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274发布日期:2019-01-14 19:5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肠痈病是由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油腻,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肠胃,湿热内蕴于肠间或因饮食后急剧奔走,导致气滞血瘀、肠络受损或因寒温不适、跌仆损伤、精神因素等均可导致气滞、血瘀、湿阻、热壅、瘀滞、积热不散、血腐肉败而引起的病症,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

现在治疗本病的方法和药品以及手术繁多且普通,给患者带来的是重大痛苦和经济高消费的双重负荷,而且病期延长,伤口处每到天气变化就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5-65g,牡丹皮25-35g,桃仁12-18g,白头翁12-18g,槐花12-18g,石膏50-65g,黄柏10-20g。

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0g,牡丹皮30g,桃仁15g,白头翁15g,槐花15g,石膏60g,黄柏15g。

本发明采用的各种原料药的药理作用:

大黄: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血亏热毒的功能。主治火毒疮疡、咽肿、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止血、血热衄血。

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闭经痛经、痈肿疮毒、跌打伤痛等症。

桃仁: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能。主治闭经、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畜血发斑。

白头翁:味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温虐寒热、鼻衄、血痔。

槐花:味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能。主治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石膏:味甘、凉,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肌清热、生津止渴、煅后生肌敛疮的功能。主治壮热神昏、谵语狂躁、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雍盛、发斑、发疹、外治痈疽疮疡溃烂不敛。

黄柏: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能。主治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带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盗汗骨蒸、口舌生疮、痿痹、妇女赤白带下。

本发明中药方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其中,君药为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牡丹皮活血化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白头翁主治热毒血痢,三味药配伍为臣药,辅助君药;槐花主治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石膏外治痈疽疮疡溃烂不敛,佐助君臣药;使以黄柏入药。各药配合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治愈,经济实惠,安全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5-65g,牡丹皮25-35g,桃仁12-18g,白头翁12-18g,槐花12-18g,石膏50-65g,黄柏10-2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5g,牡丹皮25g,桃仁12g,白头翁12g,槐花12g,石膏50g,黄柏1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5g,牡丹皮35g,桃仁18g,白头翁18g,槐花18g,石膏65g,黄柏20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0g,牡丹皮30g,桃仁15g,白头翁15g,槐花15g,石膏60g,黄柏1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2g,牡丹皮26g,桃仁14g,白头翁15g,槐花14g,石膏55g,黄柏18g。

实施例6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8g,牡丹皮32g,桃仁13g,白头翁16g,槐花13g,石膏62g,黄柏12g。

实施例7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0g,牡丹皮25g,桃仁16g,白头翁14g,槐花16g,石膏52g,黄柏14g。

实施例8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6g,牡丹皮28g,桃仁15g,白头翁13g,槐花17g,石膏54g,黄柏16g。

实施例9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64g,牡丹皮34g,桃仁12g,白头翁17g,槐花12g,石膏55g,黄柏14g。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急性肠痈与阑尾炎的中药方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大黄58g,牡丹皮30g,桃仁17g,白头翁12g,槐花18g,石膏56g,黄柏11g。

临床实验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疗效,对患有肠痈、阑尾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反映良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1、确诊的患有肠痈、阑尾炎的患者为研究试验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中,18岁-40岁300人,41岁-64岁500人,女性患者中,16岁-42岁300人,43岁-59岁500人。

2、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出的方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3、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临川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腹部体征阴性,复查血常规和腹部b超显示正常;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时作时止,腹部体征阳性,复查血常规和腹部b超显示有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4、实验结果

5、下面以几个典型病例进行说明:

病例1:任某,女,46岁,患阑尾炎,经医院确诊,建议手术治疗,因本人心理问题,不愿手术,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医,确诊后,随即开了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每日一剂,二十五日后痊愈。

病例2:刘某,男,97岁,患阑尾炎,右侧腹下疼痛难忍,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阑尾炎,医院建议手术治疗,由于年龄过大,不愿手术,后经协商同意保守治疗,开了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每日一剂,疼痛减轻症状有所缓解,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病例3:杨某,女,54岁,患阑尾炎。由于右侧腹部下疼痛难忍,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阑尾炎,医院建议其手术治疗,因本人不愿接受手术,经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治疗,每日一剂,二十五剂后痊愈。

病例4:秦某,男,67岁,患肠痈,阵痛不断,便脓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想手术治疗,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开具药方二十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痊愈。

病例5:张某,男,58岁,患肠痈。一直感到腹痛,后因饮食原因开始便血,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肠痈,因经济原因回家保守治疗,经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十五剂后痊愈。

病例6:关某,男,63岁,患阑尾炎,一直感觉右下腹疼痛,呕吐,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阑尾炎,建议手术治疗,本人不愿手术,开具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二十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病愈。

病例7:倪某,男,51岁,患肠痈,因天气闷热潮湿,饮食不注意,开始腹痛难忍,便血,经医院确诊为肠痈,医院建议住院治疗,本人不同意,开具用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药方,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5日后痊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