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2485发布日期:2019-05-17 21:1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脉诊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脉学是中医临床的一门特殊学科,并且是一门经验科学和感知科学,其客观化、数字化、标准化和传承性一直是一个难题。将脉诊仪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有效捷径,并且再结合中医脉学的精华与智能信息处理的优点,能够实现脉象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分析,不依赖于医生的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有效解决中医脉诊的数字化、客观化问题;从技术角度来看,脉诊仪操作相对简单,对操作者的医学水平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医疗成本,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根据行业标准中提出,脉诊仪应该具备泄压功能,具体描述为:如泄压后方可解除对患者的机械束缚,则设备应具有泄压措施,以使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单一故障状态时,均可在10s内将外压降低到2kpa以下(15mmhg),电源中断也应满足此要求。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脉诊仪产品难以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升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脉诊仪设备在发生异常状况时,难以解除对用户手臂的机械束缚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升降装置,包括:设有第一卡勾的第一连杆;设有第二卡勾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在壳体的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旋转机构向另外一方传递反向作用力,以使二者分别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均脱离所述底座两侧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以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三连杆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三连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用以使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铰接端分别以预设角度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槽;其中,所述导槽的顶部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导槽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的运动轨迹。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导槽的两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以通过连接件将所述导槽固定至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对于两侧所述支撑板的卡设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述安全升降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一侧上的第一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和/或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一侧上的第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壳体底座上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当其中一个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旋转机构会将该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个连杆,使得另外一个连杆受到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两个连杆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均脱离两侧的支撑板,从而使支撑板弹起,进而使与支撑板同步运动的测量传感器与用户的手臂分离,能避免在设备异常状态或单一结构故障时,用户的手臂受到机械束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的优选结构,具体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和旋转机构3;其中,第一连杆1上设置有第一卡勾(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杆2上设置有第二卡勾21;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平行设置在壳体5的底座7上,并且,第一连杆1或第二连杆2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旋转机构3向另外一方传递反向作用力,用以使二者分别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均脱离底座7两侧的支撑板6,从而使所述支撑板6弹起。

具体而言,壳体5可以为脉诊仪的外壳,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旋转机构3、支撑板6均设置在壳体5的底座7上。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可以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在底座7上,两个支撑板6分别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底座7的两侧,并且与与壳体5的相对的两侧壁之间具有预留间隔,两个支撑板6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的卡紧力;两个支撑板6的底部均通过支架弹簧10与底座7上的支架相连接。即:两个支撑板6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的作用力,竖直方向上受到支架弹簧10的作用力。

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可以均为直杆,二者的长度可以保持一致。第一连杆1的两端可以均设有第一卡勾,第二连杆2的两端也可以均设有第二卡勾21,两个支撑板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相配合的卡槽。两个第一卡勾相对于支撑板6的卡设方向保持一致,两个第二卡勾21相对于支撑板6的卡设方向保持一致。各第一卡勾与各第二卡勾21相对于支撑板6的卡设方向相反。例如其中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一侧支撑板6靠近侧壁的位置,另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另一侧支撑板6靠近壳体5内部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二卡勾21卡设在一侧支撑板6靠近壳体5内部的位置,另一个第一卡勾卡设在另一侧支撑板6靠近侧壁的位置。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的结构可以保持一致,便于加工,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21的结构不做限定,能实现与支撑板6快速脱离和卡合即可。

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通过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旋转机构3,将各自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方,从而保证了二者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其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脱离两侧的支撑板6,位于支撑板6底部的支架弹簧10由压缩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给以支撑板6向上的弹力,使其弹起。在脉诊仪中,支撑板6与脉象测量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支撑平台上,因此,在支撑板6弹起的同时,测量传感器也会在支撑板6的带动下向上升起,从而脱离用户的手臂。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5的侧壁上设置触发机构,以使开启触发机构后,触发机构可以作用于第一连杆1或第二连杆2,从而使得两个连杆受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最终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脱离两侧的支撑板6。本实施例中,无需电源即可实现动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节省能源。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壳体底座上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当其中一个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旋转机构会将该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个连杆,使得另外一个连杆受到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两个连杆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均脱离两侧的支撑板,从而使支撑板弹起,进而使与支撑板同步运动的测量传感器与用户的手臂分离,能避免在设备异常状态或单一结构故障时,用户的手臂受到机械束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一按钮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9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和/或第二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5一侧上的第二按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按钮8与所述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两侧。

具体而言,可以仅在第一连杆1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按钮8,也可以仅在第二连杆2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按钮(图中未示出),为了能使得用户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迅速触发第一连杆1或第二连杆2,可以在第一连杆1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按钮8,在第二连杆2其中一端对应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按钮。为了保证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有效运动,第一按钮8和第二按钮分别设置在壳体5上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使用中,用户可以按压任意一侧的按钮,触发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第一连杆1远离第一按钮8的一端可以通过弹簧与侧壁上开设的卡槽相连接,第二连杆2远离第二按钮的一端也可以通过弹簧与对应侧壁上开设的卡槽相连接。

可以看出,用户可单手操作,通过按压脉诊仪设备两侧的任意按钮,即可实现触发整个升降装置,使得第一连杆1通过旋转机构3将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第二连杆2,从而使二者沿相反的方向作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脱离支撑板6;同理,如果触发的是第二连杆2,传力过程同上。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远离按钮的一端均与侧壁弹性连接,当再次按压按钮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在弹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复位,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复位后,可以通过底座7上与支撑板6相连接的拉环将两侧支撑板6拉下,使得两侧的支撑板6上的卡槽与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21再次卡合,从而使设备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次工作。

继续参阅图1,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第三连杆31;其中,所述第三连杆31以预设角度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1与所述第二连杆2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连杆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1和所述第二连杆2铰接。

具体而言,第三连杆31也可以为直杆,其长度可以比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长度短。其中,第三连杆3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铰接,所述第三连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铰接。第三连杆31可以沿与第一连杆1或第二连杆2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的方向连接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也可以垂直连接在第一连杆1与第二连杆2之间,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31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1与所述第二连杆2之间。更具体的,第三连杆31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11与所述第一连杆1和所述第二连杆2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31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三连杆3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1与所述第二连杆2之间。设置多个第三连接杆31,可以更好的实现力的传递。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3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2之间设置有轴承313,所述轴承313用以使第一连接部311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12的铰接端分别以预设角度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具体而言,轴承31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轴承,能将第一连接部311受到的作用力反向作用于第二连接部312即可,本实施例中,轴承313通过支撑柱与底座7相连接。

可以看出,轴承的设置,有效的支撑了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的旋转运动,同时,保证了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12的回转精度,从而有利于限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运动轨迹。

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能准确的沿长度方向作线性运动,第一连杆1和所述第二连杆2上均设置有若干导向机构4。

具体而言,两个连杆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导向机构4。例如两个连杆上可以均设置两个导向机构4,两个导向机构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两端,并且,导向结构4的设置,以不干涉第三连杆31的运动为宜。

具体实施时,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导槽41;其中,所述导槽41的顶部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杆1或所述第一连杆2上,所述导槽41的底部与所述底座7相连接,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杆1或所述第二连杆2的运动轨迹。

更具体的,导槽41的顶部开设有用以穿设第一连杆1或第二连杆2的通道,该通道的形状和尺寸需与两个连杆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导槽41的底部呈支撑体状,以实现与底座7的固定。

为了进一步保证导槽41能充分限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运动轨迹,所述导槽41的两侧设置有延伸部a,所述延伸部a用以通过连接件b将所述导槽41固定至所述底座7上。连接件b可以为螺栓。

以安全升降装置在脉诊仪中的应用为例,工作过程如下:

当脉诊仪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电等异常情况,用户的一只手臂会被卡在测量传感器与底座缝隙内,另一只手需迅速按下第一按钮8或第二按钮,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受到推力并将该推力传递至与其通过销轴连接的第三连杆31,第三连杆31在中部轴承的作用下,将受到的力反向作用于位于另一侧的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沿相反方向运动,致使各自两端的卡勾均与支撑板6相脱离,支撑板6此时仅受到支架弹簧10的弹力,并在弹力的作用下向上弹起14-15mm,与支撑板6连接在同一支撑平台上的压力测量传感器会与支撑板6一起同步向上升起,从而与用户的手臂分离,测量压力迅速在10s内将外压降低到2kpa以下(15mmhg),从而保证了用户手臂的安全,此时手臂可以从脉诊仪内部抽出。然后,通过仪器底部两个拉环,用力下拉,使支撑板上的卡槽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的卡勾重新锁住,完成仪器复位,可重新开始测量。

综上,本发明中提供的安全升降装置,通过在壳体底座上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当其中一个连杆受到外力作用时,旋转机构会将该作用力反向作用于另一个连杆,使得另外一个连杆受到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得两个连杆沿长度方向作相反的线性运动,以使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均脱离两侧的支撑板,从而使支撑板弹起,进而使与支撑板上同步运动的测量传感器与用户的手臂分离,能避免在设备异常状态或单一结构故障时,用户的手臂受到机械束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