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1812发布日期:2019-02-01 19:1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中颈部牵引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多数老年人易患的一种关节病,但是,随着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加,颈椎病的年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颈椎病发作时,颈部胀痛,更严重地患者移动颈部困难,颈椎病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目前针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通过牵引方法进行,在对颈椎进行牵引治疗时普遍采用机械结构来牵引拉伸,机械结构牵引拉伸时的动作太过僵硬,容易给患者的颈椎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颈椎牵引拉伸时容易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用于支撑下颌的u形的颈托本体,所述颈托本体的开口外设有多个重叠的c形的拉伸气囊,所述拉伸气囊间通过软管连通,所述拉伸气囊的凹陷部上设有软质的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的网孔呈阵列排布,所述隔离网的每个网孔中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在纵向上通过导管依次连通,所述导管连接弹性气囊的任一端上铰接有向上翻开的压力门,所述弹性气囊的每列顶通过过渡管连通拉伸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每列底连接有能同步充气的充气管。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装置时,将拉伸气囊围在患者的后颈处,再将颈托本体围在患者的前颈处,通过充气管向各列弹性气囊充入空气,由于弹性气囊间设置有压力门,当连接充气管的第一个弹性气囊中的空气压力大于压力门打开压力时,每列弹性气囊的第一个弹性气囊和第二个弹性气囊间的压力门被抵开,第一个弹性气囊中的空气进入第二个弹性气囊中,第一个弹性气囊蔫瘪,充气管继续充入的空气继续填充第一个弹性气囊,直至打开压力门进入第二个弹性气囊中,让第二个弹性气囊膨胀,第二个弹性气囊的空气压力大于压力门打开压力时打开第二个弹性气囊与第三个弹性气囊间的压力门,这样依次填充,直至将每列最顶上的弹性气囊填充上空气,充气管继续充气让每列弹性气囊从上往下的倒数第二个充气,而从下往上的弹性气囊多次膨胀或蔫瘪向上输送空气,在每列弹性气囊逐个充满空气的过程中,同一个弹性气囊多次进行膨胀,弹性气囊逐个膨胀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多次挤压按摩,减轻患者的颈椎问题。

2、每列弹性气囊在同一环线上的单个弹性气囊同时膨胀,并以依次向上膨胀的趋势进行膨胀,从下往上依次并多次按摩患者的颈部,对患者的颈部按摩更充分。

3、在每列弹性气囊充气完成后,继续充入的空气从过渡管进入拉伸气囊中,当拉伸气囊中填充入足够的空气后,拉伸气囊向上膨胀对患者的颈椎进行拉伸,拉伸气囊逐渐向上膨胀,拉伸幅度缓慢增加,对患者颈椎的拉伸更柔和。

4、先向弹性气囊充入空气对颈椎进行按摩,再让弹性气囊中的空气逐步进入拉伸气囊中,拉伸气囊膨胀对患者的颈椎进行拉伸牵引,先进行的按摩使颈椎的血液流动更快,即让颈椎预先活动后进行轻柔拉伸,让患者更能适应,轻柔地对颈椎按摩拉伸,避免二次伤害。

进一步,所述充气管上连接有加热盒,所述加热盒中固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加热丝。

在充入气体的同时由加热和中的加热丝给气体加热,使充入弹性气囊中空气为热空气,热空气中的热量通过弹性气囊传导至患者颈部处,提高脖子处的血液流动速度,同时加速弹性气囊的膨胀速度,加速给颈部按摩。

进一步,所述拉伸气囊与弹性气囊间设有抵板,所述抵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弹性气囊配合的凹槽。

在弹性气囊膨胀时,抵板抵着弹性气囊,减少弹性气囊朝向远离颈部一侧膨胀,抵板将弹性气囊颈部一侧抵动,提高弹性气囊对颈部的按摩作用,凹槽与弹性气囊配合,避免弹性气囊朝向两侧膨胀开,增大弹性气囊向颈部一侧膨胀的趋势。

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朝向颈椎一侧的端部上固设有弧形的按摩头。

在每个弹性气囊反复膨胀的过程中,弹性气囊的按摩头接触颈部,弧形的按摩头能够刺激患者的颈椎,提高按摩效果。

进一步,所述拉伸气囊的底部固设有肩托,所述肩托朝向背部一侧的边沿上固设有弹性的条形囊,所述条形囊通过出气管连通拉伸气囊,所述出气管上设有能被拧开的气阀,所述条形囊上固设有多个击打囊,所述击打囊中填充有多个击打球,所述击打囊与条形囊的连接处固设有软质的过风网。

在使用本装置进行颈椎拉伸时,拉伸气囊同时具有向上拉伸和向下压的作用力,肩托起到支撑作用,缓冲肩部的受力,当拉伸完成后,患者拧开气阀,拉伸气囊中的空气通过条形囊均匀进入击打囊中,击打囊膨胀,同时空气使击打囊中的击打球移动,击打球带动击打囊震动对颈部周围进行按摩,增大本装置的按摩范围,同时可放掉拉伸气囊中的空气以便于取下装置,过风网避免击打球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条形囊中。

进一步,所述拉伸气囊的两端部上固设有成对的搭扣。

在使用时,通过搭扣扣住拉伸气囊,避免拉伸气囊在膨胀过程中造成装置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颈椎康复训练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颈托本体1、肩托2、拉伸气囊3、弹性气囊4、条形囊5、击打囊6、充气管7、加热盒8、搭扣9、隔离网10、过渡管11。

一种颈椎康复训练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支撑下颌的u形的颈托本体1,颈托本体1的开口外设有多个重叠的c形的拉伸气囊3,例如可设置三个拉伸气囊3,拉伸气囊3间通过粘接方式放置堆叠,拉伸气囊3的两端部上缝制有成对的搭扣9,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脱落,拉伸气囊3间通过软管连通,拉伸气囊3的凹陷部上粘接有软质的隔离网10,软质的隔离网10保证能变形围在颈部,隔离网10的网孔呈阵列排布,例如十列六行的阵列,隔离网10的每个网孔中卡入有弹性气囊4,弹性气囊4朝向颈椎一侧的端部上粘接有弧形的按摩头,拉伸气囊3与弹性气囊4间粘接有抵板,抵板上开设有多个与弹性气囊4配合的凹槽,弹性气囊4在纵向上通过导管依次连通,导管连接弹性气囊4的任一端上铰接有向上翻开的压力门,弹性气囊4的每列顶通过过渡管11连通拉伸气囊3,弹性气囊4的每列底连接有能同步充气的充气管7,充气管7可用气泵进行充气。

在充气管7上螺纹连接有加热盒8,加热盒8中焊接有支架,支架上焊接有加热丝,加热丝对通过加热盒8的空气进行加热。

拉伸气囊3的底部热焊接有肩托2,肩托2依照肩部形状设置,肩托2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肩托2朝向背部一侧的边沿上粘接有弹性的条形囊5,条形囊5通过出气管连通拉伸气囊3,出气管上安装有能被拧开的气阀,条形囊5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击打囊6,击打囊6连通条形囊5,击打囊6中填充有多个能被空气吹动的击打球,如空心的塑料球,本实施例以两个击打球为例,击打囊6与条形囊5的连接处粘接有软质的过风网,如过风网可用纱布实现。

具体使用时,先将拉伸气囊3的凹陷部围在患者的后颈处,再将颈托本体1的凹陷部围在患者的前颈处,通过充气管7向各列弹性气囊4充入空气,空气经过充气管7上的加热盒8时形成热空气,热空气进入每列弹性气囊4的第一个弹性气囊4中,由于弹性气囊4间的导管上设置有压力门,当连接充气管7的第一个弹性气囊4中的空气压力大于压力门打开压力时,每列弹性气囊4的第一个弹性气囊4和第二个弹性气囊4间的压力门被抵开,第一个弹性气囊4中的空气进入第二个弹性气囊4中,第一个弹性气囊4蔫瘪,充气管7继续充入的空气继续填充第一个弹性气囊4,直至打开压力门进入第二个弹性气囊4中,让第二个弹性气囊4膨胀,第二个弹性气囊4的空气压力大于压力门打开压力时打开第二个弹性气囊4与第三个弹性气囊4间的压力门,这样依次填充,直至将每列最顶上的弹性气囊4填充上空气,充气管7继续充气让每列弹性气囊4从上往下的倒数第二个充气,而从下往上的弹性气囊4多次膨胀或蔫瘪向上输送空气,在每列弹性气囊4逐个充满空气的过程中,同一个弹性气囊4多次进行膨胀,弹性气囊4逐个膨胀对患者的颈部进行多次挤压按摩,同时热空气通过弹性气囊4向颈部传导热量,弹性气囊4对患者颈部患处进行热敷,加速颈部的血液循环速度,减轻患者的颈椎问题。

每个弹性气囊4膨胀时,弹性气囊4朝向颈部一侧伸出隔离网10的网孔,弹性气囊4远离颈部一侧由抵板上的凹槽抵着,减少弹性气囊4朝向远离颈部一侧膨胀,避免弹性气囊4朝向两侧膨胀开,增大弹性气囊4向颈部一侧膨胀的趋势,弹性气囊4在按摩时按摩头接触颈部皮肤进行按摩,避免热空气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每列弹性气囊4在同一环线上的单个弹性气囊4同时膨胀,并以依次向上膨胀的趋势进行膨胀,从下往上依次并多次按摩患者的颈部,对患者的颈部按摩更充分。

在每列弹性气囊4充气完成后,继续充入的空气从过渡管11进入拉伸气囊3中,当拉伸气囊3中填充入足够的空气后,拉伸气囊3向上膨胀对患者的颈椎进行拉伸,拉伸气囊3逐渐向上膨胀,拉伸气囊3的拉伸幅度缓慢增加,对患者颈椎的拉伸更柔和,避免在拉伸颈椎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拉伸气囊3同时具有向上拉伸和向下压的作用力,肩托2起到支撑作用,缓冲肩部的受力,当拉伸完成后,患者拧开气阀,拉伸气囊3中的空气通过条形囊5均匀进入击打囊6中,让击打囊6膨胀,同时空气使击打囊6中的击打球随意晃动,击打球晃动时带动击打囊6震动对颈部周围进行按摩,增大颈部周围皮肤的按摩范围,同时可放掉拉伸气囊3中的空气以便于取下装置,过风网避免击打球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条形囊5中。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