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610发布日期:2019-04-29 12:2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



背景技术:

急救包内装有急救药品及经过消毒的纱布、绷带等物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家用急救包、户外急救包、车用急救包、礼品急救包、地震急救包等。现有的各种急救包携带的物品少,且功能单一。当伤害发生时,人们往往手忙脚乱,不能有效地、便捷地将全部需要的急救药品找齐,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然而,即使有急救箱,也不便于随时携带,且急救箱内的急救药品往往摆放比较杂乱,不能起到理想的急救作用,特别对于一些经常外出人员,急需要一个容易携带且容纳物品能力较强的急救包。

鉴于此,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该急救包包括:

包本体,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至少一个中间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边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边缘设有第一拉链,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拉链配合的第二拉链,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外三边通过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连接,通过拉伸所述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以打开或关闭包本体;

其中,所述中间部包括第一夹层和与所述第一夹层固定连接的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置物腔,所述第一置物腔的外侧设有第二置物腔,所述第一夹层和所述第二夹层外侧分别设有第三置物腔和第四置物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五置物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用于抗震抗摔的缓冲层和用于防水的内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底壁和与所述第一底壁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底壁与第一侧壁之间通过第一支撑骨条连接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一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底壁和与所述第二底壁垂直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底壁与第二侧壁之间通过第二支撑骨条连接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置物腔和第二置物腔依次呈阶梯状设置,所述第一置物腔由固定带和尼龙布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所述第二置物腔由固定带和网布通过间隔平行的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置物腔上形成,第二置物腔至少设置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三置物腔由固定带和网布通过间隔平行的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夹层上形成,第三置物腔至少设置一个。

优选地,所述第四置物腔由固定带和网布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二夹层上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五置物腔由固定带的两端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上形成。

优选地,所述包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手提的拎带。

优选地,所述包本体的后侧设有用于连接腰带使所述包本体系于腰间的腰带扣。

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容量大,可以存放多种急救物品,用户可根据需求放置急救物品,并且各个置物腔中容纳的急救物品互不影响。尤其是该急救包设置有可以翻动的中间部,且中间部具有容纳腔,进一步增加了该急救包的空间利用率,使用便捷高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的闭合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的闭合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替代地,重点在于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此外,在附图中的若干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对应零件。

如本文所用的词语“示例性”或“说明性”表示用作示例、例子或说明。在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或“说明性”的任何实施方式未必理解为相对于其它实施方式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下文所描述的所有实施方式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和使用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预期并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详细地描述了熟知的特征和方法以便不混淆本实用新型。出于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和其衍生词将与如图1定向的实用新型有关。而且,并无意图受到前文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下文的详细描述中给出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理论限制。还应了解在附图中示出和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装置和过程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实用新型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与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他物理特征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书另作明确地陈述。

图1示出了一种警用速效止血急救包,该急救包包括:

包本体1,其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至少一个中间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一边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中间部13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处,优选地,该中间部13设置一个,中间部13的底端所在一侧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处固定连接,使该中间部13在包本体1中可以翻动,此设置方式合理利用包本体1的内部空间,方便用户放置和快速定位找到所需急救物品,以便对需要急救的人员进行尽快施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边缘设有第一拉链110,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一拉链110配合的第二拉链120,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另外三边通过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连接,通过拉伸所述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以打开或关闭包本体1,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为相互配合的对立双向拉链,拉动该对立双向拉链可以使该急救包存在打开和闭合两种状态,当该急救包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并行排列展开,若分别将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沿着对立方向双向拉开至底部靠近连接处,可以实现将包本体1打开的角度大于180°,优选地,当包本体1打开的角度为180°,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呈平面摊开,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寻找所需急救物品,展开急救;当该急救包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通过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相互盖合,减小急救包的占用空间且方便用户随身携带。

优选地,第一拉链110和第二拉链12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使得该急救包更加稳固,防止多次拉伸带来的磨损和变形,从而延长该急救包的使用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包本体1内部通过固定带2和隔布3形成有多个置物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的使用置物腔,便于用户有序地将各类急救物品归类整理,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急救包的空间。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带2优选为松紧带,便于固定存放各类急救物品,保证急救包内整齐有序,防止使用该急救包进行急救时影响急救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隔布3为尼龙布或网布,所述置物腔包括第一置物腔201、第二置物腔202、第三置物腔(图中未示出)、第四置物腔204和第五置物腔205。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部13包括第一夹层131和与所述第一夹层131固定连接的第二夹层132,所述第一夹层131和第二夹层132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30。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置物腔201,所述第一置物腔201的外侧设有第二置物腔202,所述第一夹层131和第二夹层132外侧分别设有第三置物腔和第四置物腔204,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内表面设有第五置物腔205。

传统的中间部13为密封的整体,仅在中间部13的两侧设置置物腔,空间利用率小。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部13在没有增加其他材料和部件的情况下开设了用于放置急救物品的容纳腔130,进一步增加了该急救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该急救包可以容置更多种类的急救物品,实现功能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容量大,用户可根据需求放置急救物品,并且各个置物腔中容纳的急救物品互不影响。尤其是该急救包设置有可以翻动的中间部13,且中间部13具有容纳腔130,进一步增加了该急救包的空间利用率,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101、用于抗震抗摔的缓冲层102和用于防水的内层103。

进一步地,外层101由尼龙布材质制成,缓冲层102由珍珠棉和聚酯纤维混合体组合的材质制成,内层103由防水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底壁111和与所述第一底壁111垂直设置的第一侧壁112,所述第一底壁111与第一侧壁112之间通过第一支撑骨条113连接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一腔体114。

进一步地,参见图3,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二底壁121和与所述第二底壁121垂直设置的第二侧壁122,所述第二底壁121与第二侧壁122之间通过第二支撑骨条123连接并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二腔体1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腔201和第二置物腔202依次呈阶梯状设置,其中,第一置物腔201处于高阶,第二置物腔202处于低阶。所述第一置物腔201由固定带2和尼龙布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底壁111上形成,所述第二置物腔202由固定带2和网布通过间隔平行的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置物腔201外表面形成,第二置物腔202至少设置一个,优选设置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置物腔由固定带2和网布通过间隔平行的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一夹层131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三置物腔至少设置一个,优选设置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置物腔204由固定带2和网布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二夹层132的外表面上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置物腔205由固定带2的两端通过缝合线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2的第二底壁121上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包本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手提的拎带4。进一步地,所述拎带4缝合于包本体1的第二连接部12的顶部,该拎带4采用外围尼龙布内填充软质橡胶形成手柄,方便用户携带,提升用户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包本体1的后侧设有用于连接腰带使所述包本体1系于腰间的腰带扣5。进一步地,腰带扣5设于第二连接部12的第二底壁121的外表面。

该急救包可以容置的急救物品包括:沸石粉状敷料(速效止血粉)、酒精消毒片、脱脂纱布片、三角绷带、弹性绷带、圆头剪刀、安全别针、一次性塑胶手套、碘伏消毒棉棒、应急救援毯、自粘敷料贴(大创可贴)、医用透气胶布、H型创可贴、止血创可贴、蝴蝶形创可贴、硝酸甘油片和配置清单等,并且在上述急救物品上贴有说明标签,方便用户进行参照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该急救包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急救包采用内双层合页式设计,立体有型、耐磨防水、抗震防摔、容量大,通过内设的置物腔实现多种急救物品分类存放,方便用户在急救过程中快速找到所需急救物品,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置物腔,合理利用急救包的空间,便捷高效,功能多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