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7954发布日期:2019-05-22 02:38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保膝、保髋等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下肢截骨手术被应用于临床,而术中如何准确判断下肢力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多使用简易下肢力线杆,在手术中临时固定于患者肢体,通过透视的方法判断下肢力线,但存在下肢体位难以固定、力线杆固定困难、需反复透视等缺点,术中可重复性较差,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有人使用电刀线代替简易力线杆,但电刀线刚性较差,无法实现力线的一致性,还有人使用电极片固定于下肢的两端力线中点,再配合简易力线杆使用,但术中患者下肢反复活动,易导致力线偏移,术中无法实时调整,可操作性及推广价值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能够固定下肢和力线杆,避免反复透视测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包括手术床固定架、力线杆和下肢体位固定器;

手术床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

下肢体位固定器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的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体位调节器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下肢体位固定器上方设有第二固定结构;

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上,使该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力线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上,使该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

优选的,体位调节器为螺栓。

优选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由底板、脚底固定板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围成,使用时,底板位于脚踝底部,两个侧壁位于脚踝的内外两侧,脚底固定板与脚底相对。

进一步的,下肢体位固定器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支撑体,两支撑体顶部共同固定第二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支撑体与侧壁一体成型,且支撑体与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该弧形面与足踝结构适配。

优选的,手术床固定架包括纵向杆和横向杆,纵向杆的上端安装横向杆,纵向杆的下端设置有手术床连接件,手术床连接件用于将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上;第一固定结构安装在横向杆上。

进一步的,手术床连接件包括连接块和顶紧螺栓,连接块上设有固定孔、纵向杆穿入孔及与纵向杆穿入孔垂直设置的螺栓孔,纵向杆穿入孔与螺栓孔连通;使用时,连接块通过固定孔穿设固定在手术床的横杆上,纵向杆穿入纵向杆穿入孔中,顶紧螺栓穿入螺栓孔中将纵向杆顶紧。

优选的,力线杆为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力线杆为四级可伸缩结构。

优选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为万向固定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置手术固定架和下肢体位固定器,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通过体位调节器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力线杆的一端固定在手术床固定架上,另一端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上,确认位置后便不需要再调整,从而将下肢体位及力线杆均固定,便于透视测量力线,下肢体位固定器及体位调节器的设置可以避免由于下肢移动、踝关节的倾斜而导致的力线偏移、重复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减少术中透视,适用于各种下肢截骨手术中的力线测量。

进一步的,体位调节器采用螺栓,结构简单,便于调节。

进一步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的结构与足踝结构适配,底板和两侧壁能够在横向固定足踝部,脚底固定板能够在下肢伸展方向上固定足踝部,从而稳定牢固的固定足踝部,避免其移动。

进一步的,支撑体和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弧形结构与足踝部曲线适配,增加舒适度。

进一步的,手术床固定架采用简单的横向杆和纵向杆组成,结构简单,且纵向杆通过连接块固定在手术床上,可以上下调节纵向杆,从而调节力线杆的高度。

进一步的,力线杆为可伸缩结构,从而力线杆的长度可以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进行调节。并且不使用时,力线杆可以缩回置于手术床固定架上,仍不影响手术的进行。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均采用万向固定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手术床固定架和力线杆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肢体位固定器示意图。

其中,手术床固定架10,纵向杆11,横向杆12,连接块13,顶紧螺栓14,横杆15,第一固定结构16,力线杆20,下肢体位固定器30,体位调节器31,支撑体32,第二固定结构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包括手术床固定架10、力线杆20和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三个部分。

如图1和2所示,手术床固定架10包括纵向杆11和横向杆12,纵向杆11的上端安装横向杆12,纵向杆11的下端设置有手术床连接件,手术床连接件用于将手术床固定架固定在手术床上。横向杆12上设有第一固定结构16,用于固定力线杆20。

手术床连接件包括连接块13和顶紧螺栓14,连接块13上设有固定孔,连接块13通过固定孔穿设在手术床的横杆15上,以将连接块固定在手术床上。连接块13上设有纵向杆穿入孔及与纵向杆穿入孔垂直设置的螺栓孔,纵向杆穿入孔与螺栓孔连通。使用时,纵向杆11穿入纵向杆穿入孔中,顶紧螺栓14穿入螺栓孔中将纵向杆11顶紧。松开顶紧螺栓14,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纵向杆11的高度。

如图3所示,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用于固定足踝部,下肢体位固定器3两侧分别设有体位调节器31,体位调节器31用于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

下肢体位固定器31两侧还分别设有支撑体32,两支撑体32顶部共同固定有第二固定结构33,第二固定结构33位于标准中立位。

本实施例中,下肢体位固定器30由底板、脚底固定板和相对的两个侧壁围成,使用时,底板位于脚踝底部,两个侧壁位于脚踝的内外两侧,脚底固定板与脚底相对。支撑体32设置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1的侧壁上,支撑体32与侧壁一体成型,且支撑体32与侧壁位于同一弧形面上。体位调节器31为螺栓,螺栓螺纹连接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1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16和第二固定结构33均为万向固定器。

使用时,手术床固定架10固定在手术床的术侧肢体一侧,下肢体位固定器30放置在足踝部对应位置,力线杆20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在横向杆1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33固定在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使得力线杆20的一端位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另一端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上方。

力线杆20采用可伸缩结构,使用时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进行调节。优选力线杆为四级可伸缩结构,总长为1.6m,最短可调节至40cm。

测量工具术中操作步骤:手术中需要进行下肢力线测量时,将无菌的手术床固定架10由台下工作人员固定于手术床靠近术侧肢体一侧,并根据患者骨盆位置加以调整,将可伸缩的力线杆20使用第一固定结构16固定于手术床固定架10的横向杆12上,根据患者股骨头位置,将其固定于股骨头中心位置上方,并贴近患者。根据患者下肢长度调节力线杆20的长度,以满足不同需求。将患者足踝部置入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中,将两侧体位调节器31调整至内外踝部位,并通过两侧体位调节器31伸缩调节将踝关节固定于标准中立位。将力线杆20拉出,远端与下肢体位固定器30上方第二固定结构33连接,调节第二固定结构至力线杆20位于踝关节中心位置,并在此位置固定力线杆20。透视确认股骨头及足踝部力线杆20位置良好后便不再调整两端力线杆位置,只需根据手术调整,观察膝关节部位力线杆位置即可。术中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减少术中透视,适用于各种下肢截骨手术中的力线测量。

本发明术中下肢力线测量工具,手术床固定架可将力线杆的近端固定于贴近患者的某个位置,确认位置后便不需要再调整,力线杆为可伸缩结构,在不使用时可回缩置于固定架,不影响手术操作,下肢体位固定器为将足部固定于中立位的器械,透视时力线杆远端可与体位固定器连接固定,保证力线杆远端位于下肢远端中心点,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减少术中透视,适用于各种下肢截骨手术中的力线测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