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02917发布日期:2019-03-02 01:53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健康战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中医药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安全、绿色、无毒、防治一体、疗效可靠的健康产品需求旺盛;中药外用完美地继承了中医的精华,避开了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副作用以及长期服药带来的潜在药物损害;据壮医专著《壮医药线点灸学》理论记载,壮医灸法促进脏腑骨肉气血、三道两路功能正常,鼓舞人体正气,通瘀滯,逐邪毒,理气血;因此,根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传统理论,采用广西原生道地药材,结合现代工艺升级的新式绿色护理灸疗产品,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灸疗,集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于一身的外治中药,毒副作用小,不伤肠胃,减少肝肾的损伤,也无需良药苦口;其能直接将药物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有效增大药物浓度,最大限度的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可以提高机体御邪和修复能力,清秽祛浊,梳理脾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壮医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配方、开药是专业人士才具备的能力,虽然是贴敷的外用药,专业技术含量也决定了其疗效的高低,中药材的质量良莠不齐,质量欠佳的药物影响疗效,使得保健灸参差不齐,有些保健灸中加入了较多有副作用的中药,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些则原料选用不得当,造成用药量大,或使用过于麻烦,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采用广西原生地道药材,结合现代工艺升级的新式绿色护理灸疗产品,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灸疗,可以提高机体御邪和修复能力,清秽祛浊,梳理脾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3-7份、丁香6-10份、橘皮4-8份、枳实4-8份、木香2-6份、苍术1-4份、白术2-6份、砂仁3-7份、山药1-4份、肉桂6-10份、神曲1-4份、藿香1-4份。

所述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5份、丁香8份、橘皮6份、枳实6份、木香4份、苍术2份、白术3份、砂仁5份、山药2份、肉桂8份、神曲2份、藿香2份。

所述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包括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和副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原料:将丁香、肉桂、橘皮、枳实、砂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其余药材分别粉碎成100目细粉状,进行灭菌,然后将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粉;

(2)预处理基质配料:对凡士林、羊毛脂、月桂氮酮、甘油、蜂蜡按重量比8:6:1:1:2~4进行加热混匀,至溶解完全为止;

(3)混合: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挥发油及混合粉加入到步骤(2)熬好的基质配料中,混合均匀成膏状;

(4)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膏状混合物进行涂膏,分切,横切得药蕊;

(5)制作发热贴:将碳粉蛭石粉、食盐纯净水、铁粉混合均匀制成发热料,再将发热料灌包制成发热包,把腰形固定贴打开平放,把发热包从密封袋取出,平放在固定贴中间,再在中间放上磁石,将泡棉均匀粘贴固定贴盖好发热包和磁石,中间放入温控贴,再把药蕊放在温控贴上,盖上铜板纸,折叠好马上放入铝袋中封口、包装即得用于腹泻的壮医主保健灸;

所述副保健灸的制备方法步骤是将步骤(3)得到的膏状混合物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成小块即得用于腹泻的壮医副保健灸。

所述原料与基质配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3:47。

所述涂膏是将膏状物涂填到无纺布上,厚度为11.3克/平方厘米;

所述盖衬是将涂出来的药蕊,切成小块后用固定贴和铜板纸复合。

所述制作发热贴具体步骤如下:

s1、干料混合:把碳粉和蛭石粉按重量比1:0.5—0.8倒进三维搅拌机的不锈钢桶,密封后装入搅拌机后,启动机器搅拌10—15分钟,待原料充分混合倒出胶桶密封好待用;

s2、湿料混合:按食盐和纯净水1—5:100的比例,在胶桶里搅拌均匀溶解,配好成盐水,再将s1混合好的干料倒入盐水胶桶中密封好待用,湿度以手捏成团即可;

s3、发热料混合:湿料和铁粉的重量比是1:1,分两次投料,先放入铁粉,再放入湿料,接着放入铁粉,再放入湿料;密封好桶盖装入搅拌机,启动机器搅拌20—25分钟,将搅拌好的发热料从不锈钢桶倒出,用密封箱或是密封袋

装好;

s4、灌包:将灌包机调试好,再将用密封箱或是密封袋装好的发热料倒入灌包机,启动机器开始灌包,灌包后用密封袋密封好待用;

s5、把腰形固定贴打开平放,把发热包从密封袋取出,平放在腰形固定贴中间,再在中间放上磁石,将泡棉均匀粘贴腰形固定贴盖好发热包和磁石,中间放入温控贴,再把药蕊放在温控贴上,盖上铜板纸,折叠好马上放入铝袋中待封口密封包装即得用于腹泻的壮医主保健灸。

所述用于腹泻的壮医副保健灸是由固定贴、药蕊、铜板纸组成,所述固定贴、铜板纸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药蕊是直径为3厘米的圆形,药蕊粘贴与固定贴、铜板纸之间的中心处。

所述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的应用,采用一主二副的粘贴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腹泻的壮医主保健灸贴在神阙穴上,所述用于腹泻的壮医副保健灸分别贴在足三里和中脘穴上。

艾叶: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丁香:有温中,暖肾,降逆的作用;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但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用;

枳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木香: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作用;用于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苍术:有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的作用;用于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砂仁: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的作用;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肉桂: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虚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泻,受寒经闭;

神曲: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作用;治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藿香: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作用;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凡士林:是液体烃类与固体烃类的混合物,无嗅味,溶程38-60℃,无刺激性,有适宜的黏稠性和涂布性,可单位用作基质,性质稳定,能与多数药物配伍,特别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但吸收水份差,仅能吸收其重量5%的水份,但加入15%的羊毛脂可吸上水份达50%;

羊毛脂:是淡棕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程为36-42℃,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类棕榈酸酯及游离胆固醇类,吸水性强,可吸收约2倍的水形成w/o乳剂基质,其性质接近皮脂,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蜂蜡:可在o/w型乳剂基质中起增加稳定性的作用,常用于取代乳剂型基质中的部分脂肪性物质以调节稠度或增加稳定性;

月桂氮酮:药用辅料,本品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清的油状液体,无臭,几乎无味,用作渗透剂,用作外用药物涂抹、按摩的促渗剂;

甘油:具有保湿、保润功能外,还具有高活性、抗氧化、促醇化等特殊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经著名中医医师多年研究,反复验证而得出的药方,经过数百人使用、验证,适应3月龄以上的群体使用,可用于提高机体御邪和修复能力,清秽祛浊,梳理脾气,达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3-7份、丁香6-10份、橘皮4-8份、枳实4-8份、木香2-6份、苍术1-4份、白术2-6份、砂仁3-7份、山药1-4份、肉桂6-10份、神曲1-4份、藿香1-4份。

所述一种用于腹泻的壮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包括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和副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保健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原料:将丁香、肉桂、橘皮、枳实、砂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其余药材分别粉碎成100目细粉状,进行灭菌,然后将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粉;

(2)预处理基质配料:对凡士林、羊毛脂、月桂氮酮、甘油、蜂蜡按重量比8:6:1:1:2~4进行加热混匀,至溶解完全为止;

(3)混合: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挥发油及混合粉加入到步骤(2)熬好的基质配料中,所述原料与基质配料的重量百分比为53:47,混合均匀成膏状;

(4)成型:将步骤(3)得到的膏状混合物进行涂膏,分切,横切得药蕊,所述涂膏是将膏状物涂填到无纺布上,厚度为11.3克/平方厘米;

(5)所述制作发热贴具体步骤如下:

s1、干料混合:把碳粉和蛭石粉按重量比1:0.5—0.8倒进三维搅拌机的不锈钢桶,密封后装入搅拌机后,启动机器搅拌10—15分钟,待原料充分混合倒出胶桶密封好待用;

s2、湿料混合:按食盐和纯净水1—5:100的比例,在胶桶里搅拌均匀溶解,配好成盐水,再将s1混合好的干料倒入盐水胶桶中密封好待用,湿度以手捏成团即可;

s3、发热料混合:湿料和铁粉的重量比是1:1,分两次投料,先放入铁粉,再放入湿料,接着放入铁粉,再放入湿料;密封好桶盖装入搅拌机,启动机器搅拌20—25分钟,将搅拌好的发热料从不锈钢桶倒出,用密封箱或是密封袋

装好;

s4、灌包:将灌包机调试好,再将用密封箱或是密封袋装好的发热料倒入灌包机,启动机器开始灌包,灌包后用密封袋密封好待用;

s5、把腰形固定贴打开平放,把发热包从密封袋取出,平放在腰形固定贴中间,再在中间放上磁石,将泡棉均匀粘贴腰形固定贴盖好发热包和磁石,中间放入温控贴,再把药蕊放在温控贴上,盖上铜板纸,折叠好马上放入铝袋中待封口密封包装即得用于腹泻的壮医主保健灸。

所述副保健灸的制备方法步骤是将步骤(3)得到的膏状混合物进行涂膏、切断、盖衬、切成小块即得用于腹泻的壮医副保健灸,所述盖衬是将涂出来的药蕊,切成小块后用固定贴和铜板纸复合,即药蕊粘贴与固定贴、铜板纸之间的中心处。

使用用法:

撕开包装袋,将贴片的隔离纸揭开,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建议穴位:神阙穴(肚脐)、足三里、中脘穴),建议同时贴敷于多个穴位,可加快缓解症状;贴敷30分钟时,请将温控贴贴于灸贴背面中心,以降低温度,防止灼伤(可根据自身温度需要酌情使用),对于婴幼儿及部分皮肤娇嫩者,同时在开始使用时贴上温控贴;小儿(3月龄以上~14周岁)贴敷时间为4~8小时,每日一贴,根据症状轻重可连续使用3—5天。

主穴位神阙穴(肚脐)位于腹中部,脐正中央;副穴位足三里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副穴位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上4寸;

3月龄以上—2周岁建议贴敷4—6小时,直接贴敷在穴位上,贴敷30分钟后请将温控贴贴于灸贴背面中心;

2周岁以上—6周岁建议贴敷5—7小时,直接贴敷在穴位上,贴敷30分钟后请将温控贴贴于灸贴背面中心;

6周岁以上14周岁建议贴敷6—8小时,直接贴敷在穴位上,贴敷30分钟后请将温控贴贴于灸贴背面中心。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3份、丁香6份、橘皮4份、枳实4份、木香2份、苍术1份、白术2份、砂仁3份、山药1份、肉桂6份、神曲1份、藿香1份。

实施例2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7份、丁香10份、橘皮8份、枳实8份、木香6份、苍术4份、白术6份、砂仁7份、山药4份、肉桂10份、神曲4份、藿香4份。

实施例3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4份、丁香7份、橘皮5份、枳实5份、木香3份、苍术2份、白术3份、砂仁4份、山药2份、肉桂7份、神曲2份、藿香2份。

实施例4

所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艾叶6份、丁香9份、橘皮7份、枳实7份、木香5份、苍术3份、白术5份、砂仁6份、山药3份、肉桂9份、神曲3份、藿香3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