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味健脾消食散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252发布日期:2019-05-28 20:12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味健脾消食散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暴饮暴食和饮食不规律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对我们的肠胃造成极大的伤害。消化不良、胃肠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应用于促进消化和治疗胃肠病的药物很多,但这些药物主要为西药,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大又容易耐受。因此,亟需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中药组合物来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目前,尚未见关于本发明十味健脾消食散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味健脾消食散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脾消食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50~75份,茯苓84~126份,麸炒白术84~126份,陈皮84~126份,净山楂84~126份,生麦芽84~126份,炒鸡内金84~126份,豆蔻56~84份,炒白扁豆168~252份,密甘草56~84份。进一步地,前述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人参63份,茯苓105份,麸炒白术105份,陈皮105份,净山楂105份,生麦芽105份,炒鸡内金105份,豆蔻70份,炒白扁豆210份,密甘草70份。进一步地,前述中药组合物是由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汤剂、冲剂、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丹剂或口服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前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各重量配比的原料;b、将原料直接打粉,或加水或有机溶剂提取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健脾、消食、开胃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为治疗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的药物。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为治疗恶心呕吐、上腹痛的药物。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为治疗早饱的药物。本发明十味消食散是由人参、茯苓、麸炒白术、陈皮、净山楂、生麦芽、炒鸡内金、豆蔻、炒白扁豆、密甘草十味药物组成。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多脾胃虚弱,中焦气滞,方用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麸炒白术甘苦而温,健脾燥湿,与人参相协补气健脾;茯苓甘淡,健脾渗湿,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白术、茯苓、白扁豆相伍除湿助运;净山楂、生麦芽消食和胃,既消已停之积,又合炒鸡内金共凑健胃开胃之功;陈皮、豆蔻健脾化湿兼以行气,醒脾导滞而除脘腹胀满;佐以密甘草补脾益气,又调和诸药。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十味消食散能健脾理气、消食开胃,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发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十味消食散的制备(1)原料:人参63g,茯苓105g,麸炒白术105g,陈皮105g,净山楂105g,生麦芽105g,炒鸡内金105g,豆蔻70g,炒白扁豆210g,密甘草70g。(2)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全药在70度下鼓风干燥5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分装至10g每包。实施例2本发明十味消食散的制备(1)原料:人参75g,茯苓84g,麸炒白术84g,陈皮84g,净山楂84g,生麦芽84g,炒鸡内金84g,豆蔻84g,炒白扁豆168g,密甘草84g。(2)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全药在70度下鼓风干燥5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分装至10g每包。实施例3本发明十味消食散的制备(1)原料:人参50g,茯苓126g,麸炒白术126g,陈皮126g,净山楂126g,生麦芽126g,炒鸡内金126g,豆蔻56g,炒白扁豆252g,密甘草56g。(2)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全药在70度下鼓风干燥5小时,粉碎,过100目筛,分装至10g每包。以下通过具体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本发明十味消食散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45例,年龄均为18~80岁。1.1患者纳入标准根据文献罗马ⅲ标准制定:①患者症状表现为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早饱等;②年龄18~80岁;③经胃镜检查显示,未出现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糜烂等病症。1.2患者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岁;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药物过敏、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及不愿合作者;④疑似存在恶性病变者。2、治疗方案2.1实验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治疗1疗程后评估疗效。2.2具体给药方法为:本药每日服用3次,1次1袋,开水冲服,每次服用的药物的重量相当于10克生药,4周为1疗程。3、疗效观察3.1评价指标症状评分:根据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中fd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制定,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胃纳减少、嗳气、咽部梗阻感、烦躁易怒,按0级、i级、ii级、iii级分别记0、3、5、7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fdqol评分:参照中文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digestivedisorder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fdqol)评价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2疗效标准:明显好转(显效):经治疗1疗程后,患者早饱、上腹部疼痛、胃部灼烧感等消化不良病症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且每周不良消化时间累计小于30min;好转(有效):经治疗1疗程后,患者各项消化系统病症,如早饱、上腹部疼痛、胃部灼等得到显著改善,且消化不良累计时间每周小于1h;无效:经治疗1疗程后,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消化系统病症未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3治疗结果表1症状积分及fdqo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表2本发明十味消食散的治疗结果组别明显好转好转无效有效率实验组(45人)2618197.78%实验结论:经十味消食散治疗后,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十味消食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达97.78%;显效率达57.8%。本发明十味消食散针对胃肠疾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典型病例4.1经典案例1患者张某某,女性,71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0+年”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嗳气、呃逆,眠差,入睡困难,食欲适量减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查体: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胃镜提示:胃多发息肉。患者既往多次住院治疗,予以奥美拉唑等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上腹部疼痛无明显缓解。入院后予以十味消食散口服,治疗2周后,患者诉上腹部疼痛,明显缓解,食欲好转,出院后继续服用2周,电话随访,患者食欲适量好转,进食后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十味消食散能健脾理气、消食开胃,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