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0066发布日期:2019-04-20 05:4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脊柱贴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注:脊柱不等于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块脊椎组成的)。

碳纤维(carbonfiber)由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纤维的碳含量大于90%,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发热时产生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远红外线热辐射(约765.9w/m,相当于一部频谱理疗仪),其电热转换率达95%以上,比镍铬、钨钼等材料作为发热体节能30%;而且,被人体、衣物等直接吸收性特强,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损失小,碳纤维还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抗疲劳、耐腐蚀、防水、抗蠕变等诸多特点。

碳纤维发热片是一种发明的高能纤维材料,它是碳纤维经过加工后而形成的一种片状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加热,具有迅速升温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加热毯、加热坐垫、加热鞋垫等的加热系统。

脊柱贴为一种外用膏贴。膏药贴用于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症状。在现有技术中,脊柱贴的制备少,制备过程繁复,且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脊柱贴功能单一以及制备过程繁复的问题,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瘀、人体贴合度高、升温发热以及强健筋骨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所述脊柱贴包括膏药区域和粘贴部,所述膏药区域贴合于人体脊柱,所述粘贴部设置在膏药区域的两个侧边;

所述膏药区域和所述粘贴部均包括透明衬底、第一衬布和第二衬布,所述膏药区域和所述粘贴部的透明衬底、第一衬布和第二衬布均一体成型;

所述粘贴部中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布的一面粘黏,所述第一衬布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布粘接为一体;

所述膏药区域还包括药膏层、远红外发热片以及第三衬布组成,所述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布的一面粘黏,所述第一衬布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布通过所述药膏层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衬布与所述第三衬布通过所述远红外发热片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所述膏药区域的第一衬布上均匀设置有透气通孔。

脊柱贴中第一衬布和透明衬底之间粘黏而成,在使用脊柱贴的过程中剥离除去透明衬底便可贴合于脊柱上;膏药区域的药膏层并未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通过一层设置有透气通孔的无纺布逐渐释放,皮肤从而缓慢吸收,避免药力过强,且远红外发热片也利于药膏层中有效成分释放,在药效不降低的情况下,避免了药膏直接接触皮肤,避免了对药材粉末过敏的情况;透明衬底和第一衬布之间使用医用膏药胶,安全且不易出现过敏反应;在贴合部上不设置药膏层、远红外发热片,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5~8份,川芎粉末3~5份,赤芍粉末2~3份,蒲黄粉末4~6份,乳香3~5份,马钱子粉末5~8份,川乌粉末1~2份,黏合剂5~8份,水5~8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8份,川芎粉末5份,赤芍粉末3份,蒲黄粉末4份,乳香5份,马钱子粉末5份,川乌粉末1份,黏合剂7份,水7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黏合剂为糊精;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药膏层中包括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黏合剂和水,其中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采用糊精作为黏合剂,成本低且安全,粘稠度较好;粉末的粒径小,混合均匀后不容易出现药效不均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布以及第二衬布均为无纺布;所述第三衬布为导电布;所述远红外发热片为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均匀涂敷有医用膏药胶。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为相互搭接的网状排列的碳纤维,搭接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

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且网状的搭接处采用导电线固定,避免了碳纤维发热体松动等安全隐患发生;所述第二衬布与所述第三衬布通过所述远红外发热片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使整个网状排列的碳纤维通电使用时发热更加均匀,提高了安全舒适性,且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不直接接触膏药层,也不直接接触衣物、皮肤等,避免了被汗水腐蚀、膏药侵蚀等安全隐患,提高了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至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黏合剂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40~50℃,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脊柱贴的制备过程简单,对设备以及工艺条件要求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述导电线为内含有镀银导电纤维的涤纶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脊柱贴中第一衬布和透明衬底之间粘黏而成,在使用脊柱贴的过程中剥离除去透明衬底便可贴合于脊柱上;膏药区域的药膏层并未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通过一层设置有透气通孔的无纺布逐渐释放,皮肤从而缓慢吸收,避免药力过强,且远红外发热片也利于药膏层中有效成分释放,在药效不降低的情况下,避免了药膏直接接触皮肤,避免了对药材粉末过敏的情况;透明衬底和第一衬布之间使用医用膏药胶,安全且不易出现过敏反应;在贴合部上不设置药膏层、远红外发热片,节约生产成本;脊柱贴的制备过程简单,对设备以及工艺条件要求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2.药膏层中包括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黏合剂和水,其中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采用糊精作为黏合剂,成本低且安全,粘稠度较好;粉末的粒径小,混合均匀后不容易出现药效不均的现象;

3.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且网状的搭接处采用导电线固定,避免了碳纤维发热体松动等安全隐患发生;所述第二衬布与所述第三衬布通过所述远红外发热片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使整个网状排列的碳纤维通电使用时发热更加均匀,提高了安全舒适性,且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不直接接触膏药层,也不直接接触衣物、皮肤等,避免了被汗水腐蚀、膏药侵蚀等安全隐患,提高了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脊柱贴的立体图;

图2为脊柱贴的正视图;

图3为脊柱贴的后视图;

图4为膏药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粘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膏药区域,11-药膏层,12-远红外发热片,13-第三衬布;2-粘贴部;3-透明衬底;4-第一衬布;5-第二衬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所述脊柱贴包括膏药区域和粘贴部,所述膏药区域贴合于人体脊柱,所述粘贴部设置在膏药区域的两个侧边;

所述膏药区域和所述粘贴部均包括透明衬底、第一衬布和第二衬布,所述膏药区域和所述粘贴部的透明衬底、第一衬布和第二衬布均一体成型;

所述粘贴部中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布的一面粘黏,所述第一衬布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布粘接为一体;

所述膏药区域还包括药膏层、远红外发热片以及第三衬布组成,所述透明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布的一面粘黏,所述第一衬布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衬布通过所述药膏层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衬布与所述第三衬布通过所述远红外发热片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所述膏药区域的第一衬布上均匀设置有透气通孔;

所述第一衬布以及第二衬布均为无纺布;所述第三衬布为导电布;所述远红外发热片为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

所述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均匀涂敷有医用膏药胶。

具体地,所述纳米碳纤维远红外发热片为相互搭接的网状排列的碳纤维,搭接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

具体地,所述述导电线为内含有镀银导电纤维的涤纶线。

实施例1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糊精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40℃,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上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5份,川芎粉末3份,赤芍粉末2份,蒲黄粉末4份,乳香3份,马钱子粉末5份,川乌粉末1份,糊精5份,水5份;

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上述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安全性能高,不易过敏。

实施例2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糊精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50℃,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上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8份,川芎粉末5份,赤芍粉末3份,蒲黄粉末6份,乳香5份,马钱子粉末8份,川乌粉末2份,糊精8份,水8份;

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上述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安全性能高,不易过敏。

实施例3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糊精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45℃,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上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8份,川芎粉末5份,赤芍粉末3份,蒲黄粉末4份,乳香5份,马钱子粉末5份,川乌粉末1份,黏合剂7份,水7份;

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上述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安全性能高,不易过敏。

实施例4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糊精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45℃,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上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6份,川芎粉末5份,赤芍粉末3份,蒲黄粉末4份,乳香5份,马钱子粉末7份,川乌粉末1份,糊精8份,水8份;

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上述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安全性能高,不易过敏。

实施例5

上述带远红外发热层的脊柱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药膏层:将三七、川芎、赤芍、蒲黄、马钱子和川乌粉碎,按照重量份配比将三七粉末、川芎粉末、赤芍粉末、蒲黄粉末、乳香、马钱子粉末、川乌粉末、糊精和水加入容器中,升温至50℃,搅拌至少30min,保温,将药膏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上带有透气通孔的区域,立即将第二衬布覆盖在另一表面,得到药膏层待用;

步骤二、制备远红外发热片:将碳纤维相互搭接形成搭接结构,搭接处由导电线固定,网状排列的碳纤维相对的两端覆盖连接导电布,两条导电布通过正负极导线连接电源连接头,得到远红外发热片待用;

步骤三、制备脊柱贴:将步骤二的远红外发热片与步骤一中第二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和第三衬布通过导电线缝合为一体,再将医用膏药胶熔融后均匀涂敷在第一衬布中未与药膏层接触的一面上,再与透明衬底贴合即得脊柱贴。

上述药膏层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三七粉末8份,川芎粉末3份,赤芍粉末3份,蒲黄粉末6份,乳香5份,马钱子粉末5份,川乌粉末1份,糊精8份,水8份;

所述三七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芎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赤芍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蒲黄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马钱子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所述川乌粉末的粉末粒径为≥100目。

上述制备得到的脊柱贴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效,安全性能高,不易过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