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8131发布日期:2019-03-08 23:5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改良美白乳液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自身皮肤的保养。美丽,是展现现代女性自信与魅力的方式,属于高质量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追求的永恒话题。现在美白化妆品顺应“回归自然”的潮流,利用中药有效成分美容已有悠久的历史,因为中药材绿色天然,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特点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中药美白在国内外掀起一股热潮,在化妆品行业的研究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前景。

传统中医理论则认为皮肤老化是由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肝郁血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几方面引起的。气血亏虚是影响皮肤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补养气血。七白膏来源于《太平圣惠方》,后来被纳入元代的《御药院方》。主要成分为白术,白芷,白蔹,白茯苓,白芨,白附子,细辛,鸡子白,睡觉前使用较佳。该古方中以白术为君,三百汤《药性论》和《新修本草》里面都称白术有极佳美白驻颜之功效。《本草纲目》称白芷“滋润肌肤,可做面脂。”《本草品汇精要》记载:“把白茯苓磨成粉末,和蜜混合均匀,敷在脸上可治疗面疮和产妇雀斑”。白及在《药性论》记载:“平面上疮,令人肌滑。”与白蔹相须为用,为古代美白要药。以上为臣,辅君之功效。七白膏美白功效极佳,可防止黑色素生成。因为细辛有小毒,有细辛不过钱之说,所以本试验通过对“七白膏”配方的改良,弃用细辛与鸡子白,加能抗氧化,有效祛色斑的“美白皇后”甘草及加速皮质黑色素血液循环,抑制黑色素形成的薏苡仁。

现有的美白液在生产时,生产过程繁琐,产品质量不佳,并且在对成品检测时,选取方法不恰当易造成产品不符合国家化妆品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白芷,白蔹,白术各15g,白附子,白茯苓各4.5g,白及7.5g,将所有药物粉碎成细粉,过四号筛,混合均匀,再加入12倍量50%乙醇,室温浸泡半小时,再加热回流提取3h,抽滤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得到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并回收乙醇进行再利用;

将30g薏苡仁进行干燥,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四号筛,加入8倍量90%的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2h,温度为65℃,然后进行抽滤,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得到薏苡仁提取液,并回收乙醇进行再利用;

将甘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通过二号筛,取粗粉50g,以料液比为1∶6的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将三次先抽滤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的甘草提取液,然后浓缩至50ml,并回收乙醇;

将上述配好的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薏苡仁提取液和甘草提取液按1∶1∶1的比例混合,待用;

s2、将基质中的油相,水相成分分别放在两个500ml烧杯中,都在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搅拌10min;

s3、将水相和油相搅拌后的混合产物进行混合,再加入乳化剂,在80℃恒温水浴锅中继续搅拌10min后,冷却;

s4、称取15g有效美白提取液液倒入500ml烧杯中,加入水2g与水相、油相和乳化剂混合搅拌10min,既得乳液。

优选的,所述s2中提到的油相为羊毛脂1.0g,硬脂酸3.5g,十六醇3.0g,白油5.0g和橄榄油0.5g,所述s2中水相为甘油1.0g和三乙醇胺1.0g。

优选的,所述s3中提到的乳化剂为吐温-602.0g和司盘-806.0g。

优选的,所述s4中提到的有效美白提取液为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薏苡仁提取液和甘草提取液按1∶1∶1的比例混合后的产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良美白乳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通过将成品乳液的光泽度,涂展性,粘滞感,细腻度进行比色、过滤和涂抹检测;

s2、将成品乳液装入将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放入高速离心机中以3000-4000r/min离心半小时后,静置至室温观察;

s3、将成品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在冰箱放置24h后取出,静置至室温观察;

s4、将成品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放置24h后取出,静置至室温观察;

s5、将成品乳液取一滴,滴在ph试纸,观察乳液ph值。

优选的,所述冰箱内的温度设定为-10℃。

优选的,所述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的温度设定为45-48℃。

优选的,所述乳液的ph值为6。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容易生产,成品质量好,对环境无危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美白乳液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对成品乳液以光泽度,涂展性,粘滞感,细腻度,耐寒,耐热,离心稳定性为检测目标可以很好的达到国家化妆品质量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白芷,白蔹,白术各15g,白附子,白茯苓各4.5g,白及7.5g,将所有药物粉碎成细粉,过四号筛,混合均匀,再加入12倍量50%乙醇,室温浸泡半小时,再加热回流提取3h,抽滤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得到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并回收乙醇进行再利用;

将30g薏苡仁进行干燥,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过四号筛,加入8倍量90%的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2h,温度为65℃,然后进行抽滤,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得到薏苡仁提取液,并回收乙醇进行再利用;

将甘草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通过二号筛,取粗粉50g,以料液比为1∶6的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将三次先抽滤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的甘草提取液,然后浓缩至50ml,并回收乙醇;

将上述配好的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薏苡仁提取液和甘草提取液按1∶1∶1的比例混合,待用;

s2、将基质中的油相,水相成分分别放在两个500ml烧杯中,都在8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搅拌10min,所述油相成分为羊毛脂1.0g,硬脂酸3.5g,十六醇3.0g,白油5.0g和橄榄油0.5g,所述水相成分为甘油1.0g和三乙醇胺1.0g;

s3、将水相和油相搅拌后的混合产物进行混合,再加入乳化剂,在80℃恒温水浴锅中继续搅拌10min后,冷却,所述乳化剂为吐温-602.0g和司盘-806.0g;

s4、称取15g有效美白提取液液倒入500ml烧杯中,加入水2g与水相、油相和乳化剂混合搅拌10min,既得乳液,所述有效美白提取液为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混合提取液、薏苡仁提取液和甘草提取液按1∶1∶1的比例混合后的产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改良美白乳液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通过将成品乳液的光泽度,涂展性,粘滞感,细腻度进行比色,过滤和涂抹检测;

s2、将成品乳液装入将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放入高速离心机中以3000-4000r/min离心半小时后,静置至室温观察;

s3、将成品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在冰箱放置24h后取出,静置至室温观察,所述冰箱内的温度设定为-10℃;

s4、将成品乳液装入10ml离心管,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放置24h后取出,静置至室温观察,所述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的温度设定为45-48℃;

s5、将成品乳液取一滴,滴在ph试纸,观察乳液ph值为6。

乳液质量分级表:

检测结果与国家化妆品质量标准对比如下表:

通过如下改良美白乳液的配方:按成分质量比重计算:改良美白乳液的配方如下:按成分质量比重计算:羊毛脂1.0g,硬脂酸3.5g,十六醇3.0g,白油1.0g,橄榄油0.5g,甘油1.0g,三乙醇胺0.5g,吐温-602.0g,司盘-802.0g,有效美白提取液10g和水1g。

改良美白乳液的配方如下:按成分质量比重计算:羊毛脂5.0g,硬脂酸5.5g,十六醇7.0g,白油5.0g,橄榄油2.5g,甘油5.0g,三乙醇胺2.5g,吐温-606.0g,司盘-806.0g,有效美白提取液15g和水3g。

改良美白乳液的配方如下:按成分质量比重计算:羊毛脂1.0g,硬脂酸3.5g,十六醇3.0g,白油5.0g,橄榄油0.5g,甘油1.0g,三乙醇胺1.0g,吐温-602.0g,司盘-806.0g,有效美白提取液15g和水2g。

经多次实验得到基质最佳用量为羊毛脂1.0g,硬脂酸3.5g,十六醇3.0g,白油5.0g,橄榄油0.5g,甘油1.0g,三乙醇胺1.0g,吐温-602.0g,司盘-806.0g,有效美白提取液15g和水2g。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美白乳液制备工艺,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容易生产,成品质量好,对环境无危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良美白乳液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对成品乳液以光泽度,涂展性,粘滞感,细腻度,耐寒,耐热,离心稳定性为检测目标可以很好的达到国家化妆品质量标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