为2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内芯;

所述内芯的外壁套接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

所述内芯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第一芯管、第二芯管和内芯手柄;

所述第一芯管经过所述头端通孔从所述头端上端穿出且外径小于所述头端通孔,所述第二芯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管腔且大于所述头端通孔的直径。

所述第一芯管外径比所述头端管腔直径小1fr;

所述第二芯管外径比所述第一直管管段管腔直径小1fr;

所述内芯管腔直径为1mm;

所述内芯长为35cm。

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再导丝引导下经皮经肝置入胆总管内,球囊充盈后,外拉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其一端固定,调整引流管固定器位置将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腹壁上,进而对胆汁起到内外引流的作用,球囊压迫十二指肠乳头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出血,球囊及引流管固定器可防止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内外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采取经皮经肝途径置入到胆总管及十二指肠内,操作更为简单,放置过程不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影响;

2.球囊放置在十二指肠腔内,通过引流管固定器保持第一引流管段(螺旋管)的张力,对出血的十二指肠乳头产生持续性压力,同时能避免十二指肠过渡受压所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3.通过球囊及引流管固定器防止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内外移动;

4.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在发挥十二指肠乳头压迫止血作用的同时,可对胆管内胆汁起到内外引流的作用,便于观察胆汁性状并控制胆管炎;

5.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经ptcd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医疗器具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球囊充盈)。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位置简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位置简图(回拉内芯,球囊充盈)。

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处于工作位置时的位置简图(球囊充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5、8所示,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直管1、第一引流管段2、第二引流管段3、第三引流管段4和第四引流管段5;

所述直管1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头端6、第一直管管段7和第二直管管段8;

所述头端6上端敞开,下端具有头端通孔9;

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的外壁套接有球囊10,所述球囊10上下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外壁套接的金属标记环11,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管腔贯穿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的上端和下端且直径大于所述头端通孔9;

所述第二直管管段8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二直管管段8管腔连通的第二直管管段通孔12;

所述第一引流管段2为螺旋管,其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引流管段2管腔连通的第一引流管段通孔13;

所述第二引流管段3的外壁具有与所述第二引流管段3管腔连通的第二引流管段通孔14;

所述第三引流管段4的外壁具有外螺纹15;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还包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四引流管段5、所述第三引流管段4、所述第二引流管段3、所述第一引流管段2、所述第二直管管段8和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管腔与所述球囊10连通的第一通道16以及引流管固定器17;

所述第一通道16的另一端从所述第四引流管段5的尾段侧壁穿出与球囊注气接头18连通;

所述引流管固定器17通过所述外螺纹15与所述第三引流管段4的外壁套接。

所述头端6呈类半椭球形,其上端敞开处设有与所述头端6管腔直径相一致的头端开口19;

所述头端6的大端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连接;

所述头端6管腔直径与所述头端通孔9相一致。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外径为7-18fr;所述头端6管腔直径比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外径小3fr,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所述第二直管管段8、所述第一引流管段2、所述第二引流管段3、第三引流管段4和第四引流管段5的管腔直径均比所述头端6管腔直径大2fr;

所述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长为30cm。

所述引流管固定器17包括固定贴20及固定帽21;

所述固定贴20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三引流管段4外壁上的连接盘22和大端位于所述连接盘22上的圆台形夹管23,所述圆台形夹管23由多个夹板24构成,所述夹板24下端与所述连接盘22连接,相邻所述夹板24上端互相分离;

所述固定帽21套接在所述圆台形夹管23的外壁。

所述球囊10直径为1-2cm,长度为2cm。

实施例2

如图2、3、6、7所示,一种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包括内芯25;

所述内芯25的外壁套接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

所述内芯25包括管腔依次连通的第一芯管26、第二芯管27和内芯手柄28;

所述第一芯管26经过所述头端通孔9从所述头端上端穿出且外径小于所述头端通孔9,所述第二芯管27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管腔且大于所述头端通孔9的直径。

所述第一芯管26外径比所述头端6管腔直径小1fr;

所述第二芯管27外径比所述第一直管管段7管腔直径小1fr;

所述内芯25管腔直径为1mm;

所述内芯25长为35cm。

先行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术,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置入导丝29。

留置导丝29并退出穿刺针,经导丝29置入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置入装置,球囊10进入十二指肠后,经球囊注气接头18注入空气或含有造影剂的生理盐水充盈球囊10,退出内芯25及导丝29。

外拉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使第一引流管段2(螺旋管)保持一定张力,调整引流管固定器17位置将防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胆道外引流管的另一端固定在腹壁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