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664发布日期:2019-04-03 00:42阅读:1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



背景技术: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材,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药需要煎煮后才能服用,而煎煮中药采用的器皿即煎药罐,现有的煎药罐结构非常简单,只包括罐体和盖子。但是,由于中药煎煮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溢锅,因此需要煎药人员时刻看守,一旦发现溢锅,必须立刻揭开盖子,待液面降下后,才能重新盖好盖子。另外在中药煎煮中,溢出来的液体中大部分为泡沫,现有的防溢流的药锅缺乏相应的打泡装置,仅仅能够对溢出的液体进行引流,当泡沫过多时,还会造成泡沫溢出,因此需要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可防止溢出的煎药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解决中药溢流以及溢流时产生的大量的泡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包括罐体和位于所述罐体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呈中空圆柱状,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能够盖合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罐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端盖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所述内芯穿过的通孔,所述内芯与所述第一端盖密封连接,所述内芯的上端设置有能够盖合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内芯密封连接,所述内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球形的导流板,所述内芯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滤孔,所述导流板的球心位于所述滤孔的下方,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滤孔的上方,所述滤孔内设置有能够拆卸的过滤头,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滤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罐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打泡装置和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打泡装置,当所述第二端盖盖合在所述内芯上时,所述第一打泡装置位于所述滤孔的上方,所述第二打泡装置位于所述滤孔的下方;所述第一打泡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环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环上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钢丝,所述第一钢丝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垂直;所述第二打泡装置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打泡柱,所述打泡柱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钢丝;所述过滤头包括第二过滤环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环上的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环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对应的所述滤孔内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密封圈贴紧定位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环与所述内芯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mm。

优选地,所述内芯的外周壁上涂抹有一层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内芯的设置有效的将中药溢流的液体进行引流,避免了中药的溢出,同时内芯中的第一打泡装置、第二打泡装置以及过滤头能够将溢流液体中的泡沫打破,避免泡沫积聚过多而导致泡沫溢出的问题,另外导流板的设置有效的引导了泡沫的走向,使得泡沫能够进入到内芯中,进而避免中药的溢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过滤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打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打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第一端盖、2-内芯、21-滤孔、22-导流板、3-第二端盖、31-固定柱、311-第一打泡装置、3111-第一过滤环、3112-第一钢丝、312-第二打泡装置、3121-打泡柱、3122-第二钢丝、32-透气孔、41-第二过滤环、42-密封圈、43-第二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溢出的中药煎药锅,包括罐体1和位于罐体1内部的内芯2,内芯2呈中空圆柱状,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能够盖合第一端盖11,第一端盖11与罐体1密封连接,第一端盖1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供内芯2穿过的通孔,内芯2与第一端盖11密封连接,内芯2的上端设置有能够盖合的第二端盖3,第二端盖3与内芯2密封连接,内芯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球形的导流板22,内芯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滤孔21,导流板22的球心位于滤孔21的下方,导流板22位于滤孔21的上方,滤孔21内设置有能够拆卸的过滤头,导流板22与罐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端盖3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31,第二端盖3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32,固定柱31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打泡装置311和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打泡装置312,当第二端盖3盖合在内芯2上时,第一打泡装置311位于滤孔21的上方,第二打泡装置312位于滤孔21的下方;第一打泡装置311包括第一过滤环3111和固定设置在第一过滤环3111上的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钢丝3112,第一钢丝3112与第一过滤网相垂直;第二打泡装置312包括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打泡柱3121,打泡柱3121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钢丝3122,其中第二打泡装置312采用打泡柱3121的结构,使得泡沫更容易落入内芯2中,泡沫在进入内芯2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有向下的力,第二打泡装置312的打泡柱3121与过滤网相比较,其间隙更大,进而兼顾泡沫的下落和打碎;过滤头包括第二过滤环41和固定设置在第二过滤环41上的第二过滤网43,第二过滤环41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密封圈42,对应的滤孔21内开设有第二环形槽,密封圈42贴紧定位在第二环形槽内;其中通孔内、第一端盖11上、导流板22上以及第二端盖3上均设有密封垫。

第一过滤环41与内芯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mm,避免间隙过大而导致泡沫未破损。

内芯2的外周壁上涂抹有一层隔热层,隔热层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塑料。

使用时,将内芯2插入第一端盖11的通孔内,保证第一端盖11盖合后,内芯2抵紧在罐体1的底壁上,在加水时保证罐体1内的液面高度低于滤孔21,最后盖紧第一端盖11和第二端盖3即可进行煎煮;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溢流出的液体通过过滤头进入到内芯2中并对溢流出的液体进行过滤,防止药渣进入内芯2中,进而避免溢流液体的流出,同时导流板22起到导流作用,限制住药锅中产生的气泡,使得气泡通过过滤头进入内芯2中,同时过滤头将较大的泡沫打破,随后进入内芯2中较小的泡沫在第一打泡装置311和第二打泡装置312的作用下继续破损,进而使得泡沫的气体从透气孔32排出,残留下的液体流入内芯中,充分防止中药溢流。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芯的设置有效的将中药溢流的液体进行引流,避免了中药的溢出,同时内芯中的第一打泡装置、第二打泡装置以及过滤头能够将溢流液体中的泡沫打破,避免泡沫积聚过多而导致泡沫溢出的问题,另外导流板的设置有效的引导了泡沫的走向,使得泡沫能够进入到内芯中,进而避免中药的溢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